跳到内容

Test:文字整理-YQ5:修订间差异

删除1,720字节 、​ 2024年8月14日 (星期三)
无编辑摘要
无编辑摘要
无编辑摘要
第50行: 第50行:




他是想,但是佛陀就知道,因为佛陀当然知道,佛陀讲无我,一定有很多人会有这种无我,谁造业谁受报的问题,所以缘起无我,但是有没有造业受报?,有一个假我,因缘和合的五蕴众生,依行为就会有业果会有受报,然后,烦恼造业润业,就会有生死轮回,所以无我并不妨害,因缘和合的身心生命的一种,无始的轮回,但是你要知道,无我,你才能够断除轮回的根源,那轮回根源是什么,惑业苦,惑的根源,根本惑就是无明,这样了解吗,所以你只要有无明,那无明它是怎么样,无明它的根本是我执,意思就是说,所谓的无明就是无我,是真理,但是无明就是无我而执我,这就是无明,那你无我而执我,有一个我,那你就会依这个根本的我的烦恼,我执而造业,然后依我执而润业,然后因缘成熟就会受报,那就这样不断的循环跟轮回,但这循环轮回中间,还是没有一个真实的我,不管你有没有轮回受报,不管你有没有解脱,世俗的跟出世的,就真理来讲,它就是没有一个我,只是我们不知道,所以执我,那执我就是轮回的根本,所以佛陀讲无我,他只是指出一个,指出一个什么,指出一个真理而已,你要了解这个真理,你才可以断除烦恼,才可以真正的离苦得乐,那么现在师父要讲一件事情,师父曾经讲过,但是在座因为新来的很多同学,宗教理论,师父曾经说过,一个称为宗教学的或一个宗教理论,必须具备几个条件,静能你记得师父讲了什么吗,什么条件吗,(好像师父是不是说过,首先要解决人生的几大问题,比如说生死的问题,然后人生的这个目的,就是我到这里来,到底为什么的目的,然后基于此,要能够形成一道理论,然后应该还能够形成一道,类似于行为的这种形式,然后才可以),几个问题,第一个最根本的就是说,生死问题,所有的宗教都必须解决生死问题,有没有真实解决不知道,但一定会提出解决生死问题,那你要解决生死问题,你必须要说明生死问题,所有的宗教都是这样,所以一旦有一些理论,他不去接触生死问题,就很难被认定为宗教,这是一个,再来就是说,那他解说说明生死问题的时候,他必须要提出一个,对人生,的所谓的正义,就是说为什么我做到这样,我生活这样子受到不公平的对待,他必须提出一个,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所以你不能说我只解决生死问题,人生的这些问题,我不说明不解决,那不行的,所以生死问题必须提出说明解决,还有我们所在世间的不公不义,他的正义到底从哪里来,你要提出一个正义的标准,每个人都可以受到公平的对待跟机会,这是一个,还有一个就是说,你不能光讲,那我怎么做,你提出生死的问题,你也提出说什么叫做正义,你是可以得到正义的,那接下来说那我怎么去解决我生活上的问题,以及去解决这个生死问题,你必须提出我怎么去做,这样各位了解吗,那么现在,提出我怎么去做,所有的宗教在解决这个问题,说明这个问题的时候都,提出一个东西,这个东西,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就是所谓的真理,这样了解吗,所以所有的宗教都会把它的,理论跟真理结合在一起,有没有听过师父讲这个,海澈当然不用,海澈当然一定听过,所有宗教都一定会把上述师父说的这些问题,跟真理结合在一起,也就是说,宗教建立一个真理观,那么在佛教叫诸法实相,建立一个真理观,这个跟真理观必须跟他所有的理论,怎么解决生死说明,生死怎么行为必须结合在一起,这个才能成为一个宗教,所以他一定不会把它跟真理结合在一起,如果他讲的这些东西跟他说的真理没有关系,那我们要懂真理要干什么,那很简单一句话,不是很简单,比如说很简单的一个例子,从西方宗教,我不讲具体什么宗教,不然有人会认为师父在批评毁谤其他宗教,从西方宗教来讲,他的真理是什么,他的真理就是上帝,上帝代表一切真理,没错吧,我这可没有瞎说,你是问任何的,不管怎么叫,反正西方宗教他都认为上帝是真理,没错吧,所以很简单,他会把生死的问题,人的来源,生死的解决,生死的问题人的来源,公平正义还有修行,全部归到上帝上面去,我讲的这个我敢保证,我敢负责,你真的去问神父牧师都是这样子讲的,那现在回到一个观念来,佛教有没有把,上述说种种的一切跟真理联合,结合在一起,当然,佛教没有讲一个神,他不会把他都归到上帝,神,他,不会把问题都归到佛陀上面去,因为生死解脱,佛陀说的你自己要修行,佛陀可不敢保证你能解脱,佛教有没有把,所有的这些归到真理上面去,一定有的啦,那跟真理没关系你知道实相干什么,所以缘起无我缘起无常,缘起毕竟空,就是佛教的真理,那佛教的真理,记得,缘起无我、缘起毕竟空,这一些都可以说明、解决,宗教所必居具备的一些条件,不知缘起无我,因此会有不断的生死轮回,这个就是说明生死的问题,这样了解吗,就是缘起的流转面,就是生死不断的,身心生命不断的流转,已经告诉你的生跟死的怎么来,原因是怎么样,怎么来的,已经说明了生死问题,进一步,他告诉你还灭门,就是说那这些问题怎么去解决,还是依于缘起无我,还是依于真理,进一步他告诉你,那这个我们生活当中的公平正义谁来判断,谁给你一个公平正义,因果业报,那因果业报符合什么,符合缘起,这样各位了解吗,修行也是缘起啊,所以修行你要符合缘起的还灭门,就是缘起无我,缘起无常无我,缘起法性,毕竟空涅槃,就是佛教的真理,所以你依于无我无常的观念去修行,就可以断无明,而得到什么,达到的所谓的还灭,到达解脱,还是用佛教的根本真理来说明我们的一切,这样各位了解,那细节怎么说,那就另当别论去说,因为细节上可能会有不同的宗派的做他的说明,早上才谈唯识,唯识还是在讲缘起,还是在讲无我,中观也是这样子,《阿含经》更是这样子,所以一切的真理必须归到,所以为什么不了解无我,最多你只能修人天福报,没办法修出世解脱道,出世解脱道必须了解缘起的无常无我,这样可以吗,(,前一页,闡陀那个,师父,弟子理解,闡陀说,我已知色无常,受、想、行、识无常,一切行无常,一切法无我,涅槃寂静,看到这个,弟子想到了上午我们讨论这个,就是关于知识和正见是不一样的,闡陀,应该是他没有对这个深刻的理解,弟子是这么理解的,因为如果他有深刻理解的话,无常想能建立无我想,无常那他一定是无我,弟子记得阿难跟他讲的时候,当然了,他说他不喜,阿难是很有善巧的给他解释,后来他接受了,他马上得法眼净就证果了,那就是说后期因为他对这个法,他并没有真正的了解),可以这样讲,他没有真正的了解,但是进一步要讲的说,导师在那个佛法概论里面,也曾经说过,不能只是了解现象上的,而要深入到他的法性上,才能真正达到,不然现象上的来来去去,大家都知道问题并没有,从无常透到真实的无我性,(这个是不是也就是说,光知识你光知道是没有用的),也可以这样讲,就是你光知道,对你来讲可能就一个知识,00:20:18,760 --> 00:20:20,060你并没有依身心的去体会它,597,(你得如理思维你得抉择,认可这个东西就是这么回事),所以有时候讲一讲只是知识上而已,那这个我们,可以,等到师父再谈,把无我无常做一个,总结的时候会引导师谈的,三法印那个地方我们再来谈一谈,第二个,你还有,(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这个,诸所有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这个弟子能理解,若内若外也能理解,若远若近,如果要是五蕴身心这个色的话,色受想行识的色的话,那怎么理解远和近?),因为在他有解释,当然我们这个身心的色没有所谓的远近,但是如果把这个是扩大为一切物质的,那可能就有远近的问题,(那就是说这个诸所有色,就包括五蕴身心的色),以五蕴身心为主,摄一切色法,就是说他是包括所有的物质性的东西,但是以五蕴身心为主,这样可以吗,那这个叫做,谁作业,谁受报,再来,还有一个,这个也是差不多的,还是同样的问题,4、誰活、誰受苦樂,【(佛告摩竭陀王頻鞞娑羅):,这个是摩羯陀国的国王,摩羯陀国叫做什么,频婆沙罗王,佛陀那个时候,有两个大国,两个国王都是皈依佛陀的,一个叫做,摩羯陀国的频婆沙罗王,还有一个,波斯腻王是哪一个国家,乔萨罗国的波斯腻王,这是两个,那么据说后来这个他的儿子,阿瑟斯王打败了乔萨罗国的,那个波斯腻王,统一了,中印度跟南印度,那这是当然后面的事情,这个《阿含经》上面有在谈这些事情,他说波斯腻王,第一次打胜仗,然后把阿瑟斯王抓到佛陀的面前,佛陀让他不要杀他,不要结怨放他回去,第二次,波斯腻王打输了,跑到佛陀这里来,佛陀跟他开示解说,后来阿瑟斯王也皈依佛教,而且,还改邪归正护持第一次结集,这当然就是很长的故事,我们大概知道这么一回事,这里说,【大王!,若族姓子不著,色、不計色、,不染色、不住色、不樂色是我者,】,总之一句话就是不计我,【便,不復更受當來色。,大王!,若族姓子不著覺.想.行.,識,不計識、不染識、不住識、不樂識是我者,便,不復更受當來識。,大王!,此族姓子無量.不可計.無,限,得息寂。,若捨此五陰已,則不更受陰也。」】,这句话,首先族姓子是什么意思,族姓子,其实在后面都翻成善男子善女人,族姓子,就是出自于高贵之家,但他的高贵之家,跟他的种姓还有跟他有钱没钱没有关系,他的意思是什么,出自于善根之家,所以一般后来都翻成善男子善女人,所以叫做族姓子,这样了解吗,他的族姓子是出于高贵种族,但是在印度传统高贵种族,一定是波罗门或刹帝利,但是佛教当然不会这样认为,佛教认为高贵家族的一定是善根深厚的家族,所以族姓子叫做善男子善女人,敬堂,这个怎么解释,这句怎么解释,(这一段的意思,就是说,如果善男子善女人,不计着这个色蕴,不计着受想行识蕴是我的话,就得到了解脱),不会再轮回,就是不复更受当来色,就是不会再来轮回的意思,(就是说,如果善男子善女人,一开始他就先说色,物质身体,下面就是说受想行识),觉是什么,有时候翻成受,有时候翻成觉,一般来讲杂阿含一定翻成受,但是你记得这是中阿含,很多都翻成觉,然后接下来怎么样,(不计着识,不染著识,不记识为实有,不好乐这些识,不把它计着为一个我的话,那当来就不会再来受身),所以叫做【若捨此五陰已,則不更受陰也。】,就是未来世就不会再有无蕴身心了,因为已经止息了,你不执著无蕴为我,那当然就是证无我,那无我当然就是,无明灭则行灭,那行灭之后,行灭之后则识灭,一直到纯大苦聚灭,就纯大苦聚灭,就不会再有生跟老死,就不会有下辈子的生跟老死,那当然最后就纯大苦聚灭,这个叫做不受什么,不更受陰,就是不会再有五蕴了,这样了解吗,这样同学们知道,下一句,再给你一个机会,修福修慧,就,先读一遍,【於是,諸摩竭陀人而作是念:,「若使色無常,覺.想.行.識無常者,誰活、誰受苦樂。,世尊,即知摩竭陀人心之所念,便告比丘:,愚癡凡夫不,有所聞,見我是我而著於我,但無我.無我所,空,我.空我所。,法生則生,法滅則滅,皆由因緣合會,生苦。,若無因緣,諸苦便滅。眾生因緣會相連續則,生諸法,如來見眾生相連續生已,便作是說,有生,有死」。】,这一句叫做什么,总之它叫做什么,有缘起的流转而无我,无我不妨碍缘起的流转,静能,你来解释这一段,然后等一下,我再请其他人解释后面的,一个一个把它解释清楚,(佛陀说完以后,摩羯陀的善男子善女人,就问佛陀,如果是色无常,受想行识也无常的话,那么请问是谁,在活着,谁又受了苦受和乐受,佛陀知道,摩羯陀人,他心里面想的是什么问题,佛告诉,比丘,没有听过正法的这些愚癡凡夫,他没有听过这个正法,所以他见到我,比如见到这个五蕴身心,而执著于有这个五蕴身心,但是其实是无我无我所,我,其实是空的,然后我所其实也是空的,法生則生,法滅則滅,弟子的意译是说,见以见为量,你看见就看见了,然后你不再看见的时候,也就不再看见了,其实这些都是因缘和合的,因为你有执著,所以你就会产生苦的感受,但是如果你能断了,这个苦产生的,这种因缘的话,那么你就不会再感受到这个苦,这个五蕴的众生,因为有因缘的这样的,不断的连续不断的流转,然后就会不断的执着我,然后有这个苦,如来见到众生,是如此这样的流转,于是就说有生有死),所以依你这样看完之后解释一下,为什么说无我,但是却可以有觉受,(弟子是,这样理解的,结合师父的这个三个圈,就是我执,无常然后产生苦的,解释来说,就是说因为当你,产生了执着后你就会觉得,任何的事情,见到不是见以见为量,而是把你的执著放进去,然后跟这个无常,就是相冲突就会产生苦,但是如果你能够理解,就是从《阿含经》的角度,他是惑业流转,这个流转门其实它是惑业苦,然后造成了这个轮回,然后它是这个惑业,缘起的这个道理的话,那么你就会放下对我的这种执著,然后产生这种,无常故苦,苦即无我无我所的这种概念),


  其实这里面有一个重点, 然讲无 但是无常 他的,因缘,所以无常 他的因缘,所以有他的一个相续性 所以<nowiki><u>无常并不否定无常里面法的作用</u></nowiki>,比 说什么法的作用啊,比如说五蕴是 常的 没错,但是五蕴有相续性,所以在这相续性当中,五蕴每一个蕴就有它 作用,这样了解吗,色蕴那就有它相续的一个作用, 所以我 们这个身体不会忽然不见,虽然是无常 ,但是 他不会忽然不见,它 一个相续性, 、想、行、识 有一个 相续性,所以这五蕴虽然没有个本质,没有 我, 但是这 五蕴 的相续性里面有它的作用 所以我们 就会有 什么, 会有受 的作用 会有取相 会有 行,然后 会有 分别认识就是识, 所以无我 无常变化有它 相续性,所以就有一个假我 的一 个存在,所以就相对来讲,有一个五蕴和合 这样一个法 它在受苦,在,活着 ,轮回 受苦,这样了解吗 ,那么 其中这边有讲了一句,00:33:07,660 --> 00:33:10,360【 法生則生 法滅則滅】,975 其实 它的意思就是说, 因缘和合 的就 条件不具足的它 ,这 样了解吗,法生則生,法滅則滅,00:33:24,320 --> 00:33:26,160其实如果从杂《阿含经》来讲的话,982,它 就是 所谓什么,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 故彼 ,此灭故彼灭,它只是讲的比较简单 已啊 因缘具足的它就生起,就 ,那 因缘不具足的,它 灭嘛, 一辈子因缘具足了 所以来这一辈子投胎,那么他不断的以 力因缘 ,然后我 们就不断的有这一辈子 等到这一辈子的 因缘 散了,这一辈子 死了 ,那 死了之后,此因灭已,依因相续,为什么?因为你的根没断嘛,所以还有相续嘛, 这样 各位了解吗,那么从大的来讲的话,此故彼,也可以说,有无明就有 不断的轮回循环 下去,这个叫做此有故彼有,它就叫做什么,法生则生,有这个,他就一定有后面啦,这样了解吗 那如果从生死的 灭来讲,法灭则灭,什么意思,无明灭则行灭嘛,这样各位了解吗,道理都 一样的,你不要换了 一个 句子就不知道他在讲什么了,静能刚刚讲 也七七八八的,差不多了,只是师父再,讲清楚一点而已,这个就是说,无 我, 但是并 妨碍生死 轮回 的我,以及五蕴色、受、想、行、识的受苦、 这样大概了解吗,所以说无我而 轮回, 缘起、因缘法,你是不是有什么问题,(就是对那个,摩羯陀人的问题,他说,谁活,谁受苦乐 师父 解读好像是在,认为他是在问,五蕴都无常 到底是谁在活 谁在受苦乐,也 就是 说这个问题的重点,你认为是在讨论到底有 没有一个我, 如果 我们不 这么理解 换另外一个逻辑是不是也可 ,就是说他问的并不是说,是谁在活、谁在受苦,而是说,既然五蕴无常的话,为什么还会有人,
 他 的想法佛陀当 知道,佛陀 讲无 一定 很多人会 这种 ,如 谁造业谁受报 问题。 所以 缘起无 我,但是有 没有造业 报? 有一个 我, 因缘和合的 五蕴 众生 依行为 就会有 业果 会有受 然后 烦恼 业润业 会有 生死轮回。 所以<u>说 无我 并不妨害因缘和合 身心生命 的一 种无始 轮回。</u>但是你要知道 无我 你才能够断除 轮回 的根源 ,那 轮回根源是什 ?惑业苦 惑的根源 根本惑就是无明 无明 它的 根本是我执。 意思就是说, 所谓 无明 是无我,是真理 但是无明 是无我而执我 ,这就是无 明。那你 执我 ,有 一个我 ,那 会依 个根本的我的烦恼 我执而造 业,然后 执而润业 然后 因缘 成熟 会受报 ,那 这样不断的 循环跟 轮回 。但这 循环 轮回中间 ,还是 没有 一个 真实 的我,不 管你有没有 轮回受 不管你 解脱 世俗 跟出世 的, 就真理来讲 就是没有一个我, 只是 我们不 知道 执我。


  不明白这个道理,或者说不懂得,而仍然在这个世间轮回,在这个世间受苦受乐),也可以这样子,( 就是 无我,重点是否并不是在讨论,到底有没有一个我,而是在讨论为什么 轮回 ,为什么解脱),可以这样子讲,但是问题就是说,那有没有人在如果无常 话,变化的话,那 根本 没有一个本质不变的我 ,无 常变化的话,没有一个本质不变的 ,那什么在变化,那到底有没有人在受苦,有没有人在受苦,有没有人在觉受 ,他 的意思 这样子,但问题是有没有,(就是弟子,认为就是从平时对自己, 一个 身心的观察,就是无论是 的有一个,不变的我,还是只是一个,因缘和合的假我,就是这么来 解的话,好像并不妨碍我,依然还是执著,无论他是一个就是不变的真我,还是一个因缘和合的假我,我一样执著,虽然我在变化,我不断在流转,但我还是执著这个点,我的重点并不在于您告诉我,这是个假我之后我就不执著了),如果他觉得是假我的话,那就没问题了,这样了解吗,如果是觉得是假我,到这个假我也不是说有一个我,他只是说把这个因缘和合,五蕴的不断的变化的身心的作用,整体上称为一个相对性的我,那这个是没问题,那这个相对性的叫做假我,这样就没问题了,但是问题是摩羯陀人,他就不了解这样,他会认为说那无我的话,那就是什么都没有就断灭了,那断灭的话那到底谁在受苦,谁在受乐,他会有这样的认知吗,这个可以吗,这样可以吗,再来,下一个,5、畏無我句,这些都是在谈无我所产生的问题,我看一下,那个字你能念吗,你来念,【佛告比丘:「愚癡凡夫、無聞眾生於無畏處 生,恐畏。,愚癡凡夫、無聞眾生怖畏,無我、無我所,二俱非當生。攀緣四識住。,何等為四?謂色識住、,色攀緣、色愛樂、增進廣大生長;,於受、想、行,識住、攀緣、愛樂、增進廣大生長。】,这个他大体上在说什么,(弟子理解是说,佛告比丘:愚癡凡夫,在不应该生畏的地方生恐畏,就是生出害怕,愚癡无闻的凡夫,害怕没有这个色身的我,以及没有我所,就是我所对的这个外境,然后这两个,害怕是不应该发生的),整句话就是说,众生害怕无我无我所,但事实上凡夫害怕无我无我所,但是事实上,是不应该害怕无我无我所,众生到底应该害怕什么,接下来就是说,众生为什么害怕无我无我所,因为众生都执一个我,执我,他们就觉得有一个着落,那下面这个可能没读过,攀缘四识住,(弟子理解是说,之所以无闻凡夫) ,你 有没有听过,师父或是经文或是师父讲,四识住,有听过是不是,四识住是什么,(就是五蕴的识,住于色受想行),对,那你继续讲,(攀缘四识住,就是因为,凡夫对于五蕴当中的前四——色受想行,识于这个四个上面 ,所以叫四识住,然后哪四个,就是举例,比如说,色識住、,色攀緣、色愛樂、,就是对于这个色,产生了攀缘和爱染,然后识在这个色上从而增進廣大,让这个爱乐越来越生长,然后同理,受想行,也是一样的,也是十住于了这个受想行,十上面,产生了攀缘和广大生长),所以 这个 经它大体上就是说,众生有一个问题跟毛病,害怕无我无我所,但是事实上,这个是不应该害怕无我无我所的,因为无我无我所是什么,是 真理, 但是后面我也讲,众生为什么害怕无我无我所,因为众生,我执都要有一个东西 可以 依托 比如说,我执一定跟识相应的,所以叫做有取识,那这个有取识,从五蕴的角度来讲,这个有取识就会执着什么,色受想行,这个住 可以 说是什么,执著 意思,那当然,其实这个住的意思,它是站立,就是依托,所以众生的识一定会依托,但是这个依托是有执取的意思,就像金刚经讲什么,住什么,住色声音、香、味、触、法,一样的意思,执著于色、受、想、行,因为这个是有取识,是我执相应的识,所以它会执著在色受想行,所以众生的我执,一定要有一个东西,有一个我它才行,但是你现在讲无我,00:03,320 --> 00:05,740他会害怕,会执著,1269,这样各位了解吗,所以这个叫做畏无我惧,这是杂阿含,另外一个中阿含,来静修来,这两个是不同的经,这个是杂阿含,这个是中阿含,
  那执我 就是轮回的根本, 所以佛陀讲 无我,他 指出 一个真理而 ,你 这个真理, 你才 可以 断除烦恼 可以 真正 离苦得乐。


  【比丘復問曰:「世尊!云何因內有恐怖也?」,世,尊答曰:「比丘者,如是見、如是說:,『彼或昔,時無,設有,我不得。』,彼如是見、如是說,憂,慼煩勞,啼哭椎胸而發狂癡。比丘!如是因,內,有恐怖也。】,00:55,520 --> 00:56,800(,比丘又问说释尊,1292,为什么恐怖这就是真真实实存 的,释尊说比丘啊,你要这样,如是见如是说,你这样想想看,彼或昔,時無,弟子不太清楚这句话),彼或昔,時無,这句话不容易读,不容易理解,没关系,(你这样想想看,这句话后面请 师父 解读,彼如是见如是说,就是说你这样想,然后这样理解,然后,憂,慼煩勞,就是觉得很,愁苦,然后 ,师父 弟子下面,说不下去了),有没有人,恩漫你觉得,00:45:07,940 --> 00:45:08,760( 师父,13,我试图,理解 下,我读这段 【彼 時無 設有,我不得。】,我 理解 是, 实际上本身是是无的 但是因为我执认为它 ,而这个有,我自己又得不到,因为这种看法和想法,以至于自己忧愁烦劳,以至于啼哭椎胸而發狂,这样 一种现象) 其他人 有没有 什么 对这句,静珍你觉得,它这句没关系,你就看着,因为它只是 个片段,所以可能 不太好理 ,(弟子的感觉就是说,他说彼或昔,時無,設有,我不得 。, 大概意思就是 说, 无论它是无还是有,但是我得不到,因为《心经》说无 得,故心无挂碍,那这个地方正好是他 所执著,那么执著 东西,又令他没有安全感,就 抓不住, 所以 说他心 恐怖 【比丘復問曰:「世尊!云何因內有恐怖也? ,为 什么内心有恐怖? 世,尊答曰:「比丘者,如 見、如是說:,就是比丘有这样说,【彼或昔,時無,設有,我不得 】,
  在师父 要讲一件事情 ,师父 曾经讲过 ,一 个称为宗教学 的或 一个宗教理论 必须具备几个条件 第一个最根本 生死问题 有的 宗教都必须解决生死问题 ,有没有 真实解决不知道 提出 决生死问题 那你要解决生死问题 你必须要 明生死问题 ,所有的 宗教都 这样。 所以 一旦 一些理论 他不去接触生死问题 就很难被认定 宗教 一个


  你刚才讲什么,他们讨论的是什么东西,可能是我,这个我到底是有还是无,但是我总之 就是 抓不住它,把握不住它),他如果没有一个我的话,他就不知道要怎么办,不管他有无,如果是真的没有的话,他不知道要怎么办,那这句我们可以回去再讨论看看,这句是确实是 有一点 个比较难懂,但是,总之,是说如果没有我的话, 就是会恐慌,你看,《心经》里面怎么 ,《心经》 ,怎么样才能,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以无所得故,你才能真 离所谓的,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但是众生凡夫,反过来有所得 ,他 才能觉得不恐怖不恐惧,但是这种有所得,有 一个 东西,有我,他才会不恐惧,这是他错误的认知,事实上他有我,执着我才是 死轮回,才需要恐怖,才需要害怕的, 以众生在,需要害怕的地方不害怕,在不需要害怕 地方害怕,那真 来讲,你要离开一切的恐怖,唯有怎么样 要无所得,那么在《阿含经》 叫做,无我,才能离开所有的烦恼颠倒执著,但众生错误的观念 ,有一个 ,他才不会那么的惊慌, 这样 各位了解吗 句话,弟 觉得这 ,就是最难 就是这个,設有,这两个字,【彼或昔,時無,設有,我不得。】,那这个设有,弟子可不可以理 为,那种施设有,就是假有 ), 应该他不 讲到这么深,(现在就 设有,然后那个我不得, 这个 话有点不好懂),这 吗,那 们这个可以再看看,他的句子是怎么去断的,这个是师父的一个 说,等一下下课,这一句,师父的那个佛陀的教示里面有,你们等一下去看看,去查一下,那查一下等一下看谁去查一下,回来看一下,那个靖和你现在下课的时候,查一下吧,那个佛陀的教示里面有,(弟子 一下,就是您这个 目叫畏无我惧 就是句子 意思),就是讲无我 样子的一个概念 讲无 这个概念,听了就会害怕,所以第一个他 说, 無聞眾生於無畏處而生,恐畏,就是在, 需要害怕的地方生害怕,然后,该害怕 地方不害怕 ,所以 叫做畏无 惧,听到无我就会害怕,这样了解,那么这个是师父 那个 佛陀 教示 面的解说 【本经 及了众生在不应生恐惧 地方产生恐惧 凡夫由於無始 來根深蒂固 我執熏習,一听到无我,无我所就产生恐惧】 ,这是一 般的人
  再来 就是 ,那他 说说 明生死问题 时候 ,他 必须要提出 一个 对人 生所 的正 ,就是 什么 (善)做到 这样, 我生活却 受到不公平的对待?他必须提出一 (合 理的解 ), 说明为什么 会是这个样 子。所 你不能说 决生死 问题, 人生 的这 些问题 ,我 明不解决 的,所以 生死问题必须提出说明解决。还有 们所在世间 不公不义 正义到底从哪 你要 出一个正义 标准 每个人都可 受到公平 对待跟机会 ,这是一 个。


  【,以至不願學習甚深,的教法。】,因为听到无我,【,为了适应引导这 类凡夫和外道,从长《阿含经》开始,佛教就发展出了适应引导一般众生和外道的法门】,也 就是 所谓的,各个为人生善悉檀 ,你 们害怕(无我),那佛陀就用一个方便, 无我你会怕 ,那 佛陀就讲一个方便,有一个真常的 ,这个我就叫做佛性,又叫做众生是佛,那听了 怎么 样,有没有舒服一点,高兴一点,那么为了适应这一类,从长《阿含经》开始就发展 适应众 ,引导一般众生外道 法门 大乘經典中的如來藏思想 這一類適應法門,的代表。】,如来藏里面,一个重要的楞伽經,另外一个是宝信论,他两个经跟论都是这样讲的,【開引計我諸外道故,有没有看 ,执着我 外道 【說如來,藏,令離不實我見妄想,入三解脫門境界」】,开引外道所以说我,然后说这个我,就把它转成这个我就是如 藏,意思就是 ,外道讲一个真我, 佛教讲无 ,讲无 会害怕,那我就讲一个相似 的, 真我的 样东西叫做如来藏,这样的话,【令離不實我見妄想,入三解脫門境界」】,就是说有一 先引导的方便法门 慢慢 学习,但是终究来还是要学什 么, 到头来要学什 么, 还是要学无我,那还是要学般若的性空无 得,这样了解吗,【《寶性論》說:「以有怯弱心,輕慢諸眾生,執著虛妄法,謗真如實性,計身有神我,為令,如是等,遠離五種過,故說 佛性」。】,这是宝信论 ,所以在佛 里面,本来究竟的诸法实相是缘起无我无常涅槃寂静,那么 大乘佛教就讲般若性空 那么到了中观就讲无自性,但是讲 的东西 ,一般人还是没办法一下子契入,那为了引导一些人能够契入正法,所以先讲一个有我,如来藏有佛性的,去引导大家然后慢慢慢慢,进来之后 ,这个 叫做先以欲勾牵,先讲一个你喜欢的 可以 进来然后再怎么样,开示正法要,那就进令入佛智,那 就是 要讲缘起无我无常,缘起性空,我们先讲到这里休息一下,我们等一下再回来,刚刚讲到众生,畏无我惧,以及后来为了引导方便,提出了一个佛性或是如来藏,其实还没讲完,师父后面还有一段,刚刚讲说众生,怕无我, 以甚深教法没办法吸收, 所以 就讲一个比较引导善根的方便,就讲一个佛性,如来藏本来是佛, 以引了两个,楞伽经还 宝性 ,后面师父有一个 论,大家参考 下,【末法時期有許多學佛者大多不願聽經聞,法,学习缘 无我空的根本教义,专在方便适应的法门上着手】
  还有 就是 ,你 不能光 讲,那我怎么 做。你提 出生 问题 你也提出说什么叫做正义 可以得 正义 的, 那接下 来说那我 怎么去解决 生活上 问题 以及去解决 这个 生死问题 ,你 必须提出我怎么 做。那 现在 提出我怎 去做 ,所有的 教在 解决这个问题 说明 个问题 时候都提出一个 东西,这个 东西就 可以解 决这些问题 ,就是所 谓的真理。 所以所有 的宗教都会把它的理 跟真理 合在 一起


  ,这是目前很多都是这个样子,不愿意听甚深法,觉得甚深法,一方面觉得,最根本的一个大问题 就是说, 不想动脑筋,所以叫做患了思想怠惰症,不愿意去思考,因为思考很痛苦,不愿意去思考,那不愿意去思考,应用到 宗教 来上之后就是说 不愿意去做,到底这样的信仰,到底这样的学习,到底这样的修行,意义 哪里,所以不愿意去思考,不愿意去动脑筋,所以就不愿意听经闻 ,不愿意去听甚深法门, 样了解吗,另外一种就是说, 不一定害怕,但是,他觉得,谈这种无我,空啊,这种实在搞不懂,不知道到底是什么,因此到最后,佛教会 很多 方便 很多人就追寻着方便 方便容易啊,告诉你念多少经,就有多少功德,告诉你念多少咒就灭多少烦恼,那这些,讲 来简单扼要 那很多人就喜欢 这个 样子, 所以 ,专在,方便适应的法门上着手,久而久之,以方便为究竟,竟不知佛法不共世间的特质是什么了,那么这是从,畏无我惧而引发出来的 些思想 问题,那么当然, 末法现在这个时期,大部分众生不想听经闻法,其实这也是,畏无我惧的 种啦,而且也是正常的状况 ,如果 绝大多数众生都愿意听经闻法,那这个就不叫末法了,那师父 讲这 个是做什么,你们知道,有一件事情要注意,如果大部分 学佛都是学方便法,那 的会以方便为究竟,那佛法真的会提早灭亡,印度到最后就是,大家不研究佛法的核心教义,而专求方便,然后跟印度教结合之后,就 没有 所谓的佛教 ,那 当然外来的影响就不谈了,就有些些问题那还好,来到汉地之后,千百年来还保持佛教的一个特质跟特色,但是也有很多的方便,那么这些方便如果发展到极端,变成经教不用研究,教法不用去 解,只 念佛,持咒拜佛,就可以得到那 多的功德了,
  就是说,宗教 建立一个真理观 那么 佛教叫诸 实相。 个真理观必须跟 有的 理论 解决生死说明 生死怎 行为必须结合在一 起,这个 才能成为一个宗教。 所以 定会把它 真理结合 在一 ,如果 些东西跟他说 的真 没有 关系 ,那 我们要懂真 理要 干什


  所以大家就不愿意再研究佛法了,那么正法 就提早灭亡,所以如果更多的人,当然我不可能说所有,更多的人,越多的人,能够研究正法,能够听闻正法,那么正法就可以延续,那正法延续,就可以帮助更多的众生 ,这样各位了解吗 ,我们再来看一个,三、為何畏懼「無我」,当然刚刚有讲了,很简单,众生有我执,执我才会舒服,因为本来就是我执,那我执有一个我可以执住,就觉得相对来讲比较有踏实感,但事实上这种我执正是一切痛苦的来源,1、執身、執心有我,我们来看一下这一句,【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愚癡無聞凡,夫於四大身厭患、離欲、】,恩蔓,你刚刚念过了是不是,给你来念一下吧,【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愚癡無聞凡,夫於四大身厭患、離欲、,背捨而非識,所,以者何?,見四大身有增、有減,有取、有,捨。,而於心、意、識,愚癡無聞凡夫不能,生厭、,離欲、解脫,所以者何?,彼長夜於,此保惜繫我,若得、若取,言:, 『是我、,我所、相在。』是故,愚癡無聞凡夫不能,於彼生厭,離欲,背捨。】,什么意思,你照着上面讲,其实这句话你照着,一个一个解释应该已经很清楚,我先问你一个,你知不知道四大身是什么意思,地水火风,地水火风所成的这个色身 ,这样了解吗 ,这样这个懂了应该就容易读了,你看怎么解释,(就是愚癡無聞凡夫,对于四大身的这个,厌患离欲背舍,不能够认识),不是,而非识是色受、想、行、识的识,很简单,可以厌弃身,但是不能背离识,可以厌弃身,但是,不会背弃色受、想、行、识的识,意思就是说,可以舍离色身,但是对精神体没办法舍离
  很简单的一个例子,西方宗教,我不讲具体什么宗教,不然有人会认为师父在批评毁谤其他宗教。从西方宗教来讲,他的真理是什么?他的真理就是上帝,上帝代表一切真理,我这可没有瞎说,你是问任何的,不管怎么叫,反正西方宗教他都认为上帝是真理,没错吧。所以他会把生死的问题,人的来源,生死的解决,公平正义还有修行,全部归到上帝上面去。我讲的这个我敢保证,我敢负责,你真的去问神父牧师都是这样子讲的。
 
那现在回到一个观念来,佛教有没有把上述说种种的一切跟真理联合结合在一起?当然,佛教没有讲一个神,他不会把他都归到上帝、神,他不会把问题都归到佛陀上面去。因为生死解脱,佛陀说的你自己要修行,佛陀可不敢保证你能解脱,佛教有没有把所有的这些归到真理上面去?一定有的啦,那跟真理没关系你知道实相干什么?所以缘起无我、缘起无常,缘起毕竟空,就是佛教的真理。
 
那佛教的真理,记得,缘起无我、缘起毕竟空,这一些都可以说明、解决宗教所必居具备的一些条件,不知缘起无我,因此会有不断的生死轮回,这个就是说明生死的问题,就是缘起的流转面。就是生死不断的,身心生命不断的流转,已经告诉你的生跟死的怎么来,原因是怎么来的,已经说明了生死问题。
 
进一步,他告诉你还灭门,就是说那这些问题怎么去解决,还是依于缘起无我,还是依于真理。进一步他告诉你,那这个我们生活当中的公平正义谁来判断,谁给你一个公平正义?因果业报。那因果业报符合缘起,修行也是缘起啊,所以修行你要符合缘起的还灭门,就是缘起无常无我,缘起法性毕竟空涅槃,就是佛教的真理。所以你依于无我无常的观念去修行,就可以断无明,而达到的所谓的还灭,到达解脱,还是用佛教的根本真理来说明我们的一切。那细节怎么说,那就另当别论去说,因为细节上可能会有不同的宗派的做他的说明,早上才谈唯识,唯识还是在讲缘起,还是在讲无我,中观也是这样子,《阿含经》更是这样子。所以一切的真理必须归到(缘起无常无我),所以为什么不了解无我的人,最多你只能修人天福报,没办法修出世解脱道,出世解脱道必须了解缘起的无常无我。
 
问:前一页,闡陀说,我已知色无常,受、想、行、识无常,一切行无常,一切法无我,涅槃寂静。看到这个,弟子想到了上午我们讨论的,就是关于知识和正见是不一样的,闡陀应该是他没有对这个产生深刻的理解。因为如果他有深刻理解的话,无常想能建立无我想,无常那他一定是无我,之前他说他不喜,经过阿难很有善巧的给他解释,后来他接受了,他马上得法眼净就证果了。那就是说之前因为他对这个法,他并没有真正的了解。
 
师父:可以这样讲,他没有真正的了解,但是进一步要讲的说,导师在那个《佛法概论》里面也曾经说过,不能只是了解现象上的,而要深入到他的法性上,才能真正达到,不然现象上的来来去去,大家都知道问题,并没有从无常透到真实的无我性。(问:这个是不是也就是说,光知识你光知道是没有用的?),也可以这样讲,就是你光知道,对你来讲可能就一个知识,你并没有依身心的去体会它,所以有时候讲一讲只是知识上而已。我们把无我无常做一个总结的时候,会引导师谈的三法印那个地方,我们再来谈一谈。
 
问:还有一个问题,诸所有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这个弟子能理解,若内若外也能理解,若远若近,如果要是五蕴身心这个色的话,色受想行识的色的话,那怎么理解远和近?
 
师父:当然我们这个身心的色没有所谓的远近,但是如果把这个是扩大为一切物质的,那可能就有远近的问题。(问:那就是说这个诸所有色,就包括五蕴身心的色?),以五蕴身心为主,摄一切色法,就是说他是包括所有的物质性的东西,但是以五蕴身心为主。
 
那这个叫做谁作业,谁受报。还有一个,这个也是差不多的,还是同样的问题。
 
'''4、誰活、誰受苦樂'''
 
'''(佛告摩竭陀王頻鞞娑羅):「大王! 若族姓子不著 色、不計色、不染色、不住色、不樂色是我者,便 不復更受當來色。大王! 若族姓子不著覺.想.行. 識,不計識、不染識、不住識、不樂識是我者,便 不復更受當來識。大王! 此族姓子無量.不可計.無 限,得息寂。若捨此五陰已,則不更受陰也。」'''
 
'''於是,諸摩竭陀人而作是念:「若使色無常, 覺.想.行.識無常者,誰活、誰受苦樂。」世尊 即知摩竭陀人心之所念,便告比丘:「愚癡凡夫不 有所聞,見我是我而著於我,但無我.無我所,空 我.空我所。法生則生,法滅則滅,皆由因緣合會 生苦。若無因緣,諸苦便滅。眾生因緣會相連續則 生諸法,如來見眾生相連續生已,便作是說,有生 有死」。(中62)'''
 
'''【(佛告摩竭陀王頻鞞娑羅):】'''
 
这个是摩羯陀国的国王,摩羯陀国叫做频婆娑罗王,佛陀那个时候有两个大国,两个国王都是皈依佛陀的,一个叫做摩羯陀国的频婆娑罗王。还有一个,波斯匿王是哪一个国家,乔萨罗国的波斯匿王。据说后来这个国王的儿子,阿奢世王打败了乔萨罗国的那个波斯匿王,统一了中印度跟南印度,那这是当然后面的事情。这个《阿含经》上面有在谈这些事情,他说波斯匿王第一次打胜仗,然后把阿奢世王抓到佛陀的面前,佛陀让他不要杀他,不要结怨放他回去。第二次,波斯匿王打输了,跑到佛陀这里来,佛陀跟他开示解说,后来阿奢世王也皈依佛教,而且还改邪归正护持第一次结集,这当然就是很长的故事,我们大概知道这么一回事。
 
这里说,【'''「大王! 若族姓子不著 色、不計色、不染色、不住色、不樂色是我者,】'''
 
总之一句话就是不计我。
 
'''【便 不復更受當來色。大王! 若族姓子不著覺.想.行. 識,不計識、不染識、不住識、不樂識是我者,便 不復更受當來識。大王! 此族姓子無量.不可計.無 限,得息寂。若捨此五陰已,則不更受陰也。」】'''
 
这句话里面,首先'''族姓子'''是什么意思?族姓子,其实在后面都翻成善男子善女人,族姓子就是出自于高贵之家,但他的高贵之家,跟他的种姓还有跟他有钱没钱没有关系,他的意思是出自于善根之家,所以一般后来都翻成善男子善女人。他的族姓子是出于高贵种族,但是在印度传统高贵种族,一定是婆罗门或刹帝利,但是佛教当然不会这样认为,佛教认为高贵家族的一定是善根深厚的家族,所以族姓子叫做善男子善女人。
 
某某,这句怎么解释?
 
答;这一段的意思,就是说如果善男子善女人,不计着这个色蕴,不计着受想行识蕴是我的话,就得到了解脱。
 
师父:'''【便 不復更受當來色】''',就是不会再来轮回的意思。觉有时候翻成受,有时候翻成觉,一般来讲杂阿含一定翻成受,但是你记得这是中阿含,很多都翻成觉,然后接下来:
 
(答:不计着识,不染著识,不记识为实有,不好乐这些识,不把它计着为一个我的话,那当来就不会再来受身),所以叫做'''【若捨此五陰已,則不更受陰也。】''',就是未来世就不会再有无蕴身心了,因为已经止息了。你不执著无蕴为我,那当然就是证无我,那无我当然就是无明灭则行灭,那行灭之后则识灭,一直到纯大苦聚灭。就纯大苦聚灭,就不会再有生跟老死,就不会有下辈子的生跟老死,这个叫做不更受陰,就是不会再有五蕴了。
 
【'''於是,諸摩竭陀人而作是念:「若使色無常, 覺.想.行.識無常者,誰活、誰受苦樂。」世尊 即知摩竭陀人心之所念,便告比丘:「愚癡凡夫不 有所聞,見我是我而著於我,但無我.無我所,空 我.空我所。法生則生,法滅則滅,皆由因緣合會 生苦。若無因緣,諸苦便滅。眾生因緣會相連續則 生諸法,如來見眾生相連續生已,便作是說,有生 有死」。(中62)'''
 
这一句叫做什么,它叫做有缘起的流转而无我,无我不妨碍缘起的流转。某某,你来解释这一段:
 
答:佛陀说完以后,摩羯陀的善男子善女人,就问佛陀,如果是色无常,受想行识也无常的话,那么请问是谁在活着,谁又受了苦受和乐受。佛陀知道摩羯陀人,他心里面想的是什么问题,佛告诉比丘,没有听过正法的这些愚癡凡夫,他没有听过这个正法,所以他见到我,比如见到这个五蕴身心,而执著于有这个五蕴身心,但是其实是无我无我所,我其实是空的,然后我所其实也是空的。【'''法生則生,法滅則滅'''】,弟子的义译是说,见以见为量,你看见就看见了,然后你不再看见的时候,也就不再看见了,其实这些都是因缘和合的,因为你有执著,所以你就会产生苦的感受。但是如果你能断了这个苦产生的这种因缘的话,那么你就不会再感受到这个苦。这个五蕴的众生,因为有因缘的这样的,不断的连续不断的流转,然后就会不断的执着我,然后有这个苦。如来见到众生,是如此这样的流转,于是就说有生有死。
 
师父:依你这样看完之后解释一下,为什么说无我,但是却可以有觉受?
 
答:弟子是这样理解的,结合师父的这个三个圈,就是我执、无常然后产生苦的,就是说因为当你产生了执着后你就会觉得任何的事情,见到不是见以见为量,而是把你的执著放进去,然后跟这个无常相冲突就会产生苦,但是如果你能够理解,就是从《阿含经》的角度,他是惑业苦流转,这个流转门其实它是惑业苦,然后造成了这个轮回,然后它是这个惑业,缘起的这个道理的话,那么你就会放下对我的这种执著,然后产生这种无常故苦,苦即无我无我所的这种概念。
 
师父:
 
 
其实这里面有一个重点,他虽然讲无常,但是无常有他的,因缘,所以无常有他的因缘,所以有他的一个相续性,所以<nowiki><u>无常并不否定无常里面法的作用</u></nowiki>,比如说什么法的作用啊,比如说五蕴是无常的,没错,但是五蕴有相续性,所以在这相续性当中,五蕴每一个蕴就有它的作用,色蕴那就有它相续的一个作用,所以我们这个身体不会忽然不见,虽然是无常,但是他不会忽然不见,它有一个相续性,受、想、行、识有一个相续性,所以这五蕴虽然没有个本质,没有我,但是这五蕴的相续性里面有它的作用,所以我们就会有什么,会有受的作用,会有取相,会有造作,行,然后会有分别认识就是识,所以无我无常变化有它的相续性,所以就有一个假我的一个存在,所以就相对来讲,有一个五蕴和合的这样一个法,它在受苦,在,活着,轮回受苦,那么其中这边有讲了一句,00:33:07,660 --> 00:33:10,360【,法生則生,法滅則滅】,975,其实它的意思就是说,因缘和合的就有,条件不具足的它就灭,法生則生,法滅則滅,00:33:24,320 --> 00:33:26,160其实如果从杂《阿含经》来讲的话,982,它就是所谓什么,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它只是讲的比较简单而已啊,因缘具足的它就生起,就有嘛,那因缘不具足的,它就灭嘛,这一辈子因缘具足了,所以来这一辈子投胎,那么他不断的以业力因缘,然后我们就不断的有这一辈子,等到这一辈子的因缘散了,这一辈子就死了,那死了之后,此因灭已,依因相续,为什么?因为你的根没断嘛,所以还有相续嘛,那么从大的来讲的话,此故彼,也可以说,有无明就有不断的轮回循环下去,这个叫做此有故彼有,它就叫做什么,法生则生,有这个,他就一定有后面啦,那如果从生死的还灭来讲,法灭则灭,什么意思,无明灭则行灭嘛,道理都是一样的,你不要换了一个句子就不知道他在讲什么了,静能刚刚讲的也七七八八的,差不多了,只是师父再,讲清楚一点而已,这个就是说,无我,但是并不妨碍生死轮回的我,以及五蕴色、受、想、行、识的受苦、受乐,这样大概了解吗,所以说无我而有轮回,有缘起、因缘法,你是不是有什么问题,(就是对那个,摩羯陀人的问题,他说,谁活,谁受苦乐,师父的解读好像是在,认为他是在问,五蕴都无常的话,到底是谁在活,谁在受苦乐,也就是说这个问题的重点,你认为是在讨论到底有没有一个我,如果我们不这么理解,换另外一个逻辑是不是也可以,就是说他问的并不是说,是谁在活、谁在受苦,而是说,既然五蕴无常的话,为什么还会有人,
 
不明白这个道理,或者说不懂得,而仍然在这个世间轮回,在这个世间受苦受乐),也可以这样子,(就是无我,重点是否并不是在讨论,到底有没有一个我,而是在讨论为什么轮回,为什么解脱),可以这样子讲,但是问题就是说,那有没有人在如果无常的话,变化的话,那根本没有一个本质不变的我,无常变化的话,没有一个本质不变的我,那什么在变化,那到底有没有人在受苦,有没有人在受苦,有没有人在觉受,他的意思是这样子,但问题是有没有,(就是弟子,认为就是从平时对自己,一个身心的观察,就是无论是真的有一个,不变的我,还是只是一个,因缘和合的假我,就是这么来理解的话,好像并不妨碍我,依然还是执著,无论他是一个就是不变的真我,还是一个因缘和合的假我,我一样执著,虽然我在变化,我不断在流转,但我还是执著这个点,我的重点并不在于您告诉我,这是个假我之后我就不执著了),如果他觉得是假我的话,那就没问题了,如果是觉得是假我,到这个假我也不是说有一个我,他只是说把这个因缘和合,五蕴的不断的变化的身心的作用,整体上称为一个相对性的我,那这个是没问题,那这个相对性的叫做假我,这样就没问题了,但是问题是摩羯陀人,他就不了解这样,他会认为说那无我的话,那就是什么都没有就断灭了,那断灭的话那到底谁在受苦,谁在受乐,他会有这样的认知吗,这个可以吗,这样可以吗,再来,下一个,5、畏無我句,这些都是在谈无我所产生的问题,我看一下,那个字你能念吗,你来念,【佛告比丘:「愚癡凡夫、無聞眾生於無畏處而生,恐畏。,愚癡凡夫、無聞眾生怖畏,無我、無我所,二俱非當生。攀緣四識住。,何等為四?謂色識住、,色攀緣、色愛樂、增進廣大生長;,於受、想、行,識住、攀緣、愛樂、增進廣大生長。】,这个他大体上在说什么,(弟子理解是说,佛告比丘:愚癡凡夫,在不应该生畏的地方生恐畏,就是生出害怕,愚癡无闻的凡夫,害怕没有这个色身的我,以及没有我所,就是我所对的这个外境,然后这两个,害怕是不应该发生的),整句话就是说,众生害怕无我无我所,但事实上凡夫害怕无我无我所,但是事实上,是不应该害怕无我无我所,众生到底应该害怕什么,接下来就是说,众生为什么害怕无我无我所,因为众生都执一个我,执我,他们就觉得有一个着落,那下面这个可能没读过,攀缘四识住,(弟子理解是说,之所以无闻凡夫),你有没有听过,师父或是经文或是师父讲,四识住,有听过是不是,四识住是什么,(就是五蕴的识,住于色受想行),对,那你继续讲,(攀缘四识住,就是因为,凡夫对于五蕴当中的前四——色受想行,识于这个四个上面了,所以叫四识住,然后哪四个,就是举例,比如说,色識住、,色攀緣、色愛樂、,就是对于这个色,产生了攀缘和爱染,然后识在这个色上从而增進廣大,让这个爱乐越来越生长,然后同理,受想行,也是一样的,也是十住于了这个受想行,十上面,产生了攀缘和广大生长),所以这个经它大体上就是说,众生有一个问题跟毛病,害怕无我无我所,但是事实上,这个是不应该害怕无我无我所的,因为无我无我所是什么,是真理,但是后面我也讲,众生为什么害怕无我无我所,因为众生,我执都要有一个东西可以依托,比如说,我执一定跟识相应的,所以叫做有取识,那这个有取识,从五蕴的角度来讲,这个有取识就会执着什么,色受想行,这个住可以说是什么,执著的意思,那当然,其实这个住的意思,它是站立,就是依托,所以众生的识一定会依托,但是这个依托是有执取的意思,就像金刚经讲什么,住什么,住色声音、香、味、触、法,一样的意思,执著于色、受、想、行,因为这个是有取识,是我执相应的识,所以它会执著在色受想行,所以众生的我执,一定要有一个东西,有一个我它才行,但是你现在讲无我,00:03,320 --> 00:05,740他会害怕,会执著,1269,所以这个叫做畏无我惧,这是杂阿含,另外一个中阿含,来静修来,这两个是不同的经,这个是杂阿含,这个是中阿含,
 
【比丘復問曰:「世尊!云何因內有恐怖也?」,世,尊答曰:「比丘者,如是見、如是說:『彼或昔,時無,設有,我不得。』,彼如是見、如是說,憂,慼煩勞,啼哭椎胸而發狂癡。比丘!如是因,內,有恐怖也。】,00:55,520 --> 00:56,800(,比丘又问说释尊,1292,为什么恐怖这就是真真实实存在的,释尊说比丘啊,你要这样,如是见如是说,你这样想想看,彼或昔,時無,弟子不太清楚这句话),彼或昔,時無,这句话不容易读,不容易理解,没关系,(你这样想想看,这句话后面请师父解读,彼如是见如是说,就是说你这样想,然后这样理解,然后,憂,慼煩勞,就是觉得很,愁苦,然后,师父弟子下面,说不下去了),有没有人,恩漫你觉得,00:45:07,940 --> 00:45:08,760(,师父,13,我试图,理解一下,我读这段的【彼或昔,時無,設有,我不得。】,我的理解是,实际上本身是是无的,但是因为我执认为它有,而这个有,我自己又得不到,因为这种看法和想法,以至于自己忧愁烦劳,以至于啼哭椎胸而發狂,这样的一种现象),其他人有没有什么,对这句,静珍你觉得,它这句没关系,你就看着,因为它只是一个片段,所以可能会不太好理解,(弟子的感觉就是说,他说彼或昔,時無,設有,我不得。,大概意思就是说,无论它是无还是有,但是我得不到,因为《心经》说无所得,故心无挂碍,那这个地方正好是他有所执著,那么执著的东西,又令他没有安全感,就是抓不住,所以说他心有恐怖,【比丘復問曰:「世尊!云何因內有恐怖也?,为什么内心有恐怖?,世,尊答曰:「比丘者,如是見、如是說:就是比丘有这样说,【彼或昔,時無,設有,我不得。】,
 
你刚才讲什么,他们讨论的是什么东西,可能是我,这个我到底是有还是无,但是我总之就是抓不住它,把握不住它),他如果没有一个我的话,他就不知道要怎么办,不管他有无,如果是真的没有的话,他不知道要怎么办,那这句我们可以回去再讨论看看,这句是确实是,有一点那个比较难懂,但是,总之,是说如果没有我的话,他就是会恐慌,你看,《心经》里面怎么说,《心经》说,怎么样才能,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以无所得故,你才能真的离所谓的,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但是众生凡夫,反过来有所得,他才能觉得不恐怖不恐惧,但是这种有所得,有一个东西,有我,他才会不恐惧,这是他错误的认知,事实上他有我,执着我才是生死轮回,才需要恐怖,才需要害怕的,所以众生在,需要害怕的地方不害怕,在不需要害怕的地方害怕,那真正来讲,你要离开一切的恐怖,唯有怎么样,要无所得,那么在《阿含经》就叫做,无我,才能离开所有的烦恼颠倒执著,但众生错误的观念是认为,有一个我,他才不会那么的惊慌,(这句话,弟子觉得这个,就是最难理解的就是这个,設有,这两个字,【彼或昔,時無,設有,我不得。】,那这个设有,弟子可不可以理解为,那种施设有,就是假有),应该他不会讲到这么深,(现在就是设有,然后那个我不得,这个话有点不好懂),这样可以吗,那我们这个可以再看看,他的句子是怎么去断的,这个是师父的一个解说,等一下下课,这一句,师父的那个佛陀的教示里面有,你们等一下去看看,去查一下,那查一下等一下看谁去查一下,回来看一下,那个靖和你现在下课的时候,查一下吧,那个佛陀的教示里面有,(弟子问一下,就是您这个题目叫畏无我惧,就是句子的意思),就是讲无我这样子的一个概念,讲无我这个概念,听了就会害怕,所以第一个他说,無聞眾生於無畏處而生,恐畏,就是在,不需要害怕的地方生害怕,然后,该害怕的地方不害怕,所以叫做畏无我惧,听到无我就会害怕,这样了解,那么这个是师父的那个,佛陀的教示里面的解说,【本经提及了众生在不应生恐惧的地方产生恐惧,凡夫由於無始以來根深蒂固的我執熏習,一听到无我,无我所就产生恐惧】,这是一般的人
 
【,以至不願學習甚深,的教法。】,因为听到无我,【,为了适应引导这一类凡夫和外道,从长《阿含经》开始,佛教就发展出了适应引导一般众生和外道的法门】,也就是所谓的,各个为人生善悉檀,你们害怕(无我),那佛陀就用一个方便,讲无我你会怕,那佛陀就讲一个方便,有一个真常的我,这个我就叫做佛性,又叫做众生是佛,那听了怎么样,有没有舒服一点,高兴一点,那么为了适应这一类,从长《阿含经》开始就发展出适应众生,引导一般众生外道的法门,大乘經典中的如來藏思想,就是這一類適應法門,的代表。】,如来藏里面,一个重要的楞伽經,另外一个是宝信论,他两个经跟论都是这样讲的,【開引計我諸外道故,有没有看到,执着我的外道,【說如來,藏,令離不實我見妄想,入三解脫門境界」】,开引外道所以说我,然后说这个我,就把它转成这个我就是如来藏,意思就是说,外道讲一个真我,那佛教讲无我,讲无我会害怕,那我就讲一个相似的,真我的这样东西叫做如来藏,这样的话,【令離不實我見妄想,入三解脫門境界」】,就是说有一个先引导的方便法门,让你慢慢去学习,但是终究来还是要学什么,到头来要学什么,还是要学无我,那还是要学般若的性空无所得,【《寶性論》說:「以有怯弱心,輕慢諸眾生,執著虛妄法,謗真如實性,計身有神我,為令,如是等,遠離五種過,故說有佛性」。】,这是宝信论的,所以在佛教里面,本来究竟的诸法实相是缘起无我无常涅槃寂静,那么在大乘佛教就讲般若性空,那么到了中观就讲无自性,但是讲这样的东西,一般人还是没办法一下子契入,那为了引导一些人能够契入正法,所以先讲一个有我,如来藏有佛性的,去引导大家然后慢慢慢慢,进来之后,这个叫做先以欲勾牵,先讲一个你喜欢的可以理解的,进来然后再怎么样,开示正法要,那就进令入佛智,那就是要讲缘起无我无常,缘起性空,我们先讲到这里休息一下,我们等一下再回来,刚刚讲到众生,畏无我惧,以及后来为了引导方便,提出了一个佛性或是如来藏,其实还没讲完,师父后面还有一段,刚刚讲说众生,怕无我,所以甚深教法没办法吸收,所以就讲一个比较引导善根的方便,就讲一个佛性,如来藏本来是佛,所以引了两个,楞伽经还有宝性论,后面师父有一个结论,大家参考一下,【末法時期有許多學佛者大多不願聽經聞,法,学习缘起无我空的根本教义,专在方便适应的法门上着手】
 
,这是目前很多都是这个样子,不愿意听甚深法,觉得甚深法,一方面觉得,最根本的一个大问题就是说,不想动脑筋,所以叫做患了思想怠惰症,不愿意去思考,因为思考很痛苦,不愿意去思考,那不愿意去思考,应用到宗教来上之后就是说,不愿意去做,到底这样的信仰,到底这样的学习,到底这样的修行,意义在哪里,所以不愿意去思考,不愿意去动脑筋,所以就不愿意听经闻法,不愿意去听甚深法门,另外一种就是说,他不一定害怕,但是,他觉得,谈这种无我,空啊,这种实在搞不懂,不知道到底是什么,因此到最后,佛教会有很多的方便,那么很多人就追寻着方便,那么方便容易啊,告诉你念多少经,就有多少功德,告诉你念多少咒就灭多少烦恼,那这些,讲起来简单扼要,那很多人就喜欢这个样子,所以,专在,方便适应的法门上着手,久而久之,以方便为究竟,竟不知佛法不共世间的特质是什么了,那么这是从,畏无我惧而引发出来的一些思想跟问题,那么当然,在末法现在这个时期,大部分众生不想听经闻法,其实这也是,畏无我惧的一种啦,而且也是正常的状况,如果绝大多数众生都愿意听经闻法,那这个就不叫末法了,那师父讲这个是做什么,你们知道,有一件事情要注意,如果大部分的学佛都是学方便法,那真的会以方便为究竟,那佛法真的会提早灭亡,印度到最后就是,大家不研究佛法的核心教义,而专求方便,然后跟印度教结合之后,就没有所谓的佛教,那当然外来的影响就不谈了,就有些些问题那还好,来到汉地之后,千百年来还保持佛教的一个特质跟特色,但是也有很多的方便,那么这些方便如果发展到极端,变成经教不用研究,教法不用去理解,只要念佛,持咒拜佛,就可以得到那么多的功德了,
 
所以大家就不愿意再研究佛法了,那么正法 就提早灭亡,所以如果更多的人,当然我不可能说所有,更多的人,越多的人,能够研究正法,能够听闻正法,那么正法就可以延续,那正法延续,就可以帮助更多的众生,我们再来看一个,三、為何畏懼「無我」,当然刚刚有讲了,很简单,众生有我执,执我才会舒服,因为本来就是我执,那我执有一个我可以执住,就觉得相对来讲比较有踏实感,但事实上这种我执正是一切痛苦的来源,1、執身、執心有我,我们来看一下这一句,【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愚癡無聞凡,夫於四大身厭患、離欲、】,恩蔓,你刚刚念过了是不是,给你来念一下吧,【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愚癡無聞凡,夫於四大身厭患、離欲、,背捨而非識,所,以者何?,見四大身有增、有減,有取、有,捨。,而於心、意、識,愚癡無聞凡夫不能,生厭、,離欲、解脫,所以者何?,彼長夜於,此保惜繫我,若得、若取,言 『是我、,我所、相在。』是故,愚癡無聞凡夫不能,於彼生厭,離欲,背捨。】,什么意思,你照着上面讲,其实这句话你照着,一个一个解释应该已经很清楚,我先问你一个,你知不知道四大身是什么意思,地水火风,地水火风所成的这个色身,这样这个懂了应该就容易读了,你看怎么解释,(就是愚癡無聞凡夫,对于四大身的这个,厌患离欲背舍,不能够认识),不是,而非识是色受、想、行、识的识,很简单,可以厌弃身,但是不能背离识,可以厌弃身,但是,不会背弃色受、想、行、识的识,意思就是说,可以舍离色身,但是对精神体没办法舍离


 (,他说这个的原因是什么,说四大身,四大身可以有增有减,可以有取无舍,但是对于心意识,愚痴凡夫不能够生厌离,不能生解脱,那是因为在长夜之中),【彼長夜於,此保惜繫我,若得、若取,是什么意思?,(就是在漫长的轮回之中,他认为是有取有得,这样子来保惜和怜惜自己的,所以说是我、我所这个相是无时不在的,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愚痴凡夫就不能对此而生厌弃舍离的这个愿望),
 (,他说这个的原因是什么,说四大身,四大身可以有增有减,可以有取无舍,但是对于心意识,愚痴凡夫不能够生厌离,不能生解脱,那是因为在长夜之中),【彼長夜於,此保惜繫我,若得、若取,是什么意思?,(就是在漫长的轮回之中,他认为是有取有得,这样子来保惜和怜惜自己的,所以说是我、我所这个相是无时不在的,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愚痴凡夫就不能对此而生厌弃舍离的这个愿望),


 这句,凡夫到底对什么不能舍离,1816,而执著为我,这个我是在哪里执著,因为他色身可以舍离,但是他执识为我,他,这个【彼長夜於,此保惜繫我,】,这个词是指识,因为他身可以舍离,他识没办法舍离,那么为什么他对身可以舍离,因为他说见四大身有增有减有取有舍,意思就是说,师父曾经讲过一件事情,有一些人对这个身容易舍去,不会执著,相对来讲,我不是说绝对,为什么,他可以观察,可以看到这个身是无常变化的 ,这样了解吗 ,那身是无常变化的,所以他可以观察到变化无常,那我也没办法对他怎么样,我执着他,我也会很很难掌握啊,所以他会不认为这个身是我,但是他会执着什么?,内心的精神体是我 ,这样了解吗 ,这是一类,所以众生之所以没办法认知无我,不管是在身或在精神体上,他会执著一个我,会执著一个我,这个叫做执精神体为我,这是一个,为什么师父曾经说过,身,色体是粗糙的,粗显的容易观察,但是心,内心是微细的观察不到,所以他容易执著 ,这样了解吗 ,这是一类,第二类,第二类来看这个,还是,恩曼你来吧,因为你比对就知道他在讲什么,
 这句,凡夫到底对什么不能舍离,1816,而执著为我,这个我是在哪里执著,因为他色身可以舍离,但是他执识为我,他,这个【彼長夜於,此保惜繫我,】,这个词是指识,因为他身可以舍离,他识没办法舍离,那么为什么他对身可以舍离,因为他说见四大身有增有减有取有舍,意思就是说,师父曾经讲过一件事情,有一些人对这个身容易舍去,不会执著,相对来讲,我不是说绝对,为什么,他可以观察,可以看到这个身是无常变化的,那身是无常变化的,所以他可以观察到变化无常,那我也没办法对他怎么样,我执着他,我也会很很难掌握啊,所以他会不认为这个身是我,但是他会执着什么?,内心的精神体是我,这是一类,所以众生之所以没办法认知无我,不管是在身或在精神体上,他会执著一个我,会执著一个我,这个叫做执精神体为我,这是一个,为什么师父曾经说过,身,色体是粗糙的,粗显的容易观察,但是心,内心是微细的观察不到,所以他容易执著,这是一类,第二类,第二类来看这个,还是,恩曼你来吧,因为你比对就知道他在讲什么,


 【愚癡無聞凡夫寧於四大身繫我、我所,不可於識繫我、我所,所以者何?,四大色,身,或見十年住,二十、三十......乃至百年,若善消息,或復小過,彼心、意、識,日,夜、時刻須臾轉變,異生,異滅。,猶如獼,猴遊林樹間,須臾處處,攀捉枝條,放一,取一,彼心、意、識亦復如是,異生,異,滅。】,看后面还有没有,后面没有,这句什么意思,(就是愚癡無聞凡夫,在四大身上面看到我、我所),执著,这个刚好相反,他在四大所成的色身上,执为我、我所,就是执身为我,然后接下来,
 【愚癡無聞凡夫寧於四大身繫我、我所,不可於識繫我、我所,所以者何?,四大色,身,或見十年住,二十、三十......乃至百年,若善消息,或復小過,彼心、意、識,日,夜、時刻須臾轉變,異生,異滅。,猶如獼,猴遊林樹間,須臾處處,攀捉枝條,放一,取一,彼心、意、識亦復如是,異生,異,滅。】,看后面还有没有,后面没有,这句什么意思,(就是愚癡無聞凡夫,在四大身上面看到我、我所),执著,这个刚好相反,他在四大所成的色身上,执为我、我所,就是执身为我,然后接下来,


 (,但是不认为是在识上面,执著于我和我所,这个原因是什么样子,是因为四大色身,有十年二十年,有一个时间),有一个相续性,他十年二十年,跟一个相续性,然后,乃至百年,如果好,一点,活一百岁,意思就是怎么样,身体有一个比较稳固一点的相续性,所以有人,就在这个相对稳固一点的相续性上面执为我,这个叫做执色身为我,那接下来,(但是心意和识,是在日夜时刻的转变,然后在生灭之中,就像猕猴在树林之间,就是很短的时间,处处捉放各种枝条,一放一取,这个心意识,就是这样子的,所以不易被),所以这两段同一个经,它意思是说众生都执我,有一些人,他看到身体变化 ,这样了解吗 ,容易观察,所以他既然身体变化容易观察,那他就干脆执什么为我,执精神体为我 ,这样了解吗 ,因为身体的观察变化容易观察得到,内心的变化观察不到,所以他就执内心心识为我,另外一种刚好相反,怎么相反,就是这里讲的,他在四大色身执为我,然后,不会在,精神体上执为我,那当然这不是经过思考,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一种直觉,然后他说怎么样,他说,所以者何,四大身,我们这个身体,或是活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乃至一百年,问题会不会变,会变,但是他说什么,若善消息,意思就是说,就算会有一点改变,或复小过,不管是有点病痛啊什么,反正会变,但是他的相续性比较长,所以他自然而然的会在身体上执为我,就算是有变化,他觉得这种变化也没有太大,我问你,现实世界是这个样子吗,是啊,没错啊,所以一般人来讲,我们认人,是认他的心,还是认他的外表,外表啊,因为外表容易认嘛,我说静修,今天是你吗,说不定你是伪装的,来,我问你几个问题,你跟我回答,不会嘛,我们一般还是在外表上,认为你、我、他,一般人认为有一个我,还是会怎么,还是依我这个身心为主嘛,但这个身心会变化,但是他短期间内不会造成大变化 ,这样了解吗 ,这个【若善消息,或復小過】,意思都是指怎么样,小变化 ,这样了解吗 ,所以这个对他们来讲,没有太大的问题,那你要十年二十年之后前后比对,你才会产生大变化,但我们在生活的过程当中,由于小变化,所以我们不会去执着他,这种小变化有什么问题,因此我们一般人会在这个身心上,对这个身尤其特别会认定为我,所以你常常说我怎么样的时候,很多时候虽然说是身心的合体,但是都是以身为主,那么他说或復小過,但是相反的,心意识怎么样,
 (,但是不认为是在识上面,执著于我和我所,这个原因是什么样子,是因为四大色身,有十年二十年,有一个时间),有一个相续性,他十年二十年,跟一个相续性,然后,乃至百年,如果好,一点,活一百岁,意思就是怎么样,身体有一个比较稳固一点的相续性,所以有人,就在这个相对稳固一点的相续性上面执为我,这个叫做执色身为我,那接下来,(但是心意和识,是在日夜时刻的转变,然后在生灭之中,就像猕猴在树林之间,就是很短的时间,处处捉放各种枝条,一放一取,这个心意识,就是这样子的,所以不易被),所以这两段同一个经,它意思是说众生都执我,有一些人,他看到身体变化,容易观察,所以他既然身体变化容易观察,那他就干脆执什么为我,执精神体为我,因为身体的观察变化容易观察得到,内心的变化观察不到,所以他就执内心心识为我,另外一种刚好相反,怎么相反,就是这里讲的,他在四大色身执为我,然后,不会在,精神体上执为我,那当然这不是经过思考,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一种直觉,然后他说怎么样,他说,所以者何,四大身,我们这个身体,或是活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乃至一百年,问题会不会变,会变,但是他说什么,若善消息,意思就是说,就算会有一点改变,或复小过,不管是有点病痛啊什么,反正会变,但是他的相续性比较长,所以他自然而然的会在身体上执为我,就算是有变化,他觉得这种变化也没有太大,我问你,现实世界是这个样子吗,是啊,没错啊,所以一般人来讲,我们认人,是认他的心,还是认他的外表,外表啊,因为外表容易认嘛,我说静修,今天是你吗,说不定你是伪装的,来,我问你几个问题,你跟我回答,不会嘛,我们一般还是在外表上,认为你、我、他,一般人认为有一个我,还是会怎么,还是依我这个身心为主嘛,但这个身心会变化,但是他短期间内不会造成大变化,这个【若善消息,或復小過】,意思都是指怎么样,小变化,所以这个对他们来讲,没有太大的问题,那你要十年二十年之后前后比对,你才会产生大变化,但我们在生活的过程当中,由于小变化,所以我们不会去执着他,这种小变化有什么问题,因此我们一般人会在这个身心上,对这个身尤其特别会认定为我,所以你常常说我怎么样的时候,很多时候虽然说是身心的合体,但是都是以身为主,那么他说或復小過,但是相反的,心意识怎么样,


 【日,夜、時刻須臾轉變,異生,異滅。】,2054,意思就是说,不断的在变化,生住异灭,不断的在变化,【猶如獼,猴遊林樹間,須臾處處,攀捉枝條】,这个叫做心猿意马,东跳西跑的,然后,放一枝取一枝,什么叫放一枝取一枝,你可以看一个执著,但是放一枝取一枝,很简单的,猴子跳树的怎么样,猴子爬树抓一枝,你要放一枝,不然你怎么跳,你抓了一枝,你要放掉另一枝,然后往前再攀,那这个比喻心,我们的心就是这样,一下子执著这个,一下子往前那个,一下子执著这个,不断的在攀缘,这个就是心,所以他说,【須臾處處,攀捉枝條,放一,取一,
 【日,夜、時刻須臾轉變,異生,異滅。】,2054,意思就是说,不断的在变化,生住异灭,不断的在变化,【猶如獼,猴遊林樹間,須臾處處,攀捉枝條】,这个叫做心猿意马,东跳西跑的,然后,放一枝取一枝,什么叫放一枝取一枝,你可以看一个执著,但是放一枝取一枝,很简单的,猴子跳树的怎么样,猴子爬树抓一枝,你要放一枝,不然你怎么跳,你抓了一枝,你要放掉另一枝,然后往前再攀,那这个比喻心,我们的心就是这样,一下子执著这个,一下子往前那个,一下子执著这个,不断的在攀缘,这个就是心,所以他说,【須臾處處,攀捉枝條,放一,取一,
第84行: 第152行:
 这种说法就是常见,那就是说,这个色身没了,但是有一个永恒不变的精神体,这就是常见,【第,三師不見現在世真實是我,命終之後,亦不見,我,是則如來、應、等正覺說,現法愛斷、離,欲、滅盡、涅槃。」】,这就,应该是因缘和合的我了,就是五蕴身心是因缘和合的,虽空亦不断,相续亦不长,就是说此因灭已,因缘相续,但是如果你,这个爱断、离欲、灭尽,没有烦恼了,没有我执了,那就涅槃了,就究竟解脱了),他三种理论,上次说第一种理论是说,只有现在世,然后执现世为真我,但是这种一般来讲是以物质为主的,精神是附带于物质的,他不认为有一个离色身的精神体,所以他就不承认有因缘果报这些,那现世的生活,他就认为有一个我,但是死了,那就是一了百了,什么都没有,这个叫做断灭见,是第一种,另外一种是说,就是印度教常有的真我,现世有真我,死掉,真我去轮回,这个叫做现世有我,死后还是有我,这个叫做第二师,第三师就是佛陀的教法,不見現在世真實是我,命終之後,亦不見,我,那是什么,因缘业报的轮回,五蕴的和合相续轮回,这个就是佛陀所见所说的,那就是所谓的无我说,一个是今世有我说(断见),另外一个是三世真我轮回说,那就是常见,另外一个就是佛陀说的无我说,但是假名的因缘轮回并没有否定,这样说法之后,靖和继续,【仙尼白佛言:「世尊!我聞世尊所說,遂,更增疑。」,】,这句话简单吧,什么意思,他怀疑啊,他,本来是,来(求佛)解答的,问了之后释尊一说,更迷惑了,继续,【佛告仙尼:「正應增疑。所以者何?,此甚,深處,難見、難知,應須甚深照微妙至到聰,慧所了,凡眾生類,未能辯知。所以者何?眾,生長夜異見、異忍、異求、異欲故。」】,什么意思,这个是佛对这个仙尼说,你有这个疑惑也是属于正常了),正應增疑,就是说你会疑惑,会增加你的困惑,
 这种说法就是常见,那就是说,这个色身没了,但是有一个永恒不变的精神体,这就是常见,【第,三師不見現在世真實是我,命終之後,亦不見,我,是則如來、應、等正覺說,現法愛斷、離,欲、滅盡、涅槃。」】,这就,应该是因缘和合的我了,就是五蕴身心是因缘和合的,虽空亦不断,相续亦不长,就是说此因灭已,因缘相续,但是如果你,这个爱断、离欲、灭尽,没有烦恼了,没有我执了,那就涅槃了,就究竟解脱了),他三种理论,上次说第一种理论是说,只有现在世,然后执现世为真我,但是这种一般来讲是以物质为主的,精神是附带于物质的,他不认为有一个离色身的精神体,所以他就不承认有因缘果报这些,那现世的生活,他就认为有一个我,但是死了,那就是一了百了,什么都没有,这个叫做断灭见,是第一种,另外一种是说,就是印度教常有的真我,现世有真我,死掉,真我去轮回,这个叫做现世有我,死后还是有我,这个叫做第二师,第三师就是佛陀的教法,不見現在世真實是我,命終之後,亦不見,我,那是什么,因缘业报的轮回,五蕴的和合相续轮回,这个就是佛陀所见所说的,那就是所谓的无我说,一个是今世有我说(断见),另外一个是三世真我轮回说,那就是常见,另外一个就是佛陀说的无我说,但是假名的因缘轮回并没有否定,这样说法之后,靖和继续,【仙尼白佛言:「世尊!我聞世尊所說,遂,更增疑。」,】,这句话简单吧,什么意思,他怀疑啊,他,本来是,来(求佛)解答的,问了之后释尊一说,更迷惑了,继续,【佛告仙尼:「正應增疑。所以者何?,此甚,深處,難見、難知,應須甚深照微妙至到聰,慧所了,凡眾生類,未能辯知。所以者何?眾,生長夜異見、異忍、異求、異欲故。」】,什么意思,这个是佛对这个仙尼说,你有这个疑惑也是属于正常了),正應增疑,就是说你会疑惑,会增加你的困惑,


 是,正常的,那为什么是正常的,(因为这个缘起甚深,也难见难知,就是我们确实,因为愚痴无闻,也不知道缘起,不知道无我,所以需要,甚深的观察去体悟,非常有智慧你才能了知,这个现象背后这种法性,所以说这个凡夫众生,所以说你肯定不能知道,为什么,因为众生你长夜,眾,生長夜異見、異忍、異求、異欲故。,就是说你不知道缘起,你不知道无我,你执常执我,而且你,染着五欲,所以说你肯定不能知道,这么甚深的这个道理),因为佛陀讲的是无我,但这种缘起无我,是甚深难懂,为什么甚深难懂,因为关键点在于,众生无始以来是执著有一个我的,眾,生長夜異見、異忍、,就是说不同于无我的这种认知,那当然就是要么断灭见,要么常见,所以要真正了解缘起的,不常不断的无我,相对来讲是困难的,所以他会生疑是正常的 ,这样了解吗 ,所以这里叫做,无我甚深难知,无我甚深难知,一个是仙尼经,另外一个射箭喻,来静闻,不要躲在后面,以为师父看不到,(2)、射箭喻,【佛告阿難:「於意云何?離車童子競射門,孔,箭箭皆入,此為難耶?,破一毛為百分,而,射一毛分,箭箭悉中,此為難耶?」】,到这里先解说一下,离车你先不要管,离车他是一个民族,一个种族,童子是年轻人,来继续,(佛告阿难尊者,离车族的小孩),不是小孩,年轻人,小孩射箭还得了,(离车族的年轻人,用箭来射门孔,每一箭都射入了,这个很难吗,这个是不是很困难,破一毛為百分,这个假设我,将一个毛发,分为一百分,而射一毛分,就是说我拿这个,百分之一的这个毛发,当箭来射,每一箭都射中了,这个很困难吗),他在问阿难,说这样做很困难吗,阿难尊者白佛,破一毛百分,射一分之毛,箭箭悉,中,此則為難。,阿难尊者就回答佛说,将一个毛发分为一百分,然后射,百分之一的毛发,然后每一箭都射中,这个很难),这当然很难,接下来,【佛告阿難:「未若於苦聖諦生如實知,此則甚難。,如是,苦集聖諦、苦滅聖諦、苦滅道跡聖諦如,實知見,此則甚難。」爾時,世尊而說偈言:】,(佛告诉阿难尊者,这个困难还比不上对苦圣谛生真实的知见,对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圣谛,同样如此,对这些四个圣谛的如实知见,比这个用百分之一的毛发射箭更难,【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一毛为百分,射一分甚难,观一一苦阴,非我难亦然】,所以他这个是什么,就是说,虽然在技术上,这比喻,什么射毛发,射门孔,当然是很困难的,这是比喻,但是了解缘起四圣谛那是更难,难很多,那缘起四圣谛,其实到最后就要讲什么,无我无我所,所以你看,他这个常常讲缘起四圣谛,其实他的偈诵讲什么,一毛为百分,射一分甚难,这个应该很容易理解了,观一一苦阴,观一一苦蕴,其实就是五蕴的每一蕴,然后什么,观五蕴非我难亦然,其实就意思就是说,也是同样困难,而且是什么,则甚难,而且可能是更困难的,这可见,缘起四圣谛、缘起无我,是真的很不容易理解的 ,这样各位了解吗 ,有没有什么问题,这是比喻,所以不要以为知识上,知道无我,我就知道了,但是你在根本的知见观念上,并没有真正透入到无我,四、佛陀為何開示「無我」教法,第一个,1、得離疑惑,当然我们大家都知道,佛陀开示无我法门,就是让大家离烦恼,
 是,正常的,那为什么是正常的,(因为这个缘起甚深,也难见难知,就是我们确实,因为愚痴无闻,也不知道缘起,不知道无我,所以需要,甚深的观察去体悟,非常有智慧你才能了知,这个现象背后这种法性,所以说这个凡夫众生,所以说你肯定不能知道,为什么,因为众生你长夜,眾,生長夜異見、異忍、異求、異欲故。,就是说你不知道缘起,你不知道无我,你执常执我,而且你,染着五欲,所以说你肯定不能知道,这么甚深的这个道理),因为佛陀讲的是无我,但这种缘起无我,是甚深难懂,为什么甚深难懂,因为关键点在于,众生无始以来是执著有一个我的,眾,生長夜異見、異忍、,就是说不同于无我的这种认知,那当然就是要么断灭见,要么常见,所以要真正了解缘起的,不常不断的无我,相对来讲是困难的,所以他会生疑是正常的,所以这里叫做,无我甚深难知,无我甚深难知,一个是仙尼经,另外一个射箭喻,来静闻,不要躲在后面,以为师父看不到,(2)、射箭喻,【佛告阿難:「於意云何?離車童子競射門,孔,箭箭皆入,此為難耶?,破一毛為百分,而,射一毛分,箭箭悉中,此為難耶?」】,到这里先解说一下,离车你先不要管,离车他是一个民族,一个种族,童子是年轻人,来继续,(佛告阿难尊者,离车族的小孩),不是小孩,年轻人,小孩射箭还得了,(离车族的年轻人,用箭来射门孔,每一箭都射入了,这个很难吗,这个是不是很困难,破一毛為百分,这个假设我,将一个毛发,分为一百分,而射一毛分,就是说我拿这个,百分之一的这个毛发,当箭来射,每一箭都射中了,这个很困难吗),他在问阿难,说这样做很困难吗,阿难尊者白佛,破一毛百分,射一分之毛,箭箭悉,中,此則為難。,阿难尊者就回答佛说,将一个毛发分为一百分,然后射,百分之一的毛发,然后每一箭都射中,这个很难),这当然很难,接下来,【佛告阿難:「未若於苦聖諦生如實知,此則甚難。,如是,苦集聖諦、苦滅聖諦、苦滅道跡聖諦如,實知見,此則甚難。」爾時,世尊而說偈言:】,(佛告诉阿难尊者,这个困难还比不上对苦圣谛生真实的知见,对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圣谛,同样如此,对这些四个圣谛的如实知见,比这个用百分之一的毛发射箭更难,【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一毛为百分,射一分甚难,观一一苦阴,非我难亦然】,所以他这个是什么,就是说,虽然在技术上,这比喻,什么射毛发,射门孔,当然是很困难的,这是比喻,但是了解缘起四圣谛那是更难,难很多,那缘起四圣谛,其实到最后就要讲什么,无我无我所,所以你看,他这个常常讲缘起四圣谛,其实他的偈诵讲什么,一毛为百分,射一分甚难,这个应该很容易理解了,观一一苦阴,观一一苦蕴,其实就是五蕴的每一蕴,然后什么,观五蕴非我难亦然,其实就意思就是说,也是同样困难,而且是什么,则甚难,而且可能是更困难的,这可见,缘起四圣谛、缘起无我,是真的很不容易理解的,有没有什么问题,这是比喻,所以不要以为知识上,知道无我,我就知道了,但是你在根本的知见观念上,并没有真正透入到无我,四、佛陀為何開示「無我」教法,第一个,1、得離疑惑,当然我们大家都知道,佛陀开示无我法门,就是让大家离烦恼,


 【佛告火種居士:, 「我為諸弟子說:, 諸所,有色,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麁、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彼一切如實觀察,非我、非異我、,不相在;,受、想、行、識亦復如是。,彼學,必見跡不斷壞,堪任成就,厭離知見,守,甘露門,雖非一切悉得究竟,且向涅槃,如是,弟子從我教法,得離疑惑。」】,从这一句,佛陀的根本教法,教无我的,当然大家都知道,教无我的最终目的就是什么,大家离烦恼得涅槃,或是离苦得乐,这个是最基本的,第二个,自利利他,这个是印顺导师在《性空学探源》里面,总结所有的经教里面,佛陀讲无我,佛说无我有两方面,这是《性空学探源》111,
 【佛告火種居士 「我為諸弟子說 諸所,有色,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麁、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彼一切如實觀察,非我、非異我、,不相在;,受、想、行、識亦復如是。,彼學,必見跡不斷壞,堪任成就,厭離知見,守,甘露門,雖非一切悉得究竟,且向涅槃,如是,弟子從我教法,得離疑惑。」】,从这一句,佛陀的根本教法,教无我的,当然大家都知道,教无我的最终目的就是什么,大家离烦恼得涅槃,或是离苦得乐,这个是最基本的,第二个,自利利他,这个是印顺导师在《性空学探源》里面,总结所有的经教里面,佛陀讲无我,佛说无我有两方面,这是《性空学探源》111,


 【一、眾生執我,所以自私,
 【一、眾生執我,所以自私,
第96行: 第164行:
 去占取别人的资源,来利益自己的时候,你一定会这样子去做,为什么,因为你没有基本的,无我的这种道德理念跟规范,这样各位了解,所以这个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道德规范,所以导师才说从自利上来讲,你可以断你贪瞋痴,从利他上来讲,众生执我所以自私,那这是问题的来源,如果无我的话,就可以化私为公,而为大众谋利,那就是自利跟利他,第三个,3、世間真理—緣起無我,所以佛陀讲无我,第一个,它是世间真理,第二个,它可以离苦得乐,第三个,它可以,重在利他,因为自利就是离苦得乐,是自利利他,我们来看一下,【一切法都是緣起的,沒有真實性,所以生而不起有見,滅而不起無見,生灭都是缘起本空的,缘起法的归于灭,说它是空,这不是因缘离散才是灭,是空,當諸法的生起時,存,在時,由於了無自性可得,所以是如幻如化,空的、寂滅的。】,这句话知道什么意思吗,这是从中观来讲叫做,怎么样,缘起的当下即是空性,即是不生不灭的空性,它不是还灭之后才空,而是因为因缘和合,它本来就没有实体性,这个,在中观叫无自性,在《阿含经》叫做无我,记得,它由于是无我性,它的无我性是真理,师父刚刚是不是讲,这个无我不是还灭了才叫无我,是当体,你在轮回的当下,还是无我,只是我们执为有我,所以轮回而已,所以它叫做什么,当下的寂灭性,所以是
 去占取别人的资源,来利益自己的时候,你一定会这样子去做,为什么,因为你没有基本的,无我的这种道德理念跟规范,这样各位了解,所以这个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道德规范,所以导师才说从自利上来讲,你可以断你贪瞋痴,从利他上来讲,众生执我所以自私,那这是问题的来源,如果无我的话,就可以化私为公,而为大众谋利,那就是自利跟利他,第三个,3、世間真理—緣起無我,所以佛陀讲无我,第一个,它是世间真理,第二个,它可以离苦得乐,第三个,它可以,重在利他,因为自利就是离苦得乐,是自利利他,我们来看一下,【一切法都是緣起的,沒有真實性,所以生而不起有見,滅而不起無見,生灭都是缘起本空的,缘起法的归于灭,说它是空,这不是因缘离散才是灭,是空,當諸法的生起時,存,在時,由於了無自性可得,所以是如幻如化,空的、寂滅的。】,这句话知道什么意思吗,这是从中观来讲叫做,怎么样,缘起的当下即是空性,即是不生不灭的空性,它不是还灭之后才空,而是因为因缘和合,它本来就没有实体性,这个,在中观叫无自性,在《阿含经》叫做无我,记得,它由于是无我性,它的无我性是真理,师父刚刚是不是讲,这个无我不是还灭了才叫无我,是当体,你在轮回的当下,还是无我,只是我们执为有我,所以轮回而已,所以它叫做什么,当下的寂灭性,所以是


 【從無我而深入的本空、本寂滅、本性不生,不滅,即在這緣起的生滅無常中看出。,生滅無,常,即是空無我的;空無我即是不生不滅的;,不生不滅即是生滅無常的。,这样缘起法的本性空——无我,就贯彻了三法印。】,这个是佛法概论里面的,这个叫做世间真理缘起无我,这里面有一句话,好像在绕口令,但是你们看,生灭无常,生灭无常即是空无我的,有没有看到,就是无我无自性的,那么空无我怎么样,所以生灭无常的,这一些种种现象就是现象而已,所以它没有实生、没有实灭,所以现象上的生灭,其实就实相来讲,它就是如幻如化的,所以你可以说它就是不生不灭的,不生不灭,它并不是说现象上它没有,而是指本质上,它没有一个东西,所以没有一个生跟灭这样的一个实体,所以才能说,<nowiki><u>现象上的生生灭灭</u></nowiki>,<nowiki><u>等于究竟意义上的不生不灭</u></nowiki>,讲到这里清楚吗,不生不灭即是生灭无常的,这句话懂吗,有矛盾吗,大明明有矛盾吗,还可以了解,不生不灭即是生灭无常的,什么意思,因为一切法是不生不灭的,没有实质的,所以一切法才能依缘起而现起而消失,所以才能这样子,如果一切法本来就有生灭的实体,本来就有了,那就不会不生不灭了,那有,永远是有,无,永远是无,这样了解,正是因为没有实体,所以不生不灭,没有实体的不生不灭,所以一切法才可以依于缘起和合而生,缘起的离散而灭 ,这样了解吗 ,所以无我贯彻了三法印,<nowiki><u>(无我)从现象上通无常</u></nowiki>,一切现象都是无常变化的,<nowiki><u>从法性上通寂灭涅槃的不生不灭</u></nowiki>,这个就是三法印,通法相、通法性,通法相,它就是生灭变化的现象,通法性,就是当下无自性的不生不灭,所以讲无我,其实就是在讲宇宙世间人生的一个真理,悟无我,你就能得离苦得乐,得涅槃,不悟无我,那你就生死轮回 ,这样了解吗 ,还有一点,刚刚其实静和也讲了,如果你真能了解无常的性,法性,不只是无常的相而已,因为你只是了解观察无常的相,那变化可能大家都知道变化,但你知道变化,那你还没有真正办法去真正断烦恼,你如果从无常的现象上,而能观察没有不变的本质,所以无常你弄透了,其实<nowiki><u>无常一定是无我(集谛的惑)</nowiki>
 【從無我而深入的本空、本寂滅、本性不生,不滅,即在這緣起的生滅無常中看出。,生滅無,常,即是空無我的;空無我即是不生不滅的;,不生不滅即是生滅無常的。,这样缘起法的本性空——无我,就贯彻了三法印。】,这个是 佛法概论 里面的,这个叫做世间真理缘起无我,这里面有一句话,好像在绕口令,但是你们看,生灭无常,生灭无常即是空无我的,有没有看到,就是无我无自性的,那么空无我怎么样,所以生灭无常的,这一些种种现象就是现象而已,所以它没有实生、没有实灭,所以现象上的生灭,其实就实相来讲,它就是如幻如化的,所以你可以说它就是不生不灭的,不生不灭,它并不是说现象上它没有,而是指本质上,它没有一个东西,所以没有一个生跟灭这样的一个实体,所以才能说,<nowiki><u>现象上的生生灭灭</u></nowiki>,<nowiki><u>等于究竟意义上的不生不灭</u></nowiki>,讲到这里清楚吗,不生不灭即是生灭无常的,这句话懂吗,有矛盾吗,大明明有矛盾吗,还可以了解,不生不灭即是生灭无常的,什么意思,因为一切法是不生不灭的,没有实质的,所以一切法才能依缘起而现起而消失,所以才能这样子,如果一切法本来就有生灭的实体,本来就有了,那就不会不生不灭了,那有,永远是有,无,永远是无,这样了解,正是因为没有实体,所以不生不灭,没有实体的不生不灭,所以一切法才可以依于缘起和合而生,缘起的离散而灭,所以无我贯彻了三法印,<nowiki><u>(无我)从现象上通无常</u></nowiki>,一切现象都是无常变化的,<nowiki><u>从法性上通寂灭涅槃的不生不灭</u></nowiki>,这个就是三法印,通法相、通法性,通法相,它就是生灭变化的现象,通法性,就是当下无自性的不生不灭,所以讲无我,其实就是在讲宇宙世间人生的一个真理,悟无我,你就能得离苦得乐,得涅槃,不悟无我,那你就生死轮回,还有一点,刚刚其实静和也讲了,如果你真能了解无常的性,法性,不只是无常的相而已,因为你只是了解观察无常的相,那变化可能大家都知道变化,但你知道变化,那你还没有真正办法去真正断烦恼,你如果从无常的现象上,而能观察没有不变的本质,所以无常你弄透了,其实<nowiki><u>无常一定是无我(集谛的惑)</nowiki>


 这样了解吗,如果有我就不会无常了,所以无常可以直通无我的法性 ,这样了解吗 ,所以无常可以直通不生不灭的涅槃,那无我就更不用讲了 ,这样各位了解吗 ,讲到这里,有没有什么问题,这就是世间真理无我,所以佛陀讲无我,事实上也是讲真理,第一个,真理,第二个,自力的离苦得乐,第三个,除去私心,而能化为大公无私而能够利他,那个静能你有什么问题,38:17,2 --> 38:19,090(师父,弟子想问一个问题,2903,法师对这个词的选择,他选择的这个词),你说导师,对词的选择是不是,哪一个,38:33,550 --> 38:34,850(弟子想问,2911,第二段的第二句话,既在这缘起的生灭无常中看出,缘起,然后他,说,比如说你是有为法的话,就生住异灭,就是说缘起的这种,如果说是从此故彼的角度来说,有生然后无灭,那导师,上一个无常,因为如果,就是弟子的理解,就是咱们说的这个缘起,就是依因待缘,此故彼的话,就是说,其实是有因和缘,然后造成了这个结果,这个弟子读起来,怎么感觉缘起,就是说这个现象是无常的,从法性的角度来说,确实也是即生即灭的,但是这个无常,是不是有点,弟子的理解,此有故彼有,就是这种因果法则的,是不是有,我也不知道这个,为什么,谁能理解我的问题),我知道你的意思,导师这里是在讲法,比较重在讲法性 ,这样了解吗 ,所以说是在理上谈此故彼,他当然也通法性,但是此故彼是《阿含经》所重的,是在身心生命的现象上谈,然后从身心生命的现象谈缘起的法则 ,这样了解吗 ,那么从缘起的生灭的法则谈法性,那当然就通向无我,而认为一切法是没有一个本质性 ,这样了解吗 ,那这个是师父从佛法概论节录出来的,所以你会有这个问题,是因为导师这里是在谈什么,无我通无常跟无我通涅槃 ,这样了解吗 ,那师父只是要表达的是,无我本来就是真理,这样清楚吗,缘起无我就是真理,有没有什么问题,讲到这里,如果没有的话,因为接下来,是另外一个章篇,还是在讲无我,但是这个章篇,是在说的叫作观察无我,是在讲,怎么样在日常生活,或是怎么样在我们的身心上面观察无我,然后,第一个在谈的就是计我的形式,第一个在蕴处界计我,还有,五蕴的二十种我见,这个就是,即蕴计我,然后,色是我、非我,计我、不相在 ,这样了解吗 ,然后第三个就是,三世计我,有现在计我,有二世计我的,
 这样了解吗,如果有我就不会无常了,所以无常可以直通无我的法性,所以无常可以直通不生不灭的涅槃,那无我就更不用讲了,讲到这里,有没有什么问题,这就是世间真理无我,所以佛陀讲无我,事实上也是讲真理,第一个,真理,第二个,自力的离苦得乐,第三个,除去私心,而能化为大公无私而能够利他,那个静能你有什么问题,38:17,2 --> 38:19,090(师父,弟子想问一个问题,2903,法师对这个词的选择,他选择的这个词),你说导师,对词的选择是不是,哪一个,38:33,550 --> 38:34,850(弟子想问,2911,第二段的第二句话,既在这缘起的生灭无常中看出,缘起,然后他,说,比如说你是有为法的话,就生住异灭,就是说缘起的这种,如果说是从此故彼的角度来说,有生然后无灭,那导师,上一个无常,因为如果,就是弟子的理解,就是咱们说的这个缘起,就是依因待缘,此故彼的话,就是说,其实是有因和缘,然后造成了这个结果,这个弟子读起来,怎么感觉缘起,就是说这个现象是无常的,从法性的角度来说,确实也是即生即灭的,但是这个无常,是不是有点,弟子的理解,此有故彼有,就是这种因果法则的,是不是有,我也不知道这个,为什么,谁能理解我的问题),我知道你的意思,导师这里是在讲法,比较重在讲法性,所以说是在理上谈此故彼,他当然也通法性,但是此故彼是《阿含经》所重的,是在身心生命的现象上谈,然后从身心生命的现象谈缘起的法则,那么从缘起的生灭的法则谈法性,那当然就通向无我,而认为一切法是没有一个本质性,那这个是师父从 佛法概论 节录出来的,所以你会有这个问题,是因为导师这里是在谈什么,无我通无常跟无我通涅槃,那师父只是要表达的是,无我本来就是真理,这样清楚吗,缘起无我就是真理,有没有什么问题,讲到这里,如果没有的话,因为接下来,是另外一个章篇,还是在讲无我,但是这个章篇,是在说的叫作观察无我,是在讲,怎么样在日常生活,或是怎么样在我们的身心上面观察无我,然后,第一个在谈的就是计我的形式,第一个在蕴处界计我,还有,五蕴的二十种我见,这个就是,即蕴计我,然后,色是我、非我,计我、不相在,然后第三个就是,三世计我,有现在计我,有二世计我的,


 还有三世计我的,反正就是各式各样讲我执的,那个静雯,你是不是有问题,没有啦,那么观察无我,有离蕴计我的,你观察无我,那当然要先说那到底有几种计我,有离蕴计我的,然后还有什么,即蕴计我的,就是一般常常会有的,那这一些观察无我,那这个等到下学期,我们再来谈,那么下学期,我们可能就是,四月再回来开始上课,那下学期,我们一定会把《阿含经》讲完,那就是下学期,剩下一半的无我,然后再来叫做什么,正解脱学,正解脱学讲完,《阿含经》就结束了,那《阿含经》结束之后,师父会讲佛法概论,佛法概论有点深度,尤其是师父已经讲了好几年《阿含经》了,这时候用佛法概论,来做《阿含经》的一个总结,很多我们没有深入讨论的,那导师在佛法概论里面,提供了我们一个比较深的思考,比如说法相跟法性的东西,我们一般看《阿含经》,可能不会看到那么深,导师把这些东西,用佛法概论,抉择出来,然后我们来做一个好好的研读跟讨论,那就是我们未来的计划,那很感谢各位,这一学期这样子的不断的来学习,听经闻法,感谢各位,那记得下学期,我们四月初开学,继续回来,那么我们星期一天,下礼拜天有打坐,有兴趣还没去报名的,赶快报名。
 还有三世计我的,反正就是各式各样讲我执的,那个静雯,你是不是有问题,没有啦,那么观察无我,有离蕴计我的,你观察无我,那当然要先说那到底有几种计我,有离蕴计我的,然后还有什么,即蕴计我的,就是一般常常会有的,那这一些观察无我,那这个等到下学期,我们再来谈,那么下学期,我们可能就是,四月再回来开始上课,那下学期,我们一定会把《阿含经》讲完,那就是下学期,剩下一半的无我,然后再来叫做什么,正解脱学,正解脱学讲完,《阿含经》就结束了,那《阿含经》结束之后,师父会讲 佛法概论 佛法概论 有点深度,尤其是师父已经讲了好几年《阿含经》了,这时候用 佛法概论 ,来做《阿含经》的一个总结,很多我们没有深入讨论的,那导师在 佛法概论 里面,提供了我们一个比较深的思考,比如说法相跟法性的东西,我们一般看《阿含经》,可能不会看到那么深,导师把这些东西,用 佛法概论 ,抉择出来,然后我们来做一个好好的研读跟讨论,那就是我们未来的计划,那很感谢各位,这一学期这样子的不断的来学习,听经闻法,感谢各位,那记得下学期,我们四月初开学,继续回来,那么我们星期一天,下礼拜天有打坐,有兴趣还没去报名的,赶快报名。




第106行: 第174行:




 中道佛学会《阿含经》讲要,第117讲,阿弥陀佛,各位同学大家好,阿弥陀佛,我们继续上个学期,我们继续来看《阿含经》,《阿含经》应该也很快的就会讲完了,这个已经讲了好几年,那好几年呢,中间又有因为疫情的问题,所以又停了一年多,一年多前又恢复,所以我们现在继续开始慢慢来讲,现在讲到无我法门,那无我法门讲完我们就会来讲,现在是在讲哪一个学你们知道吗,增上慧学,增上慧学里面有讲无常讲无我,那现在在讲无我法门,那无我讲完之后就开始进入,进入,正解脱学,正解脱学讲完就结束了,结束了长达好几年的《阿含经》,那讲完之后呢,我们会继续讲佛法概论,印顺导师的佛法概论,等于是用印顺导师的佛法概论,把《阿含经》做一个更精要的,重要的一个摘要,无我法门,从我们最开始的讲什么是我,然后讲观察无我什么这些,今天,从什么是我,然后一直到,我有几种解说,比如说,这个地方我们有人,你看这里有,比如说这里,我有几种意思,或是几种不同的名称,包括人 众生,那罗nara是原人,摩㝹阇,manusya,然后有摩那闍,摩那婆,manava,士夫,种种这些都是我的一种定义,我的定义,然后这个我的概念跟定义,主要就是一个主宰,有没有看到,我的定义就是一个主宰,一个常恒,一个独一,有没有看到,要记住,佛教里面,这个一般来讲,不只是佛教,就是说外道,或是印度其他宗教,认为我就是一个主宰的意思,还有一个叫做恒常不变的,还有叫做独一,所以呢,从它存在的力量来讲,它叫做主宰性,从它的存在的时间来讲,它就是不变的恒常的,那么从它的存在的因缘合而来讲,它是不和合的,它是独一的,不是因缘所成的,这个是我的一个定义,
 中道佛学会《阿含经》讲要,第117讲,阿弥陀佛,各位同学大家好,阿弥陀佛,我们继续上个学期,我们继续来看《阿含经》,《阿含经》应该也很快的就会讲完了,这个已经讲了好几年,那好几年呢,中间又有因为疫情的问题,所以又停了一年多,一年多前又恢复,所以我们现在继续开始慢慢来讲,现在讲到无我法门,那无我法门讲完我们就会来讲,现在是在讲哪一个学你们知道吗,增上慧学,增上慧学里面有讲无常讲无我,那现在在讲无我法门,那无我讲完之后就开始进入,进入,正解脱学,正解脱学讲完就结束了,结束了长达好几年的《阿含经》,那讲完之后呢,我们会继续讲 佛法概论 ,印顺导师的 佛法概论 ,等于是用印顺导师的 佛法概论 ,把《阿含经》做一个更精要的,重要的一个摘要,无我法门,从我们最开始的讲什么是我,然后讲观察无我什么这些,今天,从什么是我,然后一直到,我有几种解说,比如说,这个地方我们有人,你看这里有,比如说这里,我有几种意思,或是几种不同的名称,包括人 众生,那罗nara是原人,摩㝹阇,manusya,然后有摩那闍,摩那婆,manava,士夫,种种这些都是我的一种定义,我的定义,然后这个我的概念跟定义,主要就是一个主宰,有没有看到,我的定义就是一个主宰,一个常恒,一个独一,有没有看到,要记住,佛教里面,这个一般来讲,不只是佛教,就是说外道,或是印度其他宗教,认为我就是一个主宰的意思,还有一个叫做恒常不变的,还有叫做独一,所以呢,从它存在的力量来讲,它叫做主宰性,从它的存在的时间来讲,它就是不变的恒常的,那么从它的存在的因缘合而来讲,它是不和合的,它是独一的,不是因缘所成的,这个是我的一个定义,


 你看《阿含经》,《阿含经》对我的定义,第一个一样,它是自主自在的,这是我,还有常恒不变的,外道眼是这样讲,《阿含经》也是这样讲,第三个,有没有看到,独一,差在哪里,我的定义都一样,主宰性自主性,常恒不变易性,还有独一性,印度外道,还有佛教,都是这样子定义我,问题是,都是这样定义我,那印度外道,跟佛教,差别在哪里,因为,印度外道,正是基于,这样子一个常恒不变的我,而成利他们的宗教,也就是印度很多外道,都承认有一个不变主宰的我,这是印度外道,当然也有断灭论的,那就另当别论,佛教是怎么样,否定这样的一个我,但是佛教承认有一个因缘和合,五蕴身心的一个,不断变化运作的我,所以,由于我们的五蕴身心,不断运作变化,所以这个运作变化的假我,是有作用的,正是因为不断的运作跟变化,所以没有一个常恒不变的我,这正是《阿含经》所要讨论的,也是佛教的,基本教法,刚好早上也提到了这个,由于这个无我的教法,很甚深难懂,所以有很多人是,没办法接受的,所以佛陀才另外用一些方便之法,这个就是早上有提到,再来,无我法门,这个谈到,无我的三种观点,不是无我的三种观点,就是说,有三种理论,第一个就是讲有现世的我,第二个是讲有现世跟后世的我,第三个是讲现世后世都无我,那第一种第二种都是外道,只有第三种,讲现世后世都没有一个真实不变的我,这是佛陀所讲的,这个是无我法门的
 你看《阿含经》,《阿含经》对我的定义,第一个一样,它是自主自在的,这是我,还有常恒不变的,外道眼是这样讲,《阿含经》也是这样讲,第三个,有没有看到,独一,差在哪里,我的定义都一样,主宰性自主性,常恒不变易性,还有独一性,印度外道,还有佛教,都是这样子定义我,问题是,都是这样定义我,那印度外道,跟佛教,差别在哪里,因为,印度外道,正是基于,这样子一个常恒不变的我,而成利他们的宗教,也就是印度很多外道,都承认有一个不变主宰的我,这是印度外道,当然也有断灭论的,那就另当别论,佛教是怎么样,否定这样的一个我,但是佛教承认有一个因缘和合,五蕴身心的一个,不断变化运作的我,所以,由于我们的五蕴身心,不断运作变化,所以这个运作变化的假我,是有作用的,正是因为不断的运作跟变化,所以没有一个常恒不变的我,这正是《阿含经》所要讨论的,也是佛教的,基本教法,刚好早上也提到了这个,由于这个无我的教法,很甚深难懂,所以有很多人是,没办法接受的,所以佛陀才另外用一些方便之法,这个就是早上有提到,再来,无我法门,这个谈到,无我的三种观点,不是无我的三种观点,就是说,有三种理论,第一个就是讲有现世的我,第二个是讲有现世跟后世的我,第三个是讲现世后世都无我,那第一种第二种都是外道,只有第三种,讲现世后世都没有一个真实不变的我,这是佛陀所讲的,这个是无我法门的
第164行: 第232行:
 你不要把它当成是一种理论而已,它是用来,观照我们身心的东西,如果你能在里面去用,无我来认知,你是相对生活上,是会有,有限度的,知道不要太过分,而且会慢慢慢慢把这些执着,给降伏,慢慢降伏之后,你的生活会更自在,会更快乐,所以,师父出家到现在,当然中间起起伏伏的,偶尔也会起一些烦恼,但是大体上整体上,方向上,我可以告诉各位,很多时候你照着这个佛陀的方法,去思考的时候你是很快乐,有些人会觉得,像师父这样干脆不要活在世间,为什么,吃也不能吃大鱼大肉,吃素青菜豆腐,然后,也不能抽烟也不喝酒,你到底活着要干什么,对啊我说,是你自己想的事情,你觉得抽烟喝酒你很快乐,我觉得我这样子,过得很简单,朴素我很快乐,而且你抽烟喝酒,到时候就是身体不好很痛苦,然后搞这个搞那个的,要大鱼大肉吃到胆固醇都那么高,那你又快乐什么,你还造成别人的痛苦,而且还花钱,所以你把这些观念慢慢慢慢转换之后,我觉得我很快乐,而且我不需要,为了五斗米折腰,不需要为了,赚钱而从事,我自己觉得我都不想做的事情,以前,还没出家前在公司上班,你们现在都在公司上班,我相信你们一定会有感觉,很多东西其实我不想做,我不是说我不工作,而是说在工作上很多事情,其实我是很烦我不想这样子做,其实师父以前上班,也曾经是这样子,很多东西不单只是牵扯到,道德伦理关系的东西我不想做,有一些是真的,没有太多意义,你是说无意义吗,
 你不要把它当成是一种理论而已,它是用来,观照我们身心的东西,如果你能在里面去用,无我来认知,你是相对生活上,是会有,有限度的,知道不要太过分,而且会慢慢慢慢把这些执着,给降伏,慢慢降伏之后,你的生活会更自在,会更快乐,所以,师父出家到现在,当然中间起起伏伏的,偶尔也会起一些烦恼,但是大体上整体上,方向上,我可以告诉各位,很多时候你照着这个佛陀的方法,去思考的时候你是很快乐,有些人会觉得,像师父这样干脆不要活在世间,为什么,吃也不能吃大鱼大肉,吃素青菜豆腐,然后,也不能抽烟也不喝酒,你到底活着要干什么,对啊我说,是你自己想的事情,你觉得抽烟喝酒你很快乐,我觉得我这样子,过得很简单,朴素我很快乐,而且你抽烟喝酒,到时候就是身体不好很痛苦,然后搞这个搞那个的,要大鱼大肉吃到胆固醇都那么高,那你又快乐什么,你还造成别人的痛苦,而且还花钱,所以你把这些观念慢慢慢慢转换之后,我觉得我很快乐,而且我不需要,为了五斗米折腰,不需要为了,赚钱而从事,我自己觉得我都不想做的事情,以前,还没出家前在公司上班,你们现在都在公司上班,我相信你们一定会有感觉,很多东西其实我不想做,我不是说我不工作,而是说在工作上很多事情,其实我是很烦我不想这样子做,其实师父以前上班,也曾经是这样子,很多东西不单只是牵扯到,道德伦理关系的东西我不想做,有一些是真的,没有太多意义,你是说无意义吗,


 是没有太多意义我就不大想做,当然这些东西,私底下可以分享一下,但是有些东西这边在课堂,不大好,因为你当,业务员你就得,涉足声色场所,有时候甚至是很烦 ,但是你的工作又不得不,这样子,那我现在我不需要,我现在很快乐,我的工作就是,弘扬正法,这个就是我想做而且对大家都有帮助,所以再困难再累,我觉得做得非常有意义,你们就把这个东西,稍微思考一下,你的人生到底是怎么样,这个叫做五蕴无我,不是只有理论上而已,你们好好去思考一下,真的会让你慢慢,降伏烦恼降伏执着,慢慢慢慢得到快乐,而且,我们人常常会,习惯于,认为目前,对我有帮助,但这不一定真的有帮助,要了解,比如说你开豪车开久了,习惯于这样你会觉得我这个是好的,但是叫你改变,因为你已经习惯了,那个觉得这个很好叫你改变,其实有时候很困难,但是一旦你真的面对了改变了,其实也没什么,你们可能不会,但是叫年轻女孩子,爱美的,把头发剪光,那等于,好像杀了她一样,我上次,看到一个电视看到,有一些,年轻的女性要去抗议,她的抗议说,我要用最极端的方式来抗议,人家问说你是什么极端呢,我要把头发剃光,我讲说那我不是每天在抗议吗,我说奇怪你的抗议,最极端是把头发剃光,我说头发会长的,但是有些人就是非常,头发就是这样,不行了弄少了,我曾经碰到过,小女生,去给理发师头发剪坏了,哭了两三天,我想说,头发剪坏了,我不小心剃到眉毛我都不觉得,所以有些观念改变一下,这个就是佛教,佛陀要给我们的,时间到了,我们来回向,下个礼拜继续来看十二处观无我,现在是在讲观察无我,一个就是离蕴无我,然后再来讲,即蕴无我,十二处观无我,六界观无我,这些都是我们要谈的,
 是没有太多意义我就不大想做,当然这些东西,私底下可以分享一下,但是有些东西这边在课堂,不大好,因为你当,业务员你就得,涉足声色场所,有时候甚至是很烦 ,但是你的工作又不得不,这样子,那我现在我不需要,我现在很快乐,我的工作就是,弘扬正法,这个就是我想做而且对大家都有帮助,所以再困难再累,我觉得做得非常有意义,你们就把这个东西,稍微思考一下,你的人生到底是怎么样,这个叫做五蕴无我,不是只有理论上而已,你们好好去思考一下,真的会让你慢慢,降伏烦恼降伏执着,慢慢慢慢得到快乐,而且,我们人常常会,习惯于,认为目前,对我有帮助,但这不一定真的有帮助,要了解,比如说你开豪车开久了,习惯于这样你会觉得我这个是好的,但是叫你改变,因为你已经习惯了,那个觉得这个很好叫你改变,其实有时候很困难,但是一旦你真的面对了改变了,其实也没什么,你们可能不会,但是叫年轻女孩子,爱美的,把头发剪光,那等于,好像杀了她一样,我上次,看到一个电视看到,有一些,年轻的女性要去抗议,她的抗议说,我要用最极端的方式来抗议,人家问说你是什么极端呢,我要把头发剃光,我讲说那我不是每天在抗议吗,我说奇怪你的抗议,最极端是把头发剃光,我说头发会长的,但是有些人就是非常,头发就是这样,不行了弄少了,我曾经碰到过,小女生,去给理发师头发剪坏了,哭了两三天,我想说,头发剪坏了,我不小心剃到眉毛我都不觉得,所以有些观念改变一下,这个就是佛教,佛陀要给我们的,时间到了,我们来回向,下个礼拜继续来看十二处观无我,现在是在讲观察无我,一个就是离蕴无我,然后再来讲,即蕴无我,十二处观无我,六界观无我,这些都是我们要谈的,




第238行: 第306行:




31 12,3 --> 14,010 这个观念一定要弄清楚,32 14,870 --> 16,350 外道讲有我,33 16,350 --> ,370 是非缘起之常一主宰的真我,34 ,370 --> 24,090 外道讲我,35 24,090 --> 26,210 是讲非缘起的,36 26,210 --> 27,890 本来存在的一个常,37 28,590 --> 29,910 一个非和合的,38 29,910 --> 32,270 还有一个主宰的真我,39 33,3 --> 34,010 ,40 34,010 --> 34,890 这是外道的我,41 34,890 --> 36,390 外道讲无我,42 37,410 --> 40,0 非缘起的断灭尽,43 40,8 --> 41,690 就是,44 42,950 --> 44,150断灭见,45 45,070 --> 46,410 这是外道讲的无我,46 46,410 --> 48,0 所以外道讲无我,47 48,0 --> 49,370 是错的,48 49,370 --> 51,4 讲有我也是错的,49 51,4 --> 53,770 师父以前曾经给大家看,50 53,770 --> 54,870 《阿含经》的经典,51 56,5 --> 58,3 《阿含经》不是有一个经典吗,52 58,3 --> 59,910 外道来问佛陀说,53 59,910 --> 45:01,790 有我佛陀说不对,54 45:02,470 --> 45:03,8 无我佛陀说不对,55 45:04,790 --> 45:06,590 亦有我亦无我不对,56 45:07,170 --> 45:08,450 非有我非无我不对,57 45:09,090 --> 45:10,150 他就很生气说,58 45:10,150 --> 45:11,050 我怎么说都不对,59 45:12,650 --> 45:13,950 弟子问佛陀说,60 45:14,310 --> 45:15,870 你为什么跟他讲无我不对,61 45:15,870 --> 45:16,6 因为佛陀说,62 45:16,6 --> 45:18,370 因为他讲有我是一个真常我,63 45:18,370 --> 45:19,910 他讲无我变成断灭我,64 45:20,690 --> 45:,370 所以他的观念完全都不对,65 45:,370 --> 45:24,690 所以不对的怎么讲都不对,66 45:,850 --> 45:28,070 对的怎么讲都对,67 45:,670 --> 45:32,470 师父是禅宗的,68 45:32,990 --> 45:33,950 不是祖师,69 45:35,470 --> 45:36,5 什么叫做,70 45:36,5 --> 45:37,750 懂的讲都对,71 45:37,750 --> 45:38,650 不懂的讲都不对,72 45:38,650 --> 45:40,190 佛教是这样讲的,73 45:40,190 --> 45:42,510 有我是对的,74 45:43,050 --> 45:43,650 为什么呢,75 45:43,650 --> 45:45,850 因为懂的人讲有我是,76 45:45,850 --> 45:49,150 随顺世俗缘起假名和合之我,77 45:49,950 --> 45:51,410 是一个轮回的我,78 45:51,410 --> 45:53,7 这轮回我不是一个不变的,79 45:53,7 --> 45:55,610 是因缘和合的,80 45:55,610 --> 45:56,350,81 45:56,810 --> 45:57,690 此蕴灭,82 45:58,210 --> 46:00,270 下蕴刹那相续的我,83 46:00,270 --> 46:00,7 这样了解,84 46:01,170 --> 46:02,950 这个叫做佛教讲的假我,85 46:02,950 --> 46:03,850 是有我的,86 46:03,850 --> 46:04,870 有这个假我,87 46:05,7 --> 46:08,450 但是佛教讲无我也是对的,88 46:08,450 --> 46:10,550 因为它是否定一个非缘起的,89 46:10,550 --> 46:12,650 常一主宰的我,90 46:12,650 --> 46:14,2 而能向于涅槃,91 46:16,410 --> 46:17,910 所以佛教懂的,92 46:17,910 --> 46:19,190 讲我也对,93 46:19,190 --> 46:20,770 讲无我也对,94 46:20,770 --> 46:,0 因为它的观念正确,95 46:,770 --> 46:,470 这个就叫我与无我,96 46:27,3 --> 46:28,390 ,97 46:29,110 --> 46:29,6,98 46:31,170 --> 46:32,550 我们来回向,99 46:33,270 --> 46:36,870 下礼拜开始讲正解脱学,3100 46:36,870 --> 46:38,870 然后可能讲两三个礼拜,3101 46:38,870 --> 46:40,1 结束,3102 46:40,950 --> 46:41,910 结束,3103 46:44,690 --> 46:47,210 讲佛法,3104 46:47,210 --> 46:48,650 概论,3105 46:49,210 --> 46:51,3 早上的成佛之道讲完了,3106 46:51,3 --> 46:53,1 讲学佛三要,3107 46:53,1 --> 46:54,490 我们来回向,
31 12,3 --> 14,010 这个观念一定要弄清楚,32 14,870 --> 16,350 外道讲有我,33 16,350 --> ,370 是非缘起之常一主宰的真我,34 ,370 --> 24,090 外道讲我,35 24,090 --> 26,210 是讲非缘起的,36 26,210 --> 27,890 本来存在的一个常,37 28,590 --> 29,910 一个非和合的,38 29,910 --> 32,270 还有一个主宰的真我,39 33,3 --> 34,010 ,40 34,010 --> 34,890 这是外道的我,41 34,890 --> 36,390 外道讲无我,42 37,410 --> 40,0 非缘起的断灭尽,43 40,8 --> 41,690 就是,44 42,950 --> 44,150断灭见,45 45,070 --> 46,410 这是外道讲的无我,46 46,410 --> 48,0 所以外道讲无我,47 48,0 --> 49,370 是错的,48 49,370 --> 51,4 讲有我也是错的,49 51,4 --> 53,770 师父以前曾经给大家看,50 53,770 --> 54,870 《阿含经》的经典,51 56,5 --> 58,3 《阿含经》不是有一个经典吗,52 58,3 --> 59,910 外道来问佛陀说,53 59,910 --> 45:01,790 有我佛陀说不对,54 45:02,470 --> 45:03,8 无我佛陀说不对,55 45:04,790 --> 45:06,590 亦有我亦无我不对,56 45:07,170 --> 45:08,450 非有我非无我不对,57 45:09,090 --> 45:10,150 他就很生气说,58 45:10,150 --> 45:11,050 我怎么说都不对,59 45:12,650 --> 45:13,950 弟子问佛陀说,60 45:14,310 --> 45:15,870 你为什么跟他讲无我不对,61 45:15,870 --> 45:16,6 因为佛陀说,62 45:16,6 --> 45:18,370 因为他讲有我是一个真常我,63 45:18,370 --> 45:19,910 他讲无我变成断灭我,64 45:20,690 --> 45 :370 所以他的观念完全都不对,65 45 :370 --> 45:24,690 所以不对的怎么讲都不对,66 45 :850 --> 45:28,070 对的怎么讲都对,67 45 :670 --> 45:32,470 师父是禅宗的,68 45:32,990 --> 45:33,950 不是祖师,69 45:35,470 --> 45:36,5 什么叫做,70 45:36,5 --> 45:37,750 懂的讲都对,71 45:37,750 --> 45:38,650 不懂的讲都不对,72 45:38,650 --> 45:40,190 佛教是这样讲的,73 45:40,190 --> 45:42,510 有我是对的,74 45:43,050 --> 45:43,650 为什么呢,75 45:43,650 --> 45:45,850 因为懂的人讲有我是,76 45:45,850 --> 45:49,150 随顺世俗缘起假名和合之我,77 45:49,950 --> 45:51,410 是一个轮回的我,78 45:51,410 --> 45:53,7 这轮回我不是一个不变的,79 45:53,7 --> 45:55,610 是因缘和合的,80 45:55,610 --> 45:56,350,81 45:56,810 --> 45:57,690 此蕴灭,82 45:58,210 --> 46:00,270 下蕴刹那相续的我,83 46:00,270 --> 46:00,7 这样了解,84 46:01,170 --> 46:02,950 这个叫做佛教讲的假我,85 46:02,950 --> 46:03,850 是有我的,86 46:03,850 --> 46:04,870 有这个假我,87 46:05,7 --> 46:08,450 但是佛教讲无我也是对的,88 46:08,450 --> 46:10,550 因为它是否定一个非缘起的,89 46:10,550 --> 46:12,650 常一主宰的我,90 46:12,650 --> 46:14,2 而能向于涅槃,91 46:16,410 --> 46:17,910 所以佛教懂的,92 46:17,910 --> 46:19,190 讲我也对,93 46:19,190 --> 46:20,770 讲无我也对,94 46:20,770 --> 46 :0 因为它的观念正确,95 46 :770 --> 46 :470 这个就叫我与无我,96 46:27,3 --> 46:28,390 ,97 46:29,110 --> 46:29,6,98 46:31,170 --> 46:32,550 我们来回向,99 46:33,270 --> 46:36,870 下礼拜开始讲正解脱学,3100 46:36,870 --> 46:38,870 然后可能讲两三个礼拜,3101 46:38,870 --> 46:40,1 结束,3102 46:40,950 --> 46:41,910 结束,3103 46:44,690 --> 46:47,210 讲佛法,3104 46:47,210 --> 46:48,650 概论,3105 46:49,210 --> 46:51,3 早上的成佛之道讲完了,3106 46:51,3 --> 46:53,1 讲学佛三要,3107 46:53,1 --> 46:54,490 我们来回向,






editor、​limited
3,687

个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