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295
次編輯
小無編輯摘要 |
小無編輯摘要 |
||
第92行: | 第92行: | ||
!俱舍论 | !俱舍论 | ||
! | ! | ||
|《俱舍论》讲:法的定义是任持自性,大乘中观不是说一切法无自性吗?这二者是否矛盾?唯识对这个“任持自性,有自性和无自性” | |《俱舍论》讲:法的定义是任持自性,大乘中观不是说一切法无自性吗?这二者是否矛盾?唯识对这个“任持自性,有自性和无自性”如何解说? | ||
| | | | ||
| | | | ||
第113行: | 第113行: | ||
!其它 | !其它 | ||
! | ! | ||
|四果阿罗汉断什么惑,和七八地菩萨比,什么智慧是一样的? | |四果阿罗汉断什么惑,和七八地菩萨比,什么智慧是一样的? | ||
| | | | ||
| | | | ||
第120行: | 第120行: | ||
!其它 | !其它 | ||
! | ! | ||
|留惑润生是针对1-6地的菩萨,还是7-8地以上的菩萨讲的?菩萨为什么要留惑润生?他不留惑润生行不行?怎样留惑 | |留惑润生是针对1-6地的菩萨,还是7-8地以上的菩萨讲的?菩萨为什么要留惑润生?他不留惑润生行不行?怎样留惑?是不是不做定中起观? | ||
| | | | ||
| | | | ||
第141行: | 第141行: | ||
!其它 | !其它 | ||
! | ! | ||
|七、八地以上的菩萨,在断烦恼的智慧上和阿罗汉一样,那阿罗汉断了见思二惑烦恼就不能来三界了 | |七、八地以上的菩萨,在断烦恼的智慧上和阿罗汉一样,那阿罗汉断了见思二惑烦恼就不能来三界了 , 同样是断了见思二惑烦恼的菩萨,照说他烦恼断了,也来不了三界了,那他怎么就可以来三界 ?他是以什么来三界度众生的? | ||
| | | | ||
| | | | ||
第148行: | 第148行: | ||
!其它 | !其它 | ||
! | ! | ||
|在读导师讲的《法华经》的时候,里面说,当无尽意菩萨供养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本来不接受的,是释迦牟尼佛劝观世音菩萨为哀愍大众故应接受供养。观世音菩萨就把供养的璎珞分成两分」:一分供养「释迦牟尼佛」,一分供养「多宝佛塔」。导师说,菩萨接受供养后,又以此供养两位世尊,这样展转供养,增长功德,令最初布施者亦增长功德。说明观世音菩萨,为了众生增长功德而接受供养,并展转供养于佛,为众生作模范。当然,以上是大菩萨的境界了。 | |在读导师讲的《法华经》的时候,里面说,当无尽意菩萨供养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本来不接受的,是释迦牟尼佛劝观世音菩萨为哀愍大众故应接受供养。观世音菩萨就把供养的璎珞分成两分」:一分供养「释迦牟尼佛」,一分供养「多宝佛塔」。导师说,菩萨接受供养后,又以此供养两位世尊,这样展转供养,增长功德,令最初布施者亦增长功德。说明观世音菩萨,为了众生增长功德而接受供养,并展转供养于佛,为众生作模范。当然,以上是大菩萨的境界了。我想问的是,我们世间是不是也会出现这种辗转供养的情况?比如有道友因为信任我,把供养品交给我委托我替他做供养,供养某个寺院或者法师,这算不算辗转供养? 但如果我不确定供养的对象是不是真正的善知识,或者是我对这个被供养者还有疑虑,我替他人这样做的供养,有没有业?是善业还是恶业?那些委托我供养的人,他们的功德和我替他们供养的功德是一样的吗? | ||
| | | | ||
| | | | ||
第156行: | 第155行: | ||
!成佛之道 | !成佛之道 | ||
! | ! | ||
|《成佛之道》三乘共法章的偈颂:「苦生由业集,业集复由惑,发业与润生,缘会感苦果」。导师书中讲到,“烦恼对于业有二种力量,一、发业力:无论善业或恶业,凡能招感生死苦果的,都是由于烦恼,直接或间接的引发而起的。二、润生力。 | |《成佛之道》三乘共法章的偈颂:「苦生由业集,业集复由惑,发业与润生,缘会感苦果」。导师书中讲到,“烦恼对于业有二种力量,一、发业力:无论善业或恶业,凡能招感生死苦果的,都是由于烦恼,直接或间接的引发而起的。二、润生力。请教师父:这里的“直接”和“间接”和在《俱舍论》有讲,惑是苦的根本因,业是直接因,这里的“根本因和直接因”与这个“直接、“间接”有什么区别? 还是就是一样的意思?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