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Test:文字整理-YQ4」:修訂間差異

增加 855 位元組 、​ 2024年9月27日 (星期五)
無編輯摘要
無編輯摘要
無編輯摘要
行 140: 行 140:
'''【這四種名義不同,都含有多種層次或不同類的定法。此外,如三摩呬多(samāhita)譯義為等引;心一 境性(citta-ekaggatā);心(citta);住(vihāra),也都是定的異名(都沒有組成一類一類的)。】'''
'''【這四種名義不同,都含有多種層次或不同類的定法。此外,如三摩呬多(samāhita)譯義為等引;心一 境性(citta-ekaggatā);心(citta);住(vihāra),也都是定的異名(都沒有組成一類一類的)。】'''


什么叫作一组一组的呢?比如说,无量三昧或叫作无量心解脱,是不是一组?无量里面包括哪一些?慈悲喜舍四无量心是不是四种?那是不是一组?那么禅是不是四种?也是一组?那三昧呢?那三昧可多了,所以它是一个整体的。那三摩钵底呢?你看,四无色定、还有无量心、还有四禅,全部都可以叫作三摩钵底,它也是一大组的。所以,这四种名称一般来讲是最常看到最普遍的,它都有一组一组的。


比如说,三三昧、空、无相、无愿是不是一组?所以前面这四种名称,禅、解脱、三摩地、三摩钵底,这四种名称是最普遍的,都是一组一组的。另外,还有三摩呬多(等引)、心一境性、心住,这一些虽然都可以说是定的异名,但是因为它都没有形成一组一组的,这些叫作定。


  什么叫作一组一组的呢?比如说 无量三昧或叫作无量心解脱是不是一组?无量里面包括哪一些?慈悲喜舍四无量心是不是四种?那是不是一组?那么禅呢,禅是不是四种?也是一组?那三昧呢?那三昧可多了,所以它是 一个 整体的。那三摩钵底呢?你看,四无色定、还有无量心、还有四禅,全部都可以叫作三摩钵底,它也是一大组的。所以,这四种名称是一般来讲最常看到最普遍的,它都有一组一组的
  接下来 我们来谈 一个 观念


那比如说,三三昧、空、无相、无愿是不是一组?所以前面这四种名称,禅、解脱、三摩地、三摩钵底,这四种名称是最普遍的,都是一组一组的。另外,还有三摩呬多(等引)、心一境性、心住,这一些虽然都可以说是定的异名,但是因为它都没有形成一组一组的,这些叫作定。


  接下来,我们来谈一个观念。所有的定里面, 禅是最 根本 的。很多的,不管是解脱还是神通的引发,其实很多都是以四禅为根本。佛教所说的种种定法,多数是依观想而成就的。三三昧也是用这种观想引发神通,比如说十遍处、地水火风、青黄赤白,这些都是用观想。
'''(二) 禪為 根本'''


  比如说 四无量心。四无量心可以 因地修四无量心,也可以在果地修四无量心。什么叫作果地修四无量心?就是你到了初禅、二禅、三禅,然后 这些来引发四无量心。那什么叫作因地修四无量心? 是以四无量心作为摄心集中来修定。那这个层次是比较低一点,那个比较高 就是说,用初禅以上来作观,然后来修四无量心。那当然就境界比较高,这我们后面会稍微提一下
'''• 佛教所說的種種定法 多數 是依 觀想成 而得名 的。'''


 其中最原始最根本的定法 应该是四种禅,就是初禅、二禅、三禅、四禅,是最根本的。往上的四无色定它的状况 我们后面会解说。为什么四禅 最根本的?第一,佛是依第 禅而成为正觉的。第二,在所有各种道品中,正定是四禅,定觉支是四禅,定根是四禅,定力也是四禅。这里讲的是第四禅。还有四禅有禅支功德,不是其他定法所能及的。初禅、二禅、三禅、四禅都有禅支的功德。知道什么叫禅支功德吗?初禅的禅支功德叫做觉、观、喜、乐、一心。觉观我们先不讲,初禅有喜有乐,然后还有心一境性,这个叫作禅支功德
'''• 其中 最原始最根本的定法, 應該 是四 種禪 '''


  那什么叫作初禅的觉观喜乐?其实就是所谓的心轻安跟身轻安这一种状况。一般人或是一般状况是没有的。我们一般人会心喜乐,这个叫作心喜。内心的快乐叫心喜,肉体的叫作乐。内心的叫喜,肉体的叫乐。但是这一般的喜乐是很粗重的,很粗糙的,大部分都是外面引发的。禅定的这种喜跟乐是 内心,经过离五欲五盖之后,离开物质欲望之后,内心产生的这一种真实的轻安。这是内心引发的,所以这个是一般状况,一般人所感受不到的。这是叫作禅支的功德,但是一般人是没有的,所以初禅又叫作离生喜乐。初禅的喜乐叫作离所生的喜乐,离欲界的五欲五盖所产生的喜乐,那这个叫作禅支功德。
'''• :'''


  二禅,定生喜乐。离生喜乐跟定生喜乐差在哪里?其实喜乐的性质一样,但是它的厚度,还有它的浓重度不同。我举一个例子,什么叫作离生喜乐跟定生喜乐。我用一个生活上很简单的例子,你今天在家,然后你的亲戚朋友忽然带了一群小孩来,这八九个小孩进来之后吵翻天,所以你会觉得很厌烦,你会觉得说,叫他们赶快走。结果到了傍晚,这些小孩走了,你终于轻松了,高兴了。那这种心中高兴 怎么样?是离开这个嘈杂、粗重 这种产生的喜乐。这个叫作离所产生的喜乐。离嘈杂,离粗重所产生的喜乐。然后另外一个
'''1. 依第四禪而成正覺 的。'''


  你终于轻松下来了。这时候有人打电话来告诉你说,你找工作终于找到了。然后你的上司打来跟你说:“我可以给你这个工作,而且薪水给你很高。”这时候怎么样?内心很快乐,整个飞扬起来了。那这种快乐跟刚刚那种快乐是不一样的。刚刚那个只是因为太嘈杂离开 产生的快乐,它本来没什么快乐,只是离开而产生快乐。另外一种是真实 东西让你产生快乐的。所以 初禅是因为离五欲五盖所产生的那种轻安跟快乐。二禅是 力更深起来之后,把初禅的离的这种快乐更加加强所产生的快乐。第三禅叫离喜妙乐,因为它一次一个层次一个层次更高的时候,下面的东西本来它 好的快乐的,但是你在往上的时候它就变成干扰,所以你要离下界的干扰。所以三禅叫做离喜妙乐,因为这个时候连喜都是一种干扰,所以把喜这种排开来,纯粹的乐,这种乐是最快乐的,而且这种乐是内心产生身体真实的轻安,那就更强了。那到 禅,舍念清净,这些乐都已经不见了,唯一的就是专心集中的,舍念达到的清净。所以这一些都叫做功德,功德就叫做作用,是禅 的好的正面的作用,所以叫做功德。所以你看,四禅有禅 功德,不 其他 所能及的。在戒定慧的修行解脱次第中,各经一致的说,得四禅而后漏尽解脱,或说具三明或说得六通,主要就是漏尽的慧明。所以禅,尤其 禅是最根本的。那当然第四禅摄得前面三种禅,这个就 为什么说,佛教里面强调依 种禅,不强调那个无色界以上的。那这一些是有里面的一些内容,我们后面会慢慢解说
'''2. 所有 各種道品中 定是四 禪; 支是 四禪; 是四 禪;定力也 是四 '''


  (请问法师,那个禅,很多人一般认为打坐的时间比较长比较厉害,能不能说,能够达到初禅二禅,比如说你坐半个小时或者之类就可以,而不需要坐 五个小时或者之类的。)跟时间基本上没 太大关系 不能坐太短。太短当然你没办 达到那个效果。 以打坐的品质,我先问你们一下,很简单的一个比喻,睡眠是重时间长还是重品质?当然是品质。你睡眠品质好的话,你不用睡太长,四五个小时,六个小时够了。但是如果你品质不好,你躺个十个小时越躺越累。打坐同样的,重品质,不重时间长。你要品质好的话,实际上你不用坐太久,但是你不 太短,因为太短,你没办法达到摄心集中。(那怎么能够尽快地提高品质?)其实老实说,这个跟你问我说,“师父,我现在什么都不懂,你能不能让我短时间内成为武林高手?”除非你是百年难得一见 习武天才,你等于是跑来问我说,“我现在什么都不懂,师父在上能不能让我”
'''3. 禪支功德 其他定 法所能 的。'''


  短期间能成为武林高手,因为这个东西跟我们身为奥运选手一样,要经过长期 训练。那当然每个人的特质不一样 所以也会影响。还有你用功的特质不 样,也会有影响。还有你 环境不一样,也会有影响 所以我们修行贵在循序渐进 千万不要急着在短期间内要有成就。短期间内想要有成就,常常误入歧途。所以按部就班,循序渐进是比较重要的。
'''4. 在戒、定、 慧 修行解脫次第中 各經 說:「得四禪」而後漏盡解脫 或說具三明 '''


师父顺带讲一下 为什么现在附佛外道那么多?因为附佛外道多,其中有一项就是,很多人学佛之后,急着短期间内马上要成就。那这些附佛外道,你想要我就有,但可惜正统的法师,正知正见是,你想要我不一定有,但是我可以告诉你方法,但是这些必须要长期循序渐进。那很多附佛外道就是说,你想要我就有,但是很贵,你要不要就没办法了。那你要你 就来,问题 能不能达到,不行 千万不要花钱买冤枉。但是可惜很多人相信,那也没办法。所以为什么说学佛要有正知正见,就是这样子
'''或說得六通 要是 漏盡 明慧 '''


好,再来我们来看一下。刚刚定有大概知道了一个状况,但是定跟慧在《阿含经》里面,它是相摄相关的。我们慢慢后面会讲。慧学概说,名称慧就是般若。般若是解脱道的先导,也是解脱道的主体。没有般若是不可能生死解脱的。那么慧可以分为几类,从它的修行来讲,我们的慧可以分为。其实整个解脱道就是慧学的一个进程。我们从所谓的闻所成,到思,到修,然后到证。修定中作观,或是依定作观,或是叫作止观双运。这个叫作修。那它的过程是什么?它的过程是,煖顶忍世第一,四加行。就是从修开始,一直到证。暖顶忍世第一,世第一过后那就是证。前面有闻所成慧,这个叫作正见成就,知见成就。这个叫作行为符合佛法,也叫作戒行成就。师父常说,这个叫作佛法的思惟模式,这个叫作佛法的行为模式,这必须有一个次第的。你没办法说,我没有闻慧,我跳过变成思慧,不可能。它必须是有个次第。


 那我们现在是什么状况?大部分我们现在都是在从生得慧,然后经过听经闻法,经过持戒,打坐各方面的训练。 们现在都是从 生得慧 ,经过各 ,然后 要达成所谓的
所有的定里面,四禅是最根本的,不管是解脱还是神通的引发,其实很多都是以四禅为根本。
 
【'''佛教所說的種種定法,多數是依觀想成就而得名的。】'''
 
三三昧也是用这种观想引发神通,比如说十遍处、地水火风、青黄赤白,这些都是用观想。
 
比如说,四无量心。四无量心可以是因地修四无量心,也可以在果地修四无量心。什么叫作果地修四无量心?就是你到了初禅、二禅、三禅,然后依这些来引发四无量心。那什么叫作因地修四无量心?就是以四无量心作为摄心集中来修定,那这个层次是比较低一点。那个比较高的就是说,用初禅以上来作观,然后来修四无量心,当然这个境界比较高。
 
其中最原始的定法应该是四种禅,就是初禅、二禅、三禅、四禅,是最根本的。往上的四无色定它的状况,我们后面会解说。为什么四禅是最根本的?
 
'''【1. 佛是依第四禪而成正覺的。'''
 
'''2. 在所有各種道品中,正定是四禪;定覺支是四禪;定根是四禪;定力也是四禪。】'''
 
这里讲的是第四禅。
 
【'''3. 四禪有禪支功德,不是其他定法所能及的。】'''
 
初禅、二禅、三禅、四禅都有禅支的功德。知道什么叫禅支功德吗?初禅的禅支功德叫做觉、观、喜、乐、一心。觉观我们先不讲,初禅有喜有乐,然后还有心一境性,这个叫作禅支功德。
 
那什么叫作初禅的觉、观、喜乐?其实就是所谓的心轻安跟身轻安这一种状况,一般人或是一般状况是没有的。我们一般人会有喜乐,内心的快乐叫心喜,肉体的叫作乐。内心的叫喜,肉体的叫乐。但是这一般的喜乐是很粗重的,很粗糙的,大部分都是外面引发的。禅定的这种喜跟乐是由内心,经过离五欲五盖,离开物质欲望之后,内心产生的这一种真实的轻安。这是内心引发的,所以这个是一般状况,一般人所感受不到的,这是叫作禅支的功德,但是一般人是没有的,所以初禅又叫作离生喜乐。初禅的喜乐叫作离所生的喜乐,离欲界的五欲五盖所产生的喜乐,那这个叫作禅支功德。
 
二禅,定生喜乐。离生喜乐跟定生喜乐差在哪里?其实喜乐的性质一样,但是它的厚度,还有它的浓重度不同,什么叫作离生喜乐跟定生喜乐。我用一个生活上很简单的例子,你今天在家,然后你的亲戚朋友忽然带了一群小孩来,这些小孩进来之后吵翻天,所以你会觉得很厌烦,巴不得叫他们赶快走。结果到了傍晚,这些小孩走了,你终于轻松了,高兴了。那这种心中高兴是怎么样?是离开这个嘈杂、粗重的这种产生的喜乐,这个叫作离嘈杂,离粗重所产生的喜乐,你终于轻松下来了。
 
然后另外一个喜乐,这时候有人打电话来告诉你说,你找工作终于找到了。然后你的上司打来跟你说:“我可以给你这个工作,而且薪水给你很高。”这时候怎么样?内心很快乐,整个飞扬起来了,那这种快乐跟刚刚那种快乐是不一样的。刚刚那个只是因为太嘈杂离开所产生的快乐,它本来没什么快乐,只是离开了嘈杂而产生快乐,另外一种是真实有东西让你产生快乐的。所以,初禅是因为离五欲五盖所产生的那种轻安跟快乐。二禅是定力更深起来之后,把初禅的离的这种快乐更加加强所产生的快乐。
 
第三禅叫离喜妙乐,因为它一次一个层次一个层次更高的时候,下面的东西本来它是好的快乐的,但是你在往上的时候它就变成干扰,所以你要离下界的干扰,所以三禅叫做离喜妙乐。因为这个时候连喜都是一种干扰,所以把喜这种排开来,纯粹的乐,这种乐是最快乐的,而且这种乐是内心产生身体真实的轻安,那就更强了。
 
到四禅,舍念清净,这些乐都已经不见了,唯一的就是专心集中的,舍念达到的清净。
 
所以这一些都叫做功德,功德就叫做作用,是禅定的好的正面的作用,所以叫做功德。所以你看,四禅有禅支功德,不是其他定所能及的。
 
'''【4. 在戒、定、 慧的修行解脫次第中,各經一致的說:「得四禪」而後漏盡解脫。或說具三明,'''
 
'''或說得六通,主要是漏盡的明慧。】'''
 
所以禅,尤其是第四禅是最根本的。那当然第四禅摄得前面三种禅,这个就是为什么说,佛教里面强调依四种禅,不强调那个无色界以上的。那这一些是有里面的一些内容,我们后面会慢慢解说。
 
问:很多人认为打坐的时间比较长比较厉害,能不能说,能够达到初禅二禅,比如说你坐半个小时或者之类就可以,而不需要坐四五个小时或者之类的?
 
师父:打坐的品质跟时间基本上没有太大关系,但是不能坐太短,太短当然你没办法达到那个效果。我先问你们很简单的一个比喻,睡眠是重时间长还是重品质?当然是品质。你睡眠品质好的话,你不用睡太长,四五个小时,六个小时够了。但是如果你品质不好,你躺个十个小时越躺越累。打坐同样的,重品质,不重时间长。你要品质好的话,实际上你不用坐太久,但是你不能太短,因为太短,你没办法达到摄心集中。(问:那怎么能够尽快地提高品质?)其实老实说,这个如同跟你问我说,“师父,我现在什么都不懂,你能不能让我短时间内成为武林高手?”除非你是百年难得一见的习武天才。因为这个东西跟我们身为奥运选手一样,要经过长期的训练。那当然每个人的特质不一样,所以也会影响,还有你用功的特质不一样,也会有影响,还有你的环境不一样,也会有影响。所以我们修行贵在循序渐进,千万不要期望急着在短期间内要有成就。短期间内想要有成就,常常误入歧途,所以按部就班,循序渐进是比较重要的。
 
师父顺带讲一下,为什么现在附佛外道那么多?因为很多人学佛之后,急着短期间内马上要成就。那这些附佛外道就说你想要我就有,但可惜正统的法师的正知正见是,你想要我不一定有,但是我可以告诉你方法,但是这些必须要长期循序渐进。那很多附佛外道就是说,你想要我就有,但是很贵,那你要你就来花钱,问题是能不能达到?不行的,千万不要花钱买冤枉。但是可惜很多人相信,那也没办法,所以为什么说学佛要有正知正见,就是这样子。
 
再来我们来看一下,刚刚定有大概知道了一个状况,但是定跟慧在《阿含经》里面,它是相摄相关的。
 
 
'''五、慧學概說'''
 
'''(一) 名稱'''
 
'''• 慧:就是般若。般若是解脫道的先導,也是解脫道的主體;沒有般若,是不可能解脫生死的。'''
 
'''• 如實知見:在解脫道中,是必要而又優先的。'''
 
'''• 異名:與慧有關的名詞,經中所說的極多。'''
 
'''– 八正道中的「正見」、「正思惟」'''
 
'''– 七菩提分中的「擇法」'''
 
'''– 四神足中的「觀」(vīmaṁsā)'''
 
'''– 觀(vipassanā),隨觀 (anupassanā),知aññā,見(diṭṭhi),智ñāṇa等。'''
 
'''– 表示證智方面的,如說:「如實知 ,見,明,覺,悟,慧,無間等(現觀),是名為明」。'''
 
 
(一)名称
 
'''【慧就是般若,般若是解脱道的先导,也是解脱道的主体,没有般若是不可能生死解脱的。】'''
 
从它的修行来讲,我们的慧可以分为。其实整个解脱道就是慧学的一个进程,我们从所谓的闻所成,到思,到修,然后到证。修定中作观,或是依定作观,或是叫作止观双运,这个叫作修。那它的过程是什么?它的过程是,煖顶忍世第一——四加行,就是从修开始,一直到证。暖顶忍世第一,世第一过后那就是证。前面有闻所成慧,这个叫作正见成就,知见成就。这个叫作行为符合佛法,也叫作戒行成就。师父常说,这个叫作佛法的思惟模式,这个叫作佛法的行为模式,这必须有一个次第的。你没办法说,我没有闻慧,我跳过变成思慧,不可能,它必须是有个次第。
 
 那我们现在是什么状况?大部分我们现在都是在从生得慧,然后经过听经闻法,经过持戒,打坐各方面的训练 ,然后想要达成所谓的闻所成
 
那么要有闻所成,前面这个生得慧里面,这中间有一个很重要的观念,叫作正确的知识。意思就是说,如果你刚开始很多观念知见都是很多的知识是错误的,那你怎么会变成正见?所以知识很重要,当然佛教不只是知识。佛教说,你先要有正确的知识,然后经过不断的训练磨练各种方式,然后到最后变成正见,那么你 们现在 大部分 都是 正确的知识,你们现在也在熏修正确的知识。但是你们熏修正确的知识,目的是怎么样?你们现在听经闻法养成有一个正确的知识 目的是要把这些知识 经过 不断的修行训练,反省反思 各方 面的磨练 ,然后 把这些知识转换成知见,这个正见就叫作知见,这是第一步。所以听经闻法重不重要?重 啊,如果你没有正确的知识,你后面很多东西根本 不到,那你就听人家胡说八道,然后听人家乱讲,然后就乱修乱做一通。
 
所以导师说没有般若,就不可能有解脱生死,解脱生死就是从生得慧到闻思修证的一个过程。
 
【'''如实知见:在解脱道中是必要而又优先的。】'''
 
如实知见就是从正确的知识,然后变 正确的知见,然后再来往那边去,这个叫作如实知见。
 
【'''异名,与慧有关的名词,经中所说的极多。'''】
 
有八正道中的正见,正思惟;七菩提分中的择法,择善、择不善,择无我、无我所;四神足中的观,还有我们 所谓的 vipassanā 观,随观 anupassanā,还有知 aññā ,见,智等等,这些都是智慧的异名,表示证智方面的。
 
【'''如說:「如實知 ,見,明,覺,悟,慧,無間等(現觀),是名為明」。】'''
 
这些都是《阿含经》所说的,如实知,见,明,觉,悟,慧,这些都是在讲开智慧的一些名词。最后面讲的现观,叫作无间等。那么<u>在阿毘达磨里面,他的现观一定是定义在要证的这个地方才叫作现观。依定作观,这个煖顶忍世第一叫作现观边。</u>然后,证悟的这个刹那叫作现观,这是阿毘达磨的定义。 以这些都是种种慧的异名,不同名称。
 
接下来才是慧学的内容。如实知到底要知什么?缘起四圣谛。
 
我们这些不是说正确的知识,我们现在讲解脱道,不是讲世间的善法。正确的知识内容是什么?我到底要对什么东西产生正确的知识?你要认识的是缘起四圣谛,知见就要把缘起四圣谛认为是真的,就是这个样子。苦集灭道,真实是苦,世间就是苦。如果你还有疑惑说,这世间到底是不是苦,是真的吗?那你绝对不是正见,那这一些,我们明天再来说
 


那么要有闻所成。前面这个生得里面,这中间有一个很重要的观念,叫作正确的知识。意思就是说,如果你刚开始很多观念知见都是很多的知识是错误的,那你怎么会变成正见。所以知识很重要。当然佛教不只是知识。佛教说,你先要有正确的知识,然后经过不断的训练磨练各种方式,然后到最后变成正见。那么你们现在大部分都是在从正确的知识。你们现在也在熏修正确的知识。但是你们熏修正确的知识,目的是怎么样?你们现在听经闻法养成有一个正确的知识,目的是要把这些知识经过不断的修行训练,反省反思各方面的磨练,然后把这些知识转换成知见。这个正见就叫作知见。这是第一步。所以听经闻法重不重要?重要啊。如果你没有正确的知识,你后面很多东西根本达不到。那你就听人家胡说八道,然后听人家乱讲,然后就乱修乱做一通。所以导师说没有般若,就不可能有解脱生死。那解脱生死就是从生得慧到闻思修证的一个过程。如实知见在解脱道中是必要而又优先的。所以叫作如实知见。如实知见就是从正确的知识,然后变成正确的知见,然后再来往那边去。这个叫作如实知见。异名,与慧有关的名词,经中所说的极多,有八正道中的正见,八正道的正见正思惟是慧,七菩提分中的择法,择善择不善,择无我无我所是择,四神足中的观,还有我们所谓的 vipassanā 观,随观 anupassanā,还有知 aññā 见,智等等,这些都是智慧的异名,表示证智方面的。比如说如实知见明觉悟慧无间等,是名为明,这些都是《阿含经》所说的如实知见明觉悟慧。这些都是在讲开智慧的一些名词。最后面讲的现观,叫作无间等,叫作现观。那么在阿毘达磨里面,他会把他的现观一定是定义在要证的这个地方才叫作现观。依定作观,这个煖顶忍世第一叫作现观边。然后,证悟的这个刹那叫作现观。这是阿毘达磨的定义。所以这些都是种种慧的异名,不同名称。


接下来才是慧学的内容。如实知到底要知什么?缘起四圣谛。如实知慧学的内容,比如说。


我们这些不是说正确的知识。我们现在讲解脱道,不是讲世间的善法。正确的知识,问题是,那内容是什么?我到底要对什么东西产生正确的知识?你要认识的是缘起四圣谛,知见就要把缘起四圣谛认为是真的,就是这个样子。苦集灭道,真实是苦,世间就是苦。如果你还有疑惑说,这世间到底是不是苦,是真的吗?那你绝对不是正见。那这一些,我们明天再来说。我们来回向,请合掌。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7-
7-
editor、​limited
3,68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