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itor、limited
3,687
个编辑
靖远 (Yanque)(讨论 | 贡献) 无编辑摘要 |
靖远 (Yanque)(讨论 | 贡献) 无编辑摘要 |
||
第1行: | 第1行: | ||
[[Category:中道国际读书会历次答疑总览]] | [[Category:中道国际读书会历次答疑总览]] | ||
成佛之道 | 《 成佛之道 》 | ||
30A | 30A | ||
我们今天要正式进入大乘不共法章的六度波罗蜜。那六波罗蜜,波罗蜜是梵文,他讲中国的简称就是六度,所以度跟波罗蜜在佛法上是同同义词 | 我们今天要正式进入大乘不共法章的六度波罗蜜。那六波罗蜜,波罗蜜是梵文,他讲中国的简称就是六度,所以度跟波罗蜜在佛法上是同同义词。前几次上课已经介绍过为什么我们要修学大乘,那学大乘或者学任何的法都一样,那假如我们没有一个轨道,或者是一个方法,或者是一个理论依据的话 , 那也许我们听一听,我们回去或者是上完课 , 毕业过后,那我们就无从复习起,很多东西我们很快的就会还给老师,什么都不记得了,那真正我们学习到的一些道理要刻骨铭心的话 , 那当然是要自己去实践的。 | ||
那 今天开始 , 导师给 我们 介绍 就是大乘法 最精 要的一个大 乘 行,就是 实践 的 法门 。 | |||
我们在马来西亚 , 我曾经 有 听一个老师讲六度 的 时候 ,他 们讲完一度, 他就 给 大家 填了一个表 ,你 学佛到 现在 有没有做过布施? 你 有没有持过五戒?因为有时候我 们 这样子听一听 ,我 们没有实际去想一下自己为什么做 , 不做的原因 在 哪 里, 好像比较没有再想过的。 那如 果有这样子的一个也是蛮好 的, 当然不 是 考试。 因为我 们在学院的上课方式跟在这里的方式真的不同 。我 跟大家 讲 课比较没有压力 ,我 们在学院上课比较有压力 , 这 因为我 们在学院上课的方式是要培养僧材 ,那 那些出家 众,我 们如果有心 要 培养他 们的 话 ,他 就 不 能那么依赖老师。 在 家工作忙 , 也 有 家庭 的 忙 , 所以 就 没有像一 般 出家众 那 么专心在研究上 ,那 这一点 是 有很大的不同了 。不 过不管如何我们修学佛 法,按照 导师 这 里所讲 的,这 里正式跟我们介绍 , 就 是 大乘 法的一 个行为 , 就 是 六 度, 还 有 四摄 。 | |||
那六度波罗蜜的这个范畴 , 在《成佛之 道 》 是 非常 大的,他 从现 在 开始谈六度 ,他一 直到谈 到 大乘三 心, 下学期大乘三 心 过后 ,六度波罗蜜 才谈完 , 他 就是 导师 的 一个整体 的 架构 ,就是六 度 , 还有 四摄,是 谈大乘不共法 的一个法 义 。那 六度 的话, 他在最后 的 般若波罗蜜里面再开演出大乘三系 ,过 后才讲四摄。 所以 现在一开头这个偈诵 , 它 是说 总摄菩提道六度与四摄。 | |||
它 的 四摄 是 放 在 非常非常后面 ,你去 找 的话,它 放 在 后 , 而且用 一 页 还是 两页就讲完了 。所以 真正重 要的 还 是 六 度 了 。 | |||
'''乙 二 、 大乘 行位''' | |||
''' 丙 一 、总说:10-【总摄菩提道 , 六度与四摄 ''' | |||
''' 渐入 于 诸地 , 圆满 佛 功 德 】''' | |||
这 里 的 渐入于诸地 , 就是菩萨 的 十地 ,那 之前 的 前方便我们待会也会介绍到。其实大乘 不 共法 , 其实在 一 些地方 , 他们 很多 人 都 说找不 到 人 家 讲解 , 或者 是 不敢去开大乘不共法。因为六度波罗蜜讲到 般若 波罗蜜的时候 , 他就 有 就是接触到大乘三系的问题 , 那大乘三系 的 话就 是 中观、唯识跟如来藏 ,那 这 个 就 是 有关系 到 派系的 一 些很多经论、很多 不 同思想的 说 法。 那 假如对于初学 是 有一些难 度的 。不过我 们这样 子慢慢读下来 , 我也希望跟大家 这样 子一起研讨 。 | |||
大 乘 法 既然 是那么 难 闻 难得 的话,那我们 希望通 过导师的 《 成 佛之 道 》 , 让 我们 精要地了 解大 乘 不 共 法的 一 个 特质。 讲六 度 波罗蜜, 其实它还有很多跟声闻到相似 的 品目 ,待会我会 讲到 说 哪 一 些 是导师 提 到, 才 是 大乘 的不 共 的 特质 。 | |||
我们来 看PDF192页 | |||
一 、'''無上 菩提道 品 的 總綱''' | |||
'''【佛 的 功德 , 究竟圓滿 , 從菩薩 的修 行而成 , 所以菩薩所 修 學的 ,也是 『無量 法 門誓 願學』 , 而不 是部分的 、少量 的 法門 。 但總舉 大 綱而統攝起來 , 證 得 無上菩提 的道 品, 不外乎「六度與四攝」''':】 | |||
所以在说一切有部的到墓地里面,他就这个三十七道品 | 我们上一次上课已经有提到,要当一个菩萨,他首先就是要发愿,发的就是四弘誓愿,那四弘誓愿当中,其中就是有法门无量誓愿学。所以我上次就有跟大家提到说大乘法它的一个特质就是,他不只是考虑自己,它的前提是利他,那为了利他假使自己不愿意学,不喜欢学,不想学,还是要学,这个才是利他的心态。我上个礼拜有引了一段引文在学院跟同学们讨论,就是有讨论到这个无诤三昧的须菩提。他在《大毗婆沙论》有这样子的一个特质,就是一个无诤行的阿罗汉,他有什么特质?他除了烦恼断尽,不会受这个五蕴生死生灭的一个束缚之外,他还有另外一个特质就是,他对于有情方便的一个互动,他会关心,这叫无诤行三昧的阿罗汉。 | ||
他有三个特质,第一个特质就是断尽烦恼。第二个就是解脱这个五蕴生死的束缚。第三它就是会关心有情,这是无诤行的阿罗汉。那这一种大阿罗汉,他跟一般阿罗汉不同,就是他还有第三项,就是他会关心到有情。那在《大毗婆沙论》解释道,说这一类阿罗汉他是过去世是发过心当菩萨的,然后他修修修,修到一段时间过后,他会觉得真的利益众生,好难,所以就放弃,放弃就证得阿罗汉果。那证得阿罗汉果,因为他过去修学很多劫的菩萨道,那这些功德,当然他功不唐捐。但是他因为已经证得阿罗汉道,那他就不能够再成佛。 | |||
所以在《大毗婆沙论》有记载这一种特质,它主要要讲解什么?这种无诤行的阿罗汉,他会关心有情,那只要关心到有情的话,他在他的行住坐卧里面,展现的就跟其他阿罗汉不同。他有什么不同?比如说大家在台下,比如说我是你们度化的众生,比如说现在你们是菩萨,比如说你要度我,我在这里坐着。那假如因为你讲话我才欢喜的话,那你就是不喜欢讲话,你也要讲,因为你讲了我高兴,众生会欢喜。那假如我不喜欢你讲话,那你虽然很多话想跟我讲,那你也不要讲,你就沉默,因为你为了众生。 | |||
他说,比如说我走这个楼梯,那我知道这个众生,他不喜欢碰到我,所以我就要改走这个楼梯。当然我们不能说这种类行的圣者,他到底是不是彻底有在处理问题,这个我们先不管。但是他有一个特质,就是他遇到任何的境,他就先想到对方,那想着对方的话,那终使自己吃亏,自己不愿意,那还是会忍耐下来。 | |||
所以大乘不共法,你看六度波罗蜜里面有一个很特殊的,就是忍辱波罗蜜,这是非常特殊的,在如果按照这一种道品来看的话,光是看这个名称——忍辱波罗蜜,是跟声闻法最不一样的。那这一种菩萨,他既然是要度化众生,那众生有任何的困难,他都要学习一技之能一技之长来救度众生,所以他是无量法门誓愿学。那有这样子的誓言,所以他所学习的就不是部分的佛法或者少量的佛法,它是全部的佛法。所以在古代的大师里面,我有时看那些大师传,我自己都很很多感慨,不晓得大家有没有看过印光大师传, | |||
弘一大师传,不管是电影也小说也应该多少有看一些。好像印光大师我们都知道他是专宏净土,但是他是我们的四大师里面阅藏三次的其中一位大师,我们导师也是阅藏三次。弘一大师,他虽然是比较著名的,也是念佛跟持戒,但是他也是读很多藏经。 | |||
所以在古德高僧来看的话,其实假如你有心真的要实践菩萨道,他不会只有一门一派的,只是有时因为你自己体验到念佛对你比较深刻,比较刻骨铭心,所以你弘扬的就是念佛法门而已,但是他的心量是无限大的,这个才是菩萨的一种风格。 | |||
那继续的话就是【'''总但總舉大綱而統攝起來,證得無上菩提的道 品,不外乎「六度與四攝」:'''】 | |||
1、六度: '''【六度是六波羅蜜多的意譯。波羅蜜多(pAramitA),譯義為到彼岸(*事究竟), 也就是度。56 施、戒、忍、精進、禪那、般若,為從世間而達佛道彼岸的法門,所以叫六度。】''' | |||
那这个已经老生常谈了,就是'''波羅蜜多(pAramitA),譯義為到彼岸(*事究竟), 事究竟'''就是该做的事情做完了,就圆满,那就是到彼岸,也就是度,度到彼岸的意思。所以六波罗蜜就是六种让我们渡到彼岸的方法。那这一些主要是什么,就是这里所提到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那这些是让我们通道佛彼岸的法门。 | |||
'''2、四攝:''' | |||
'''【 四攝是:布施、愛語、利行、同事。''' | |||
'''攝是攝受;這四法能攝化眾生,所以叫四攝。''' | |||
'''※菩薩修學的道品,不外乎為了自成佛道,利益眾生。】''' | |||
这是摄化众生的一个方法。所以菩萨修学的道理,不外乎自成佛道,利益众生。上次我们已经有讲过,菩萨他的特质就是以有情为前提,那以有情为前提的话,经典就有这样子非常著名的名文——「未能自度先度他,菩萨于此初发心」,大家应该有听过。所以我们众生纵使凡夫菩萨,大家也是想说,我是不是要累积很多很多资粮,很多很多本事才来度化众生?如果按照菩萨的精神来讲的话,应该不是,就是你有多少你,我们随喜的,就可以做多少。 | |||
我们曾经去就问过导师,我说我们说导师,你整天在读书,你喜欢在关房里面读书,用功写书,那好像跟我们菩萨道好像有一点不同?我们菩萨不是要积极去人间什么吗?后来导师提到几个典故,因为导师他说太虚大师革命失败,他看到原因,他看到说真正要做佛教的改革,其实是要在思想上去着力。为什么?很简单的,你思想上你读懂了佛法,你有这样子的观念的话,其实我不用规定说,你几点要关灯,你出去要把门锁好,这种都不用,因为你有这样子的常识了。我们离开大家共用的地方,我们就会爱护它,这种常识我们就具备了。所以我们在思想上,如果对于佛法都有自己见解的话,当然你要爱护佛教佛法,这个是有志一同的人,那假如不是的话,各说各的。那你纵使像太虚大师那么伟大,他还是革命失败。所以导师他从事这个工作也是很有意义。那导师接下去又说,他说就是因为他这样子,要研究这种思想,要写书,所以他说,但是我是大乘的,发大心的。那我们就说,那你怎么度众生?他说随缘。导师的心态是随缘,因为他的个性比较安静,所以他不像一般外面,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要去弘法,要大肆周章一番,就是很怕没有达到那个人数,拍照起来不好看,这个跟导师的风格是差太大了。 | |||
导师说,我在兰若闭关的时候,或者是在兰若中的时候,凡是有几个人来找他,三四个人,四五个人,他随缘问什么问题,就跟他开示佛法,导师说他是这样随缘的。所以我们要学习像世尊或者导师这种高深的这种风格的话,我们有多少能力就做多少,我觉得这个才是秉持利他为先的菩萨本怀。那假如我们都不愿意,有多少告诉众生,教导众生多少的话,那种自私的心还是很强。 | |||
这是六度四摄的一个名相的介绍。 | |||
'''二、六度與四攝約特點說而有分別''' | |||
'''【 1、六度是成熟佛道的要目,四攝是利濟眾生的方便;所以大乘的菩提道,也就是六度與四攝了。''' | |||
我问大家,我要先修六度还是先修四摄?如果是按照导师这里的意思的话,它是有互相促成的一个作用了,但是如果是按照《金刚经》金刚杵的那种说法的话,它是有一个开演的,就是成熟佛道的话,是般若道,利济众生叫方便道。 | |||
世亲菩萨他解说《金刚经》,他用了一个譬喻叫金刚杵,像一个蝴蝶。 | |||
菩萨发大心,是四弘誓愿,他广学一切法,一开始的时候是广学一切法,所以他很广。但是般若走到一个时段的时候,当菩萨要证悟七地菩萨证得无生法忍的时候,这里他就要观无我、无我所,要断我我所 | |||
,那这样子的话,他一开头学是非常的广博,但是真正要断烦恼的时候,还是在五蕴身心的无我、无我所得法去观,所以它是由博反约。所以如果按照解说《金刚经》的这个二道五菩提的解说的话,那这里就称为般若道,后面称为方便道,有这样子的一个差异。其实四摄法它比较纯粹是世间的方便,度众生的方法,它跟断烦恼比较没有关系的。真正要断烦恼,要证无生法忍,还是要靠六度波罗蜜的。 | |||
'''2、但這不過是約特點而作分別的說明,其實六度也可分自利利他二道:57''' | |||
'''◎施、戒、忍,是利他的福德道;禪、慧,是自利的智慧道;精進通於二道。】''' | |||
加图片 | |||
布施,持戒,忍辱是利他的福德道,禅定跟智慧是利智,利的智慧道,精进是通于福慧二道。 | |||
不只是四摄法,六度本身也有利于他的精神。因为大家有没有发现,六度还有四摄,第一项都是布施,布施就是对众生的,没有人布施布施给自己的啦,你布施给自己那个不叫布施,有人布施给自己的?没有。所以布施一定是利他的。所以在六度本身,其实你要分析得到,还有智慧道也可以,这个是在《《大智度论》》也有这样子提到。 | |||
那我们看一下注脚「57】(2) | |||
《大智度論》卷 15(大正 25,172b11-13):「欲成佛道凡有二門:一者福德、二者智慧。行施、戒、 | |||
忍,是為福德門; 知一切諸法實相摩訶般若波羅蜜,是為智慧門。」 | |||
假如我们想要成佛道,有两个门很重要,一个就是福,一个就是慧,叫福慧双修。那福的话就是布施、持戒、忍辱是福德。知一切諸法實相摩訶般若波羅蜜,是為智慧門。所以一个是福德门,一个是智慧门。 | |||
那现在问题来了,你看跟上面那个图表,它只有提到布施、持戒、忍辱是福德,那般若波罗蜜才是智慧门,那为什么导师在这里禅定要放在智慧门?为什么精进又没有出现?禅定什么?(答:禅定可以产生智慧),这句话没有错了,你应该要倒过来讲,你要成就智慧,要有禅定的基础。就是你要有般若波罗蜜的智慧,你要有禅定的基础,这是一定的,我们在三乘共法章的时候也有提到,不管你喜不喜欢,禅定是一定要修学。 | |||
我们到后面禅波罗蜜的时候,我也会有很多《大智度论》的一些引文跟大家一起讨论,因为它是必备的前方便。得般若波罗蜜的前方便。精进它是通两边。这个是没有问题。只是说般若波罗蜜这个智慧的话,它的基础其实要靠禅定,因为什么? | |||
因为觉因论师论是有这样子的一个譬喻,他说假如我们要断烦恼,比如说我们的刀,刀是智慧,那手抓着这个草,是禅定。你没有定的话,你的草这样子不能够连根除去,你要抓着那个草,然后这样子才能够除得准。所以你一点禅定都没有,你说能够观诸法实相,那很多都是叫做散心观,很难能够进入真实观的部分,那这一点我们到后面会再跟大家一起讨论。 | |||
那这个是上面本文的第一个圈圈,第二个圈圈,导师说 | |||
'''◎進一步說,六度都有自利與利他的二種意義。''' | |||
第一个圈圈,导师是说六度本身可以分福德与智慧二门,那第二个圈圈,他是提到说六度也可以有自利还有利他两种意义。 | |||
导师为什么要这样补充?因为在前一页不是说六度是成就佛道,那四摄才是利益众生。其实六度本身也可以自利利他的,为什么?你们知道为什么吗?为什么导师这样讲的?前面讲的这样,后面又讲,六度都那么圆满,为什么要这样讲?为什么导师会这样讲?不知道?因为既然菩萨他是以众生为他的前提,就是他做任何事情以众生为前提的话。所以他学六度,自己学也会教他学,也会随喜人家学,也会赞叹人家学,然后也会学,过后也会回向无上菩提。 | |||
所以你自己学六度,你自己行,菩萨还会去教人家行,还会随喜人家行六度,然后还会赞叹,还会回向,所以他六度本身也可以很自利还有利他两种意义。 | |||
'''【這裏要特別說到的,佛果決不是一行一法門而可以圓成的。'''】 | |||
他是要广大的法门才能够圆成。所以你看在佛弟子里面有一些分成多闻第一是谁?阿难;那智慧第一,舍利佛:禅定第一,神通第一,目犍连;说法第一,富楼那。十大弟子,他有个别的特质,但是你看他们的导师就只有佛陀一个。这样表示什么?佛他能够含所有各方便的智慧,你看一个佛,他如果不是那么具备那么广大的智慧,你须菩提解空第一,我就教你解空的方法;你喜欢多闻,他就教你多闻的方法。这是只有世尊的智慧才那么圆满。所以大乘不共法,不容易学到圆成圆满。佛的功德不容易学到圆满,就是这样,因为它不是一行一法门,否则你看你怎么能够度无量无边的众生? | |||
所以你看一些事情,你这样反过来看的话,你就知道世尊的那个智慧是不可思议,释迦牟尼佛的智慧是不可思议。你看我们读《大智度论》龙树菩萨的智慧就读得那么辛苦了,更何况我们释迦牟尼佛的智慧? | |||
【3'''、佛在經中,有時約重點說:修行什麼法,就能速得無上菩提。''' | |||
'''有時約融攝說:修布施或般若時,即具足六波羅蜜多。 如因此妄執:只要修某法某行,就可以成佛,不需要修其他功德,那就是顛倒誤解了'''!】 | |||
有时月重点说,修行,修行什么法就能够速证无上菩提。比如说你念佛也修禅也都没问题。重点来说,那有时会约那个容色来说,就是你修布施或者修波的时候就具足整个六度,你修布施也可以成就六度,你修持戒也可以成就六度等等,这个就叫六度相射,互相相信,互相交涉。所以他六个他不只是说六个名目,你就不布施的时候,也应该可以把其他的都一起学过来。那这个是怎么讲解,导师在《金刚经》就举了这样子的 pv 后,我把它画成一个表在黑板上,就是这个表,叫六度相射。我举的导师在《金刚经》,举的就是布施波罗蜜,这个表布施波罗蜜,我们来看一下。布施大家都知道,有财施法师,无畏师,那才思的话,它又分外才是,那才是我们待会还会继续讲解布施啦。先一个总纲给大家看。那法师的话,就是假如我们要做法师的话,要有那种什么诲人不倦,就是令人不厌的这种精进。然后假如我们有禅定的话就能够关机斗角,那假如能够明白明达事理,是理无碍,就是 b 人,给予纯正的佛法。所以你布施法师的话你说法,让人家明白事理,这个就成增长别人的智慧,那无畏施是什么,就是去除别人的恐惧部位等等,那这个如果是按克己来讲,那以借自守,不侵害他人就是持戒,那庶人,宽容大量,这个就是忍辱。所以你在修布施的时候,导师说你也可以成就整个六波罗蜜,他的意思就是这样,那这一点我们待会还会继续再补充了,我等一下还会再说明一次。我们看上面的阿拉伯数字三的第三行。如因此妄子只要修某某法模行就可以成佛,不需要修其他功德,那就是颠倒的误解了。所以导师,其实他那个年代所遇到的问题,我觉得好像一直到我们现在都有,到现在都有,所以我觉得这个是图片上的问题了,所以有足够有完整教理的佛教徒,再来修行,我觉得比较不会自赞毁他,比较不会自赞毁他,真的,你有了这样子广大的一个心胸,那你再学别的都没关系,你至少我们不会自赞毁他。 | |||
第三,由浅而深的菩萨阶位。那菩萨修行,他不是完全没有次第。那一般人都认为说现在像台湾也是蛮多地方很流行这种修学声闻法的,就是要解脱道的这一个地方,那解脱道当然它很简单,它就是八正道,就十年初他就可以讲完了。但是大乘法他不是没有次第,他就是类似经典所写的诗第为什么我们会觉得说声闻法解脱到比较容易学,因为他的要求比较低。真的。如果是说如果是大乘法的话,他一定要像我们上上一堂课,不是有讲过吗?你要学习大乘法,你就是要发大心。还有,持菩萨戒,那你持菩萨戒又又要你先决条件就有声闻戒的时间,那你看你这种基础都没有的话,你就不敢行大乘法,你就会觉得大乘法很困难。所以大乘法其实他随随分随力的在做跟你广大行在做都是在度众生。只是我们能度多少,就量力而为。有时,所以不是菩萨道不是没有结尾,菩萨道是不是没有结尾,我们慢慢会讲到。第一个就是地那修学的法门,不是部分的,少量的修学成佛的道品,也不是一天一生所能够完成,大家有没有觉得这句话学大乘法很有希望,所以今天,我们,学到一段时间了,还没有什么成就,没关系,因为成佛是三大阿僧祗劫,无量阿僧其劫。那可以慢慢来,由浅而深的修学历程,那主要就是十地,十地菩萨,那我有把那个名称都放在主角山。菩萨在修行的过程当中不断的进修而引发无边的功德,自利利人,那如地一样的长,能够长万物,所以叫做地。湿地能长什么物,大家还记得以前我们有讲过说我们朋友有四种,有一种朋友就叫卢迪的朋友,那种奴隶,在经典上的地,你去看杂含经也一样,他这个土地的地,在今年它它的描述有很多种,有在像在这里所看到的这个土地的地,这个地的形容就有点像菩萨的无边功德,对吗?但是你在阿含经里看到那个 地 ,它是形容惭愧,他形容惭愧心就好像大地,为什么?因为惭愧心。假如我们众生具备惭愧心,不会造恶的,不会去造恶,不会去造恶的,因为我们会惭愧,所以一切善法,就会在你的身心里面生长出来。假如我没有惭愧心,所以你看,我们要教导一个小孩,要教导我们的先生,教导我们的亲人,要让他们对于善法主动的觉得说,妈妈,我想布施,你可以帮我布施吗?假如他会讲这句话,我看我们可以三天不睡觉都高兴得不得了,那我们怎么能够让自己的家人或者是亲戚朋友也能够这样子来感受到佛法的好,这个其实是要有一点用心。所以圣贤长老才会说佛法是那么的好。然后知道的人是那么的少,误解,误解的人就是那么的多。 | |||
你看。所以其实我觉得长老长老们的话,真的是蛮蛮真实的,真的,假如我们今天是举办一个卡拉 ,我看这里不够做了,免费的卡拉 ,可能不够做了,所以这个就是,终生了。十地,这个是十地圆满就可以成佛,十地我们就是注脚三,欢喜地,或者叫极喜地,离垢地等等,一直到法云地,那时性十住实行十回向,初地是欢喜地,看。第二,在进入初地的时候应该具备三种30星,所以初地以前要别立十住,十行十回向30个位好看下一页一百四十一百九十五页十住的初住叫发心住,发心就是修学十种心而来,那这个就是实性十种心而来。假如你修学实性,成就就是得到发心住,进入十诸位。所以信心等修行为成就的时候就列为实心为。所以菩萨的修行之地就这样的展开来。总共有多少?50码。按到这里的话是50,总之由浅入深,这个是一般要成就佛果的基本的那个道次地。那在这里,我要跟大家补充一点,就是在讲整个实地,或者是讲其他的功德,导师在这里是颂说他最主要的介绍就是修学的法门,一经历的地位。二还有圆满的佛果。三那在我们后面谈实地的地方它还有举到一个重点,就是大家看一下注角三注脚三一百九十四页。注脚三,我的排序,不是排得很那时候做讲义的时候,要讲的时候,我才发现排序不是排得很如果按照内容导师的解释的话,你你要拿笔画一下,最底下是不是实性私信你要在旁边写一个一它是最基础的了,一然后般若第二般若是什么?十住?是性过来十住,所以你1234的旁边稍微注明一下。三般若实行40回向,五,十地那要进入发心住,就十住里面的第一个要具备实性,刚刚已经有提过,所以其实实际般若可以不列入这个地方的,它是你要进入十住的那个必备条件来的,那在后面《成佛之道》就是我有引那个页码,那个地方导师有跟我们提三大阿僧祗劫是从哪里算起?他是这样算,十住,十行,十回向,这三个阶段称为初阿僧祗劫第一,阿僧祗劫第一。升旗节就是假如你到了十住的第一个发行注,那你就是进入三大征集的第一步了,上次我问大家,好像大家有人举手,我们这一版那时候好像有人举手的,他已经开始进入三大阿僧祗劫的开始算了,所以我们这里有发行处的菩萨不错,这是初阿僧祗劫,第二阿僧祗劫在哪里,第二阿僧祗劫在哪里,没有私信,私信不算,都不算。第二阿僧祗劫,是十地里面的,前面六地从极喜地到远行地,这个是第二阿僧祗劫,你把它挂起来,把它挂起来。第二阿僧祗劫,那第七a24六七a1到七地,讲错了,就是里面的即使地到远行地,这个是第二阿僧祗劫,第二阿僧祗劫,那不动地开始不动地,一直到法云地是第三阿僧祗劫。写到吗?可以,所以三大阿僧祗劫是从这里算起的啦,那假如我们看一下,要进入阿僧祗劫,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最底下的实性,看我们是不是全部都具备了,信心,精进,心,念,定慧,思,戒,复愿,回向,看这十项有没有具备,那如果有具备的话,就是可以开始算进入出阿僧祗劫了,这个是六度四射的一个大纲,或者是十地菩萨的大纲,所以按照导师这个技术来看的话,他就把整个大乘的一个倒车地标示出来了,就是你修六度四摄,还有般若就是 s地 那实地,因为它你要进入实地的话,一定要先具备十住,实行十回向,那这些都是基本的要求。我们看195页大乘行,那最主要的我们先第一个来介绍就是什么叫做六度?第一个就是布施的请举手。有做过一次布施,你有做过至少一次,一生人有做过一次的请举手。做过一次。布施布施。一一毛钱也好。布施什么都可以。做布施一次。至少一次。至少一次,甚至你举两个手是不止啦,很好很好。请放下。至少一次。就是最少一次。最少一次。那布斯他为什么在六度摆在第一个?还有为什么四摄法六度摆在第一个,这个就是导师接下来要给我们介绍的,因为我们假如能够愿意布施给众生的东西,导师这里还后面还会讲,我们给东西,给众生东西,你你有意愿给他东西,他就会觉得你是一个好人。对,你不是想去抢夺他的东西你不是想去伤害他,你是想给东西的那个感觉是你有接受过东西的人,你一定知道的啦,那种生活生了礼物不算了,生了礼物那种,那种不算。真正你需要到的时候,别人就是伸出援手给我们的,当然我们不能说我们就是可能想要还是什么,但是真正接受布施的话,那种感受是是非常非常好的,然后我们来看什么叫做立身为本。 | |||
第一个,布施的地位,布施的地位在我们前面已经谈过好好多次,五乘共法里面有布施,称为三伏,也就是布施持戒修订。那在三伏列里面的修订,导师比较比较在介绍,就是那个慈心定,大家还记得吗,修慈心,三伏也,这是布施,那在三生共法里面,三十七道品里面并没有布施,因为厌离世间祗求自证的声闻布施是没有重要意义的,这是针对三十七道品来说啦,如果真正的声闻道的话,想说一切有部的,顺服分,顺决择分顺,顺福分,顺解脱分,顺决择分见道,修道,无学道次第来看的话,不派的声闻学者还是有,修这个三伏夜的还是有,只是他在三十七道品里面没有而已。刚刚那个那个名称大家有听过吗?我上次好像有写过,这就是布派里面非常著名的就是有不的那个道士地,第一个就叫顺福分,第一个就是修三福业,那第二顺解脱分,第三顺抉择分,第四就进入见道修道,无学道,这是非常典行的在阿比达摩里面,他们的修行次第,那讲三十七道品没有布施,那是因为它比较针对这两个结尾,就是解脱道,还有觉得到顺解得分,还有顺觉得分这两个修三十七道品,以说一切有部来讲的话,他的三十七道品好像好像一直到这里有要修道修三十七道品,那这里的话就是修三福业。 | |||
所以在说一切有部的到墓地里面,他就这个三十七道品就是它的整个修行的药门,那三伏液是没有进入三十七道品的一个全方 便 的。所以在这里 导 师所讲的并不是说声闻的阿罗汉完全都不做布施,我想也没有这样子的意思。我们时间到,我们要休息一下,待会再继续大声不共法的对于布施的一个定位,然后我们休息一下。 | |||
30B | 30B | ||
我们,要继续上课了,那不是我们知道有五乘大乘,三乘大乘的不同,那提到大乘的时候,我自己就是凡是提到这种,不同的心隐身,不同的风格特特质的时候,都有很多的感触。因为在人与人相处之中,虽然我们在读书,在知道的知识里面,也知道叫我们不要自私,不要自立,从小到大都有,但是有一些我是觉得后来我自己观察,我原先我对于这些身边的人,如果是非常自私的,其实我我原先我总是是出了家,我还是非常的不喜欢这种人,因为真的太过自私。比如说很简单,比如说我们,比如说学佛过后的人,我们都说要自利利他,自觉觉他向佛陀学习,但是一旦遇到事情的时候 | 我们,要继续上课了,那不是我们知道有五乘大乘,三乘大乘的不同,那提到大乘的时候,我自己就是凡是提到这种,不同的心隐身,不同的风格特特质的时候,都有很多的感触。因为在人与人相处之中,虽然我们在读书,在知道的知识里面,也知道叫我们不要自私,不要自立,从小到大都有,但是有一些我是觉得后来我自己观察,我原先我对于这些身边的人,如果是非常自私的,其实我我原先我总是是出了家,我还是非常的不喜欢这种人,因为真的太过自私。比如说很简单,比如说我们,比如说学佛过后的人,我们都说要自利利他,自觉觉他向佛陀学习,但是一旦遇到事情的时候他是先想到自己的,比如说人家说,那我请你去某某地方那个办一件事情,他先想到的是你有没有给我车马费,不然我不去的,我帮你做。但是我不去的。 | ||
我我不晓得,可能我们我从小我虽然是我家里我家里环境也不是很但是我们可能小时候都是那种比较不会说对钱有太多的那种,影响自己很深的人。所以人家叫我做什么,我通常不会先问的是别人,有时委托我,我帮人家问,我是有这样问过了,但是自己的很少,几乎几几乎是不会。所以我我不晓得说大家身边有没有遇过这样子的人?你遇到的话你会怎么处理,有一些人真的是一分一毫给你算到准到那个就是实在是不晓得要怎么形容这种人,我不晓得,可能是我自己可能从小那个钱包都是没什么钱,没什么习惯了,也来了走了就算了,这样可能是这样习惯了,但是真的这我是觉得我觉得有一些真的是过去的习气影响自己,那这一种机器,假如我们学佛过后不会发现的话,其实很吃亏般若。你你自己会会不不能够开阔自己的一些一些新闻,或者是一些佛法的体会,你会体会很少,体会很少。那当然是大家一起学佛,也许很多佛法知识我们知道,但是你没有什么感,没有什么体会可言。那这个就是假如我们知道了这些道理,你真的有想去踏出的第一步,想去说,我去做,看看做了过后那个心情是如何的,你有这样子尝试的心情,我觉得你至少有去做的话,那才有改变的因缘 | 我我不晓得,可能我们我从小我虽然是我家里我家里环境也不是很但是我们可能小时候都是那种比较不会说对钱有太多的那种,影响自己很深的人。所以人家叫我做什么,我通常不会先问的是别人,有时委托我,我帮人家问,我是有这样问过了,但是自己的很少,几乎几几乎是不会。所以我我不晓得说大家身边有没有遇过这样子的人?你遇到的话你会怎么处理,有一些人真的是一分一毫给你算到准到那个就是实在是不晓得要怎么形容这种人,我不晓得,可能是我自己可能从小那个钱包都是没什么钱,没什么习惯了,也来了走了就算了,这样可能是这样习惯了,但是真的这我是觉得我觉得有一些真的是过去的习气影响自己,那这一种机器,假如我们学佛过后不会发现的话,其实很吃亏般若。你你自己会会不不能够开阔自己的一些一些新闻,或者是一些佛法的体会,你会体会很少,体会很少。那当然是大家一起学佛,也许很多佛法知识我们知道,但是你没有什么感,没有什么体会可言。那这个就是假如我们知道了这些道理,你真的有想去踏出的第一步,想去说,我去做,看看做了过后那个心情是如何的,你有这样子尝试的心情,我觉得你至少有去做的话,那才有改变的因缘那你不去做的话,那是永远都没有改变。导 师 待会提到很多,我觉得导师的白话,真的白话到很刻很露骨。我们来看一下, 导 师,真的哇,我看他,他很有福报,他不怕别人不供养他,因为他很有福报。 导 师,我们来看一下他怎么写,因为他的布施,你讲得不清不楚,别人就以为你就是有什么暗示啦,我们现在很多人是这样讲话要讲一半,让你猜那一半,这样导师不是导师,一五一十给你全部写出来,我们看大乘不共法这一部分,大乘道的菩提中,不布施又恢复修行的项目居于第一位,就是刚刚已经提过,六度和四摄都是布施排在第一。舍己利人是布施的真正意义,所以你布施。假如没有这样子的前提,你的布施是贪求名闻利养,或者是你是起小称心,或者是你是起世间的功德心而已,并不是大乘的这个菩萨立即,为人的心。那这一点待会还会再阐述,我先在这里不多说。那可知布施在大乘道的重要,那大乘的布施是一般布施的深化,广化,那当然我们要知道他的布施能够深化,广化到什么程度 , 那导师在书本有说一定要跟三星相应,这是菩提心,大悲心,还有无所得为方便来休息,那你的布施才会广大。那我们看住家五如何争议我们的布施,那先他有两个要点,一个就是思维签他的过失,第二般若就是思维 | ||
布施的利益。我讲重点就好了。看第二行画出画就是出题的地方。谈为安稳。在古代里面那个影它是它是耳朵旁,那影,其实古代的影,很多都是吻,很多都是文字类的。所以谈这个布施为安稳,临命终时心不部位。假如你有做布施的话,临命终的时候,心不会有部位。为什么 | 布施的利益。我讲重点就好了。看第二行画出画就是出题的地方。谈为安稳。在古代里面那个影它是它是耳朵旁,那影,其实古代的影,很多都是吻,很多都是文字类的。所以谈这个布施为安稳,临命终时心不部位。假如你有做布施的话,临命终的时候,心不会有部位。为什么 , 为什么 , 为什么有这样的重点 , 就是在阿比达摩里面,他有提到他非常重视我们的信心,说他怎么解释 , 他说假如我们在因为我之前我记得好像不晓得是上个学期还是什么,有跟大家有提到,说我们要临终的时候,阿比达摩说他有死亡心,现前他会有死亡心,然后你才断气,就是你要到临终的时候,你会 review 你一生所做过的一切。那你回忆过去的话 , 你回忆过去的时候,假如我们都是伤天害理的事情,也许我们,那个时候才会有很多懊恼,惭愧,但是已经太晚了,为什么?因为有些人已经病入膏肓了,他要讲对不起,连这句话他都讲不出来,也没有办法写,所以当临终的时候,要,受中什么正钱,在大比佛萨论讲我们这个南瞻部洲,要寿终安寝,正寝的人,是很少的,他说是很少的,如果是按照论点来讲,他说是极少数,就是除非你学佛,你改变的,否则的话,一般人是很少很少的。你会觉得很奇怪,什么善终的人为什么会那么少 , 为什么很奇怪?论点他真的是这样讲的,他说真的是很少,因为我们过去晨曦的阅历来,在人间他可善可恶的姻缘其实都大家的都蛮公平的,除非你是生活在一个非常不好的家庭,或者是你的背景,都是那种让你造业的因缘那个不说,那假如是一般的话其实那个姻缘都差不多,那只是我们不知道那一种只见,要去行善,所以在比如说这个檀波罗蜜,这个布施波罗蜜,为什么我们做过后会得到内心的安稳,而在临终不会起部位 , | ||
假如我们在一生里面。所以我跟大家也提。刚刚有问。假如你有做过至少一次布施,先不要说多少次了。你至少做过一次。那当我们临终的时候。那我想说,今天有做过什么好事?有。上次我上课的时候,我看到师傅讲课很辛苦,我买了,一个面包供养师傅,那这样子的一个布施,我非常欢喜,因为师傅很实际有用到,那当你意念这样子的一个回忆的时候 | 假如我们在一生里面。所以我跟大家也提。刚刚有问。假如你有做过至少一次布施,先不要说多少次了。你至少做过一次。那当我们临终的时候。那我想说,今天有做过什么好事?有。上次我上课的时候,我看到师傅讲课很辛苦,我买了,一个面包供养师傅,那这样子的一个布施,我非常欢喜,因为师傅很实际有用到,那当你意念这样子的一个回忆的时候你会欢喜,至少说我这一生人,我虽然很对不起我的父母什么,但是,我有做过这样子的善事。所以这个你有没有做过跟你只是想做那是差很多的般若。你只是想做没有做,还是等于没有的。所以我为什么刚刚要问大家说你有没有做过?你假如没有做过至少一次的话,要赶快去做,有做过那一次你要好好记起来,如果忘记,多做几次,多做一些,因为多做般若有它的好处,就是我们的那个安稳心,会更加的大,因为我们帮助人多,你看到你如果是一个善心的人,你的心地很好的人,或者平常没有什么对不起别人的人,你看你走走在那个街道上,你不怕别人突然来伤害你的,不会的,你你比较不会害怕什么的,那些如果他做不正当职业的人,他走出去以后都要很多那些那些叫什么保镖,或者是那种隐形的那一种保镖,这个就是中指,是给我们活活在皇宫里面,自己都不快乐。所以这些我觉得。古德里面说,我们真的是怎么能够心安理得,其实做善法是最心安理得的,因为这种别人抢不去,留在留在自己的欢喜心里面。那临终假如我们都有做过布施,那当然不会有部位的心。这是第一个,那得看第三行谈为积善福德之门,那布施能够积善,积阴德,积阴德,积福德,谈下一行谈为福业善人之象,谈破贫穷,断三恶道。那今生也许我们说,我们很贫穷了,穷到怕了,但是穷怕了,假如我们还不懂得布施,下辈子可能更贫穷。我真的有看过,贫穷的习惯会影响一个人,他非常害怕失去东西,因为我以前我我自己家里没什么东西,所以我出家,我出家我的衣服那种,我的那些侄儿那种。我我第一个我出去好像第一个学期第二个学期回去,他全部都拿全部都拿去穿了,你知道吗?我回去我现在我的我我以前跟我哥哥他们住在同一间房间,几乎没有我的东西了,没有个人的东西,有没有可能剩下的就是有那些文凭读书的文凭。没有东西。所以以前我以前看一些我去过一些同学的家,出家的同学,因为我去到他们的暑假跟他们父母聊天,去到他们的房间,有一些还他的父母还保留那个房间不动了般若。不晓得他的意思是什么打开衣橱,全部还保留到很完整的,以前的穿的那个 jk 拉什么都还很完整。那我就需要我的同学,以前我说你保留这些事做什么?怕没怕你没有后路是不是?其实有时我觉得人也是,杀了一下,我觉得会比较快乐,比较没有那一种挂碍。真的神经大条一点,真的不要想太多,真的神经大条一点,真的。因为如果你有一些东西你考虑太多,你不愿意去做,而且你不做,有时当你想到要做的时候就都太晚了,有些你不管,比如说等一下我们会提到,比如说这个布施或者是什么,他会解释有很多内布施,那我现在贫穷,一贫如洗,家里家徒四壁,我怎么布施?等一下,佛法有讲布施,它有很多种,你只要有心的话,其实你开始做,你就有断这个贫穷到或者是断这个三恶道的可能,那假如你不做的话,那是没有的了,师傅要回乡给你,回向不了的,然后我们看第五行,第四行后面谈为涅槃的粗圆,你看到它是粗圆,有没有?谈为涅槃的出源,入善人聚中之要法,善人聚就是诸上善人聚会一处的地方,它的要法是谈,你是一个前台吝啬的人,谁要给你进来对不对,你只有拿,没有付出。也有一些人真的脸皮够厚的,我真的犹豫过,这样的人真真的我到现在都还遇到,你知道吗?我实在是不晓得要怎么形容这种人的。是他只有进没有出的,他的银行是只有叫什么存款?没有。没有。没有提款的那种。当然我是觉得有一些是喜气。不不一定代表他是签单,但是我觉得这种事很很严重的习气,真的很严重的事情,你顾虑那么多说,我我不存一点钱,我每年要交鉴宝,要什么你?我就在想,你都出家了,你还挂那么多干什么?你要你能做的就做,你假如你有福报,你自然每年的这种费用都不用关爱的才是,那你囤积囤积那么多是为了你,后来是50岁还要继续缴健保,保险一堆,当然是要缴了,但是你这样子安排你不觉得很累吗?整天在想这种,我觉得很累所以有时有钱,就就多做一点功德,没钱就是用口,随喜赞叹,说法法布施也所以其实只要我们懂得,其实都有很多方 便 我们可以进步的。好看注脚舞的第二段布施之德,富贵欢乐。持戒之人,得生天上禅智,心境无所揽着得涅盘道。这第一个是子布施,第二 , 世界,第三 , 常志就是直观,修止观的人能够得到涅盘道。所以布施之福,是涅槃道的资粮。它下面有一个譬喻,很很可爱。他说,布施求报,亦复如是,今世后世,乐如求因,声闻辟支佛道如求求华花,成佛如求果。怎么 , 他说种树的人 , 有些人只是为了要乘凉,因为他种树就是要自己测量,遮太阳,他就是这样小气鬼。 | ||
那第二种 | 那第二种就是开花,他喜欢那个树,种下去会开花,因为开花它会它会分香也,旁边的人也可以学习。那如果是成佛 , 它是果实 , 果实它还可以代代相传,有种子。所以他不同的譬喻和形容不同的境界的人,所做的布施也很有意思。所以你们要哪一种?果,饿了还可以自己吃。最好的最实际,多好。 我们看下一页19六第二项悭贪于我执,让众生无法实践布施,这两种毛病。签贪于我执,第一,布施的意义重在舍己为人。所以不但要破除悭贪,而且要消除我执,达到我我所的大事,一般人是不容易不是,问题在于只取为自己,不知道摄取为己有的过失,也就不知道是于众生的快乐或者利益。所以你看,我们会不想做布施,是因为我们所拥有的,是因为认为是摄取为自己所有的,那是不属于别人的,所以这样子的一个战友的想法,才不会想要布施给众生。那第一个圈圈, 导 师举例说,如财务,财务我们都知道,都是那个物质,外在的东西,但是这种东西其实按照导师这里来讲,我们是因为有社会的关系我们才会享用到的,如果没有的话,我们连这种财务也都没有的。所以假如你这样子想的话,他是,跟一切人有关的话,那一切人对我都有恩惠,不是自己所独占独有的。那第二个圈圈不但是外物,就是身体,仰赖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导,朋友的辅助,公共的医药卫生等等,国家的法律才会好好的生存。所以自己的身体你看也不是自己看作是唯一的,那你看作只有自己的话,只有徒增苦恼,多真罪恶。所以假如你身体,永远都认为是只有自己不,不让别人就是不可以。布施给众生的话 , 那这个身体专专知道是自己所爱惜的 , 往往痛苦就在这里发生了。你看大家有没有觉得,我们虽然都知道无我的道理。那天我在跟那个一同时上课那些小孩子,有时他们提的问题也非常可爱,很天真,我就问他们说,我说为什么我们知道了无常苦,空,无我,但是生病的,生病的时候,我虽然一直在观察无常苦,空无我,为什么他还是那么痛?。无常苦,难道佛陀讲讲不真实的话,请问大家为什么还会那么痛,我执我执。还有 , 身体是有的。那个痛。有吗?有没有看到什么?没有看到。生命就是牙,牙齿不痛的时候就就没有想到牙齿不痛的时候。佛法他是我我跟这个小孩讲了,因为因为你知道吗?这个小孩他其中有一个有一个小孩,有一个小孩很年轻,他会问这样的问题,他是因为他上个礼拜就有问我另外一个问题,他说我们现在他认为说现在的学校的教育是把小孩子塑造成他们所要的小孩子的形象,他认为不太公平,因为这不太像是小孩子要的。那他说我们佛法也是有这样子的一个理论,教育成我们就是要去观察牙痛的时候,你要观察无常,苦空,无我,那是无我的吗?他说我们就是被教育成这样子的概念来做观想,你觉得这样子的说法有没有问题?有什么问题?很如实。所以他讲没有错,也没有错,那你们觉得 , 我们你看到他的,他的问题是说我们现在所学的,是希望用这种教育来教育自己,我现在用这样子的教育来教育自己,所以我要用这样子的知识来关照自己的那个什么,就是说造成佛陀所要我们的形象,我所所要求的形象,或者是比如说导师是导师,导师所希望这个菩萨所要求的形象,说话,因缘具足的话,就会变成那个样子。如果问一下他分享的时候,他会教你这个解决现在。那如果说你不去这个在意的话,那你看到的,因为每一个人员不一样,看到这种话就会赵云说想要变成佛或菩萨状况怎么怎么样。好。一年可能只有一个两个回答了,那其他9000多不可能的,所以可能他们其中的一个或者说你三大产品在这个不可能建立一个同一批就不上去了。那么上去其他99990下来,然后现在。因为我觉得是这样,应该是说我们不晓得都在那,当然到底我都告诉你。那如果说我们能够自己走出来比较重,我们问题是我们没有这样的机会。你 , 就是这些现象都是有的。那有人把他体验过,他觉得好的告诉你,他并没有想要你到他的那个样子是什么?现在你如果觉得有更好的可以选择大的我我或者你觉得是好的那个路径,也就是说我们家并没有想要我们到照着他的这个想法去进行,而是要依照你自己的观察竞争。没事修。 | ||
对。我我我当然我觉得这个小孩,他提的这个问题不是什么很严重的问题,然后很错误的问题。但是我觉得有一点是我们当长辈的也要注意,当我们要教育人家的时候,假如你的教育会让人家引起这样子的疑惑的话,就是你这样子教育我,是不是?你想说造成把我说造成像你所讲的这样,现在的小孩子是这样想的,你教我是不是?你想说照我成你那个样子?因为基本上这样没有错,没有错,但基础上那就自由了啦。基础教育。基础的教育,没有这个小孩子,他提的这个问题,最主要也其实也是他并没有否定他的意义,只是说他说很多小孩子,他说他也可能他有看到一些现代学的一些著作,他说小孩子有他小孩子的天真的一面,你都要他完全照着你的那个交易模式来,有一点讲不好听,就是洗脑,你想把它洗成跟你一样的模式来达到这样子的基础的水平,然后才可以自由这样。因为这个这个问这个问题的这个年轻人,他还蛮年轻的,那他可能也有看到一些现现在的小孩子的问题了,不过我觉得我跟他讲我我我我不我比较没有说。说他讲这个问题是一个什么严重的错误,不过我提供他一个说法,就是如大家所说的啦,佛教所讲的道理。佛法就是佛法,不管谁讲佛讲佛弟子讲都只要是佛法的话,他从来没有要传递一个讯息,说要我们说造成怎么样的一个人不是佛法,他只是把说他会告诉你,说你要看要了解无常苦空无我。为什么?因为当牙痛的时候 | 对。我我我当然我觉得这个小孩,他提的这个问题不是什么很严重的问题,然后很错误的问题。但是我觉得有一点是我们当长辈的也要注意,当我们要教育人家的时候,假如你的教育会让人家引起这样子的疑惑的话,就是你这样子教育我,是不是?你想说造成把我说造成像你所讲的这样,现在的小孩子是这样想的,你教我是不是?你想说照我成你那个样子?因为基本上这样没有错,没有错,但基础上那就自由了啦。基础教育。基础的教育,没有这个小孩子,他提的这个问题,最主要也其实也是他并没有否定他的意义,只是说他说很多小孩子,他说他也可能他有看到一些现代学的一些著作,他说小孩子有他小孩子的天真的一面,你都要他完全照着你的那个交易模式来,有一点讲不好听,就是洗脑,你想把它洗成跟你一样的模式来达到这样子的基础的水平,然后才可以自由这样。因为这个这个问这个问题的这个年轻人,他还蛮年轻的,那他可能也有看到一些现现在的小孩子的问题了,不过我觉得我跟他讲我我我我不我比较没有说。说他讲这个问题是一个什么严重的错误,不过我提供他一个说法,就是如大家所说的啦,佛教所讲的道理。佛法就是佛法,不管谁讲佛讲佛弟子讲都只要是佛法的话,他从来没有要传递一个讯息,说要我们说造成怎么样的一个人不是佛法,他只是把说他会告诉你,说你要看要了解无常苦空无我。为什么?因为当牙痛的时候你叫他不要牙痛,它可以不牙痛吗?不行。还是痛。那你叫他一直痛,一直痛,一痛痛到我死算了,他会一直痛,一直痛。也不会。那你吃的药,你说我一吃下药去,他要立刻他会立刻好吗?还是要等半个小时吧,所以佛陀他告诉我们的这些法,不管是无常,苦,空,无我等等的法,他并没有加了什么东西,他只是要我们去发现,原来我们的身心乃至宇宙,它本身就是无常,就是常信不可得,我性不可得。那你在这里面 , 你就会印证什么?印证真的没有一个东西是常恒不变。那这样子的话,你当你也陷入这样子的一个一个境界的话,那你就知道佛为什么它叫一个大觉者,因为他讲的东西是通理,就是它不只是在他身心上发现发生,它是这个道理是摆在所有宇宙的一切都通的。这一个道理是很难发现的。一般的科学家他能发现的这个他并不这个这个原则,这个理论,这个哲学套到别的东西就不一定用得上了。所以佛的智慧,他所讲的道理,他并没有要我们加了什么,所以我学佛有一我们有一个 导 师,他说我们学佛,学得要快乐一点,他很主张这样子的,所以他一有压力,他就走到一个地方去,然后不讲话,他喜欢禅修,然后就就是放松,去散步,怎么这样?不会挂什么?那我从我们出家那么多年,我自己也有观察,就是当我们在学习一个东西的时候,你要学得很快乐,很发心的时候,就是当你知道这个我可以做,我现在想做,那你做了能够改变我们的一个旧习气,旧习惯增长了自己的一些。算法的话,那就是他只是在累积什么 , 累计要体验这一种空性的一个基础。假如你没有,比如说布施,他能得善道,能得善法,能得善心,那假如你没有这样子的一些基础,我们轮回到三恶道去,你说要体验到无常苦功,我那是不可能的事情的。 | ||
所以其实布施他虽然是善法,佛教我们做,但是他是要我们保有这一种功德,你假如不生在人间,那是不可能成佛的人,所以他有一些是辅助的,有一些是就是正面的意义,都有。我们继续看讲义了。第二个圈圈。第三个圈圈,就是丰富的学士,科学的发明,道德与宗教的精修,也都是受到人类的恩德。所以既然是这样的话,假如我们都认为只有自己最圆满,自己最伟大,那一切的罪恶与苦痛的根源那就会产生,那就不愿意布施他人,可为功德与安乐的因缘。那假如我们能理解这样 | 所以其实布施他虽然是善法,佛教我们做,但是他是要我们保有这一种功德,你假如不生在人间,那是不可能成佛的人,所以他有一些是辅助的,有一些是就是正面的意义,都有。我们继续看讲义了。第二个圈圈。第三个圈圈,就是丰富的学士,科学的发明,道德与宗教的精修,也都是受到人类的恩德。所以既然是这样的话,假如我们都认为只有自己最圆满,自己最伟大,那一切的罪恶与苦痛的根源那就会产生,那就不愿意布施他人,可为功德与安乐的因缘。那假如我们能理解这样 , 慢慢慢慢学习,布施的心就会增长广大起来。我们看底下布施的真正意义。自己的身心会以为自己的身体去服务别人,服务众生,或将自己的身体的部分,甚至于生命为国家,为人类的利益而牺牲,那身体的部分就是像我们现在那个大体捐赠那一种了。或者是内脏什么捐赠这个部分的生命的话,就是进行受限生命这一种了。那假如我们有这样子的心情的话,才愿意做这种舍心以前我我们在捐眼角膜的时候,以前我们马来西亚有一段时间非常就是鼓吹捐眼角膜眼角膜那那时候我们很年轻,刚学过,我们都签了。对,我们很早就签了。然后后来当学佛一段时间过后,就有人问我们说你们为什么签了,到时如果被人家拿拿你的眼角膜的时候,你痛不是几成 行 ,人家会不会下地狱?这因为有古德说你死了八小时之之内你不能去动它的,不你动它,它会生气的。那死尸这样。那后来学佛又一段时间过后我就觉得这个问题就不是什么问题了。因为在学菩萨道的精神来看的话,大善人有种商业,他一死,命一断,他就立刻投身了,他没有什么八小时不,八小时,你如果是种商业的话,那你如果不是中专业,那可能了。那假如我们对于菩萨道的人,他对于这个生命都都愿意舍给众生,都舍给佛教了,那区区的一个各个你的眼角膜还是说什么你会起真担心,那不是跟你原本的发心背道而驰,所以假如你有坚固的信心,这一些我觉得都是可以慢慢尝试让自己去实践的,好。第二,租受用,就是可为自己受用的一切资产,能在悲田,敬田,敬田中如法的私语,这些物质,自己所受用的,都愿意在悲田,还有敬田,悲田是哪一种人?悲田,如哪一些人?悲田,对,济贫就难了。那些就是就是悲田,悲悯。今天孝顺父母,恭敬师长,三宝,这个就是悲田,今天我们在前面,前面归敬三宝章就讲过了,这个,如果你没有上过,你回去再找一下书本就有了。那第三善法,自己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所拥有的一切善法,或是世间,出世间等等,这一切不占为己有,而愿意施于众生。将之法师的与功德 , 回向众生,这三类一般都是看作自己的,不管是身体或者所受用的一切,其实我所受用的一切就是我所,第一个就是我,第二就是我所。我所拥有的一切,那这一切假如都不堪为自己所有的话利益众生的话,这个就能够达到无所顾及的修行布施,舍给众生,那你看到拿修行功德来说,菩萨是愿意修己,一切功德回向众生,使众生都成佛,等到众生全部成佛,再修自己的功德来成佛,你看这样子的心情伟不伟大?伟大,其实我们做不到那么圆满,但是我觉得有很多妈妈也是做得到,有相似的心情是什么 , 让 baby 的吃饱,自己在吃自己吃冷饭也干咽了。。当然父母的真的是这样,当然长辈的或者是我就觉得通通时是通常就是忠实是朋友,你看有一些人的更新,他就是这样,比如说我们吃吃饭,它通常一盘菜里面,比如说他有五个东西,有一些人他就会想到桌上有六个人,所以他就不拿,他就让人家吃,有一些人不是,他没到,但他说他一定要尝到一个,所以他自己先拿不然般若就是,发那我来发,但是先从自己这里发起的啦,后面那一个就是,刚好没有了。 | ||
所以其实平常其实我是觉得很多世间法,他有相思菩萨道的东西是有的,像父母的心情,我觉得真的是有这样子的,就是后天下而乐,后天下之乐而乐,那一种心情,先给给别人快乐,然后自己再累积功德。你看那一些是真的是很很特殊的人,真的是有这样子的人,那我们跟他们在一起都觉得非常非常我都希望你们都是这种人。那第一张菩萨就是这样,就是众生度尽方正菩提,那你们有没有说,让大家都先回去,然后我再关完电灯才离开?好像不是。那能这样的忘记布施,那才是真正的菩萨。我们继续看,现在到19七页。三类能施,那这个就是刚刚一开头所提到的。不是他,因为你的心跟动机不同,功德也就不同。那假如你只是发真上心,求人天功德,那就是叫做下士,增上身心的人。发增上生心的人,看来是道德的,其实他是出于功利的,为自己的人天福乐而布施。布施的功德当然是有,但是极其有限,什么叫做功利心 | 所以其实平常其实我是觉得很多世间法,他有相思菩萨道的东西是有的,像父母的心情,我觉得真的是有这样子的,就是后天下而乐,后天下之乐而乐,那一种心情,先给给别人快乐,然后自己再累积功德。你看那一些是真的是很很特殊的人,真的是有这样子的人,那我们跟他们在一起都觉得非常非常我都希望你们都是这种人。那第一张菩萨就是这样,就是众生度尽方正菩提,那你们有没有说,让大家都先回去,然后我再关完电灯才离开?好像不是。那能这样的忘记布施,那才是真正的菩萨。我们继续看,现在到19七页。三类能施,那这个就是刚刚一开头所提到的。不是他,因为你的心跟动机不同,功德也就不同。那假如你只是发真上心,求人天功德,那就是叫做下士,增上身心的人。发增上生心的人,看来是道德的,其实他是出于功利的,为自己的人天福乐而布施。布施的功德当然是有,但是极其有限,什么叫做功利心 , 就是交换利益,就是我贴一个牌,你给我销三大征集结的业障,或者是什么叫什么,历戒烟亲债主,是不是?还是什么礼节?你看我都没有写过那个牌子,不是累劫冤亲债主这样,所以有时候其实所以我们院长那天有讲,上课有讲,他说真的,你希望累劫冤亲债主不再有 , 现在赶快不要继续节那些冤结冤,否则你那边消了,这边又来新的。所以当然我们一般人我是觉得这种功利性,当然也不见得说我们有时做法会这种就一定是有功利性,我觉得也也不一定的。大家不要误会,只是说我们在做的时候,导师佛法概论有一句话很他说假如你是做什么都以自己为出发点的话,我想利益自己的话,他说你终止做利他的事情也变成自私,你在你假如以自我为出发点 , 你总是在做利他的东西,你其实还是为了要名闻利养的,你看我们社会上很多他虽然是很像做很赚很多钱,做什么,但是报纸登的大大的那种,就是要让全世界知道他有做这个布施,你看他的目的,后面的目的是什么?不知道,但是我们佛法这种智慧一检验就知道了,一检验就知道了,但是我们做了不让人家知道又很像很过意不去,自己内心很难过的样子,这就是凡夫,有我执,没办法。好。 | ||
第二中是出离心,发出离心的称为重视,那就厌离生死,为求解脱,着重于解脱,不受财物等所累,不重视利人的积极意义,这个就是一般所谓的声闻,声闻法,你看,经典竟然还有记载,宁可把财宝投入大海,而不想拿来利益贫穷,还有这样子的典故。为什么说修身文法它不受财物所累 | 第二中是出离心,发出离心的称为重视,那就厌离生死,为求解脱,着重于解脱,不受财物等所累,不重视利人的积极意义,这个就是一般所谓的声闻,声闻法,你看,经典竟然还有记载,宁可把财宝投入大海,而不想拿来利益贫穷,还有这样子的典故。为什么说修身文法它不受财物所累 , 因为在戒律上,声闻的戒律上,它其中有一条我不晓得大家有没有接触过,就是他不能聚集财物再来比如说他不可以持经营,也有这样子的借。所以你看有一些法师他不拿金钱的,但是般若不晓得有没有拿卡,我不知道了,但是有一些他是真的不拿金钱,我我真的也有遇过,他不拿金钱,所以你假如要请他去弘法,你要买好车票给他,买好车票给他。当然我是觉得真正有在做这一种不辞经营界的人是非常值得赞叹,非常值得赞叹,真的,他视金钱如毒蛇般的那种,当然非常赞叹,但是按照菩萨道来看的话其实可以善于应用啦,因为导师认为说其实我们要对一个东西的远离,除了物质上的远离,其实更高境界应该也是内心要远离,否则你手不拿,身体不碰触,但是你心里面的那个拥有,是很大的。你看,我真的有碰过这样的人,他不抓经营,所以他请一些经他请一些人帮他保管人家供养的东西,那需要的时候就叫这个人去去处理,当然这个是借力上是是这样子交代没问题。不过我们很清楚银行有多少的话,这个是有问题的。这个是有问题的,因为你的心没有放下,其实没有方向。所以我是觉得,真正你要对治我们这一种,其实烦恼性比较重要,抓抓贼还要先擒王,我们说,否则你在外表的东西做得很但内心跟烦恼的贪嗔痴相应,能够隐瞒的别人,但是起不了欺骗不了自己,那隐瞒了再再再友好的那个外向又怎么样,那假如我我我所知道有一些他真的也吃得非常好这种声闻界,但是他也能够真的都放下了,也有很多也有。那这些是很赞叹。那导师 , 就有一点像这种下面的大师的菩萨的,因为导师以前在福州做过一段时间,他真的也是事前如毒蛇,但是他事前如毒蛇不是说他不去碰了,我 导 师他不会说他不去碰,但是他这边进来这边就可以出去那种。这样,那发菩提心的就名为大师,就是菩萨。菩萨的布施是怎么样 , 利他而布施,这不是说否定自己的布施功德,而是般若不从自己的功德着想,专专为般若娱乐马苦的利他而布施。接下去一切师菩萨是内而身心,外而财物,一切的善法功德都愿意布施,一切是在菩萨来讲,都要做到尽失才最可贵。清净的布施,那假如你有一览一念贪心,那就是不对,所以导 师 你看底下他说菩萨应该要这样子的布施才对,或者是想用任何物物质在发心,发菩提心的时候就是要将自己所拥有的一切,无条件地摄于众,舍于众生。请问大家,我们好像都有发过菩提心,有没有将自己所有的一切无条件的舍给众生?没有。这里的意思不是说你发了菩提心,就要全部捐出去给回来讲堂这样子了,好像我们后院长也没有跟大家这样讲,你们所有的菩萨戒和发菩提心,你们要把所有东西布置过来。他这句话应该不是这样的意思,我觉得就是你的那个心,要有随时有人需要就能够舍出去的那种心,才是真的。你看到。所以你看,接下去虽然还在保有使用一切,但菩萨不再做自己的自由想,有没有?觉得这是一切众生所给我的,那我也可以跟一切众生分享,所以我们这个这个身体,五蕴身心也一样,有人需要我去哪里,法师法的布施,或者做无畏师,这一些我们能够做的就尽力的去做,导师下面还后面还会讲的,也是很好的,我们待会就会读到了。所以这里代为管理经营,如物主需要的时候,有人来祗求,就无条件的奉上,自己是享受,取得合法的生活费一样。但是,所以我好像有记得有人曾经有讲过,说我们要享有一切,但是不要拥有一切。讲,要享有,但是不要拥有。为什么?你拥有了才会怕失去。 | ||
但是你想有的话,天地之间我都可以享用那些东西,连这样的布施才是真正的菩萨。不过也许有一些人就会想到说,那是不是所有什么人来我都要去布施给他,他要什么我就给他,他要来我车子我的,我的车子就给他,这样好像还没那么伟大啦,不过,这一对方如何待会还会提,后面我们还会继续提到了,我们来看下一个寄送。三类所施就是布施的心态跟种类,好看下一页198财施法师无畏是。这个不是很难,大家应该有概念,才就是物质,法就是知识,或者是工具,技巧等等,包括世间的世间的文学知识,这种都算法师,所以,我们这里不是有人会教插花,你有这样子的技能也可以教插花,然后主素食等等,这种都算法师。无畏施就是给予众生力量,爱护,让他没有威胁,那这一些就是无畏施。我们接下来看第二,比较少看到的,在菩萨的布施当中,有两点很值得提到,第一个就是男士自己还不够用的财务,或者自己最心爱的物品,或者以最大的努力跟牺牲而得来的东西,菩萨也乐意布施出去,这个叫做难施,能施。大家下个礼拜带一样东西来,你最心爱的东西,拿来做布施给我们会的讲堂,为什么导师要这样子提 | 但是你想有的话,天地之间我都可以享用那些东西,连这样的布施才是真正的菩萨。不过也许有一些人就会想到说,那是不是所有什么人来我都要去布施给他,他要什么我就给他,他要来我车子我的,我的车子就给他,这样好像还没那么伟大啦,不过,这一对方如何待会还会提,后面我们还会继续提到了,我们来看下一个寄送。三类所施就是布施的心态跟种类,好看下一页198财施法师无畏是。这个不是很难,大家应该有概念,才就是物质,法就是知识,或者是工具,技巧等等,包括世间的世间的文学知识,这种都算法师,所以,我们这里不是有人会教插花,你有这样子的技能也可以教插花,然后主素食等等,这种都算法师。无畏施就是给予众生力量,爱护,让他没有威胁,那这一些就是无畏施。我们接下来看第二,比较少看到的,在菩萨的布施当中,有两点很值得提到,第一个就是男士自己还不够用的财务,或者自己最心爱的物品,或者以最大的努力跟牺牲而得来的东西,菩萨也乐意布施出去,这个叫做难施,能施。大家下个礼拜带一样东西来,你最心爱的东西,拿来做布施给我们会的讲堂,为什么导师要这样子提 , 就是我自己的经验,假如是我们喜欢的人,我们喜欢的人,或者是我们恭敬的人,我们孝顺的人,其实是没问题的,这一种条件都没有问题,真的,这种条件都不是问题,或者是我的亲人,但是假如不是的话,但是有一点困难有点困难。所以其实真正我们要学习的话,要学习才我们做不到的那些,才要学习我们平常你没有学佛以前都能够做到的,其实那个不算是很伟大的,你看你没有读成,我知道之前你就能够做了,很多人也是这样,。整个财产全部给了孩子,他自己宁可去住,住茅棚也有这样子的人,我还有一个那种就是真的是他非常的照顾小孩,他自己另外自己独住,因为他说要照顾老人家,年轻人很辛苦,所以他宁可自己住,很孤独,不要干扰小孩子的生活。这样也有,真的蛮伟大的也有。所以但是我们是不是真的除了自己的亲人,自己的这种恭敬的人,爱戴的人之外,还能够如此平等,这个是要值得学习的,好。第二,殷勤思。一般人每次因为有人求上门来了不得已,才不是,就像就像人家叫我们,拿一张纸给你,我们要做法会,随喜功德100块,这不得已。或者是不是很欢喜的时候做,那这些不是自动,我是觉得大家如果是有心做布施,看哪一间哪一个道场需要什么,就做哪一样的故事,你欢喜,有一些人喜欢欢喜做人家做教育工作的,他会做布施,有一些是慈善工作,他觉得很他可以,那没关系,你想相信哪一个其实都没有问题。那导师继续说,自己以为有钱有势,随便叫人拿一些给人家,或者是冷机热风地说上一顿,再给人,再给他多少,这都是不如法的布施。那菩萨总是清净心,恭敬心,欢喜心来布施,那后面更重要,他说要亲手的,那不是叫侍者拿给他的,这样要亲手的,绝不使人有难堪的感觉。 | ||
所以我有看一些人真的做这样子的一种无畏施,就爱护病人的时候,他真的是不管那个病人什么病,他都愿意去抓着他的手说话的时候,真的有差 | 所以我有看一些人真的做这样子的一种无畏施,就爱护病人的时候,他真的是不管那个病人什么病,他都愿意去抓着他的手说话的时候,真的有差真的有差。所以,我是觉得真的有一些人真的是修行人好也一般世间人也真的有那么伟大的人,我觉得真的有。所以我们,要做菩萨的话,要做到这样。好。第三,闻思心欢喜,那听到布施不是赶快跑,他是听到布施非常欢喜。如果当一个菩萨,他说为什么反而不知自己的过失,集聚的过失是什么意思 , 就是因为财富是五家共有,我们不是上过,那你集聚的越多,就怕遗失,那你不知道他的过失,不知道布施的功德,所以没有不舍舍不得的心情,心里不乐意,特别是比较重大的布施。那菩萨却不同,他说一听到有人来求布施,要求什么,心里就欢喜的不得了,这种欢喜不要说胜过世间的第三层,因为第三层就是所有的禅乐里面,乃至一切,都是在修修行上来说,他的乐是最最快乐的。第三场,那也胜过二乘圣者的涅盘了,可以说是无上的欢喜。那因为菩萨觉得菩萨是功德送上门人来,没有乞食的人还不能够圆成布施的功德。所以有人来祗求才使自己的功德增长,多好。应该欢喜。那假如我们的身体财物导 师 说,知识技能,如果不好好的使用它,一旦损失身注意灭死亡了,那不是很可惜吗,那有人来祗求了,让人家使用这种无偿物,让这种功德也能够养成,培养成成佛的资粮,那不是天下第一好事吗?。那菩萨闻听闻道布施,心应该欢喜为乐,最为善最乐才对。那也许大家会继续问了,那是不是什么人来求什么,我都要给他?导 师 接下去会继续讲了, | ||
那讲到198页注脚区的地方,为什么说第三场乐 | 那讲到198页注脚区的地方,为什么说第三场乐 , 是最殊胜的 , 我们看一下画底线的地方, 《 大智度论 》 ,佛陀涅槃第一了,为什么说地产第三场最快乐?因为发现你看划线的地方就能除忧愁,忧愁烦恼,心中欢喜,所以名为乐受,如是乐受满足在第三场当中,所以叫第三禅乐。我们看底下划线的地方,大约划线的地方三层意识相应了根,它是意识相应的,我们有六四,眼耳鼻舌身意,还是意识相应的乐根,那一切三界中,除了三禅,更无意识相应的热根。看倒数第二行画线的地方,意识相应的乐根能满足真正的乐,叫三产热,那这个是其他初禅二禅所没有的,这是三场,它的重点在意识相应的热根,那最后一行过去三场,更无其他的热能够比美三餐的热。所以说譬如比丘入第三禅,所以能够这样子的欢喜地做布施,如,比这个世间的第三场,涅槃乐还快乐,这个是菩萨布施的一个心情。我们,今天上课到这里。 | ||
31A | 31A | ||
导 师,这位同学,大加密的,我,我们今天课程要进入的是,就是从布施波罗蜜进入到。要。今天也会把持戒波罗蜜,这两个完成。那因为持戒波罗蜜 , 它的内容不多,因为导师在无声共法,三生共法,乃至到这里六度的时候布施,持戒,禅定等等有好几好几个法已经重复讲了好多遍了,大家应该,不会很陌生,所以只是点出大乘的一个不同的地方,那其他的就不再重复了,那我们上个礼拜是上到199页,199页,今天从g5,三种祭司开始,那上个礼拜提到布施波罗蜜的时候有提到很多问题,那包括说那我们,在行布施的时候 , 可以有才识法师,还有五位师,那我们,一般初学,待会我们就会看到,一般初学学佛的人,乃至一般的,尤其现在经济萧条,那说布施,有时物质的布施,或者金钱上的布施,不见得我们每个人能够做得到。大会当时就跟我们讲一些很实际的,初学的菩萨,其实他的能力跟财力都有限,所以要做布施的话可以从哪一些左手那其实上个礼拜有稍微有提到,比如说法师,比如说才是我们说,你没有外财的话,我们每个人都有内财,那内财我们身体里面,请问有什么内才?五官?器官。五官也是,不过通常我们比较在生的时候能够捐献的,比如说捐血,我常常在有看到一些公告,说缺什么 行 的血,请问在座的谁有捐过学的举手看看。你见过一次,至少一次,好放手。没有的话,可以去尝试一下。一因为我有一个同学,他我在马来西亚的时候,我很小,我们就开始有在捐血,那其中有一个同学,有一个同学,以前我们在读书的时候,他是不能够见到雪的,他本身也是很壮的一个一个人,那跟我们一起去捐血,他管子插进去的时候他捐血还没什么,当当半个小时过后,那包血满满的,他看到他真的晕了,你知道吗?我真的是被他吓了一跳,我们。 | |||
所以有些人,他抽的时候其实他都不感觉,乃至在咽的时候,验血的时候都没感觉,但是抽完了看到那一包血的时候 | 所以有些人,他抽的时候其实他都不感觉,乃至在咽的时候,验血的时候都没感觉,但是抽完了看到那一包血的时候他就受不了,这是每个人的那个习惯了。不过后来他比较敢去捐血了,那这些就叫内财,那就是可以做的才是那法师的部分 , 我想这个我想我们很多人,尤其在家中我们都可以做得到,比如说我们懂得,在台湾我觉得有一个好的一个风气,就是布施很兴盛,比如说我们先前依附基金会,那对于很多法师的那一种,免费的义诊,我参加了几次,我觉得都蛮感动的,不管是护士或者是那些护理人员,或者是那医生,都非常的有爱心。那这些就是付出你的你的这一种技能,你的这一种知识来帮助别人,这个就叫法师,送太多礼物给师傅也是很麻烦的。不是?这种能知识技能比较实际一点。那第三无畏师,这个就好像我们,这个也是我们常常都能够遇得到的,就是如何让众生得到保护,那能够协助他们那避免一些威胁的一些恐怖的那些心态,这种无畏是无畏,大家有听过吗,有这样子的一个语词,那通常我们凡夫都是给人家畏惧比较多,那是无味的话我们其实还有很多可以加强的,就像我们最近,虽然我们知道美国加州不是大火灾,有没有,虽然我们能做的就是那一种,回向,功德回向,或者是慈心的祝愿。那他们处在那一种环境的人那些有情 , 受到那种威胁跟恐怖的那一种,那一种的一种考验。我觉得这个是我们现在。这么安全的地方,应该要同情的。大家如果你想去看一下那些情况,上网报纸都有了,其实我今年七月去加州弘法的时候,我就有有觉察到他们那边如果是火灾起来一定很严重,因为我七月去,我七月去的时候,我一下飞机我就看到怎么好奇怪,怎么去年去的时候还是就是非常清脆非常漂亮的花圃。那今年去的时候一下飞机就是整条马路左右两旁都是很很干枯的,植物都长不出来。后来居士就讲说已经半年没有下雨,所以他们这一次的那么严重的大火是因为旱灾太久了,土里面储存的一些水分都很已经是超过半年没有下雨,所以连饮食的水都是别周运过来的,那有这样子的灾难也是蛮蛮让人担心的,因为加州是很多华人的地方般若。你们知道吗?很多华人的地方,我们回来看我们的本文。199页,我们直接来看,导师的寄送或有不为,师不应私自他己所为, | ||
第一,违背布施原则,不应该给予施语,那这个就是我想理性的人都会考虑到这个问题啦,虽然我们当一个菩萨或者一个佛教徒应该要布施,利益众生,但是事实上,导师说如果我们遇到一些不应该布施的 | 第一,违背布施原则,不应该给予施语,那这个就是我想理性的人都会考虑到这个问题啦,虽然我们当一个菩萨或者一个佛教徒应该要布施,利益众生,但是事实上,导师说如果我们遇到一些不应该布施的 , 自己也要,也要有这样子的那个忍耐,不要去做布施。为什么?因为布施有布施的目的,第一个就是第一行,为了与他有利,这是第一个目的。第二个与自己的道业有益,对别人有益,对自己有利益,这个才才圆满布施的原则,那如果违反了这个原则的话,比如说你对自己有益,但是是损害别人的,那我们不要做,想了解吗,那有利于别人,但是有损害自己的,有时还是可以做的,吃亏,稍微吃亏一点,那个还是还可以的,但是导师说,如果是违背这样的原则,我们就要考虑了,因为有时不失徒增自他的烦恼跟罪恶。我们来看。第二,有哪种哪几种情况是不应该布施?那这个可以从,几个方 便 来看。第一个方 便 就是菩萨自己本身来说,我们发愿要当一个菩萨的话,我们本身当然因为你发菩提心,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所以一定是所有一切都应该要私语的。如果在实践波罗蜜的时候,不过这个是大前提,大的方向,如果是按照我们初学来讲你看导师这里, 导 师其实真的 导 师考虑得很周到, 导 师说这个也应应该也要渐渐地修学,不要一下子就跟人家说,我要布施所有财产,但是你不是过后,如果你后来几年发现这个34不是你要的34的话,那就要要流浪街头了,所以也是要渐渐休学了,那忍忍力强悲心生。然后有有这样子的能力,过后慢慢不带着一份勉强。你看到 导 师的用词真的很很好。布施,不管你是小布施,大布施乃是一切事都内心里面不能有一分的勉强,因为勉强就是不自愿,不愿意,他不愿意的话,你的功德就是有消减,就好像如果是说我们来这里听法是因为我丈夫强迫我来的,那个真苦,那如果是自己愿意来的,那个不同,那个是很要风雨无阻的。 | ||
所以,布施要做到这一种,不要带一份勉强,否则会障碍修行导 | 所以,布施要做到这一种,不要带一份勉强,否则会障碍修行导 师 的。举例很可爱,你看,如要力气小的小孩挑起重担子,结果反而使人未怯退心。所以虽然般若说请人家布施,但是也要看人家的经济状况,能力,因为因为我最近也有听到一些,就是有一些需要非常多经费的地方,他一给人负责的话,就很大的一个数目,那有没有考虑到对方有没有能力复刻这样子的一个节目,全部会带给很多众生苦恼。我我们本来不知道,是因为那个受苦恼的众生跟我们讲的,因为我们我们这些法师跟他们沟通的时候他们不会觉得说我们给什么压力,但是他在另外地方会有这样子的压力,所以我们就跟他说,你就是要跟某某人,你要表达清楚你的能力到哪里,否则这个庞大的数目,因为他很多个零,那那就造成很大的那个困惑,因为现在的经济真的不像以前,不像以前这样,那第二个圈圈如果对自己如自己对深深的经典,还没有非常熟悉的话,我们的经本也不要随便施舍出去。他说,或者是不受者的,如那个寿司的人他还不是非常有能力了解的话,那,那你给他,他也是摆着,或者是不恭敬的乱放,那倒不好。第三,这个菩萨,他本身如果是出家众的话那必备的衣钵3111波。那也不能够随便施舍给人家,以免障碍自己的道业。因为我们是现声闻相的菩萨比丘。现在凡是这个这个出家中,我们受过菩萨戒的,都叫做声闻菩萨比丘,就是在前面,因为菩萨比较大,所以比丘声闻戒是在后面,所以叫菩萨。比丘,那你们如果有时候菩萨戒的话,你们就叫菩萨,菩萨又伯夷这样,菩萨在头的在前面,那虽然是菩萨能够什么都失语,但是因为他有这一种声闻法的一个基础,所以衣钵这种是我们的法律,不能够随便私语给人家,如果不恭敬的话 , 反而造业,这里出家人的衣钵你没有看吗?你没有看过吗? | ||
南传的不是大大个的,我们北传的般若就是比较小,现在比较新形式的就是用完了,用完了,其实它播当然戒律上有一些规定,但是它就是一个音量器,它叫音量器,就是你吃多少那很酌量 | 南传的不是大大个的,我们北传的般若就是比较小,现在比较新形式的就是用完了,用完了,其实它播当然戒律上有一些规定,但是它就是一个音量器,它叫音量器,就是你吃多少那很酌量自己去祗求的时候就酌量的吃,不要吃得太饱,跟i2就可以了。那一的话,出家中的一戒律上规定是三一啦,就是五一,七一,还有九一,这是我们出家中的三件一,就是三件袈裟。现在如果你看北川,因为他跟佛陀时代的袈裟有一点不同,现在我们北传的话就是五一就有一点像大家的慢一,那个颜色漫一那个t1也是那个颜色,那九一的话就是黄色黄色的那一个九条的,那红色的 , 那个是特殊的,然后就是那种25条,30几条那种都是大和尚另外比例的,那一般出家众的话只有三一。这个是对于菩萨自己来说,哪一些应该不是,哪一些,暂时可以先不做的。第二,以求者来说,那求布施的人,假如他是邪魔外道,或者是癫狂幼稚,不正常,不需要的求索,那都不应该失语。那这里,在韩韩国人有一个有,我以前有跟大家说,他有去那个印度旅游,写了一本书,那他其中里面还有一个小故事,他是提到说他有一次他因为印度太多乞丐了,那他就到一个一个路过一个地方,因为他看到整排是乞丐,所以他就说,第一个要给他多少钱,他还在酌量。然后那个乞丐,他非常有哲理,你知道吗?他就看到这个失主在那边斟酌,这样他就跟他讲了,开始了一句话,他说布施越多,得到的越多,这样很有智慧,那还有一个,还有一个也是很好笑,他有一次就是,就是去在印度一些商店那边买了一双新的鞋子,那要出门要去坐车子,因为到处都是乞丐,所以他一出门要上车的时候也遇到一个乞丐,那那乞丐就问他说那你有什么不是那个那个韩国人,就说,我现在我的钱都拿来买鞋子了,没有东西好给你布施。那他就说你一个人又穿不了两双鞋,你随便捡一双给送给我就好了,你看那些众生的心灵,就是这样,很可爱,他们能晓得,你有没有看到他们都是为自己的,为自己的比较多,这个是以就是求实的人来说。 | ||
第三,祗求的目的 | 第三,祗求的目的 , 那这个当然也我们能够了解,如果是为了小小的事情就祗求生命,那不应该布施导师说惟小勿舍大,就是很小的事情,那就是说你要奉献你的生命。或者是说为了小小的事情,你就说把你的身体供养给某某师傅。那这一种在现实来讲也已经出现很多问题,大家应该应该多少有听闻过,那这一点我希望大家就是,就是学佛就是真的,重要的还是在建立证件,你有证件过后,你才能够辨识这个善知识到底是不是就是动机是纯正的。因为很简单,我们连一般修订的人,一般外道的那些修外道的人,他们离五欲五盖都非常生活简单,你看老子,中国的那种圣人也是非常淡薄,也是为了什么离五欲五盖,一个大修行人,你竟然竟然会有这样子的要求,这样子的一种。开始的话我觉得你用五欲五盖来检视它是不是修行人就知道了的了,因为连禅定这一种都要服的,还没有说得到智慧,你连修禅定的人你这种都要先折服他,你连这种都做不到的话,你言论他的太高尚都不是都都都不可靠,那这一点大家要提醒自己。第二,如要求你帮助他,共计他,铸成他杀盗淫业的话那这一个不应该布施,就是能造成他有这样子的罪过,我们不要布施。比如说人家说去大家去郊区郊区,或者去哪一个农场玩,看到小孩子他们在在追追,比如说要要抓一只兔子,那兔子刚好如果在你眼前走过的话,你不能跟这个小孩子说,你就是他就是走去那边,你就是不要让人,你就是不要铸成你的那一种那一种言语,你要布施的那种学习,不要不能让人家去造这样子的业。你不要小看这个本身也是有因果。所以这一些我们也要谨慎。那如果有祗求的目的是为了损害众生,那这个也不应该不是,那如果祗求的目的是为了赌博,游荡,也不应该不是。那这一点我想大家应该多少都能够体会了,那我们看一下注脚九, | ||
注脚九入菩萨行论,这里有一个寄送,那跟导师所引的句子有一点像,但是不全然是这里的解释了那路菩萨行这里的寄送 | 注脚九入菩萨行论,这里有一个寄送,那跟导师所引的句子有一点像,但是不全然是这里的解释了那路菩萨行这里的寄送他是这样子说,斯等波罗蜜就是布施,持戒等六波罗蜜的意思。施等波罗蜜,层层渐升进,就是它是一层比一层高的啦,就是持戒比布施高,忍辱比持戒高,这样这样。懂了,层层健身进,应小勿失大,大处利他。那不要因为小小的坏掉,大的比如说不可以,因为比较小的布施贫穷,比如说那个贫穷的乞丐跟你要我们的出家,出家师傅的三一,你不能随便就就是说给他,你要看情况,如果他只是爱玩的,还是说他还他没有看过袈裟,他想拿拿你的袈裟而已,那这一种,不是的话,你就可以不要不要去做,那你不要因为你做了这样子而舍去,这种功德比较大。持戒。因为借是我们声闻比丘菩萨比丘应该要吃的。311波是不能离身。那这一些的话就是你在层层比较的时候,如果是上面的比较尊贵,那你底下的有一些就可以不为。但是这个也不一定一成不变,有时还是要考虑如何对众生最有利益为先的。大处思利他就是在。大人家说是怎么讲?就是他的,大方向,是以利他为先,不要说就是小小的,什么都可以,就是达成别人的心愿这样,也要看情况,虽然利他为先,但是有一些还是可以调整所以无意义,对自他无利益的这种事业都可以谢绝他不做布施,那最深的布施又是什么 , 我们看200页布施,施以舍心甚常修于一乐,就是布施度以圆满舍心为最甚,养成一切能施的意愿。所以布施,你说他的原则在哪里?成就舍心,成就舍心。所以你说慈悲喜舍, | ||
那个舍要怎么修 | 那个舍要怎么修 , 最粗浅的你就是从布施修,你能够施于众生,不管是财物等等,精神的,知识等等,你假如愿意给予你的心情,假如愿意给予或者是愿意跟众生分享的话,这一点上来说,你的舍心就很旧,那假如你做的心不甘,情不愿的,你没有舍心成就的话,你的布施度也没有圆满,那第二食物师还有肾结石,那这个是非常对我们非常有启发作用的。第一个食物是就是布施,当然是以实际的物质为主啦,要利益众生。你不能说,你在,你在承受这一种天灾人祸的时候你就是不给他你吃,不给他衣服穿,那你就叫离苦得乐,这样子是不可能,所以真正要利益众生的话,还是要给予这种物质的生活上的满足。不过导 师 说实际上事实上这种布施是怎么样也不能够满足一切的,你觉得是不是?但是,虽然不能满足一切,你还是要布施,我们还是要布施,为什么?因为只要有一两次他的善根生起,你布施,他善根升起,他愿意自己独立生存的话,那你这样子的布施就很有意义了,因为有时你布施布施习惯了,他依赖我们,但是你在不当中,你假如有做一些教育,技能的传授这一些的话那就会能够提升他生活自己独立生活的一种生活的那种水准。第二 | ||
,圣解释,这个对我们初学菩萨最好的了。圣解释 | ,圣解释,这个对我们初学菩萨最好的了。圣解释是什么?初学菩萨有时是贫穷艰苦的,没什么可以布施,所以应该常常休息。圣洁的布施。什么叫圣洁的布施 , 就是死能诗的意乐增长。这种圣洁的布施,你我们看到后面再来解释,这是没有食物的布施,在安静的禅心当中,以胜解力,就是用心的力量,掀起广大无量的种种资财,就是要观想这样之才哪来上供诸佛,下施众生。见到他人布施而生欢喜,还有大功德,更何况自心现起种种之才,那对于悲悯的众生施与,对于恭敬的长辈也失语,那么不能够培养布施的功德 , 所以导师说,假如我们没有物质的布施的话,自心观想做布施也是一种,叫做甚解布施。那第二行,那个娱乐布施,就是我们假如有这样子的愿意愿望要行布施度的话,虽然我现在没有什么资产,但是你有这样子的愿望要实现,就是等于你能施的娱乐,慢慢会会成长。那个一乐就是这一种对于不是热忱的心娱乐,我们上次有讲过真善意乐,还还讲那个娱乐,就是那种很热忱,对于这种布施的心,还保持很热忱。那有真的有物质的时候,我们就死于没有物质的时候我们就做这样的圣解布施,好。第三世间出世间的布施。那这个就是有关于三轮体空的问题,那这个大家都耳熟能详了。我们再来看一些重点,第一,如修布施怎么才能够称为波罗蜜或者盗版这个我们先前或者有三个 《 大智度论 》 的同学,大家应该有听过,那论点上有说五度如盲,般若为导,那 般 若我们在注脚时, 般 若波罗蜜就好像眼睛,一个人纵使你有五官,有一个身体,但是你没有眼睛,还是到处撞壁。 | ||
所以般若五度 | 所以般若五度 , 其他的五度就好像一个培养福德的地方,但是你假如没有般若为引导的话,它不会趋向于正正途。不会趋向于 《 成佛之道 》 。那这一些波人 , 就是在我们修六度当中,它就成为一个很关键的一个要素,那布施能够去入佛道,完全是般若色道的力量,那怎么说不人能射倒这布施 , 。那我们一定会想说,用无所得为方便来做布施,请问大家,我要怎么样以无所得来做布施?。我们下面有了,就是布施的三轮,就是三处,能吃的人不执着,寿司的人也不执着,还有布施的物 , 也不执着。这三个地方,假如我们不产生执着的话,就是无所得,为方便。但是我们凡夫很难,很难,你只要,对过一个人我们都希望他记我一辈子。那这样子的话 , 通常都是死者我们忘不了,那食物更是,布施的东西,有时打坐想起来,几年前不是过的还想得起来,清清楚楚。 | ||
所以这一些就是我们不是很容易,但是可以慢慢进步了,出世间好不?第三世间的布施跟出世间的布施到底有什么不同 | 所以这一些就是我们不是很容易,但是可以慢慢进步了,出世间好不?第三世间的布施跟出世间的布施到底有什么不同 , 我们看一下下一页201页世间的布施就是执着。这三轮相就是我人还有法,布施的法,那不能通达,无自性空,处处执着我相跟法相有取有着,就是有一个我在戏服的话,就不能处理三界,这就叫有分别的布施。我们先来看完,再来看补充资料。这个是世间布施,那出世间的布施就是三轮体空。那对于施者,受者,还有实物都能以无所得的空会相应,无分别之相应,那不取我相,法相,这样子的布施,才是能动能出的无分别字相应的布施,这一种三轮体空的布施。按照导师下面两个圈圈来看的话,只有大地菩萨,就是入十地的菩萨,才是真实的出世波罗蜜多。如果是发心住十住以上的菩萨,这个只是还是相似波罗蜜多的菩萨,那如果是如果用三大阿僧祗劫来看的话,要到第二阿僧祗劫开始的布施才是跟这一种相应的那尤其是到了他大地菩萨,感觉得无分别,就是八地菩萨的不动无生法忍过后,才有办法得到这种能动能出,下面的也是这样子提,它应该包含其他的地藏的菩萨应该都有,都属于,只是他不是那么圆满,要到无声法忍是最圆满。 | ||
所以我们现在凡夫,什么地都没有的话 | 所以我们现在凡夫,什么地都没有的话通常都是相似波罗蜜多啦,相似的,那我们怎么能够达到这一种三轮体空。来,我们看一下这个黑板写的这个三种空,那黑板这里所写的,是 《 金刚经 》 导师在 《 金刚经 》般 若经讲经那个地方所做的一个诠释,就是 《 金刚经 》 这样子的经文,就是无我相,无法相,无非法相。这个在 《 金刚经 》 的经文来的。那导师在书中有解释说我,人,众生,寿者这四个,我,人,众生,寿者就是我等四相,何为一个我相?假如我们有众生自己的像,有这样子的一个认知的话,那最先要破除的就是没有一个我相,那里没有一个我相的话,才不会执着说有一个我在做布施。所以比如说我们要布施人家的时候,那你不要说你就是。当然啦,现在布施还是会写上名字了,但是有些有些人就用无名氏,有一些人就用三宝弟子。但是听说了很多人还批评说你无名氏三个字马跟名字一样,只是你是姓吴,叫名字而已。但是我觉得如果人家有心,不要放这个证明的话,我觉得也是有它的意义了,那这一种我想,其实在反复来讲是非常困难拿掉的,这种概念是很难拿掉的。那这一种我想的就是有一个我的概念,这一种,这一种认知,我们要怎么拿掉?有时是要透过磨练在佛法来讲是要经过修炼那所以你看一些古德,有一些古德,他们在训练徒弟的时候是要用磨练的,他不是说用培养,这么好听的用着它是用磨练。所以你看初祖慧能,那初祖达摩,对于二主,他是怎么样磨练他,叫他,他说他的心,不然就叫他拿心来,他自己才发现,他要得到这样子的印证的时候,你的心就着在这一种别人的认可里面,不管你是做达摩祖师的声音也你做他的法也你说自己的形象也这一种你假如没有破除的话,通常你都得不到主食的一个传承,衣钵传承。所以到最后这个会可才领悟到的时候才断臂求法,有没有才真正断臂求法。所以这一些我觉得在修行过程里面,假如我们要训练这种这种其实我这样一念过去,一下就念完了我相法相非法相这种很快就念完。但是真正我们这个我想这个我的概念要怎么拿掉,修行上是要花很长的时间才可以,很长很长的时间。那你认为你哪一点最容易产生我执的?有时就是要从那些地方下手,比如说有一些人比较喜欢感觉,他很喜欢这种,比如说这种气氛和凉凉的,他喜欢那一种出售那种感觉。 | ||
所以说你给他比如说睡觉的床不能太硬,你要软硬要刚刚你像那个面包这样咬下去,要软硬要刚刚不能太硬,那牙齿假牙会掉下来,那睡觉不能睡太影像我我以前 | 所以说你给他比如说睡觉的床不能太硬,你要软硬要刚刚你像那个面包这样咬下去,要软硬要刚刚不能太硬,那牙齿假牙会掉下来,那睡觉不能睡太影像我我以前我在家的时候,我其实比较壮一点点,就是胖一点点,那我现在出价比较瘦一点点之后我就有一个最大明显睡觉。跟以前不同,就是假如我躺平那个手这样子放,因为我比较没有睡高广大床,所以我们睡比如说夏天就是睡那个族的主席,那我通常,所以大概半小时我就会起床。你知道为什么吗?不是这主席 , 悲痛。还不至于啦。因为我小时候没有很没有很富有啦。家里所以还不至于。我是因为我的这些关节,我的这些关节放在这样放着这样子,我会感觉马整个人起来,好像那个血液不通,你们有这样子的感觉吗?我是有问医生,我说为什么会这样?他说你就是全部骨头,全部骨头。,压着那个硬的东西就是你就是会起来就睡不得很沉。所以假如我睡那个竹席,我现在就要塞毛巾塞这里,塞这里冬天比较因为冬天有睡那个薄的那个那个拉玛,有些那个那个水电比较好。所以你看到假如我们比较有些人比较重视这一种深处的话那我就要自己观察自己,你在眼耳鼻舌身意哪一个方 便 自己最懒着?假如你要破除我相的时候,你就要从那些地方下手,比如说假如以我的例子来说啦,假如我很喜欢那种,睡觉或者是座椅的感觉,那你就是刻意不要让自己就是睡高广大床,或者是般若做般若做得非常舒服的地方,你就是要做这种木板,因为坐久了你就屁股会痛。所以你知道吗?其实你们在底下做得比我舒服的,你知道吗?因为我要那个坐垫,那个拜垫。所以如果是说我们你知道这一种深处自己比较懒惰的话,那有时就是要对峙,你很简单,比如说我们生活上,很很多地方可以对峙的,你知道吗?比如说你很怕热,你在家里或者在开车的时候,当然了,你要在这种塞车的地方吃那个吃那个二氧化碳不好了,那个不好。如果你在比如说在郊区,你就试着不要开冷气,你就吹风,或者是你在家里就你就不要开电扇,你要让自己,我连你想真的,你会觉得说,那一种我跟那个静的那种挣扎,你会想尽办法找一个非常漂亮的借口去开人气,或者去开电扇。真的,我们会找一个非常非常好的借口,就是要让你的那个身体,我又回到那一种非常舒服的感受里面去,这样子的我像是很难拿得掉的,所以你要把这种我像拿掉,有些时候是从你的就是眼耳鼻舌声音,你看哪一个部分自己比较比较懒惰的,要从那里下手?那当然你不能说我很执着我的脸就把他毁容,当然也不至于要这样,把人家吓死,你先不要做到那么高尚,慢慢来,那第二 , 黑板上第二般若就是无法相,这个就是离诸法的自信值而得法空,前面第一个是得我空,第二个是得法空,就是诸法,诸法有个别的自信,我们说麦克风,麦克风的自信,他的自信不是说外道的自信心,自信就叫自向,他的特质 krl re地 r 就是克风有传达声音的特质,它的特质就是传达声音或者是录音。那请问花它的特质是什么?花的特质是什么?观赏?还有 , 香,漂亮,好像有些花不漂亮的,像榴莲的话就不漂亮,但是果实很好吃。 | ||
那每一种其实每一种物质,比如书本或者是香炉,每一个法本身都有自己的特性,那佛教里面也称它为自信,那这种自信就是它的特性。特质,特性特质的话是你,你在赞赏花的时候 | 那每一种其实每一种物质,比如书本或者是香炉,每一个法本身都有自己的特性,那佛教里面也称它为自信,那这种自信就是它的特性。特质,特性特质的话是你,你在赞赏花的时候 , 大家都知道,你在说话,大家你的视视线就会看这朵花,我说花的时候你不会看这个茶杯,就是因为在我们凡夫里面,任何诸法都是认识自信,鬼神他姐就是法,有法的特性,它会让有情,你不会认识错误的。但是这一种概念是无始以来累积的,所以你也会这种概念会影响你观察它是空跟无自性这一个部分也是很困难。你这一种分别特性的这种这种吸气,太坚固了。那我跟你讲说花是无自性的是对,你把它拔完是无自信。但是你的印象里面白色的那朵菊花还是在,所以这种物质的自信,不是那么容易超越,但是我们如果作为层层的剖析的话,还是有可能,就是层层剖析它的话,我们就知道这个物是没有一个永恒不变的我存在,他是因缘和合,那这一种法则如果是也能够一一的破除的话,佛教里 《 金刚经 》 就称它为法空,就是第二第三无非法相,就是离我法二空的空相,也不执着这个就得空空。因为在 《 金刚经 》 有对这一类众生,就是佛说无自性空,那他就执着有一个真实的空让他体验,那你假如没有一个空荡的体征的话,他就觉得你叫我无自信,叫我放放,放弃,放弃一切,舍掉一切。那我怎么办?我到底存在哪里?我们会产生这样的疑惑的。我比如说很简单,比如说我们发菩提心的时候,媳妇说发菩提心,心要一切都要做布施,那你就会跟自己的时间打架了,我全部都布施,师傅我怎么生活?我的小孩怎么养?其实这个是错误的,人家教你布施是你的心从那一刻开始 , 你是想去朝这个目标前进,而不是像你现在就做到这样子的程度 , 但是这一种认知是从一开始初学的时候你就要建立,慢慢才能达到就近。 | ||
那你如果一开头学的时候,你的布施都是有限的,有缘的人才布施,喜欢的东西不布施,不喜欢的才布施,这样子你怎么能够到成佛?对,认知可以远大,但是实际上做起来 | 那你如果一开头学的时候,你的布施都是有限的,有缘的人才布施,喜欢的东西不布施,不喜欢的才布施,这样子你怎么能够到成佛?对,认知可以远大,但是实际上做起来是可以慢慢的啦,可以慢慢做。所以大家应该这一点应该可以理解。那这个我法二空达到的空相 , 彻底的话也要空去就叫空空,那这个其实对这个是有见跟无间阿含经常常讲的,或者是我见跟我所见我我所空其实就是这个 《 金刚经 》 所讲的三种空,我空法空空空。那我讲到 般 若波罗蜜的时候我会用很可能要用比较多时间,因为现在已经今天要进入到第二个波罗蜜,到 般 若波罗蜜的时候,可能要花比较多时间,因为要尽量看用什么办法让大家比较能够理解这种观我我所什么深刻难懂的道理。比如说很简单,我举一个例子,导师的书本很喜欢举这样的例子,比如说我说比如说我进来的时候,我看到大家都还在讲讲话,那我就跟大家讲,我在我就在麦克风这里讲了一句话,说请大家肃静。好像很好像很近, | ||
那你这一句话讲出来是假名安利那无自信的这一种方法,修辞也是这样,他叫你关无自信 | 那你这一句话讲出来是假名安利那无自信的这一种方法,修辞也是这样,他叫你关无自信你就要破除他的,你只要破除他的自信值,任何法,我跟我说的法,你只要破除他的自信值,你不要管他那个境界到底是怎么样的境界,它就是无自性的境界。那就好像这一句话导 师 ggp 说我叫你肃静,你只要达到数据就你不要问说,你讲这个数据这句话,是用中文讲的 , 英文讲的还是用阿拉伯文讲的 , 你反而在执着这个假名有的诗色,那这种佛法的安利,佛法现在讲那么多,这些不外乎要让我们达到解脱,但是这种文字,这种概念,假如又成为我们束缚和累赘的话,你并没有真正学到佛法的精神。这样了解吗?所以龙树菩萨教我们无自信,你在体验无自性的时候,它就是无自性,他没有什么特别的东西。你你不用去形容。他说那个那一种空相。好像感觉。感觉,就是舒服的感觉。身体的毛孔会张开,为什么?我跟你讲,你不用太去联想那种没有到那一种层次去了,那个是禅定的情感而已,那个跟你般若开发是两回事,我们到禅波罗蜜的时候今天那个心智有跟我说,有学员就是要提醒师傅说上学期有讲过要教大家一些修订的方法。那如果是到禅波罗蜜的时候,我是希望看看有没有,如果是我们的小教室,没有办法的话就要到一楼,就是我至少交接修订的前方,便让大家你有兴趣的话回家可以学习一些,因为我们学的就是要操作。不是学来哪来做功课交给我改,然后你得到100分,这样我也不要。三菱提供大致上它的要点是这样,我们看一下下面注脚11,我讲一个重点就可以了,这里,主角11的摩诃 般 若波罗蜜经的第二段,第二段何因缘故名为世间谈波罗蜜,就是在世间当中不动不出,你没有办法动,没有办法出,就是叫世间谈波罗蜜。为什么?因为三分清净哪三分清净就是第二行, | ||
第二段的第二行,菩萨不失实,我不可得。有没有看到第一个不见寿者,第二个失者失,失物不可得。亦不忘报,也不忘回报,是名菩萨摩诃萨。三分清净就是三体空,那这个是处世间谈波罗蜜,那世间的檀波罗蜜 | 第二段的第二行,菩萨不失实,我不可得。有没有看到第一个不见寿者,第二个失者失,失物不可得。亦不忘报,也不忘回报,是名菩萨摩诃萨。三分清净就是三体空,那这个是处世间谈波罗蜜,那世间的檀波罗蜜 , 它是没有,是不动不出的,能动能处的 , 是出世间谈波罗蜜,那我在我今天在车上我就想到一个譬喻,我们怎么叫做布施过后 , 不忘回报,不忘回报。我想了一个这样子的 pg ,好像大家有有看过船开过河吗?开过一条河吗?河过传过什么?船过?水无痕,想不到你们的我也还好。丑不丑,惭愧惭愧。 | ||
第101行: | 第210行: | ||
31B | 31B | ||
那刚刚提到能动能出的时候 | 那刚刚提到能动能出的时候因为没有,很长的时间可以解释,那刚刚有同学问说,那我想说,那借此再稍微补充一下,就是我们第二的地方有提到能动能出,也是经文,经文有提到的,我们看一下注脚11第三段,就是刚刚念过的那个三分清净檀波罗蜜的底下。复次,舍利,佛菩萨在布施的时候那能够施于一切众生,不过众生却不可得,那以此布施回向无上菩提,乃至不见为系法相,就是我们所做过的,乃至乃至内心所动过的这种念头 , 他维系的法相都不生气,那是名出世波罗蜜。那为什么叫出世于世间中,能动能出,叫做处世檀波罗蜜?我们再来看 《 大智度论 》 卷53,那这两种波罗蜜 , 那一般布施分成时间和出时间,时间的话就是,你需他需要什么,你就给她什么,需要吃的,你给他吃的,需要住的给他做的,那如果是不看第二行字多论的第二行,假如布施的时候有所依子,这个一直你看第三行,它就有解释,一指者有没有就是自己的身,就是自己的财物跟寿者,就是我人跟财务这三轮。假如你在心里面有取取向,执着,这个就叫做有所依指,有所抑制,但因为你有所抑制,那必然会跟烦恼相应,那是看哪一种烦恼了,那这个是叫世间不动不出,那岂不是能动能出是什么意思 , 他说动是柔顺人,出般若是无生法忍。声纹的话 , 动是学人,就是有学,出般若是无学,就是阿罗汉。那从出国相一直到四国相都叫学人。无学的话阿罗汉才是叫出。所以能动能出,两者你都做得到的话,就是一定要无生法忍,那假如你能够动,不能够出,至少你是柔顺人,那也就是说真正出世间波罗蜜的话,它当然你达到无生法忍,不生不灭的智慧这个是出世一定没问题。但是假如你在之前你蹬地之后开始学习这种柔顺人,乃至你在,五帝,六地等等的时候学习柔顺人的时候你也开始可以做得到类似无生法人这一种功德,就是在布施的时候,三轮体空有这样子的体质。那到底什么是柔顺忍,什么是无生法忍 , 你看下面有两个星号,有没有看到无生法忍有定义。无生法忍就是体会诸法无生,就是不生不灭的智慧,叫无生法忍。那什么叫柔顺人这个就是我要在黑板上解释的,我们说无生法,忍无声,其实这个语词,很多人第一次接触的时候都会觉得很难,其实他没有,没有的,没有很难。 | ||
他无声无生法,无生法就是就是什么?就是不生了。无声就叫不生,那不生它当然就不灭,因为有生有生,才会灭,那你灭了不生的话,你不生当然就没有灭了。所以不生字 | 他无声无生法,无生法就是就是什么?就是不生了。无声就叫不生,那不生它当然就不灭,因为有生有生,才会灭,那你灭了不生的话,你不生当然就没有灭了。所以不生字无生字也是等于无生无灭字啦,要了解吗,因为他生就代表也代表就灭,一定也可以。那人的话就是智慧的别名,认可,智慧的别名,所以就是菩萨证得无生法忍,就是他对于这种无生法有确切的认知,跟他能够忍而不正就是在这个时候,那这个是无生法忍,那在 《 成佛之道 》 讲 , 这个是第八第第八地的菩萨。华严经说,第8地如果是般若金是七地,我们先以 《 成佛之道 》 来讲是8地,那八地菩萨你才能够这个是能出,这个自知在这里那柔顺人的话 , 是能动,那能动的话是在这里,为什么说能动是柔顺,忍是在这里 , 因为柔顺忍它有一个特质就是既然它叫柔顺,就是它能够让心调柔道能够记录于这个无声,所以叫柔顺人。那柔顺人 , 你要达到不生不灭,那在这个阶段 , 你就要学习怎么能够叫无声,他开始要学习无声跟无灭,还要学习,这个时候要学习,所以叫做柔顺人。那也许大家会问说,那我怎么才能够达到这种,不生跟扑灭 , 我怎么才能够达到这种不生不灭?这个就是要从生灭下手的,一定要从生灭下手,才能够达到不生不灭。我们没有没有一个人, 导 师说没有一个人能够立刻就跳到这种不生不灭的境地,一定要从这里开始。那法法他有生必有灭,比如说我布施了这个,比如说我布施了这个这个这个法这个东西,这个物质,这个法我布施了,它升起,我的心升起,欢喜心也这个色心升起也但是这个色心会灭去吗?这个动作会灭去吗?会?所以布施的动作它升起,那它灭去的话就是灭了,有没有?所以比如说我们知道任何法,不管是物质设法也刑法也它生起必灭,所以我们说有生必有灭,所以你有生也就必有死,这个才叫做什么 , 这一种必然性。有生必有灭这种必然性,我们可以说它是什么 , 也可以说,此有故彼有,此故彼,那此无故彼无,那你持有就不必有这个故 , 那在法则上来讲是必然。你有生没有不灭的,那你生起了种种的觉受,死心也欢喜心也或者是厌恶心也这个心升起了,它有时间性的,它会灭去,他会另外一种心来取代。所以任何法的生,假如我们在它升起的时候,你见到它必然灭的话,那我们的心 , 我们的心情自然就能够离异,就不是离欲还没有那么快就会远离,远离,就会不去执着他,因为你知道它有生的东西一定没,所以你就会生起什么 , 夜里我不会拦着他,那该布施的时候 , 就出去了。那当然我们也会升级什么 , 离欲李五欲 | ||
,你也不会去执着任何的无欲了,因为你知道有事他必然灭我们,干还要去一直想拥有她你拥有的他 | ,你也不会去执着任何的无欲了,因为你知道有事他必然灭我们,干还要去一直想拥有她你拥有的他 , 他失去的时候你会很伤心所以它随缘的来,因缘聚合的时候,你可以拥有它,想用它,但是不要占有他。那这种领域过后 , 当然我们的心也会朝向于灭尽,这个就是厌离欲灭尽就是阿含经常常说的,当然这个是你要对生灭法产生必然他有生必有灭的这种智慧,过后你就会达到这样子的一个生活的一种智慧,就是以礼遇跟灭尽。那我们对于五欲五盖,不能够让你不能够舍弃,是因为我们还在里面揽着他,喜欢他,放不下他,那没有得到的很想得到,得到了很怕他失去,所以这些就是没有办法。对于世间的无意无盖厌离离欲,那这个就是不吱声,也不自灭。那佛法教我们说,假如你能够知道有生必有灭,请问任何东西我们会执着它是长的吗,所以你会了解无常那有生必有灭的东西,你觉得它是永恒都属于我的吗?没有。所以你也知道什么是无我。所以无常跟无我,他这一种法三法印,或者是这一种厌离离,欲灭尽的这种智慧,它是从哪里产生的?在阿含经处处讲,在中论也是一样。他是从生命观去观察的,你做这一个动作的时候,你在修持你的心念产生的时候,它生跟灭,你能不能觉察到它的必然性?在阿含经说,假如你觉察到他这一种必然的理,则阿含经称它为什么 , 法住智,这个我们上学期讲过的,这个叫做法柱子,这个是学佛第一个要做到的,一个要知道的,比如说我们了解触受,爱取有处,接下来就是受,这一种法法的升起,这种心法的生理出过后会产生受,受过后 , 会产生什么 , 这一种,假如我们观察到这一个法的生持有故,必有它是必然的话那它生的时候,你就要保持正念正直,就不要让它产生后有的夜,让我们继续找去轮回。所以它在升级的时候是无可厚非的,它一定会升起,因为我们的五蕴身心,他一定会有违法的身心,它一定会生,而且它一定会灭。只是说我们在这里面,我们不要认为他,我们不要认为它是长的,更是我的,否则你就落入他的陷阱,我执的陷阱。这样了解吗?那假如你能够达到这一个第一步的话就是学到生灭字,就叫做法珠子最基础的了,也叫缘起字,到这里应该可以了,这是把数字而已。 | ||
第二个步骤,柔顺人,他只他能够了解这一种有生必有灭的这一种滋味,过后 | 第二个步骤,柔顺人,他只他能够了解这一种有生必有灭的这一种滋味,过后那他慢慢就会学习他我怎么修行,能够让它灭了的东西不要再生,我要把它中断。这个是智慧。比如说我第一次产生贪爱,我第一次谈我对于这个东西,比如说我吃个芒果,给我产生爱着这个味道,但是你观察了这个生意过失,芒果的味道你会满足。请问我们怎么让第二次再吃芒果的时候 , 不要执着它把它煮熟?还是怎么样?把它炸掉它,炸起来变成一团样子,好像都不究竟。所以真正其实我们任何的心法跟色法都一样,它有生必有灭的过程,乃至它升起了,它还没有到灭,因为我们都知道,生有助有意生住意灭才到灭,有时候到这一些过程,你在这这些过程里面我们都还不发现到灭去的时候我们才觉得可惜的,你们有没有觉得通常在住跟 e 的时候我们都很难发现,但是假如你在这个时候你能观察到他已经变异了,比如说我们的生命开始变异,很很很容易的。中阿还有讲说,佛陀有讲说,每个人都有五五个天使会来跟你召唤,第一个假如你老了,第一个召唤就是你头发开始白了。陈国汉讲,。有五个天使会来慢慢提醒你,假如你第一个天使已经来呼唤你,快点去染发。不是。佛陀讲不是,我们要赶快觉醒无常。所以在生意的时候你要让他产生什么 , 在他升起或者在变异的时候,你就知道它必然会灭,必然会灭的时候,请问我们会还会抓着他不放吗?不会了,不会的。所以你在这当中产生智慧,就会产生智慧。那慢慢的你假如训练得越来越强的时候,你这种生命观训练到越来越强的时候 , 你任何法一升起的时候,你就是知道他,他是本来是无声的,既然无声,他这个无灭就一定是做得到的,一定做得到的。你只要无声就就做得到无灭。因为为什么?因为有生才有灭。你既然都没有生了,怎么还有灭?所以你讲不生不灭跟不生其实是一样的东西来的,要了解吗?所以我们一开头的时候是要练习这种生命观,到后来才能够在念念当中知道他法他为什么说不是不生 , 比如说我生起了这个贪心,既然生了,我怎么能够体验这个无声,因为这个贪心的升级,它也是因缘才有的,他是无自性,那你知道它是因缘,具有因缘上的话就灭,因缘聚的时候生,因缘散的时候灭,这一种观才让我们知道无自性,那当然也知道空了。那这时候他升起的时候,你的无声的智慧自然就会知道说这个产生起它本来也是几经心空性,它是一年才聚合,聚合的话才有,不聚合的话它没有。所以你在这时候他生气,你就让他生气,你绝招他生气,他灭去,你就让他灭去。所以说古德不是有讲吗?我们不怕什么 , 不怕念起。 | ||
还有 | 还有 , 只怕厥词,因为我们有这个五蕴身我们有这个五蕴身,就一定有生灭法存在。既然有生灭法,我们逃不了,逃不了,那就要用智慧来关照他,才不会在这生生灭当中迷惑了自己,而在这三生跟灭当中,产生了我,我所知这个是很不值得,我们应该要在这生灭法当中培养无量波罗蜜,要善用它,而不是被它迷惑才对。所以我们有多少功德,你就做多少。比如说很简单,布施是要培养我们的舍心,当然我不能说,师傅,你讲完了,我们下个礼拜就开一张支票给你,我说有财产过户给你,。阿弥陀佛。谢谢。不要,要培养舍心,就是当我们身边的人需要什么的时候你义不容辞的,你愿意去帮忙,去做这个才是。那你做了,你知道说因果要致富,那你做了,只要有合乎因果,那就放下了,做满,做圆满了一件再去做第二件,而不是一直陶醉在哟,我曾经做过这个好功德,你看,要等报让大家知道。那这种也不需要,有一些因缘,我们只要进了就放下,做别的,赶快。因为无量的波罗蜜要无量的生命来累积才能够成就的,不是今生我们短短的时间能培养多少波罗蜜,所以要赶快用功。那这个就是柔顺人到无声法人这个地方,我到 般 若波罗蜜的时候这些部分还会在那边一直谈的,这些法义还会在那边谈,那我们来看下一页,还没有进入戒波罗蜜之前,下一页就是戒波罗蜜了。那我先来谈一个问题,因为上个礼拜有一个同学,下课后跟我提了一个问题,那我也说刚好我暑假,刚好我暑假的时候有碰上有一个居士,也是问这样子的问题,因为他是温暖的,所以我非常记得他,他也非常记得我,所以到最后他说,师傅,虽然我不是很赞同你的答案,因为他是第一次听法的,他不是佛教徒,他第一次闯进来听法。他说,师傅,虽然我不太认同你的你的答案,但是我知道你很专业,所以我还是尊重你的专业,我继续去寻找我的答案。我说 ,没问题,至少结善缘,那这个问题是这样,那同学提到说有人有一个朋友,他曾经是非常好要做布施的,非常要做布施,但是后来有某人,跟他谈了某一席话过后 , 一席话过后他就不再做布施,为什么?因为这个人跟他说,你不用再去帮助太多困苦的人,因为那些困苦的人,本来就是要受贫穷报的,这种恶报他本来要去承受,你帮了他,你不是让他那些恶业以后要什么时候再继续报吗?还是说你这样子不是混乱了这个因果业报的循环吗?所以这个朋友从此之后他本来很要布施,就从此就就不太想去布施了。因为这个同学提到说这个人,过去后要布施的时候,他可以他的心肠可以好到说他看到马路上有人,有小车祸,让他看两个人在吵得很不不可开交的时候,他宁可下车,各给一点钱,你们快点解散这样子,他竟然好到这样子的人,那会被人家这样子的一席话而打断他这样子的善行。那这同学就问说问我对这种问题有没有,个人的看法,我自己就有这个问题,我确实有问有提过,就是暑假的时候确实有人提过类似的,那我自己想到答案,给你们参考了,我分成三个部分来谈,然后最后一个结论了,三个部分来谈,第一个就是针对于布施的人,就是我是一个布施的人,那我布施的人的话,我行这个法最主要要达到舍心成就第一个舍心成就,那你东西布施出去,你舍心成就,至少我布施的人,我成就第一个心,我成就第一种心。第二个假如你布施的人是悲悯的话,你成就的是悲悯心。第二个,那假如你攻的话,当然是就是今天的话,你就是恭敬心,这个是对于布施的人来说。第二个方 便 对于受司受施者来说,受伤的人,第一,减轻苦痛,暂时升起善心。就是比如说他是一个非常贫穷的乞丐,你布施给他,当下当应了我曾就死心,那他在受苦当中,你给他一块面包,虽然缓冲了一些他的痛苦,但是那一刻让他升起善心,这个 《 大智度论 》 语提到的一个这样子的例子,他说菩萨发愿六道度众生,那请问菩萨到第一道,他怎么救度救度众生? | ||
你没有想过吗?地藏菩萨到地狱是怎么救众生的?应把他拉上来。这样,还是说叫那些官吏,那些那些那些地域的那些什么,你全部把钥匙给我打开,我救度众生出来。这样是这样吗?不然你们想说地藏菩萨是什么救度众生的?让人不要下去比较实际,还有 | 你没有想过吗?地藏菩萨到地狱是怎么救众生的?应把他拉上来。这样,还是说叫那些官吏,那些那些那些地域的那些什么,你全部把钥匙给我打开,我救度众生出来。这样是这样吗?不然你们想说地藏菩萨是什么救度众生的?让人不要下去比较实际,还有 , 但是很多下去了。减轻。减轻他们怎么减轻?放光还是什么?他这个头头就在里面头头就。是倾向是可能是一。你说但是但是不管是因人人亦或者是什么,但是他怎么救度?我我的问题是他怎么救度众生?一旦杀了的话,他们可能会写这个刚刚被杀了,怎么弄也不想杀人,因为这种情况不是。如果他要下油锅那种凉凉,不错不错,让他煮,不要煮油了,变成煮水,这样干脆煮泡面就好了,还可以吃饱。大学都认是这样。大家都认识说菩萨他要发愿,因为菩萨是六道度众生,他不只是来人间的,那他六道度众生,他下地狱的时候,他要怎么救度众生?大家都认为,我印象中是这样子的,我处处还要再找一下,就是他会跟众生说法,就是苦难的,他在受苦的那些众生他还是会说法,就是会说法,那跟他有缘的。或者是他过去是曾经听过听闻过佛法的,他一听到这种菩萨在世,现在说法的时候,他虽然是在受这种苦报 | ||
,他生起一念善心,一念善心,或者一念惭愧心。那龙树菩萨是说,他只要升起的那一面善心,他那一念善心会引发他,牵引他过去的其他的善心会起来,那其他的善行因而起来的话,他就有可能就是因为这样子的开始而一起过去的。这种商业,那菩萨有时就是借助他这样子的善心 | ,他生起一念善心,一念善心,或者一念惭愧心。那龙树菩萨是说,他只要升起的那一面善心,他那一念善心会引发他,牵引他过去的其他的善心会起来,那其他的善行因而起来的话,他就有可能就是因为这样子的开始而一起过去的。这种商业,那菩萨有时就是借助他这样子的善心这样子的上脚跟他开始过后当然他的业报还是要受的,但是他受完苦报过后,他接下去就善业成熟了,他不是2×2,他是恶,改恶成善,因为他在地狱里面能够生善行,他是这样,所以他佛菩萨,他是现在或者是在到地狱,或者其他道度众生,他不可能说像那个小狗,小猫,立刻跟他变魔术,变成一个人,这样不可能他要说那个包,只是说它会让这种众生,身体就是我们人间的善心,因为你恶恶心相续的话,你要改变那个承受的压力是很难的。那这个第一点暂时升起善心。假如我们不是给一个乞丐他暂时升起善行的话,至少因为你除了是到无间业,五无间业,那一种业力是不能让你断的,否则其他道的众生乃至我们人,虽然是受恶报,但是这种也是有间断的,所以他的恶业,他虽然是受贫穷包,但是他也有生善的可能,因为它不是无间业,所以他只要身上的时候,你就有办法跟他,让他升起善心,生起欢喜心的话,他至少在那一念,虽然是受贫穷报,但是他那一年种下的善行。这样,那当然还有一个,一个就是受试者,他今生会遇到我,搞不好是他过去式跟他有缘真的。所以你不能够说你这样子帮他是不是害了他,有时是因为你是跟他有缘你才碰得到他的,如果你没有缘是碰不到他,你也帮不上他,他也不要让你帮。所以有缘的话,可能这种受试者还是会产生非常好的一种效果。那第三方 便, 我是在那个法则佛法上的法上来说来谈。第一个,我们都知道,故作业必收报,故作业 b 收到故意做的业。中阿含讲,故作业必受报,佛说的,那你如果不是故意做的话,当然他的报也就不同了。但是你假如顾作业的话,就必受报,这是必然的。那你有做过这种,恶业,你要受这种贫穷报或者什么报的话,那是必然的。不过因果业报的整个过程,整个细节,或者是他的来龙去脉,在经典上记载,只有佛的人知道,只有佛能够知道,只有佛知道,很简单,比如说那个一生南无佛,他就能够种下得度因缘就只有佛能够知道。 | ||
那再来的话 | 那再来的话就是假如说业力一定要瘦完了,这样子的业力才算是公平的话,那一些圣者,他得到涅槃的智慧过后,他今生波涅槃了,他的无量过去的业种,就不会再现了。那你说他一定要说完报的话才公平,那这这,那这个理论你就不能成立了,他无量的业种都来不及报了,就等于就消失了,这个是再来一个。再来,还有一个角度,就是佛法还谈到说恶业会相续,生起恶业,所以,我们在人生欲界当中,我们是散乱,贪欲,嗔恚,在欲界是我们的特质,我们的特质,是我们的特质。那你怎么样改善这种恶性循环 , 就是在学佛过后,乃至于我们知道一些佛法之后,我们要常常起善心,你起心,起慈悲心,才跟这种欲界众生的特质跟他,就是跟他为背道而驰的话,那我们才不会有这样子的,以后才不会恶意相续,恶业的造作,他是恶业就改成善业了。所以三业当中,善若有善业中断可改。假如我们在说这种贫穷包或者是什么果报当中,假如我们那一面善心升起的话,有时会改变,或者把那些原来要受的恶果,给他延后受,或者是重罪轻受都有可能。大家有听过袁了凡的故事吗?那个就是,他就是把那个本来他是几岁就要死,不是,他不是本来如果是说算苦报的话,它就是短命报,他为什么能够把他的命延长了二三十 , 就是那个那个报,把它延误,延后了一点。因为他用善来中断他那恶的相续,用上来中断它,就像一条河流,它本来如果都是污秽的脏水,你假如在中截断它,或者是你不要让上流,上流的水继续往下流,流过去的话,下面的水你就可以把它清清干净,那上面污染的你就不要管它这样。其实善法和恶法在人间,乃至在一些业报,它是有有时间性,跟他不会完全相续不断的。 | ||
那当然要结论的话 | 那当然要结论的话就是第一个我们要肯定就是有因有果的这种道德的价值,所以我们才愿意发心去做善事,止恶行善。第二,修行其实确实可以改变业力的。为什么?因为在中阿含的言语经有提到,假如我们造的恶业就好像盐巴,但是如果你造的善业就好像河的水那么多,那他可以把这个盐巴很苦的这个苦果,把它冲淡,就叫重罪轻受。但是假如你的水放一点,久久才再加一点,有时候那个水可能就蒸发掉了,所以你的水,就要多加一点,所以盐,味精有提到这种重罪禽兽。再来二月会相续,二月,假如我们用扇叶把它中断了,有时会让这种恶业,然后再报。或者是我们的心因为善的相续,恶他也会不会出现,因为他没有办法侵入,善念无间的话他就没有办法侵入。所以你看在佛教里面有一些用词,很漂亮,很可爱,比如说见到位,在阿杂阿含经,它叫做无间等。为什么叫无间等?它不是无间,第一那个无间等,它的无间等就是它对于无漏法的体征,是没有在断了的,他只要证得这个法性,他就能够去翻生死,就了脱生死,一定了脱生死,因为他的法无漏之德的时候,是一得永得,而且是不会间断的,他在怎么懈怠,顶多气生就了脱生死。所以在见到位的时候,县官他是在长安经的用词叫无间等,就是体证法性的时候,它是无间等,没有间断的了。那因为我们凡夫的智慧是有时有有时没有啦,所以我们是间间断断的啦。一定很有时候根本就没有,那个就是没有无间等, | ||
他是最多到七翻生死。那假如你精进用功的单身就阿罗汉果了。那这个问题谈到这里,我们开始要进入戒波罗蜜了,假如你们有兴趣在想的话,你们再再想,别的问题我们下个礼拜再讨论。我们来看202页,谢谢波罗蜜,我们看第一段。如修布施行而不能使自己的身心如法,所作所为时常损恼众生,这样慈悲利他是不能达成立身的目的。这个就是我大乘不共法一开头所提醒大家的,就是大乘跟三圣共法最不同的特质就是以利他为前提,就是你做任何的身口意动作,你是不是以利他为前提,假如你的身口意所作所为都是为了他的话,这个就是大乘菩萨,假如你所作所为都是为了自己的话,那就叫做小乘,小乘胜者这样子的,是这样子比对了,其实他也没有说好坏了,那以利生为主,我上个礼拜还有提到,有一些无诤行的,过去修过菩萨心的圣者 | 他是最多到七翻生死。那假如你精进用功的单身就阿罗汉果了。那这个问题谈到这里,我们开始要进入戒波罗蜜了,假如你们有兴趣在想的话,你们再再想,别的问题我们下个礼拜再讨论。我们来看202页,谢谢波罗蜜,我们看第一段。如修布施行而不能使自己的身心如法,所作所为时常损恼众生,这样慈悲利他是不能达成立身的目的。这个就是我大乘不共法一开头所提醒大家的,就是大乘跟三圣共法最不同的特质就是以利他为前提,就是你做任何的身口意动作,你是不是以利他为前提,假如你的身口意所作所为都是为了他的话,这个就是大乘菩萨,假如你所作所为都是为了自己的话,那就叫做小乘,小乘胜者这样子的,是这样子比对了,其实他也没有说好坏了,那以利生为主,我上个礼拜还有提到,有一些无诤行的,过去修过菩萨心的圣者他比如说我的这种托钵的行为,他论点有举例的,假如我这个托钵的行为,我走到这里,会让这个会让众生起烦恼的话,我就走另外一边,我不要走这里,因为我托钵,会让人家生起烦恼,因为你这个生的行为不能够利益众生,所以你这个生的行为你就要去改变。那你走东,这里的众人讨厌你,如果你走西南,东南西北,全部都没有人喜欢你托钵的话 , 不是这个阿罗汉,在大比伯萨论真的是这样子,他说宁可饿死,不要让众生起烦恼。你看,是这样的,你们有没有说宁可饿死,不要让师傅起烦恼,会不会这样,会不会那么伟大,要思路,要不过真的,这种论点的这种典故,非常的感人,真的真的有这样子的修行人。那比如说很简单,我问他是这样,那个论点还讲说,假如口业,假如我教大家讲话师傅才高兴的话,那我问说你们有什么心得,你们就要勇敢地举手讲话,因为你讲话会让我欢喜,因为你你是以众生为前提,就是我讲话,你欢喜的话,我愿意讲,所以纵使我不舒服,喉咙痛,我还是愿意讲,讲多讲少而已。不会摆一副鬼脸这样,这样,那你假如我讲话你不喜欢的话,那我就默然。这样这样了解吗?。所以你们就约假如我们不该讲话的时候,就写纸条就好了。这样以众生为前提,你看 导 师讲得很可爱。看第二行就是小孩,一面给他吃糖,一面又打骂他,孩,孩子是不会跟你结善缘的啦。所以你我们要利益众生而布施,但是你布施的时候又恼乱他,让他生老的话,这样子反而达不到利益众生的目的,这个是非常可惜的那。而且如果自己堕落不堪,事业跟财富也一定丧失。来生失却人生,这还能不失利他吗?。所以修行布施更要修持境界的必要。那戒有三种,世间界,出世间戒跟出世间上上界,第三,出世间上上界就是菩萨的了,菩萨菩萨的戒, | ||
第二,戒的原则是护生,保护生命,为什么说是借的原则是互生 | 第二,戒的原则是护生,保护生命,为什么说是借的原则是互生 , 我们来看导师的解释。一,同情别人,尊重别人,就是以己度他,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我们不希望让别人伤害我,我也不去伤害人家,这个就叫做复生。那当然尊重别人,尊重别人的权利跟自由,那也使自己的身心如法如律,不损害他。那菩萨戒的精神,那跟声纹有一点不同,我们在第三项界的精神就可以看得出来,大家要把六度的原则要记清楚,比如说借这里的原则是互生那请问布施的原则是什么?舍心成就,成就舍心,这个原则,你这几个字而已,你要记起来,我到六度完的时候我要考大家的,好。第三界的精神,这是菩萨戒的精神,为什么?为什么说跟复生有关 , 他不是不自负,我们都都知道是佛法是自负,护他,为什么菩萨戒这里要特别提到护身他不是没有自负,是自负本来就有的了,因为你持戒,保护自己一定有的人,那怎么保护众生 , 我们来看下面第三。第一,能断损他的愿心为本,以能断损他的愿心为本,怎么说就是以不损他为意愿,就是表现对于人类对众生的赠与行为,都是守法的戒行,因为我们不想损害人家,所以我们的奉公守法。第二,对众生普遍的私语无畏。这也是对人,对众生普遍的私与无畏,所以叫思无畏。噪声,彼此之间没有威胁,没有恐怖的和乐和自由。如此如此。不杀生戒不是今天不杀,明天不杀,是从今以后乃至成佛不杀。但假如我们受杀神戒指这样子的话,众生对我们怎么会有害怕?那这是曰律一界来说,就是有积极的立身意义,能这样才能说是善法界跟牢狱有情界,第一个就是现在到此所提到的这一种,奉公守法,如法如律的行为就称为设立于戒。那你有这样子的基础,才有资格谈立身,也才可以谈到摄善法戒和饶益有情戒。那为什么说利于戒,它是有积极立生,互生的意义 , 因为导师这里没有提到,圣严法师那本戒律学概要,他有提到,他说菩萨他的菩萨戒,他是除了自己手持这样子的戒律之外 , 自己清净如法之外 , 他还要积极的去救度众生的生命,护生,他说如果你只有自己做,而不去负重生命的话,那个叫饭菩萨戒,有我们声闻刚好不是?我们声闻,就是你,比如说我吃菩萨,我持比丘戒,你就是自己做你重视不来跟众生说法,你闭关修行断烦恼,这个没有罪过的,声闻戒本来就这样,自己爱护自己没问题,但是菩萨戒不是菩萨戒,一定要走出人间的。你自负是你的本分,你声闻律的本分,但是你还要加了一份责任,就是你要把这一种悲悯心要在关怀众生生命上,那你要做菩萨的话,你就要来弘法利生,你要做这种持续的工作,你就要做。 | ||
否则慎言张说,这个是算犯菩萨戒的,就是你持而不做,辞而不去利益众生 | 否则慎言张说,这个是算犯菩萨戒的,就是你持而不做,辞而不去利益众生这个是算犯菩萨戒的。那第四三句境界,这个就是大乘的,三个名相,这个是大家耳熟能详。设立一界,就是类似我们的声闻界,就是像五戒,八戒,十戒,比丘戒,比丘尼戒等等这些就是设立于戒,是律仪戒重在诸恶莫作,诸恶莫作,第二设法界是什么?众善奉行。第三劳逸有情结 , 自尽其意,什么理由?是资金其意?哇,你们真的是。你以为填充题,最后一个就是这样,我自己的我自己的心的想法,内心的想法也是自尽其意,你知道为什么吗?我们能够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个是共声闻的,是彼此都要做的,但是还有多人,你要牢于有情的话,是要跟声纹如此,就是我们要修戒定慧,你有了戒,你要修定慧,你要自尽其意,就是净化内心,自尽其意,就是自己清净我们的内意。意念就是心,假如你要净化我们的心,在经典上讲说修止,修观,修定,修慧,所以我们修禅波罗蜜, 般 若波罗蜜是对我们的心比较有关联一点的,是提升我们内心的一个品质,人家说提高生活品质,有没有生活品质是用设立界这三法界就可以了,但是要提高内心净化的本质品质的话,是要用自己起义的,是要透过定位休息的。那六度的一个搭配的话,大家可以记一下,记一下布施波罗蜜它主要想达到的目的。导师在 《 金刚经 》 说,布施想要达到的目的是众生的生活,能够得到满足。我们做这个布施波罗蜜,是希望众生有情能够得到生活的满足。第二世界还有第三忍辱,这两个度般若。两个波罗蜜是希望达到什么?人与人间的和乐安宁,人与人间的和乐安宁写得到吗?就是第二个波罗蜜跟第三 , 戒波罗蜜,忍辱波罗蜜是希望达到人与人间的和乐安宁,那第四 , 第四,第五,第六,精进波罗蜜,禅波罗蜜,还有菠萝波罗蜜这三个 ,导 师说这三个他主要是要革新众生的思想意志,希望重新革新,重新洗牌。我们说,把你错误的常见断见洗掉,就是革新,就是改革的革,革新众生的思想意志,那使众生都归于中道,都回到中道的路上,就是革新我们错误的知见,那归于中道的路上,这个就是性学会的功德。所以六度它其实想达到的目的我觉得非常有意义。那这一些大家把它记起来,我们讲到哪一度的时候 , 有时候会在提醒这些重点,那我们来看一下这个借的注脚12就是借的种类这个地方。那这其实在大的都论有分为下品戒,中品戒跟商品界,那借就是希腊性善意,那我们这样子都能有上过的这个地方,它主要的一个关键就是好行善道,不自放逸是名失落,就是四名持戒。我们会好行善道,而不是被动的,是主动的。那哪一些是我们,凡夫或者初学菩萨应该要做的是罗波罗蜜 , 。看第二行就是略说身口两种,就是八种绿鱼,不是不脑海还有 , 不劫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起语,不饮酒跟性命,性命就是正当的生活,正当的职业是冥界。假如我们不复不保护他这八种,放弃他的话失明,破戒这个戒,这八种,龙树菩萨说你受不受戒都要奉行的,你假如不奉行的话 , | ||
破了这些,也会堕落山在去去受苦。那下持戒的人生于人中中持戒的人 | 破了这些,也会堕落山在去去受苦。那下持戒的人生于人中中持戒的人 , 生于六欲天。请问六欲天在哪里?六一天在哪里?六一天。设计天还是33天?六一天在哪里?我们人道是在什么界?请问一下欲界。所以他说六一天就是我们欲界的天,不是色戒,不是色界天,色界天跟无色界天是在欲界以外,所以我们欲界很大的,我们欲界人是在中间那上面一点,跟天界跟世界边缘就是有六欲天,六六种天,它是最接近我们人间的。所以像那个大饭,像那个第四天,经典上很常出现这个第四天就是六欲天的,他就是靠我们很近,所以他都会下来请请佛陀说法。那弥勒法门,都说那些也是在在哪一天?六月所以所以人家说你修弥勒法门的话要上升比较快,因为他很近。其实我们又不是坐飞机,进不进有什么关系对不对。我们看上次界又分成三种,就是注脚12的倒数第三行那三种,哪三种 , 就是下清净持戒是阿罗汉,中清净持戒是辟支佛,上清净持戒是佛佛道,那这一些是,我们应该要慢慢学习的。所以假如我们,不执着,然后不破不缺的话 , 圣所战戒是什么?你有看到吗?倒数第二行圣所战戒,障碍是什么?圣人所赞叹跟欢喜的戒就是上上清界,上清界,上清净的戒。所以上清净的戒就是三种,也是三寸的清净戒体。圣所爱戒,圣所哀戒。那假如慈悯众生,为度众生,一直借实相心,不衣着,那如此直接将来自佛道,那会带领我们到这样的佛道,那是名无上佛道界。这是戒的这一种, 《 大智度论 》 里面卷子上的这一种,品类,让我们知道。所以我们如果谈菩萨的三聚境界的话,就是,要记住一个前提,就是止恶行善本来就是我们佛弟子应该要做的,但是菩萨真正它的一个利他的特质,那发现在什么 , 发现在牢狱有情界。所以大家大家来听佛法,或者是来参加法会,或者是来参加共修,假如我们觉得这一些活动非常好的话,你应该要带一些你认识的朋友来。真的。这这就是老于有情节。因为我们有时候讲话,我们要牢记人家。老亦不动啦,你倒不如带到寺庙来,似乎劳役他这样。。我觉得,我们佛教不晓得是不是谈无我,谈空这一种道理。,让我们在这些部分有一些不是很积极,真的,因为我们马来西亚的基督教天主教是很兴盛的国家,我们是有这样子的。那个我是知道他们很厉害,做这一种工作,所以大家应该在都市上都有常常看到骑脚踏车那一派,请问你们,请问你们有谁要骑脚踏车来宣扬佛教?我买几台给你们,有没有人发心?举手。薪资要不要骑脚踏车?但是你要先减肥才可以。你看人家那种宗教热忱,很感人,你先我们先不要说人家的道理是不是圆满,人家那种热忱。是在感人。小妹在家好。那并不是,他并不知道是在社会,我们应该找到这他们整个家庭区域长大,养成有那种有那一种情怀啦情怀习惯啦习惯了。但是我觉得应该也不至于全然。很简单,我觉得我我觉得我觉得应该不是全部。为什么很简单,比如说你们现在大家学佛了,你的下一代活化家庭,从小开始带他来寺庙什么,请问他一定会那么扶持佛教吗?不见得内。我觉得。那当然这种家庭背景或者整个画区它会影响小孩,但是不是必然的。不是必然的,刚才台湾那个还尤其是没有大公司,那么他基本上不上到。对,所以我就说先不谈他们的教育或者是行为,但是那种精神,实在是我们要多多学习的,所以大家不要轻易说。师傅,我今天有事不来上课。那我们今天就到这里了, | ||
32A | 32A | ||
32B | 32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