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itor、limited
3,687
次編輯
靖远 (Yanque)(留言 | 貢獻) 無編輯摘要 |
靖远 (Yanque)(留言 | 貢獻) 無編輯摘要 |
||
行 98: | 行 98: | ||
师父:师父会跟他讲说你一个年轻人,我知道这个钱绝对不是你自己的,绝对是父母亲的,如果他愿意听,我会跟他讲说,你年纪轻轻不要开那么好的车子。 | 师父:师父会跟他讲说你一个年轻人,我知道这个钱绝对不是你自己的,绝对是父母亲的,如果他愿意听,我会跟他讲说,你年纪轻轻不要开那么好的车子。 | ||
【依他起自性及圆成实自性上,增益遍计所执自性故 | 【'''有情于 依他起自性及圆成实自性上,增益遍计所执自性故,我 立三种 无自性性。 】''' | ||
因为我们凡夫会受到外境的影响 , 所以外境 的 东西会增益我们 的 贪嗔痴, 不 然就是执着 , 不然就是起嗔 , 这 是 现实。如果 他真的 愿意听 , 来这边听经闻法一阵子我 就 会跟他这样讲 ,这 整 个 里面包括了有依他、有遍计、有圆成 ,有生 无自性 , 有相无 自 性 , 有胜义无自性 , 整 个 这 样 圆观起 来的。 | |||
问 : 叶公好龙和这个是 不 是有点类似? | |||
师父 : 一开始他很喜欢龙,他想的那条龙跟真实的龙不一样,真实的龙是B,他想的那个龙是C,但是他见了真的龙之后他就害怕了,那个C就幻灭了。从这个故 事 就告诉我们,我们常常把一个东西,没有经过特别思考而产生好恶,其实都是我们自己的妄想。那个龙之前在他心里面的概念,就是那个C,但是龙实际上 不 是他想像的那个样子,是他自己想像创造出来的,所以会对龙(C)非常的喜欢。36:00 | |||
('''四) 对像:五事不具者''' | |||
'''若诸有情从本已来:''' | |||
'''1) 未 种善根''' | |||
'''2)未 清净障''' | |||
'''3)未 成熟相续''' | |||
'''4) 未多修胜解''' | |||
'''5) 未能积集福德智慧二种资粮。''' | |||
还有未清净障,虽然有些人种了善根也多少有学习,但是没有认真地学习灭烦恼之法,因为你唯有了解一切法空才可以灭烦恼 | '''我为彼故,依生无自性性宣说诸法''' | ||
这里你们不要有太多的想法,这是经上讲的,他说唯识这个东西,三性三无性,尤其是三无性是对谁讲的?《般若经》讲一切法空就好了,为什么到了《解深密经》,唯识经典 还 要用三性三无性来解说一切法空?他说若 有 一些人,诸有情从本已来,这整个叫做五事不具者。 | |||
哪五事?【'''1-未种善根,2- 未清净障 ,3-未成熟相续,4-未多修胜解,5-未能积集福德智慧二种资粮。'''】 | |||
所以他必须<u>依三无自性性说明一切法无自性</u>,也就是说讲白了,《解深密经》佛是对根机比较差的人讲的。佛在《解深密经》里面讲的很明白,我在般若里面讲一切法空,我是在对高根机的人讲的。但是问题是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很多人不明白 , 因为很多人并没有具备这五事,哪五事? | |||
1)第一个,'''未种善根'''。 | |||
这里的'''未种善根他的解说是,没有种出世和大乘善根'''。所以他不了解什么叫一切法空,他还在执着我所做的这些功德,我所做的这些福报。我再用一个大家都耳熟能详的故事,梁武帝的故事,我不是批评梁武帝,他很厉害了,可惜他还没有种出世和大乘善根。我不是说他不好,他是真的很有功德,但可惜菩提达摩讲的是一切法空,他跟他讲说没有功德,他在讲一切法空,但是梁武帝因为五事不具,未种善根,他是没有种出世和大乘善根,他一直在执着他的这些功德,所以说'''未种善的解说是,没有种出世和大乘善根。''' | |||
2)'''未清净障'''。 | |||
虽然有些人种了善根也多少有学习,但是没有认真地学习灭烦恼之法,因为你唯有了解一切法空才可以灭烦恼 。 | |||
3)''' 未成熟相续 。''' | |||
这个就是佛教的名词,你们知道这个相续是什么意思吗,这个相续你们在很多经典都会看到,但是他每次谈相续,意义都不太一样,这里的相续指我们的身心,为什么我们的身心叫相续呢,因为我们的身在不断的变化中,相续,我们的身体并没有停止,我们的身体一直在变化,我们的心也在相续,他讲的相续就是说不是常,为什么你说我们的身心一直在相续呢,因为在刹那变化生灭中一直相续,我们这个肉体有没有在刹那变化?绝对有的,新陈代谢都是在变化,因为我们这边很多读理工的,你们一定了解这个身体,从我看到你,从你进来的那一刹那到现在,细微上你的身体已经产生变化,只是没有大变化我看不出来,但是如果有天眼什么眼可以看到某些变化,心有没有变化,绝对有的,至少你现在知道什么叫做五事不具,你刚进来的时候你不知道,至少你现在知道了,有变化,所以一般来讲在很多经典里面,当谈到相续的时候他指的是我们身心相续,所以未成熟相续就是说,没有把身心调整为出世解脱之身心。不要吓你们,我举个例子,我这个就是把身体调整为,不要紧张,不要怕,举个例子,师父这个样子,就是把身心调整为出世解脱之身心,身跟心,有没有搞懂师父在讲什么,师父说我这样子,就是把身心调整为出世解脱之身心,心向于解脱,身也向于解脱。你会问说师父那一定要像你这样剃度出家,才叫身心调整,当然这个是比较好的,但是你在家能不能调整呢?比如说每天在家做功课,起来以后一些宗教活动,这些都是调整身心,比如说我们每天起来礼佛,每天起来念咒或是每天起来诵经,这个就是调整,当然你不要跟我说我只嘴巴念我心不在,那就有身没心了,一定要身心,你心要向于解脱,因为心的发心,身也要趋向,你不要老是谈的又空又妙的,但是落到身心什么都不做。所以第一个持戒,持戒就是心还有身趋向于解脱,比如说你要布施,还有师父常讲的要有宗教行为,要礼佛拜佛诵经这些都好,打坐这些都是身体的,身体表现出你的内心相,这个就是把身心调整为出世解脱,不是只是在知见上光理解,也不是口里面讲一讲而已,所以我说在身心调整里面。 | |||
以前我在《成佛之道》讲过,为什么在三皈依的时候,你们三皈依能不能在家里躺在床上说,我很想皈依,所以我现在发心的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就这样,能不能这样子,不可以喔,这样子是没有真正达到皈依的要求,皈依必须是身口意三业,所以叫做身心的投入,所以你皈依的时候必须要有出家的法师在,有三宝在,然后你是身、口、意,意念上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身体要拜,要合掌,要忏悔,嘴巴要忏诵:我某某人自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我某某人断无始贪嗔痴,然后忏悔...,是身口意的调整,所以你们不要以为佛法的学习,只是在认知上这样就好了,不是,是身口意的投入,这个叫做把身心调整为出世解脱之身心。 | 以前我在《成佛之道》讲过,为什么在三皈依的时候,你们三皈依能不能在家里躺在床上说,我很想皈依,所以我现在发心的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就这样,能不能这样子,不可以喔,这样子是没有真正达到皈依的要求,皈依必须是身口意三业,所以叫做身心的投入,所以你皈依的时候必须要有出家的法师在,有三宝在,然后你是身、口、意,意念上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身体要拜,要合掌,要忏悔,嘴巴要忏诵:我某某人自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我某某人断无始贪嗔痴,然后忏悔...,是身口意的调整,所以你们不要以为佛法的学习,只是在认知上这样就好了,不是,是身口意的投入,这个叫做把身心调整为出世解脱之身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