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295
次編輯
小 (→一 人最爱的是自己) |
小 (→第一阶段:学习成为自己的朋友) |
||
行 171: | 行 171: | ||
=== 第一阶段:学习成为自己的朋友 === | === 第一阶段:学习成为自己的朋友 === | ||
'''一 以四个愿祝福自己''' | |||
慈心观的四个愿是什么呢?从自己开始: | 慈心观的四个愿是什么呢?从自己开始: | ||
一)''Aham avero homi'':从文法的角度来看, ''avero homi'' 是“我是没有敌意的”,中文可译为: | 一)''Aham avero homi'':从文法的角度来看, ''avero homi'' 是“我是没有敌意的”,中文可译为:'''“愿我没有敌意”'''。 | ||
“愿我没有 | 二)''abyapajjho homi'':是''' “愿我没有 瞋恨 ”''' 。 | ||
三) ''anígho homi'' : 注解上说 ''ígha'' 意思是 ''upaddava''-祸害,英文是 catastrophy,泛指所有不好的事,中文译为障碍或冲突-conflict。这句祝愿 可译为:“'''愿我没有障碍或冲突”。''' | |||
可译为:“愿我没有 | 四)最后,''sukhí attánam pariharámi'':''pari'' 的意思是“周围”;''harámi'' 的意思是“带”。这整句话是说“我四处带著自己在快乐里面”,简单的翻译是“愿有快乐”,不过,像这样直译很不错:'''“愿我到处带著自己在快乐里面”'''。愿不愿意这样?一定要愿意才能做到。你们也 可 以翻 译为 “愿有快乐”,不过还是要了解这个意思 :“愿我 到处带著自己在快乐中”,这个意思比较微细深入(注:有译为“愿我内乐遍满”者)。如果多修慈心观,这个愿就能变成事实,逐渐就可用四无量心,四处带著自己在快乐中。为什么?因为我们的“受” 没有冲突 ,没有烦恼。 | ||
然而 , 要怎么修?''' 安那般念能帮助行者了解 “我”是 什么 ,这也是 修慈心观的方便'''。 | |||
自己 | '''二 放松身心,再送四愿给 自己''' | ||
就佛法而言, “我” 是身和心的组合;有身和 心, 才会有所谓的“我” , 身和心缺一不 可 。若只有 心 而没有身 , 或只有身而没有心,那就是死亡了 。 当有人生病,即将死亡,被送到医院时,医生怎 么 断定病人已走了或还在 ? 他拿一面镜子放在病人 的 口鼻之处,如果镜子上 没有 水气,表示人走了,就请神父、出家人来诵经 , 对不对?身和心在一起,才有生活、 有 生命,才是“众生” 。 | |||
''' 修安那般念,当专注于呼吸时,我们也同时专注于身和心。这身和心,是境界的全部,没有别的了。身称为“色法”;而心是受、想、行、识的“名法”,四者和合为一才有“心”。我们得以知道身心相续,是因为有呼吸的过程,所以严格来说,呼吸属于心,它是“心生色法”,没有心,就没有呼吸;有心,才会有呼吸''' 。 | |||
《瑜伽师地论》说:“所观者色法,能观者名法。”在注意呼吸时,色法和名法是经验的全部, 观自己,就是观自己的色法和名法。所以,修慈心观时,要先用能放松的方式,感受到自己的身和心,再对这个所缘,用四个愿来入很轻安、没有烦恼、很舒服、快乐的境界。能够的话,每一个毛孔都要参加这个可意的、清净之爱的境界。要这样修。至于做法,先要记住这四个愿,祝愿时要专 | 《瑜伽师地论》说:“所观者色法,能观者名法。”在注意呼吸时,色法和名法是经验的全部, 观自己,就是观自己的色法和名法。所以,修慈心观时,要先用能放松的方式,感受到自己的身和心,再对这个所缘,用四个愿来入很轻安、没有烦恼、很舒服、快乐的境界。能够的话,每一个毛孔都要参加这个可意的、清净之爱的境界。要这样修。至于做法,先要记住这四个愿,祝愿时要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