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216
个编辑
小 (→六 扩大所缘注意事项) |
小 (→二․慈心境界特别适合用来入定) |
||
第502行: | 第502行: | ||
想要培养慈心、悲心、喜心或舍心这种稳定有力的作意,就要磨练自己的心在一个所缘。所有中国佛教的如来禅,也就是色界第一、二、三、四禅定和无色界禅定,都要熟悉这个境界,培养稳定的作意,则不须特别努力,自然能入此境界,因为你的心已经习惯。 | 想要培养慈心、悲心、喜心或舍心这种稳定有力的作意,就要磨练自己的心在一个所缘。所有中国佛教的如来禅,也就是色界第一、二、三、四禅定和无色界禅定,都要熟悉这个境界,培养稳定的作意,则不须特别努力,自然能入此境界,因为你的心已经习惯。 | ||
=== 二 | === 二 慈心境界特别适合用来入定 === | ||
''' 至于想要培养定,不管是什么定,第一就是要习惯在适合的境界中培养稳定的作意,别无他法''' 。因为并不是每个境界都适合入禅定,所以也要知道哪一个境界能用,哪一个境界不能用。在不适合的境界是没有办法入定的,而慈心观是特别适合用来入定的境界,因为这个定对自己和众生的利益特别大。所以,若要出离自己的问题、利益众生,一定要学习在慈心的境界中有这种稳定的作意。 | |||
==== 一)瞋恨是多想境界,慈心是无瞋境界 ==== | ==== 一)瞋恨是多想境界,慈心是无瞋境界 ==== | ||
慈心的境界就是没有瞋恨的境界。《无碍解脱论》说:所有的烦恼是多想的境界,所有与定有关的功德是一境性的境界。相对于一想,散乱的心是多想,因为不能置心一处,不能统一心在同一境界,所以有烦恼。瞋恨的境界就是多想的境界;真爱、不瞋恨的境界就是慈心的境界,也就是同一心的境界。因为心有抗拒,所以多想;因为心无抗拒, | 慈心的境界就是没有瞋恨的境界。《无碍解脱论》说:所有的烦恼是多想的境界,所有与定有关的功德是一境性的境界。相对于一想,散乱的心是多想,因为不能置心一处,不能统一心在同一境界,所以有烦恼。瞋恨的境界就是多想的境界;真爱、不瞋恨的境界就是慈心的境界,也就是同一心的境界。''' 因为心有抗拒,所以多想''' ;因为心无抗拒,所以有慈心,心能够统一于最美丽的所缘中,就是清净的爱。 | ||
心的分别的束缚。 | 如果能依次第修,在慈心清净的爱中,其实一个众生就包含一切众生,一切众生也包括一个众生,没有矛盾。因为在无分别中有分别,而在有分别中习惯修无分别,所以能保持稳定的作意,超越 心的分别的束缚。 | ||
慈心观的解脱是心最美丽的境界,也就是清净的爱。慈心观的束缚是执著,学慈心观就是学习如何用清净的爱而不执著。这要从自己的亲人开始, 从最容易做的境界开始练习,一直到一切众生。先学习破坏限制,即不分别所爱或所敌对者,都用同样的感觉观他们。如此,心的力量会不可思议。 | 慈心观的解脱是心最美丽的境界,也就是清净的爱。慈心观的束缚是执著,学慈心观就是学习如何用清净的爱而不执著。这要从自己的亲人开始, 从最容易做的境界开始练习,一直到一切众生。先学习破坏限制,即不分别所爱或所敌对者,都用同样的感觉观他们。如此,心的力量会不可思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