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itor
2,104
个编辑
无编辑摘要 |
无编辑摘要 |
||
第139行: | 第139行: | ||
问:还有第二个,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第四个问题;关于光阴天的这个问题,人是从光音天下来的,然后人没有下来这个光音天的时候,这个器世间好像已经形成了,那这个器世间的形成,您刚才讲的是指由上面三界,色界和无色界的业力重,它的众生造就的。 | 问:还有第二个,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第四个问题;关于光阴天的这个问题,人是从光音天下来的,然后人没有下来这个光音天的时候,这个器世间好像已经形成了,那这个器世间的形成,您刚才讲的是指由上面三界,色界和无色界的业力重,它的众生造就的。 | ||
师父:不是的,是不是说三界众生造作三界的奇迹事件。问题是你那个时候那个就是人都还没下来,那那个地狱和轨道它会还存在吗? | 师父:不是的,是不是说三界众生造作三界的奇迹事件。问题是你那个时候那个就是人都还没下来,那那个地狱和轨道它会还存在吗? | ||
第151行: | 第149行: | ||
10、上次答疑,我有一个地方还是不太明白,就是这两个图里面的,请师父再作开示:为什么在《解深密经》里面,世俗谛分有为、无为,那它这个胜义谛与世俗谛里面的这个无为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 | 10、上次答疑,我有一个地方还是不太明白,就是这两个图里面的,请师父再作开示:为什么在《解深密经》里面,世俗谛分有为、无为,那它这个胜义谛与世俗谛里面的这个无为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 | ||
'''10、上次答疑,我有一个地方还是不太明白,就 是 这两个图里面的 , 请师父再作开示: 为 什么在《 解 深密经》里面 ,世俗谛 分 有为 、 无为,那 它 这个 胜义谛与世俗谛里面 的这个无为 是 一个什么样的 关系?''' | |||
而且 是 你 有 个地方 就是还是上一次师父讲那个 。 我当时真的是用,后来我不是群里也给我了,我还 是 对这个地方 有 点不太明白 , 就是在解深密经是说。 世俗 谛分 有为 和 无为, 因为很简单,世俗谛是什么?世俗谛 是 世俗缘起 假施设。 解 深密经是说世俗谛 是 世俗因缘起 那 个言辞, 是 假施设 ,这样 了解吗 ?所 以有为法 是 世俗 的 假施设 ,这样 没问题吧? 那 么既 然 有 为是世俗的 假施设 。 无为是 相对 于 有 为 , | |||
而假施设 是 无 为,这样了解 吗?。所以才称为世俗谛都是假施设 , 而假施设世俗谛 , 所以假施设为有为跟无为 , 假施设为有为跟无为 ,那 他的有 为是 指 的 是什么呢?他以 为 就 是 现前的各式各样 的 法,就是五位七十法这些 。 无为一样 ,它 可以 像那个唯识学的几种无为法。这样 了 解吗? 也就是说那 这个地方 呢?无为有 一 点像那个什么? 就是 缘起 的那 个 法 则或是什么东西一样 的 ,他 不 是这样 ,也不是 这 个意思,反正 他 就是说 在世俗里面 ,我们所言所安立的, | |||
包括佛法所说的这些都是有为法。所以呢既然是世俗的有为,那相对于世俗有为的无为,那还是假施设的。这样了解。 无为也是假施设,一个概念而已。这样清楚吧? ,然后他的胜义谛那个时候所指的 那个是对那胜义谛证入到绝对的境界,那才是真正的胜义 这样子。这样的世俗就其实他这个无为就是原来说的那种概念的东西。是是,比如说师父现在跟你讲的胜义的 ,然后跟你讲的毕竟空 什么这些呢?这些可以说是无为,但是这个还是属于世俗的言辞跟施设。 从语言的角度来讲,对,从语言还有相对的形式施设来讲,那唯有你自己真正证到的那境界,那才是真正的胜义。但是在解深密经认为那是胜义谛,它不叫无为法。这样了解 ,那您这样说 ,在解深密经和无为是不能等同的。 因为有为无为都是属于世俗假施设的安立。 师父在这个地方我想问一下,就是说解深密经,他这里有没有比较针对,就是有部说的那个七十五位法里面的无为法,他认为无为法也是假施设这样子。他可能会这样子。 所以他才会把它放在那个世俗谛里面。 对 。第十一个问题 | |||
'''11、《佛法概论》第九章第一节,讲到天魔梵与三界,导师说:“又依唯识观的定果,立四无色界:即是先观物境空,名空无边处;次观但唯有识, 名识无边处;再观识也不可得,名无所有处。这三者,类似唯识学的相似证得三性。”''' | '''11、《佛法概论》第九章第一节,讲到天魔梵与三界,导师说:“又依唯识观的定果,立四无色界:即是先观物境空,名空无边处;次观但唯有识, 名识无边处;再观识也不可得,名无所有处。这三者,类似唯识学的相似证得三性。”''' | ||
第166行: | 第163行: | ||
'''请教师父:为什么要依唯识观的定果,立四无色界?四无色界不是业力形成的吗?这里说“立”,那意思四无色界是没有的,只是安立出来的?''' | '''请教师父:为什么要依唯识观的定果,立四无色界?四无色界不是业力形成的吗?这里说“立”,那意思四无色界是没有的,只是安立出来的?''' | ||
我们学的 佛法概论 第九章第一节里面讲了魔 幻三天 的时候,老 实 说 依唯识观 的定 果 去例四无色界就是相关物净空,然后再什么什么 唯识 的角度,的确是就是相关。 就是您不是说你那个有个 偈颂 ,对 ,就是那个净空,然后换什么时空,然后再好,然后达到那个 缘诚识 ,我的问那为什么说你 。 这个地方说的那个 天魔梵 那个无色界,他那个 界 为什么要用那个 唯识观 的定 果 去立这个无色界呢?因为无色界师父说过,从 初禅 还是以上到无色界都是属于个人的世界,你知道吗?个人修定 果 ,你要到尤其到无色界要修,要修无色的 唯识观 都是自己的 识 。因为它是无色的,因为它是修 定 而成的。 | |||
不是很多人一起去,像我们这个世界,活在这个世界,我会看到你,你可以看到我,然后大家成为一个,他到了 色无色 界都是个人的 ,都是个人修 定 ,而自己到那边去的。所以等于是你在 无色 界里面 , 自己一个人就是他一个人的世界。 这样清楚吗? 。所以到了无色界,他就是 唯识观 呢?因为他没有 色 ,没有物质 ,都是精纯精神的的。所以一定是修 唯识 观的,一定是它本身 , 就是说他在还没有到无色界的时候 是 。 他是按照 唯识观 的这种修法在修。是 。 但是他这里讲 唯识 不一定是佛教的 唯识 ,他的意思就是说 , 你看到他讲空无边处的时候,就是要把空相拿掉,然后观 识 无边, | |||
观一切空相,那就 | 观一切空相,那就没有物质的这样了解吗?因为唯识观就是按佛教的唯识观的那个 , 他是应该是那 慧 观 ,对不对?不是的,所以说不一定是佛教的唯识观。他这里讲的是,你只要是观无色而为 唯识 而已,那就是唯世观的,那你要你看懂,你要升到无色界一定要做 唯识 观,因为你不能 观 有物质的,那就没办法到回到那个无色界去了 ,那就是这个佛教的那个 唯识 学的 唯识观 。不一定 ,不一定 对,不一定是一样的。这样了解 ,你这样说的还差不多,不然那你说你感觉怎么把他那个定这个。所以他这个只是跟佛教为是有点相似的,因为他一定要先 观 物质空 。 | ||
对不对?那物质空你才能纯精神 。这样了解吗? 那物质空之后,你连空都要去掉,那就是空无边处,对不对?那空去掉了,但是还有事识,所以是那个空无边处变成识无边了,后来连那个识拿掉就是无所有处 。对不对?但是虽然是拿掉了,还是有 那了解吗?那他的那个,就是说那个是可以这样讲的呢?说他是外道,他有一种这样的一个外道,其实也有这样子的,只是说他最后面的无我没有办法去突破它。 那佛教徒如果是佛教徒的话,他同样也做这个唯识观。那么他跟但是他唯识观到最后教观 观无我。 他连他那个是真正的识都要去掉。 要观人保无我。 | |||
也就是说他没有那个佛教所说的这个慧观,他只有那个他只是有相似的,但是他最后那个点没有突破了 ,这样了解 ,那他的是那个无色界的观,就是这样修来,才会成才会无色界的众生 。那无色界众生怎么来?就是修定果,唯识的定果而来的, ,这个唯识,那个不能说是佛教的那个唯识的那个没有了,你就等等你,佛教修唯识你如果没有发愿,但当然不会有没有办法修到这样。你一定会有发现,而且对会帮你进很清楚。有办法这样修。这样了解 , 谢谢。好,再来。第十二是哪一位? | |||
'''12、请问师父,《杂阿含经解读》中“佛出人间”五天女离开四散。请问师父天女也是天人吗?她为什么会成为天人旁边的天女(侍女?)是因为她们的业力吗?''' | '''12、请问师父,《杂阿含经解读》中“佛出人间”五天女离开四散。请问师父天女也是天人吗?她为什么会成为天人旁边的天女(侍女?)是因为她们的业力吗?''' | ||
我是在大陆广州。 | 我是在大陆广州。就是那个杂阿含经 ,那里面有说到一个天人要堕落之前,里面有一个说天 女 是善理气,师父有讲了,有天人 的 旁边有天 女 摇扇 什么,我想问下这天 女 他是怎么来的?他们是他们的业绩 力。 也是他们再生为人的时候所修的 ,那有成天呐,但是又没有办法,大 到 成天主 ,这样了解 ,就像我们当人 ,我们人有福报,每个人虽然可以当人 ,但 福报,不一定,不一定每个人都一样,要有些人当 王 ,有些人当兵 ,有些当...... 这样了解 | ||
请师父开示 | 请师父开示 | ||
第187行: | 第181行: | ||
《成佛之道》93-96集 | 《成佛之道》93-96集 | ||
'''13. 种子性决定: 阿赖耶识染着的的种子,包括善、 恶、无记种子。如果从 | '''13. 种子性决定: 阿赖耶识染着的的种子,包括善、 恶、无记种子。如果从 “ 心 净或不净,利他或 损他 ” 定义来看善恶应该很明确,但对于情绪上的烦恼而言,例如担心亲人朋友的安危幸福等等,是 “ 爱 着 ” ,从性决定的角度来看,是下了 贪相应的恶种子吗?''' | ||
'''14.清净vs 杂染种子: 身口意的善行(世 间有漏法)是下了善种子,但不一定是清 净种子; 要发心,且和出世 解脱或和三心相 应,才是清 净?''' | '''14.清净vs 杂染种子: 身口意的善行(世 间有漏法)是下了善种子,但不一定是清 净种子; 要发心,且和出世 解脱或和三心相 应,才是清 净?''' | ||
佛。好好来 。就是有两个比较基本的观念,就是 | 阿弥陀 佛。好好来 。就是有两个比较基本的观念,就是 有的时候觉得很清楚,有的时候想想又觉得有点模糊。第一个就是说 这个种子的性决定里头,这个阿赖耶识里头的种子 , 它是有 染 着的,然后可以分为善恶无 计 ,那如果这个善恶从 印顺导师在前面讲的就是心 净 或不 净, 利他或 损 他这个定义来讲,觉得应该是很清楚。但是有的时候在情绪上的烦恼,比如说对 自己关心的人的一些 关爱 ,那这些的话基本上是属于这个染着 ,对 我所的染着,那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它是属于跟 贪 相应的恶种子吗?这不能叫恶,它只能是染着,但是它是善的。这样了解, 也就是有漏善。 因为你对人关心,你不能说他是恶的,但是因为你是贪着的,所以它是有漏的,所以叫做有漏善。这样了解吗?所以这是善种子,但是是有漏的种子好了解,那这样子就比较可以理解,因为就是 好像跟定义上的恶也不太一样。 对 。你不能把它定义为恶是吧?因为种子有善恶,但是种子还有有漏无漏,对不对 ,所以它是属于有漏的善种子。好,这样子了解。这样清楚 ,那恶种子一定是有漏,这就不用特别具体。 好 ,那第二个问题就是说, 这个清净跟杂染跟前面有点类似。是没错,所以说我们的 身口意的行为,比如说在一些世间法里头的这些善行为,它种下的是善种子,但不一定是属于清净种子,要真正发心的话才是属于...不管是出离心还是菩提心,要真正发心之后的这些 身口意,才可以算是真正的清净种子。也可以这样子讲,他因为什么叫杂染?因为之前有漏的善种子,它就是杂 ,有杂染物的 ,所以叫做杂染。所以杂染不一定是不好的,不一定是恶的。杂染,就是说有恶有善。有恶,但是它都是怎么样有烦恼覆盖的,所以叫杂 ,可是就是如果从这个唯识的角度来看,师父说要熏习清净的种子,这个清净发心的才能称为清净的种子,一定要是发心。清净的发心要了解。 好,那这样子清楚了 ,第三个 | ||
'''15 、一开始心会向外攀 缘妄念,之后感觉能渐渐专注呼吸时 ,心 虽 不 向外攀缘 ,可是 妄念 好像 在“ 门外”等候 着 ,不 知道 这是不是 一种寻vs 伺 的 感觉?''' | |||
是 关于我 一 个打坐 的 一个小小 的 经验 ,因为 我是对 , 打坐 是 蛮新 的 一个经验 。 刚开始 , 会觉得 就是说, 先会 一 下 子 就往外去攀缘 , | |||
这些观念很清楚,很明显就是这样子 , 然 后 开始 觉 得有点进步,就是说好像真的可以 专注 在 呼吸 的 时 候 , 就可以知道说我的 心 没有出去 攀缘,可是 我觉得可以感觉到好像那个我的心好像有一扇门,然后 那些 妄念 就 在门 口 等 着我那种感觉 , 所以 这 个时候 是不是 师父曾经讲过,在修定时候的那个寻根伺的一个感觉呢,其实这个不一定要马上谈到寻跟伺的,因为寻伺我们 一 定会有。这样了解吗? ,我们现在因为寻伺一直到二禅,那个二禅才会没有寻伺,只是说我们现在的寻伺是属于怎么样呢?在心一境,在同一个境上起形式,所以这是比较细的寻伺,不是妄念。因为寻伺可以是妄念,但是也可以是在所缘上寻 伺 ,如果我们 的 寻伺把它集中在所缘上, | |||
那它就不是妄念,如果跑掉了,那它就是妄念。 了解吧 。 就是像我那种感觉的话,就是觉得说虽然我没有主动把心去攀缘,但是可以感觉到这个好像有一些烦恼就在.... 不是烦恼,就是有一些这个杂念,那是随时有可能会 。这是这是正常的。这随时 会有, 因为你很清楚明白说现在集中的,但是妄念随时会起来。 对 。就是感觉这个正常的。因为 妄念 才刚刚被我们降服,好像就是说有一个贼呢,他被我们赶出门的,但是他在门外等,随时有人会跑进来,这个感觉是正常的 ,我的感觉就像是那个小朋友在家里头做功课,但是明明知道朋友在外面等着,叫你出去玩。对 。 你很可能马上就想要出去 , 稍不留神就会把那个工作甩下来,就跑出去那种感觉 。那现在你只要一直保持着这样一个关注 , 让妄念尽量不要起来,但是 师父 也知道不可能不起,但是只要有人关注一起来,你就会知道 ,就是说知道的时间短还是长,那我们尽量会察觉 妄念 的时间越来越快 ,不要说一阵子之后才察觉到,这样就 好,那这样子。了解,谢谢师父。 好,那么我们今天还有其他同学的问题。 我们今天就问题好像到这里。 然后还有十几分钟来,有没有人?还有什么问题? | |||
那它就不是妄念,如果跑掉了,那它就是妄念。 | |||
'''16、种子的对治是在阿赖耶里面还是现行时''' | '''16、种子的对治是在阿赖耶里面还是现行时''' | ||
就是我有一个问题就是有关阿赖耶的对 | 就是我有一个问题就是有关阿赖耶的对 治 的问题,就是说,他的那个 阿赖耶 里面种子 , 有可能是有有 漏 种子跟无漏种子吧。那他对 治 的话 , 是说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说它是有 漏 种子,那有 漏 种子有善跟恶,那善 跟恶 它虽然是有 漏 的,它还是一种对 治 ,对不对? 师父听 不懂你这样子,就是说因为有 漏 种子 它有善跟恶,对,那既然它是有善跟恶的话,那他是不是也会有对 治 的作用?知道。那你的对 治 作用是指什么?就是说我后面在那个,因为我这个要一个一个来。 那因为我在想说他对 治 呢,是不是有阿赖耶以内的,就是在阿赖耶里面的对 治 , | ||
跟他现行以后的对 | 跟他现行以后的对 治 。 其实。 如果就 摄大乘 论,它是这样,就是说不能叫对 治 。 就是说相互有克制的作用。 。有克制上的作用 ,那真正要讲对 治 的话,就是说清净种子就有对 治染污 种子的作用。那清净种子对 治染污 种子,它是在阿赖耶里面呢?还是它里面就会有。它里面就会有这种作用。好,那如果说是这样子的话, 比方说举了一个例子,就是说一个人他想要做坏事,那他突然间觉得说 这不能做 ,然后下一个念头他那个 善 的还是敌不过恶的,然后他就真的去做了。 | ||
如果是这样子的情况下,那这些这些他刚刚出来的那种对克制 对 治 的那些种子,他是跑到哪里去 , 它就不见了吗?没有,他跑到 阿赖耶 里面去 。但是他是失败了,就是说两个两个失败就比较强烈 ,所以总是比较强。 他那出来的。这个对 治 的不就是这些善的种子。可能是有 漏 跟 无漏 都有可能,基本上我们目前来讲都是有 漏 。 这样了解。但是如果你是 正 法,比如说你是进行文化什么,那其实虽然还是有 漏 ,但是他的倾向 , 变成他是倾向无漏, 这样了解了 ,那然后慢慢慢慢的。 到了 初 地或 初果 才会有真正的 无漏 种子。 | |||
那所以说我刚刚那个例子的第二个例子,不管他 | 那所以说我刚刚那个例子的第二个例子,不管他第二个例子是好的种子还是坏的种子,但是因为它的数量不足 ,所以它战胜不了恶的种子还是善的种子,让它 熏 回去的时候,力量它还是会 熏 回去,但是它的力量变薄弱,那如果说这个时候你继续熏好的的话,这个力量就会渐渐的 增强 。 所以。 好好那我知道了。这样子。所以 摄大乘论讲 下 品 上 品 都有了。但是它是讲上等会由下品转成中品转成上品 ,然后最后变成无漏。那无漏有下品中品上品这样,谢谢师父。还有其他同学有问题吗?那个静慧。静慧有什么 问题 | ||
'''17、外境是增上缘吗?''' | '''17、外境是增上缘吗?''' | ||
我想到了一个 | 我想到了一个 唯识 上面的一些问题。 我们在 摄大乘论 中 第三十五 讲里面,师父讲到说我们作为 每一个人来讲起来,应该只是 认识到这个自己所 现 的这个 叫做 相 ,有相识 ,有见识,那我们就是用见识来去认识这个相识。那其实外界实际上也我们是不是可以认为外界也只是一个 增上缘 ? 对。 那么如果这个没错 , 若 是从这个角度上来讲,那我们今天 师兄们提的这些问题里面,我们做这些内容,引发别人的善根,其实是说 能够使他的这个阿 赖耶 里面能产生这个善的这个相识, | ||
让他能够有所帮助。所以我们对很多的事情的看法上面,我们实际上更应该注重的是 , 他的这种对别人善根的引发,或者说我们是能够让他去认识到这个事情。是因为否则的话其实 做其他的外 境 所有的东西,其实如果无法引发他的这种善根的话,其实也没有作用,因为我们认识不到,我们也理解不到这个这个状态是吧?所以你要读 摄大乘论 时候,他有讲最亲近法界的正文等流行的 熏习 。 对 。所以外界的东西虽然没办法见到它,但是它是可以影响我 。 这样了解, 那我们只能说相对 , 我们虽然不是最亲近法界, | |||
但是我们可以相似的亲近 | 但是我们可以相似的亲近 法界 ,因为我们都是从佛法听闻来的,然后我跟你讲,教导你,那就要看你自己 善根 多少,但至少可以作为你的 增上 。 对。也就是说刚刚开始可能不一定能理解,只能说是相似,可能一点点相似,但是多听多了,就是相似度会越来越多 。 越来越积累的。这个 种子 就越来越多 。然后你这样的是 ,然后你就会越来越理解 。所以师父曾经说过,为什么人家讲的话你不懂,因为你里面的种子少,这种合法的种子 少。 对 。那你就多听多听,越来越多了以后,人家讲你就越来越清楚,因为这种种子越来越多了。好,明白。 好,这样可以。谢谢师父。好,其他同学也没有什么问题。 | ||
'''18、见惑vs知情意?利使、顿使 vs.见惑、思惑''' | '''18、见惑vs知情意?利使、顿使 vs.见惑、思惑''' | ||
曾经以前请教过师父,然后我最近刚好又看到 在复习到师父之前,在对这个对人的这个 优点的这个 | 曾经以前请教过师父,然后我最近刚好又看到 在复习到师父之前,在对这个对人的这个 优点的这个 , 为什么人会比其他的那个各 道 的这个 众生更强?就是这个知情意 。 那所以我在想说,如果从这个知情意的角度来看,能不能说知识比较偏向于 见惑 ,那情义两方面是比较偏向于 思惑 。 大方向上可以这样子讲 ,最后就比较认为是知见上的问题,认识上的问题,但这不是只是知识而已,而是天生以来根深蒂固错误的认知 ,这样可以吗?那 思 货是属于比较情感意志上,大方向上可以这样子分的,所以情感意志上的比较不容易断 , | ||
认识上的比较容易改变。这样了解吗?但 这 都不是一般的 , 不是一般 的 知识跟一般。这只是说大方向上是这样的。这样的了解 , 所以另外一 个 角度师父。以前好像也提过,就是 如果 是从这个, 应该是唯识把这个 利根上头的这种属于知见上的话,也 可以 说是 那 个 比较 属于见惑 , 然后思惑是属于这个。 钝跟那方面。 钝使对 不 起,五利使五钝使。 这个不是就是这个人的俱舍论上面就有讲五利使 , 五钝使但他分的 还不 完全是这样 , 所以 你还 要再看一看。 对,基本上利使都是属于见货。 钝使他有见惑跟思惑都 有, 那利使因为它是知见,完全是知见上,所 以 他是见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