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内容

Test:文字整理-YQ1:修订间差异

删除5,106字节 、​ 2023年10月5日 (星期四)
无编辑摘要
无编辑摘要
无编辑摘要
第5行: 第5行:




1、生活问题:上周一位居士找到我哭诉,她的孩子出生不久就得了一种可能是先天性脑病,为此他们跑遍很多大医院,花了很多钱,医生都说无法根治,这让他们家人非常难以接受,压力导致她想带着孩子一起轻生。她知道我是学佛的,问我佛教里面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够救助她的孩子?我旁边的一位居士说,这个是业障病,做几场法会或者为他诵经也许可以消业。我从师父的《成佛之道》讲解中知道,这个居士的说法和建议是不妥的,因为师父在视频里面多次告诫我们,业异熟报不可思议,凡夫不可以随便揣测。但我也不知道如何疏导她,请师父为我,也是为她及家人指点迷津,对于一个完全没有学佛的人,我们佛弟子如何去帮助这种人,减轻她生活压力下的痛苦,使其不至于走上绝路?


  我的第一个 问题 就是生活上的一些问题, 就是, 关于一些, 就是跟我去诉说一些他们生活上的一些困难,包括就是他对这些事情的一些, 怎么说呢?就是对困难的这这一块的承受力。 比如说就是孩子出生的一个先天性的问题,然后花了很多钱,然后在无法根治的情况下呢,就是对于家人来说, 不管是这个消息,还是说所谓的压力 ,都是让他非常的不能接受,所以他会想着去跟孩子们一起去 去跟孩子去亲生那这样这样子的一些问题 ,我是想问一下师父,
  慈佳 问题


对于 种事情 ,我 们也会 边的 人跟他 说,这是业障 问题 那么就是说你去参加多少次的 法会 ,包括 诵经 什么之类的, 可以 宵夜 根据 师父的 这个 成佛之道讲的, 我们其实 的这种业上面, 我们 不可思议 我们也 要去 随便 的那个去猜 测, 他这样子的 一个 情绪跟一个事件 我们如何去 疏导他 让他就是在这个 生活 当中能够 压力 各方面能够就是  稍微减轻一些,那最起码先 走上 这种 望之 了。现在这个问题要牵扯到两个方面的 ,就是说第一个第一个问题就是说它的根结,真根结的问题是在于他的孩子可不可救,
'''1、生活问题:上周一位居士找到我哭诉,她的孩子出生不久就得了一种可能是先天性脑病,为此她们跑遍很多大医院,花了很多钱,医生都说无法根治, 让她们家人非常难以接受,压力导致她想带着孩子一起轻生。她知道我是学佛的 佛教里面有没 什么办法能够救助她的孩子?我旁 边的 一位居士 说,这 是业障 做几场 法会 或者为她 诵经 也许 可以 消业 我从 师父的 成佛之道 解中知道,这个居士的说法和建议是不妥 的, 因为师父 视频里面 次告诫 我们 ,业异熟报 不可思议, 凡夫 可以 随便 。但我也不知道如何疏导她 请师父为我,也 为她及家人指点迷津, 一个 完全没有学佛 ,我们 佛弟子 如何去 帮助这种人 减轻她 生活压力 下的痛苦 使其 至于 走上绝路 ?'''


那老实说这个都没有人知道这样了解吗 ,他到底是业障病还是怎么样?还是先天后天怎么样?这个到底有没有办法救,我们都不知道,思维也没有神通,也不知道到底怎么样。那医生判断是癌,是绝症,但是是不是绝对就不出来,这谁都不敢讲 。他是不是有这个误报,有一个有这个奇迹呢?那我们都不知道 。那么对,这个还是唯一能够做的 ,就是说尽可能的替这个父母亲要替这个孩子做一些我们叫功德也好,替他布施的吼,然后最最主要就是替他布施,布施师父罩上,然后回向给这个小孩。好,那如果福报因缘具足,或许救得回来,或许就算是这个救不回来,至少让他怎么样走的能够不要那么痛苦。然后呢,下辈子能够往生善道


 这是第一个对这个孩子有意义有帮助的 ,就是替他修 造福,然后 会想这 给这个小孩。那 实际上呢,这 个居士讲的这个 ,他说 什么 去帮 消灾 什么 ,其实这个讲得比较 太过于 你,因为其实佛教并不是实际上 佛教,你 也知道讲天 师讲那么多佛教 实际上以前 并不是用消灾,消灾是最近 一百年或者是几十年才讲的 ,其实都是讲造福回向 ,不管是回向给自己,回向给他人,都是用布施 持戒 造福 缮, 回向 都是用这样子  回向作为这个小孩的 真善  那希望 他是不是 自己 有这种善根福德,那就要看他自己。所以这个居士说的东西 呢, 也不完全错,就是对一半,实际上 是替 他照顾 消灾,并不是说去替他消也。
  师父:现在这个问题要牵扯到两个方面,第一个问题就是说她的根结的问题是在于,她的孩子可不可救?老实说,这个都没有人知道。他到底是业障病还是怎么样,还是先天后天,这个到底有没有办法救,我们都不知道,师父也没有神通,也不知道到底是怎么样。医生判断是癌,是绝症,但是是不是绝对救不了,这谁都不敢讲。他是不是有这个福报,有这个奇迹呢?我们都不知道。那么对这个唯一能够做的,尽可能让这个父母亲要替这个孩子做一些我们叫功德。最主要就是替他布施、施福、造善,然后回向给这个小孩。如果福报因缘具足,或许救得回来,或许就算是这个救不回来,至少让他走的能够不要那么痛苦,下辈子能够往生善道。 这是第一个 对这个孩子有意义 有帮助的,就是替他修 造福,然后 回向 给这个小孩。那个居士讲的这个,他说去帮 消灾 之类 ,其实这个讲得比较太过于 (笼统)。  佛教,你 们听 讲那么多 佛教实际上以前并不是用 消灾,消灾是最近一百年或者是几十年才讲的 ,其实都是讲造福回向,不管是回向给自己,回向给他人,都是用布施 持戒 造福 回向。回向作为这个小孩的 增上缘 ,他 自己 是不是有这种善根福德 (接受) ,那就要看他自己。所以这个居士说的东西也不完全错,就是对一半,实际上 是替 她(的孩子)造福 消灾,并不是说去替他消 业。那么至于说去寺院捐那个或者是什么,实际上是护持三宝,然后把护持三宝的福德,回向给这个小孩。有时候我们比如说去参加一些法会,其实是做一些忏悔。忏悔要自己做,当然我们自己做 可以把这个福德回向(给这个孩子)。这是第一个问题,是针对这个小孩子


  那么至于说去寺院捐捐那个或者是什么呢?它实际上是护持三宝,然后有护持三宝的福德 ,会像这个给这个小孩那去那有时候我们实际上比如说去做一些华为,其实是做一些忏悔,那忏悔要自己做 ,那当然我们自己做也可以把这个福德回向。这这是第一个问题。这样大家知道 ,明白了。明白 ,在座的同学大家都知道 ,这是第一个问题,是针针对这个小孩子。那么 第二个问题是说 针对这个母亲 呢? 那 因为这个母亲以前也没有学过, 然后 对佛教教 也不懂,所以你 现在很难用佛教的正统教 来跟 讲应该怎么样,比如说叫 接受无常, 然后我 知道什么这些 这些现在讲这个老 说太慢了 所以 因为 一下子很难接受,
 第二个问题是说针对这个母亲 因为这个母亲以前也没有学过 ,对佛教教 也不懂,所以你现在很难用佛教的正统教 来跟 讲应该怎么样,比如说叫 接受无常,然后 (伏断) 这些 (道理)。 现在讲这个 说太慢了,因为 一下子很难接受, 所以这个时候只能用一些方便之道。怎么方便之道?比如说,一些宗教的仪式,叫她去寺院拜佛、礼佛、忏悔来修福,然后回向给她小孩。当然后面就是劝慰她,这样让她有一个希望才不至于轻生,或者是造成一些不可挽回的行为。这些就是只能用宗教行为方便之道,让她有一些信念跟信心。至于说要什么方法,因为师父没碰到人,每个人状况不一样。有些人,你叫她说去寺院拜佛求佛,她可能就愿意,所以很多宗教都是在人最脆弱的时候,然后利用这种宗教行为跟宗教信念来度这些人。一般来讲,在这种状况之下,对于这位母亲只能用一些方便之道,甚至跟她讲拜佛念佛,求佛保佑,求观世音菩萨保佑,让她觉得有这种信念可能会有奇迹出现,那么她可能会比较愿意,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方便之道比较普遍性(的原因)。那具体要用什么方法,得看个人的状况,因为你比较了解她什么个性,所以你可能要用一些方便善巧,反正让她提起信念,让她觉得孩子是有救的,这样就好。


所以呢这个时候只能用一些方便知道 用用用一些方便知道。怎么方便知道呢?比如说一些宗教宗教的仪式,然后比如说叫他去寺院拜佛,礼佛忏悔来 修复了 ,然后回向给他小孩这样子。那么当然就是说比较,然后后面就是劝他说 ,这样让他有一个希望 ,来才不至于轻生 ,或者是造成一些不可挽回的一些行为 ,那这些就是只能用宗教行为方便知道,让他有一些信念跟信心,这样慈佳可以知道。 明白了。那自己说要什么方法?因为思维没碰到人,因为每个人状况不一样,有些人呢,你用他叫他说去寺院拜佛求佛,他可能就愿意 ,所以很多宗教都是在人最脆弱的时候呢,


然后利用这种宗教行为跟宗宗教信念来度这些人 ,那一般来讲, 这种状况之下,对于这个母亲只能用一些方便知道  甚至跟他 拜佛念佛 求佛保佑,求观世音菩萨保佑,让他觉得 这种信念可能会 奇迹出现 那么他可能会比较严厉。好所以这就 为什么方便知道比较普遍性。这样子就会 这种问题。这样可以吗? 可以。那这具体要用什么方法?那得看个人的状况好不 好 的。 。那你就针针对。因为她是女朋友 ,所以可能你比较了解他什么个性,所以你可能要用一些方便善巧 ,反正让他提提起信念,让他觉得孩子是有救的,这样就好,再来第二个问题,
'''2、师父 《摄大乘论》24集 ,讲 到说人与树的区别 人是 生命、 情识的 而树 是有 生命、无情识 的。'''


2、 师父 在《摄大乘论》24集,讲到说人与树的区别,人是有生命、有情识的,而树是有生命、无情识的。
'''请教 师父 :'''


请教师父:
'''1)那水是有生命还是无生命?是有情识还是无情识?水不像树一样,是有生命,无情识的的,那如何解释那个“水知道答案”的现象?'''


1 那水是有生命还是无生命?是 有情 识还是 无情 识?水不像树一样 生命 ,无情 识的的 如何解 释那个“水知道答案”的现象
'''2 )有 人说,通过这个实验,可以证明《华严经》讲的“ 无情, 同圆种智”的道理,因为她没 做解释,我们不太明白其中的缘故。请师父为我们开示 《华严经》讲的“情与 无情, 同圆种智”,到底应该 如何 正确理 解?'''


2)有人说,通过这个实验,可以证明《华严经》讲的“情与无情,同圆种智”的道理,因为他没有做解释,我们不太明白其中的缘故。请师父为我们开示,《华严经》讲的“情与无情,同圆种智”,到底应该如何正确理解?


  第二个 题的话是在那个说 大论的第 一个第24 , 。24,纪检是否 有讲到的 这个 人与树的区别 人是有生命的,有情 的,而 术士 有生命无情 的。 现在 的话 就是 想到了一个 就是我们,  这个 心理学界 经常会用到的一个 就是 水的 一个 实验,就是您对这个水 然后赞美,然后 不断地 去  这种 赞美的方式, 那么 他就是在显微镜下 结冰之后 在显微镜下 会开出很美丽的这个图案。 那么 如果说您对 这个 这杯水 , 然后呢 以一种 就是 愤恨 ,  辱骂,包括 等等 不良的 这种 语言 去刺激它,那么 就是 它结冰之后 这个  显微镜下,
 问 :《摄 的第 二十四 集有讲到的人与树的区别 人是有生命的,有情 的,而 树是 有生命无情 的。现在我想到了一个在 当代 心理学界经常会用到的一个水的实验,就是您对这个水不断地以赞美的方式,那么 结冰之后在显微镜下 会开出很美丽的这个图案。如果说您对这杯水以一种愤恨辱骂,包括 一些 不良的语言去刺激它,那么它结冰之后在显微镜下, 它会呈现出一种非常凌乱,或者说不是特别让人赏心悦目的这种图案。那么我第一个问题,既然树是有生命无情识,那么人是有生命有情识,面对这个水,我们应该是怎么去判断?


  就是它会呈现出一种非常凌乱,或者说是不是特别让人赏心悦目的这种图案。那么就是在这里的时候,我第一个问题,那既然是树是有生命无情时,那么人是有生命有情绪,那么面对这个水,那我们应该是怎么去判断?  是这样子 ,因为这里问题太多了。第一个 我先跟你讲,从佛教来讲 地水火风四大 。 这样了解。 它是物质的, 只要是物质的东西 呢?它这个东西 它就没有情 绪  ,也没有生命 ,它 是纯物质的,因为 它没有, 它是地 ,但是 没有那个 火风空 ,是因为它 这样了解  ,然后它 也不 有机 它也 不是 有机 ,它也 不是 生长可 生长 样了解了 
  师父: 是这样子,因为这里问题太多了。第一个 我先跟你讲,从佛教来讲地 风四大它是物质的,只要是物质的东西 它就没有情 ,也没有生命 。水 是纯物质的,因为它是地 水火风空(造成) 所以它不 情识,而且也 没有 生命。 么现在牵扯到一个问题,这些人做的这 个水 的实验,其实你去网络上查一下,他做的这个实验 其实很多人也 用同样的实验来反驳他。其中有一个反驳的意思就是说,他做的这个都太片面性,知道吗? 因为 科学或者是研究就是采取的这个东西越少,就越不能说明什么。意思就是 不够普遍,也不够完整。比如说,如果师父要调查说全世界到底 多少佛教徒,那么我要遍及全世界抽查,我不能是只在一个区域 如果在台湾或是哪里做的调查 ,然后 不能把 当成说是全世界,因为你在台湾调查佛教徒一定 占很多 的, 数量就占很多了,那是 不是 等于就全世界都是这样 ?当然 不是 。所 它就变成说他 采样不够普遍,所以 种研究基本上不大被认同,不能当成一种普遍的状况


  所以它不但是不是不是情势 而且也没 生命好这样了解吗?这是佛教的最根本的,所以直接直接跟你讲 ,那么现在牵扯到 一个 问题  ,就是说 些人做的 这个 实验呢?  其实你去网络上查一下他做的 这个 实验呢,其实很多人 也是 做用同样 实验来 驳他  那么其中有一个反驳 的意 思就 说他 做的这个 都太片面性,知道吗? , 因为 或者是研究就是就是采采取的采取 的这个 东西呢 越少,那就越 不能 意思就是它不够普遍,也不够完整。你知道吗?比如 如果是要调查 全世界到底 多少佛教徒,那么我抽击要遍及全世界,我不能是只在只在 个区域 ,
  第三个师父要讲 ,有 可能有 一个 状况 ,就是说这 个所谓改变跟他 这个 人所发出 意念可能多少会有关系。因为如果从唯识学来讲 ,这个也是 讲得通 。并不是水有 应有生命 是你给它 的意 念,是这个人讲它、骂它或 赞美它,然后去观察,然后再 观察 的这个 意念。 因为 现在量子物理 确实会说,量子受到人 观察会产生改变, 这个 当然说得通 但这 不能 明说 这个水有生命 只能证明 观察的人他 他的 定影响力。


如果在台湾 或是哪里做的调查,然后不能把它当成说是全世界,因为你在台湾调查佛教徒一定是占很多的,数量就占很多了,那是不是等于就全世界都是这样的?那当然不是 ,所以它就变成说他的采采样不够普遍 ,不够普遍。所以这种研究呢,基本上不大被认同。这样了解吗?不能当成一种普遍的状况 ,再来呢。那个词家讲到这里有问题, 没有问题。 这样子我明白了。然后就是等一下。那再来呢?第三个思维要讲 ,有可能有一个状况,就是说这个所谓改变跟他这个人所发出的意念可能多少会有关系,因为如果从唯识学来讲,那这个也是讲得通的。这样了解吗?并不是水有反应,有生命,是你给他的意念,这样清楚吧?


  是这个人讲他骂他或是赞他,赞赞美他,然后去观察,然后再做观察的这个意念,这样,因为现在在量子物理学,确实他会说量子量子受到人的观察会产生改变 ,那这个当然说得通 ,但这不能证明说这个水有生命,只能证明说观察的人他有他的一定影响力。这好,这样可以吗? ,明白了。好了,再来什么 题? 还是就是说这样子呢?就是 后面的这个就是华严经上讲的情与无情同圆种智的这个道理。那其实刚才 师父 在做这种解释的时候,能不能在 帮忙开示一下, 就是 关于华严经上讲这个情与无情同 种智 , 其实这个很久以前我在博学的的时候也有人问,我也有讨论过,其实 ,
 问 师父帮忙开示一下,关于 华严经 上讲这个 情与无情 种智 】?


 后来去了解一下情与无情同 子呢, 这个并不是 经经文上直接讲,这是祖师们做注解著书的时候讲的。 这样了解吗? , 我再讲一次 。  这不是华严经的经文本身讲,这是祖师注解里面讲的 , 那 既然是 主持 讲的, 第一个就是 我要聊, 我要跟大家讲的 就是说基本上如果是 组织 讲的不清楚的,那你要去看他是什么意思,就要去问这个 组织, 他是什么意思 ?这样了解吗?好,那么 接下来说 ,那 如果你硬要 思路 来回答, 师父只能说从 事物 自己的理解  来解释这句话 那么 从一个比较合理的来解释这句话, 那个种 子 , 是指一切 ,是 ,这 样了 吗?  ,那如果 直接表 面上解
  师父:其实这个问题很久以前我在佛学院的时候也有人问,我们也有讨论过。其实 后来去了解一下 情与无情 智】 这个并不是 《华严 经文上直接讲,这是祖师们做注解著书的时候讲的。我再讲一次 这不是 华严经 的经文本身讲 ,这是祖师注解里面讲的 既然是 祖师 讲的,第一个就是我要跟大家讲的就是说 基本上如果是 祖师 讲的不清楚的,那你要去看他是什么意思,就要去问这个 祖师 他是什么意思 接下来说如果你硬要 师父 来回答,师父只能说从 师父 自己的理解 ,从一个比较合理的来解释这句话,那个种 是指一切 智, 指佛智。如果直接表面上解释 说有情无情都可以成 佛,这 是直接的 但这个从印度佛教来讲是不合理。 这句要怎么解释呢? 如果 从论还有大乘一些经来讲的话,那是可以解释的,就是说他不是说有情无情都可以成佛,他是说有情跟无情都可以成为一个众生成佛的俱有因,就是《俱舍论》里 解释了俱有因。什么叫俱有因呢?俱有因的意义就是说这些条件,这些因可以同成一个果,可以同筑成一个果。这样来讲的意思,不是说有情无情都可以成佛,是说有情无情都可以帮助一个有情众生来成佛。所以有情无情都可以作为一个众生成佛的增上缘。有情可以成为有情的增上缘,那没问题。那无情呢?无情的增 缘可以讲是不碍增上。或许你可以说,当我们一个人要成佛或是要 脱,比如说要要离五欲,那么我问你,无欲是哪五欲?五欲是我们五根所对的色、身、香、味、触。严格来讲 色、身、香、味、触是不是色法?


  说请你 无情 都可以成佛,这是直接 解释,但这个不合理,这要从印度佛教来讲是不合理  。那你 这个 这句要怎么 释呢?如果从论 还有大乘一 结论来论来讲的话,那是 可以解 释的,就是说他不是说有情无情都可以成佛,他是说有情跟无情都可以成为一个众生成佛的 具有因就是计策论里面解释了具有因,什么叫具有因呢?具有音的意义, 就是说 这些条件  ,这些 可以 同成一个果,可 同铸成一个 ,那么同铸成一个国呢?这样 来讲的 意思不是说有情无情都可以成佛 ,是 有情无情都可以帮助一个 有情 众生来成佛 。这样了解吧  所以呢
  (答:是。)色法 是无情的。那你 这个 色法起执着,你就不能 你对这 色法不起执着就 可以解 就是说,这些 色法 可以 当你的不碍增上。所 从师父的理解 来讲的 是有情无情都可以帮助一个众生来成佛, 因为五欲:色、身、香、味、触,它本来是物质中心的,但是它的重点在于我们自己为它起染著,那起染着它就变成障碍 你不起染着它就不成为障碍。


  有情无情都可以作为一 众生成佛的真善缘。那友情可以成为友情的真善缘,那没 问题 。那无情呢?无情的真善缘  可以 讲是不 爱真相 。或许你可以说当我们 ,当我们 个人 ,一个人要成佛或 要解脱,比如说要对五欲 欲,那么我问你,无欲是哪五欲? ,这个这个这个脑子里想一想,我突然就是脑子里想,然后讲不出来,那个 ,其实 其他同学替他回答一下,眼耳鼻舌 身无 语 ,不是眼耳鼻舌身呢?这声香味触 ,这是为主 对对对对,
  问:师父,慈佳这 个问题 里面 她这里有 到树,她的问题 像树 有生命 ,无 情识 ,其实 树本 应该也是 情识的。


  无疑是我们五根所对的色身香味触。那严格来讲,色是色身香味触是不是社保?是 ,是 无情 。是无情的  对 不对?那你对这个事是法起执着,你就不能解脱,你对这些那就是无欲的 ,对不对?那你对这些社保不起执着,那就可以解脱,那也就是说这些设法可以当你的什么不爱真相这样了解吗? ,这样可以了解吗?所以如果从事物的理解来讲的话,就是有情无情都可以帮助一个众生来成佛,因为古玉色身香味触,它本来是中心,它是物质中心的,但是它的重点在于我们自己为他欺人做 ,那其然着,那它就变成障碍,你不其然着,它就不成为障碍,这样了解吗? 了解 。有没有?好,这样可以好好来,
  师父:它 无情 没错


  就是 慈佳的第二 个问题, 其他东西 如果有类似 问题也可以提出来 好吧?
  问: 就是 说,因为她这 个问题 感觉是在问水,可是好像她对树好像感觉认为是树是有情识的 我是不知道是不 这样的 但是树是无情识 的。


 师父 。这个其实在这个问题里面呢,他这里有讲到树,那树其实也是因为他写他他的问题写水不像树一样是有生命,然后是情书,其实树本身应该也是无情的,它无情。是。 没错 ,对对对,就是说因为因为他这个问题感觉感觉是在问谁,可是好像他对谁好 树好像感觉认为是树是有情绪的,我是不知道是不是这样的 ,但是树是有情无情似的,他 前面有讲 说师父在 论里面讲,那个人是有生命有情是树是有生命,无情 是他 前面有讲 ,他的问题是前面我没看到 ,谢谢。谢谢 ,刚刚好像是有发生。的确 你是不是有什么问题 ,对,
 师父 :她 前面有讲, 说师父在 《摄 里面讲,那个人是有生命有情是 树是有生命,无情 识,她 前面有讲。


  就是就是这个 题。 这个问题 就是什么问题? 那个 老法师也讲过 。 然后是 南传的法师也讲过 。讲过什?就是。然后呢 就是刚才我觉得师父你讲的第一个就是说,因为他 这个就是 这个问题没有普遍性, 是不是这个意思 就是不能代表 没有普遍性。是的,就是说那个实验的那个实验没有普遍性 ,那就这么如果没有,那就不能作为一个 普普遍性的结论,不能做一个普遍性的结论。 这样子是吧 然后第二每个人都可以做一些研究 ,但是你采样如果不普遍性的话,而且再加上你自己的理解 ,然后就会做做成一些不普遍性的结论,但是在被被利用了,被被那个解说了以后呢,让大家真的好像就觉得说 呀,这个有普遍就说是能够怎么样。
 问 这个问题老法师也讲过 南传的法师也讲过 就是刚才我觉得师父你讲的第一个就是说,因为他这个问题没有普遍性,是不是这个意思 就是不能代表 (全部)


  所以 就 说对症 的, 比方说大原则,然后在那里放一下音乐,他 可以讲得很 ,所以我就是所以就是这。这个就这个。这个佛教根本违反,因为没有歧视的东西,你去搞那些没有意义。是 ,所以这样一弄,大家就做一些事是这样的,就人家觉得你个佛教徒就不像一个正常人,你这种 。这个菜园子。是 是 是 是 。 那个有没有情况?先把 那个 关起来吧。如果没有讲 没有 讲话的,先把那个过了,那个静默跟金杯,你先把那个麦克风,你的麦克风关起来。好的,还可以的,关起来好了
  师父: 是的,就是 那个 实验 没有 普遍性


  第二个就是刚才您讲的就是关于这个同样种子的这个同志是并不是两个同时可以成就这个佛字,而是说 这个有个就是说这个无情,它是一个增上缘的一个味道一样。是的。是的。就真善缘。所以你可以用用用计策论讲的具 因 , 是说有情无情可以可以都可以。都可以帮助一个众生成佛。并 是这两个都 够成就。复制。这是我就就是有 些那就是的话,就是他两 是并列 味道说。所以说那个他那个那就是一文解义而已。 那有些东西太多可以译文解义 , 师父解释这个太好了,第一次想到就是佛陀当年就是修苦行,以后不是受那个牧羊女的那个乳糜的供养以后成佛道 ,那个无情 ,对不对 那如果没有这个东西,
  问:如果没 普遍性 就不能 作为 一个 普遍性 结论


 佛陀当年 可能也 因为他已经没有体力,没有精力了 要死掉了  对 , 结果他吃完 就是 这个乳糜以后,他 又又有了 身体又恢复了这个状态,结果他打 断了他 ,他 中午 了。 这个比喻也不错 ,就是我们得 无情 路  ,比如说水 粮食 等其 东西 。  可以吧? 谢谢师父。 就是 这个同事 这个 这个同 这个地方, 这个 就是解说的 师父您 在一起 说不然 而且更重要是这句话不是直接 初始化易 。  这是 那个 祖师的著书 。  祖师的注释里面讲 那个法师说 都出自于 因为我们环境 你看这么大的不同,我们也找不到这一句具体是什么 因为 所有 以前去查过, 不是出自 黄金 是出自祖师的注解 。好的好的,谢谢。好,这样了解。 来,再来。第三个问题是也是慈佳 
  师父:不能做一个普遍性的结论。每个人都可以做一些研究,但是你采样如果不普遍性的话,而且再加上你自己的理解,就会做成一些不普遍性的结论。
 
问:但是在被利用了,被解说了以后,让大家真的好像就觉得说这个有普遍(性),就说是能够怎么样。
 
 
 
所以就是说对着的,比方说大原则,然后在那里放一下音乐,它就可以长得很好。
 
师父:是啊,所以这个佛教根本违反,因为没有情识的东西,你去搞那些没有意义。
 
问:是 ,所以这样一弄就搞的大家就做一些事,人家就觉得你这个佛教徒不像一个正常人。
 
问:第二个就是刚才师父您讲的,关于这个同圆种智的这个同圆并不是两个,不是同时可以成就这个佛智,而是说这个无情它是一个增上缘的一个味道一样。
 
师父:是的,就增上缘。所以你可以用《俱舍论讲》的俱有因,就是说有情无情都可以帮助一个众生成佛。
 
问:并不是这两个都能够成就佛智,这就是它两个是并列的味道说。
 
师父:就是依文解义,有些东西太多可以依文解义。
 
问:师父解释的太好了,弟子想到就是佛陀当年修苦行以后,不是受牧羊女的乳糜供养以后成佛道,那个算无情物对不对?如果没有这个东西, 佛陀当年因为他已经没有体力,没有精力了
 
师父: 要死掉了
 
  问: 结果他吃完这个乳糜以后,他身体又恢复了这个状态,结果他打 ,他 证悟 了。
 
  师父: 是,这个比喻也不错 对,就是我们得 无情 ,比如说水 粮食等其 东西。
 
  问: 就是在这个同 这个地方,这个 就是解说的 师父您 这样解 不然 (听不清楚)
 
师父: 而且更重要是这句话不是直接 出自《华严 》, 这是祖师的著书 祖师的注释里面讲
 
问: 那个法师说 都出自于 《华严经》。《华严经》 你看这么大的不同,我们也找不到这一句具体是什么
 
师父: 因为 师父 以前去查过 不是出自 《华严经》 是出自祖师的注解。


3、《俱舍精要》P111「经论中常将“恶作”和“掉举”放在一起,因为它们性质基本相同,都是内心的胡思乱想、心不能集中。」
3、《俱舍精要》P111「经论中常将“恶作”和“掉举”放在一起,因为它们性质基本相同,都是内心的胡思乱想、心不能集中。」
第63行: 第92行:
 请问师父:那为什么把“掉举”放在大烦恼地法里面,把“恶作”放在不定地法里面?
 请问师父:那为什么把“掉举”放在大烦恼地法里面,把“恶作”放在不定地法里面?


  也是我的。就是关于那个 之前在成佛之道里面 师父讲到的 这个  恶作跟 调取 的这个不同点。但是 在这个我 我现在的这个问题就是 看到 那个就手机 要的时候,师父的话是把 这个 调取 它是放在大地 里面,然后把恶作 呢是放在大凡地,不是大地大烦恼地,但 对,大话闹地,然后那个把恶作呢 是放在这个不定法 对。这他 们既然 就是 本身是放在一起的,为什么要在这里 把它分开呢?因为 吼调集事物 后面有讲 调集二 作都是属于一种,不是很集中的胡思乱想 ,这 样了 ? , 胡思乱想里面
  问: 之前在 成佛之道 里面师父讲到的 恶作 “掉举” 的这个不同点。但是我现在的这个问题就是 ,我 看到 《俱舍精 的时候,师父的话是把  “掉举” 它是放在大 烦恼 里面,然后把 恶作 是放在这个不定法。 们既然本身是放在一起的,为什么要在这里把它分开呢?
 
师父: 因为 “掉举”师父 后面有讲 ,“掉举”“恶 都是属于一种,不是很集中的胡思乱想 。胡思乱想里面有一种是追悔,如果这种胡思乱想从我们的修行来讲,或是打坐来讲它是一种障碍。胡思乱想里面的其中一种,它是对过去的追悔。过去的追悔都可以叫做“恶作”。所以“恶作”它为什么叫不定呢?因为如果你对过去的追悔,是对过去做的坏事追悔,那表示你有忏悔心,这是好的善,有惭愧心,那是善。但是如果你对过去做的好事,产生“恶作”就是后悔了,那这就是不善的。所以呢,“恶作”它可以通善通不善,所以它叫做不定。
 
  问:师父在《俱舍论》上面说到那个不定法的话,它是可通善、恶、无记三性的。
 
师父:它分成三种,一种是通善、恶、无记;一种是只有一种是通善跟恶。那“恶作”是指只通善跟恶,它不是无记。因为它也是一种思维,不是专注集中的,是一种散心的思维 ,这 种如果是从散心思维的本质来讲,它跟“掉举”的本质都是散心思维。
 
问:我是否可以理 为,就是说“恶作”它是属于“掉举”的一部分
 
  师父:它的本质跟“掉举”一样的 就是没有如理的作意跟思维,就是 胡思乱想 的一部分。
 
问:只是说性质相同。但是不能就是归到“掉举” 里面?
 
师父:对,特色不大一样。就是它们很多的,比如说类型是相同的,但是你不能把”恶作”单独的去归到“掉举”里面。
 
师父:是。比如说慧,它有恶慧,有善慧,都是慧。从《俱舍论》来讲慧,一般慧我们都是讲好的叫慧,但事实上如果从简择思维来讲,它都是叫慧,所以慧就有善有好的,就是戒定慧的慧,还有恶慧,恶慧就是五种见惑。


  有一种是追回胡思乱想里面呢?如果这种胡思乱想呢,从 们的修行来讲,它就会是打坐来讲,它是一种障碍 ,这样了解吗?那胡思乱想里面呢?有一种有其中胡思乱想的其中一种,它是对过去的追悔。 是的。这样了 了 。那么过去的追悔呢?都可以叫做 恶作 。这样了解了 ,所以恶做呢?他为什么叫不定呢?因为如果你对过去的追悔,你 对过去做的坏事追悔,那表示你有忏悔心,那这是好的善,有惭愧心,那是善,但是如果你对过去做的好事 ,产生恶做就是后悔的,那这就是不善 的。 所以呢,
  问:因为之前 成“掉举”跟“ 恶作 ”它们 放在一起 的。


  恶做 可以风扇通 善这样了解 ,所以它叫做不定。 师父 那个聚首论上面说到那个不定版的话 ,它是 可那个什么可通善恶无记三性的。第 个 。你要看几种 它分成三种 ,一 通上25g 一种 一种是通 恶。 作是指只通上跟二,它不是5g ,这样了解吗? 。这样。大概大概清楚吧? ,大概清楚了。 。那因为它也是一种思维 ,不是专注集中 是一种闪现 思维。那这种如果是从陕西思维 本质来讲,它跟调取的本质都是散散心思维。好,这样了解。 那我可以
  师父: 它不 能放 一起 ,它 本质 是一 但是性质不同 就像慧本质 样,都 简择思维 有善 恶。恶的 就叫恶慧 就叫戒定慧


 我是 否我可以 理解 为就是说 二哥他是属于调取的一部分。 它的本质跟调取一样的 就是属于就是没有证,没有如理的注意跟思维就是胡思乱想的一部分。 那只是说性质相同。但是 不不能就是归到调子里面 对 。特色不大一样。不特色不大一样 ,就是他们很多的比比如说类型是 相相相同的,但是你不能把 恶作 单独的去归到教局里面。是 是 。比如说会会他有二位有三会,都 会,你知道吗?就就从技社论来讲,会 般会我们都是讲好 教会 但事 上如果从选择思维来讲,他都会都 教会。但是所以会不会就有善有好 ,那就是界定会的会。还有二会 会不会那就是五种贱货。
  问: 单独在字面上 理解 , “掉举”“ 恶作 ”它们 是一 的, 它们 分开


  这样这样了解 ,因为我之前的话理解成这样子,跟恶作它是放在一起的,那么他们它不能放在一起,它本质是一样,但是性但是性质不同,就像会 会本质一样,都是选择思维,但是他有善有恶,那恶者就叫恶,会善的就叫戒定慧的慧 ,我我只是单独的这个在字面上理解 ,第二局恶作它们是一类的 ,其实他们是分开的 对对对,师父 ,好的 师父。 好了,那么接下来我们来看第四个问题
 师父 :对




editor、​limited
3,687

个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