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内容

Test:文字整理-YQ3:修订间差异

删除34,089字节 、​ 2023年10月11日 (星期三)
无编辑摘要
无编辑摘要
无编辑摘要
第1行: 第1行:
[[Category:其它整理]]
[[Category:其它整理]]


佛法概论-14B


3、觸不離六處而有
【 這樣,即是不能沒有「六處」的。】
我们继续来看六处,六处就是六入,或者叫六根。
4、六處因名色增長而成
【'''六處即有情自體,這又從「名色」而有。 名色是嬰胎初凝,還沒有完成眼等六根的階段。''' 】
名色,如果按照这里来说,就是胎生学的角度来看的话, '''名色是嬰胎初凝''',就是肉团的时候,还没有完成眼等六根的阶段。看最后这一段:
5、名色的增長因有識的執持(兼論「生命依持」)
【'''這名色要有「識」的執持,才能不壞而增長;】'''
前面《佛法概论》上学期有提到这个识的执持,这个识如果按照胎生学的角度,就是有取识,就是取决于生命的这样子的一个作用,'''名色要有「識」的執持,才能不壞而增長'''。所以我们这个身体,如果说没有这个有取识在执持的话,我们这个身体是很快败坏的,而且不会长大的。所以这个有取识在佛法来说它不是很好,但是在我们人来说是好的了,因为我们会慢慢长大,就是因为他,否则我们是长不大。
'''【此識也要依託名色,才能發生作用。 所以不但識緣名色,名色也緣識,到達色心交感、相依互存的緣起。如《雜阿含經》 (卷一二‧二八八經)說:「譬如三蘆,立於空地,展轉相依而得豎立。若去其一, 二亦不立;若去其二,一亦不立,展轉相依而得豎立。識緣名色,亦復如是,展轉 相依而得生長。」''' 】
这个有取识,他是要执取这个名色而为他所有的东西,他才能够有一个依附的地方。所以名色也要依附有取识才会生长,否则这个名色它只是肉团,它不会长大,就是不会形成有情,所以有有取识的这个角度,也是关键。所以经典有形容说,这色心交感,相互依存的缘起,如束芦,就是三只芦苇靠在一起,那名色是两只,有取识是一只,那这三个一定要三足鼎立了才能够起来,否则它是不能够生长,就缺一不可了,这个是触境繫心 。
(三)「死生本源」的緣起觀說明惑業苦不斷流轉的純大苦聚
三、【'''從識到受,說明現實心身的活動過程,不是說明生死流轉的根源。所以進一步說:無明緣行,行緣識。'''】
1、識依於行而有,行等於業有
【'''這一期生命中的情識──「有識之身」 ,即有識的有情的發展,即是生。所以識依於行的「行」,即是愛俱思所引發的身行、語行、意行,也等於愛取所起的有'''。】
识就是这一期生命的最开始,所以他也可以称为生,所以识依于行而得生长。所以这个行,就是'''愛俱思''',就是爱烦恼,思心所所造作的这个这样子的一个身口意行,也等于爱取所起的有,也就是跟烦恼相应的这样子的一种业有,身口意行,所以行跟有是属于业力。
你看中间这个图表,无明 行 无明是惑,行是业,识一直到受——苦,爱取——烦恼了,有——业,生老死——苦,所以行跟有都是 业。那这样子的一个业,它一定要有爱取,或者有无明造作的身口意——行,那就会感得我们生生世世的流转。那最前面的第一个无明又是什么?那在这里导师说:
2、因有無明的蒙昧而有不斷的生死流轉
【'''「無明」也等於無明觸相應的愛等煩惱。 】'''
无明就等于无明触相应的爱等烦恼。其实无明实际上他也跟无明相应的爱取烦恼是一样。所以凡是惑,它们虽然是有分别,但是在十二支来说,其实它们都有时候只是方便说,一个接一个,实际上在很多时候是同时都有这样子的成分。
凡是惑,它都是相应的,
'''【由於無明的蒙昧、愛的染著,生死識身即不斷的相續,不斷的流轉於生死苦海。】'''
所以无明所覆,爱结所系,得此识身,这就是这里导师所讲的,那跟【14】这个经文一样,愚痴无闻,凡夫无明覆、爱结系,得此识生,就是不断的相续。
所以'''【苦 因、苦果,一切在沒奈何的苦迫中,成為「純大苦聚」,這即是有情的一切。'''】
所以我们来归纳一下这个图表,其实没有很难,所以缘起的内容它分成这样,先开始是谈后面的五支,说明他为什么逐物流转?那识~受,触境繫心 。那前面两个,死生本缘,或者是生死本缘,那在这里导师说几个比较特别的,就是这个识,有取识。有取识,它是执着,他会执取,如果以现在我们以胎生学来说,这个名色,就是就是我们说是肉团,就是父母和合的时候,有父精母血结合的时候的名字,实际上这个是有取识,就执取这个名色是他的了。所以它其实就已经受在受孕的时候他就投胎。所以在这里,导师特别强调这两者,在《阿含经》也特别特别重要的一个缘起观,识缘名色,名色缘识 。
这个地方导师 《佛法概论》 没有谈到它们两者的一个角度,实际上在唯识学探源,除了这三个关系之外,导师也特别谈到识与名色的关系,有情的生命,要依止这两者。这个生是未来的生,但是今生的那个生,就是这个识,只要投生了,这个识执取名色为自己的话,他投生了,这个生就开始了。
所以在有些时候导师说我们虽然十二支方便说,可以有这样子的一个一个前后的关系,实际上它每一支关系都非常的密切。比如我们说是身口意行,实际上这样子的行,过去的这种行跟现在这样子的有,是相当的,因为这样子的一个有,我们会累积未来的欲界的生命,色界的生命或者是无色界的生命,那这样子的一个业力跟身口运行,他就很有关系的。就是我们过去的身口意行,实际上也是感到我们现在欲界的果报体。
第二节缘起的流转和还灭
第一先谈缘起的流转,第二才谈缘起的还灭。缘起的流转,导师在这里一开始就跟我们说
一、緣起的流轉
(一)略說緣起與緣生的因果關係
1、緣起與緣生的具體內容
【'''依緣起而成的生死相續,佛曾說了「緣起」與「緣生」。佛說緣起與緣生時,都即是 「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謂緣無明有行」等。'''19】
【19】《雜阿含經》卷 12(296 經) (大正 2,84b13-26):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今當說因緣法及緣生法。云何為因緣法?謂此有故彼有,謂緣無明 行,緣行識,乃至如是如是純大苦聚集。云何緣生法?謂無明、行......。若佛出世,若未出 世,此法常住,法住、法界,彼如來自所覺知,成等正覺,為人演說,開示、顯發,謂緣無 明有行,乃至緣生有老死。若佛出世,若未出世,此法常住,法住、法界,彼如來自覺知, 成等正覺,為人演說、開示、顯發,謂緣生故有老病死、憂悲惱苦。此等諸法,法住,法定, 法如,法爾,法不離如,法不異如,審諦、真、實、不顛倒。如是隨順緣起,是名緣生法, 謂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處、觸、受、愛、取、有、生、老病死憂悲惱苦,是名緣生法。
2、闡述二者的差別(p.151-p.152)
(1)設問 【'''這二者的差別,向來成為難題。20 緣起與緣生的內容相同,為什麼說為二名'''?】
因为部派有异说,所以导师有这样说。缘起与缘生的内容相同,为什么要说两个不同的名字?导师底下要跟我们解释这两者的意思多少不同。
【20】
(2)釋義
A、從詞性明二者差別
【 '''這二者的意思,是多少不同的。緣起是動詞;緣生是被動詞的過去格,即被生而 已生的。】'''
缘起是动词,缘生是被动词的过去格。什么叫被动词的过去格?就是它是被一个理则推动它生起来的法,然后它又是过去识的这样的含义,'''即被生而 已生的。'''
【'''所以緣起可解說為「為緣能起」;緣生可解說為「緣所已生」'''。】
什么东西造成它生起?就是因为缘起的缘故,必然的理则推动他这个缘生被生起来了。
B、從因果關係明二者差別
【'''這二者顯有因果關係,但不單是事象的因果;佛說緣起時,加了「此法常住、法 住法界」的形容詞,所以緣起是因果的必然理則,緣生是因果中的具體事象。現實所知的一切,是緣生法;這緣生法中所有必然的因果理則,才是緣起法。】'''
就是爱、取、有、生老死等等这一一的现实,是缘生,这种缘生法,有必然的因果理则才是缘起,就是它们的关系,有了甲必有乙的关系,这个才叫缘起。
C、結:緣起即理,緣生即事
【'''緣起與緣生,即理與事。緣生說明了「果從因生」21;對緣生而說緣起,說明緣生事相所以因果相生、秩然不亂的必然理則,緣生即依於緣起而成。】'''
所以他说缘生是果从因生,所以那个图表大家可以自己补上去。
我从因生就是缘生法,那事待理成就是缘起法。为什么说缘生是果从因生?因为老死,比如说它是果,它是由什么而生?有无明而生。那导师的定义我们刚刚已经有看过,它必然是有为无常,缘起生灭的法,对缘生而说缘起。
【'''說明緣生事相所以因果相生、秩然不亂的必然理則,緣生即依於緣起而成。】'''
缘生依于缘起而成,这个是重点,象必于依于理则而成。所以一般我们说缘起,所以你看这个图表的话,'''因果相生'''还有事待理成,那事待理成的缘起支性是杂染,那所以缘生法'''因果相生'''也当然也就是杂染的了,这个不用讲了。所以我们到后面后才会看到清净的的内容。
(二)流轉門的兩個重要義涵
【'''從緣起而緣生,約流轉門說,有兩個重要的意思不可不知。'''】
1、因與果是如環無端的前後必然而又無始終
(1)明十二支是如環無端的前後
【 '''一、無明緣行到生緣老死,好像有時間前後的,但這不是直線的前後,螺旋式的 前後,是如環無端的前後。'''】
缘起到缘生,从缘起而延伸越流转门说有两个重要的含义,第一个,'''無明緣行到生緣老死''',这整个,它是'''是如環無端的前後''',就是好像一个时钟,比如说一点是无明,那十二点就是老死,一点到十二点这样。如环,就是象圆圈,它没有一个开始,没有一个结束,它都是这样子一直延续下去,这个是其中一个谈流转门的重点。那第二个重点是谈和合跟相续,它是组织还有流动的因果观,我们先来看如环无端。这十二只好像有时间的前后,但它不是直线的前后,螺旋式的前后,而是如环无端的前后。
(2)十二支歸結為惑、業、苦
【 '''經中說此十二支,主要即說明惑、業、苦三:惑是煩惱,業是身口意三業。由惑、 業而引生苦果,依苦果而又起煩惱、又造業,又要招感苦果。惑、業、苦三者是 這樣的流轉無端,故說生死是無始的,有情一直在這惑、業、苦的軌道上走'''。 】
所以谈到'''惑、業、苦''',我们看三世二重因果的这个图表,但是如果要谈到如环无端的话,这个图表就可能就不能这样画了。在南传有南传的画法的,就是《清净道论》它们有20种形象三连结的缘起观,也很值得参考,那它们的画法就不太一样。如果按照《大毗婆沙论》的话,它有一种画法,十二缘起支,有一点像如环无端,当然不是画得很好,但是大家可以参考。
《大毗婆沙论》是这样说,他说无明因为惑的推动,所以我们会造作行,那行的缘故所以我们会感得种种的苦果,苦报体就是是一直到受这边,那因为有受的缘故,所以我们非常容易引发爱跟取的烦恼,那有了爱取的烦恼,所以又有三有了。有,那也就感得未来的生老死,那生老死当然还继续,就是没有智慧,所以他当然也就继续延延续这个无明下去。
(3)惑、業、苦的相續流轉如時鐘前後必然而又無始終
【 '''人世間的相續流轉,有前後的因果相生,卻又找不到始終。像時鐘一樣,一點鐘、 二點鐘,明明有前後性,而從一到十二,十二又到一,也不知從何處開始。佛在 這環形的因果相續中,悟到了因果間的迴環性,所以說生死無始。故因與果,是 前後必然而又無始終的。'''】
(4)佛說「生死無始」掃盡一切謬說
【 '''如十二支作直線式的理解,那因更有因、果還有果,非尋出始終不可。佛說「生 死無始」,掃盡了創造的神話、一元進化等謬說。'''】
我们如果看这个图表的话,既然无明让我们继续轮回生死,因为颠倒的轮回,颠倒的生死,所以当然也就无明又在感得继续的轮回的无有穷尽。那既然是这样的话,我们学习佛法,刚刚有同学问到说那我们现在学习佛法,那很多佛法都教我们要忏悔、要回向,那这样子他一直不断的话,那忏悔还有用吗?有没有用?忏悔回向有没有用?有。为什么? 他不要再造新的业。
我们刚刚在谈完缘起的内容的时候有谈到逐物流转,我们会这样子逐物流转,无有穷尽的轮回,最起头的烦恼就是爱。那我们为什么会有爱?是因为我们有受的缘故,所以当然我们这样子忏悔,主要是要让我们反省自己说,我们会有爱的产生,它不是无因无缘。有的时候很容易引发这种爱染,也因为它相应无明,所以我们很多时候都会在这里造作未来的业因。所以忏悔可以促使自己在烦恼生起的起点上,作为一种警惕,还有一种反省的作用,那我们才不会让自己的业累积的越多。所以如果说我们今天要用功修行,触境繫心 是一个很关键的地方。触境繫心 ,就是我们触、受,没有产生爱的那个时候,触境繫心 的时候,那个是一个关键,如果没有的话是通常都很难。
《清净道论》有一个说法,大家可以参考,当中有提到说见行者和爱行者两种方式。第一种就是无明到受,观察'''前迹'''就是无明到受,他说无明到受这个地方,因为无明是带头,假如说我们现在的受跟无明相应的话,那当然这个就是属于见行者所要留意的,知见上假如没有办法确立正见的话,见行者要留意这一段这边就叫前迹。
从爱一直到老死这边,是观察后迹,因为是爱为首,所以他是比较跟爱行者有关的。我觉得这个说法也有也有意思,为什么?因为我们都知道,如那部经有提到,就是无明缚,爱结所系,得到我们的这个识身。那众生就是有这样子的见,有这样子的爱,当然会感到这样子的识身。
导师在很多地方有提到,他说假如我们是爱行者的人,就是很容易在受上起来,爱的人应该要多以爱为下手处,如果我们是就是爱染心比较重的人;如果是我们是比较着重在知见上的人,有一些人他比较不太在意那些感受,他比较重视那个知见,比如重视知见的人,见行者,他要从无明下手,但是两个都可以。你要从爱观察下去下手也可以,你要从无明这里下手也可以,但是导师比较强调从无明开始。
知道他说为什么?他说假如我们的正见,我们的见保证自己是明相应的话,不要无明相应,我们的见导正过来,建立的这个正见非常的真实。他说好像一棵树,先截断了个树根比如说我们我跟我所的那种执取,把“常乐我净”的那种错见先纠正过来,就好像那个树,我们要砍树,先截断它的根,它的叶子,让它慢慢掉,没关系。
所以导师说假如我们的见能够纠正他在先,我们种种的爱染,他自然慢慢会淡化掉的。你看到有一些人很重视那个吃的,有些人很重视穿的,身就是眼耳鼻舌身意的染着,每个人不同的。那如果说我们对治自己贪吃 ,就是随便煮,不要让自己那么爱染着那个吃。但是,在我们的观念上,你不贪爱吃 好吃的,但是你贪爱吃 不好吃的,也是一种贪,有些人这样贪爱吃 不好吃表示自己有修行,所以他那种人不是染着是什么?所以在这方面,如果说你不彻底的纠正过来的话,你一一的对治这种境,有时候太多了。我们眼耳鼻舌身意爱染的东西太多了。
所以导师说,如果说我们要对治无明的话,你把这个无常无我的这种正见把握得好,那一种染着慢慢他自然就会淡化。你吃的,你知道它都是无常无我的,那你对吃的当然你就会比较不会那么在意;穿的,其他的你自然他会很像那个树的叶子慢慢再掉这样。
修学佛法主要是这两者,所以我们看看自己是属于一个的,可以从一个下手。《清净道论》的这个说明,给我们一些启示,大家有兴趣可以去参考。
流转门的第二个要含义重要的意涵。第一个是十二缘起是如环无端,我们不要去追究一个因是什么,他只要说我们自己非常的清楚。我自己如果是爱行者,那就从爱下手。如果大家是爱行者的话,导师说爱讲得最详细的一部经叫做长阿含《大缘方便经》,他把那个爱好讲得好细好细。好细好细。那如果是无明的话,那当然就很多经了。
我们来看第二个流转门的要重要的含义,除了除了这个生死流转无端之外,第二个重点是谈到
2、從和合相續的一一階段上說明組織、流動的因果觀
(1)依緣起而有的緣生因果觀是組織、流動的
二、【'''依緣起而有的緣生,佛法是在彼此關涉的和合中、前後相續的演變中去體會 的,這是組織的、流動的因果觀'''。】
在这里,要谈到重点了,就是彼此关系的和合,所以这样子的一个和合性,它必然是站在空间上来看,我们其实以前也经常碰到这个语词,所以它必然是无我的,那和合的法,它必然是相续,那站在时间的前后来看的,它必然是无常。
这两者是我们观照十二支缘起,一定要观察到的,否则是看不到共相。第一个,要看到和合性,第二,要看到相续性。和合性就是因为无明的缘故而有行,它们彼此一定要和合才能够有这个惑业苦的相续。那当然,因为我们看到了法的和合跟相续,它是观察缘起的一个重要的原则,导师后面就解释了,我们直接看这里比较快。關涉的和合,就是相依;前后相续就是的演变,这个就是相续。这是组织的,请问组织的是世间还是空间?组织是空间,流动是时间,所以大家自己配了。
(2)十二緣起支的因果必然程序非如一般從瓜生瓜的因果觀
【'''這和合相續中的因果必然程序,與一般所說的──從豆生豆、從瓜生瓜的因果不 同,佛沒有說無明緣生無明,而說無明為緣行。】'''
就是不会无明而生无明,就是不会种豆得豆这样子的直线的因果观,机械化的因果观,不是。它必然是众缘所成,无明而有行。
'''【 如人的構造是很複雜的:生理方面,有眼、耳等的差別;心理方面,有貪、瞋、 癡等。人是眾緣和合成的,在這和合的相續中,觀察前後因果的必然關係,所以 說為十二支'''。】
所以有情是众缘和合所成,因为有情是五蕴和合,又有相续,有生住异灭。【观察前后因果的必然关系,所以说有十二支】。
3)舉生命發展的現象明十二緣起因果是「約位」說的
【'''如由父精母血的和合而起情識的活動; 由識能執取名色; 名色能漸漸生長,發展 到六處完成 ;有了六處,就有六觸,不過在胎中的觸相還不大明顯,等到出生與外界的五塵相觸,這才有顯著的識觸。因此,古人傳說緣起因果,是「約位」說 的,這就是在和合相續的一一階段上說'''。】
「約位」就是分位缘起
(4)從不同階段的關連中明佛法的因果觀即無常、無我的
A、舉社會的歷史時代劃分
【 '''這等於現代的社會學者把幾千年歷史的演變劃成若干時代,然而工業時代也還是 有種莊稼 的,同樣的,農業社會也不能說沒有漁獵生活'''。】
所以他只是强调,但是不是其他的就摒弃。
B、舉人生相續發展中不同階段的重心與特色
【'''緣起十二支也是這樣,名色階段也有識,六處中也有名色,每一階段都可以有(不 一定有)其他的。不過從一一階段的重心、特色不同,分作多少階段。這不過依 人生和合相續發展中(佛法本來是依人而立的)去說明不同的階段罷了'''。】
所以十二只实际上虽然一一的可以解释一一支了,但是如果按照这一段来看的话,其实每一支都可以有其他的成分在里面的,不是个别的,它们是互相的。比如说这个行,导师说身口意行,他哪里有离开名色,有离开六根?不然你怎么有身口意行/所以行本身也具备其他,无明也是一样。所以一一只其实都可以有其他的成分在里面,只是不一定全部都有。所以这个部分我们要了解,它不是单独机械的个别,它是相互的有关系。
C、了解佛法的因果觀則不易流為庸俗的自性因果
【'''知道了這一點,佛法的因果觀才會契合於組織的、流動的,即無常、無我的; 否 則容易流為庸俗的自性因果'''。】
所以组织的是什么?和合或者是空间,或者是相依;流动的——时间、相续。那组织的是无常还是无我?无我;世间——无常。否则容易落入庸俗的自性因果观。庸俗的自性因果观,就像上面所讲的——种豆得豆那一个,机械化。我们来继续看后面,刚刚谈缘起的流转了,现在谈缘起的还灭。
二、緣起的還滅
(一)總明流轉門與還滅門的關係
1、緣起的流轉即因生則果生,還滅即因滅則果滅
【'''探究諸法的原因,發見緣起的彼此依待性(空间)、前後程序的必然性(时间);】'''
缘起它必然是有空间,就是法的因果,法的和合,还有时间的前后。
'''【從推因知果,達到 因有果有、因生果生的必然關係。但佛法求知人世間的苦痛原因,是為了設法消除 它。】'''
所以我们观察缘起,并不是因为觉得说,我能够观察那么细,有些人在禅修的时候,就修止观的时候,他说我能够看到那个蚊子叮我吃下去。哇,看得好清楚。看好清楚又怎么样,你看得好清楚,如果不是为了要消除我们对于这种苦痛的一种烦恼的话,你那种了知意义并不是很大。所以任何东西我们一定要拉回我们的本位,就是设法不要让他再生气。比如说我们的烦恼十二支里面的烦恼,无明跟爱一样,我们假如不愿意有这样子的一种果报体,在人世间这样受苦。当然无明跟爱我们是必然要去对付他的,那假如自己还是牢牢不放的话,自己都没有办法设法去消除它,然后只是希望他不要来,那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所以导师说'''【所以流轉門說:乙的存在,由於甲的存在。現在還滅門中反轉來說:沒有甲, 也就沒有乙。這如經上說:「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所謂無明滅則行滅,......純 大苦聚滅。'''」。24】
这还灭的原理,其实他跟前面的理则是一样的原理,还灭的原理还是缘起。所以缘起,它可以从流转的原理跟还灭的原理这样子的原理,如果是按照导师前面所讲的,还是杂染的,'''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就是还灭的原理。
2、從緣起論的相生邊與還滅邊建立生死與涅槃,非一般宗教所能說明
【'''這還滅的原理,還是緣起的,即「無此故彼不起」。所以緣起論的相生邊,說明了生 死流轉的現象;還滅邊,即開示了涅槃的真相。涅槃成立於生死苦迫的取消,是從 因果現實而顯示出來。這與一般宗教的理想界,光靠信仰與想像,不能給以事理的 說明,實大有天淵之別!'''】
所以这里有一个重点,大家对照一下那个图表,因为以前我也是一直在这边想。大家对应那个图表,这个图表我们在第十章或者第11章的第一段,已经有提到,缘起在《阿含经》是杂染的。那如果按照这个图表来看的话,缘起支性是杂染,圣道支性是清净。那问题就来了,你看到中间,缘起支性
过来的,生就是流转,灭就是反灭,但是这个灭,又通道升到执行去的,我 有没有看到?所以缘起支性,他说杂染的定义,应该是说流转的原理,还有团灭的原理,是杂染的,就是缘起,缘起的那个缘起,支性,不同情境的地方,是说它的原理,但是谈到涅盘,谈到涅槃,谈到出世间的果,因果,那个果,涅槃,它是这种原理,此无故彼无的原理,过后,所得到的一种结果,那个才是清净的。这样可以吗?因为比如说怎么讲,比如说我们上楼梯是流转,下楼梯是毁灭的话,你上楼梯跟下楼梯的原理是缘起支性就是杂染的那所谓清净的部分?或者是圣道支性?你下到来楼梯,你从楼上下到来,下到来这个地步,这个境界,才叫做涅槃。但是你还没有下到来。此无过比我还没有下到来的时候,那个都还不算,还是缘起的原理来的。此无故比还是缘起的原理这样。所以可能这一点点大家会去想一下。为什么我会这样提醒大家?因为我们看一下注脚时期。大家看一下注脚时期,待会我们就会看到了。不过先讲也没关系,注脚时期,佛说此甚深触,所谓缘起,倍复甚深难见,就是涅槃,如此恶法,有为无为,所以有为就是缘起,生住异灭,无为?就是不生不住,不异不灭,涅槃寂净。所以在涅槃寂净的角度来看的话,他是到了涅槃的那个果,那个境,那种境界,离有离无,那种境界才叫做真正的清净了,才叫做无为了,那如果你缘起,还有那一种尺无故,比如你还要一个一个这样子去借助思想的观察的话,那一种原理应该还是属于有为的部分,这样,这个部分大家回去再想一想了,我们回到本文。刮胡二一,缘起而毁灭的必然性。依缘起而现起缘生的事相,这个没有问题。同时又依缘起而显示涅槃。涅槃是诸法的真性,也即是法性。经中说,有为法,无违法。这个就刚刚所提到的了,有为法是有生住,有生有灭,那流转的寂灭?就是不生不灭,是无为。无为就是离爱欲,离杂染,达到寂净不动的境界,就是佛弟子所追求的涅槃。所以无为,是那一个境界你知道吗?他不是在指那个过程,它是指那个境界。这不生不灭的涅槃,成立于缘起法上。这个涅槃,它也不是离开缘起法而,而有另外一个真实抽象的,一个形而上的东西。不是这种境界,它也是在除去除习烦恼,它自然显现的一种法性而已,所以他也是在这些缘起的事相上去除掉这些烦恼,那它就会显现。如海水起波浪一样,水的本性是平净,他所以不断的后浪推前浪,是由于风的鼓动,所以疯子要停了,海水就归于平净。所以这个法水的本性,是平净,就好像法的本性,是极尽清净,它跟本有是不同的。法的本性,它就是急激进性,还是平净的,如海水一样。这些风就如烦恼业力,那底下看这浪浪的相续不息,如流转发,风息浪净,风平浪净,如寂净的涅槃。所以缘起是有为,生灭,本来就是从因缘的关系而生。既然是因缘关系而生,它就绝对不会永远如此,这个是很重要的。所以我们只要任何的生活,认真的感觉,认真的感受,假如我们希望他永远如此,那我们是跟因缘和合的法在对抗而已,但是没有办法的,他一定是会生住异灭。所以在没有生,没有还没有变异,还没有消失的之前,我们要好好地珍惜它,好好的善用它那。但是这一些法他自然必会灭去。如除夕,众多的因缘,就除其烦恼,无明爱,不就显现一切法的激进性吗?。所以涅槃的案例,也是一缘起,这样可以,我们来看最后这个寂灭性,在大乘经来说,称它为诸法,毕竟空。所以毕竟空。它不是什么都没有,它只是把爱着,邪见颠倒除去,显现的就是毕竟空。所以没有离开生活,没有离开我们的生命,而有一个毕竟空,也有一个涅槃可得,它就在我们的生命里面去发掘的,去体会的。所以诸法终归于空跟阿含里面终归于灭。归空跟归灭是没有什么不同的,是没有什么不同,但是什么不没有什么不同?到底要怎么解?我今天有补充资料给大家,第一页我们看一下,补充资料第一页第三,最底下那一段,导师在中观经论也提到,诸行无常除了四象上的生灭相,续相而外,含有根身的意涵,就是无常。无常跟灭的含义是相通的。佛弟子经常说无常,表明一切法皆归于灭,有生必有灭,所以说是无常终归于空,其实它跟中归于空是没有多大差别。怎么说,无常的生意假如能够了知,那它的意涵?就是如法,法如空中的闪电,刹那生灭不住,无不归于一切法的平等,寂净无常,灭如波浪汹涌,看出它的消失,还归于平净。寂灭意味着那波平浪净的境界,所以波浪的归于平净就是水的本性如此,所以它必归于平净,而且到底能实现平净,所以无常看到他刹那刹那生灭不住。实际上他还没有灭的时候,你都能够观察,那个智慧是非常锐利的了,那如果他回归于自然,回归于本性,那个也没有什么好可惜,好伤心的。他只是回归法的本能性。所以说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矣,寂灭为乐。从人,使人只从一切法的生而即灭当中正之常性本空,不可得而入,不生不灭的寂净,差别的归于统一,动乱的归于平净,生命的归于寂灭,这个就是能从无常渗入到究竟,这个就称为从无常植入无愿解脱门得道。所以这个就是看我们会不会通达了,我们回到158页最后了,归空跟毁灭没有什么不同,导师这里举的 pv 跟我们刚刚所讲的差不多,波浪的相续不灭,不是浪性不灭,一浪本来是寂灭的,只是回归水的本性,而且它是必然的,我们看最后一段,涅槃为学佛者的目的,就是从杂染法,彻底的解脱的触理境界,为一般人所不容易了解。佛法的涅槃,不是形而上神秘,而是从经验。经验是什么?现实身心的经验,每个人都可以体验到的,比如说佛说无常苦,每个人都会体验到,就从我们的五蕴身心去经验,才能以五蕴身心的这样子的现实经验而产生什么?出离心,如果离开我们身心的观察,是没有办法引生出离心的。所以你看那些医学,科学,它们可以看到我们生命体,都是细胞组成,都是因缘和合而成。为什么它们没有出离心?因为他观察那个东西不是用在自己现实生命的经验上,所以没有办法引生它的出离心的,因为他觉得这样子的研究是一种成就,但是刚好佛法要观察过后的结果?是我们对于这个生命,再也没有染着的价值,这个才是触理心,你满足他,他是终归于会怎么样?身触一灭的。讲。所以从经验的出发,经理性的思辨,正见的引导,而能够直觉体悟法性,不过是如此。那这样的缘故?所以例如你缘起的涅槃观,深刻而彻底的体会,切不可离开现实,专注想象,去模拟它。所以缘起法,其实他就是同时能够让我们了解生命,也能够让我们体证涅槃,相当重要的一个不公外道的法我们下一个礼拜是上第十二章三法印,那上完三法印,我就要跟大家做一个一个图表,做三章谈缘起法,的一个汇通,所以下个礼拜的内容也是蛮多的,大家有拿到讲义吗?有,希望大家回去先预习的。那我们下个礼拜再跟大家报告。


15A
15A


  法师,这位同学,大家晚上阿弥陀佛,我们今天,
 我们今天要看到的是补充讲义 第十一 章之二,就是今天发的两张 ,你看到就是第三页和第四页,还有一个图表,图表那一章第五页 那第12章的补充讲义?暂时先放一边。好,我们先来介绍一下这个南传注释书,直接看补充讲义的第三页,第11章,补充讲义的第11章,补充讲义的第三页,那这两页的说明?其实他在清净道论也有,
 
 
就是计划,就是要上第12章,三,反应,那在还没有上12章之前,我又想了一下,就是因为我有去排那个进度,我算后面的结束,就是,还有多出一一节课来,所以我就想三,法印跟前面谈缘起的地方,都很重要。所以,我今天,会慢一点,然后,会把上一次谈到南传的缘起的观念的部分,我今天又补充了给大家。那介绍给大家一下,就是有关于南传注释书谈12缘起的方式。其实,假如我们了解的话,对我们掌握缘起也是蛮有帮助的,所以我今天就补充了给大家。
 
我们今天要看到的是补充讲义 第11 章之二,就是今天发的两张 ,你看到就是第三页和第四页,还有一个图表,图表那一章第五页 那第12章的补充讲义?暂时先放一边。好,我们先来介绍一下这个南传注释书,直接看补充讲义的第三页,第11章,补充讲义的第11章,补充讲义的第三页,那这两页的说明?其实他在清净道论也有,


 但是我看了这个菩提长老的白话解释,也比较好理解,所以,我就引述了相关庄园。第87期就是综艺版的菩提长老讲的,这12缘起的说明那,其中有谈到这情经道论的一种注释书的说明那所以我引出来给大家分享我们来看第三页,那大家先,把这个图表,一直一一起放在旁边来看,这个图表大家假如没有看过这个南传的说明的话,这个图表其实我们拿到也不晓得它要代表什么,所以要配合这一份的说明,就是补充讲义这个一第一第三页和第四页的说明。那也许这个图表,
 但是我看了这个菩提长老的白话解释,也比较好理解,所以,我就引述了相关庄园。第87期就是综艺版的菩提长老讲的,这12缘起的说明那,其中有谈到这情经道论的一种注释书的说明那所以我引出来给大家分享我们来看第三页,那大家先,把这个图表,一直一一起放在旁边来看,这个图表大家假如没有看过这个南传的说明的话,这个图表其实我们拿到也不晓得它要代表什么,所以要配合这一份的说明,就是补充讲义这个一第一第三页和第四页的说明。那也许这个图表,
第332行: 第81行:
 我们对这150页来看的话,你会发现有一个地方我们需要稍微再强调一下,就是50页,150页这个地方,最开始上面,他说缘起既然是杂染的因缘,佛在阿含经所说不同于清净,这个没问题。那导师引了经文?他说缘起的定义就是此有故彼有,那它的内容?就是无明缘行等等等,一直到生源老死,纯大苦聚集,有没有就是苦的结局?引起流转?这个是属于杂染的。这个 ok 吗?那大家看一下,157页,大家翻译一下157页,
 我们对这150页来看的话,你会发现有一个地方我们需要稍微再强调一下,就是50页,150页这个地方,最开始上面,他说缘起既然是杂染的因缘,佛在阿含经所说不同于清净,这个没问题。那导师引了经文?他说缘起的定义就是此有故彼有,那它的内容?就是无明缘行等等等,一直到生源老死,纯大苦聚集,有没有就是苦的结局?引起流转?这个是属于杂染的。这个 ok 吗?那大家看一下,157页,大家翻译一下157页,


 刚刚是看流转门,现在看157页,第一段,现在看还灭门157页第一段后面,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所谓无明灭则行灭纯大苦聚灭。 那他说这个还灭的原理也是缘起的。所以现在问题就来了,你看那个147页这个图表,如果说流转门来看的话,缘起支性的流转门是世间因果还是出世间因果?流转门世间因果缘起里面的流转门?是世间因果,那缘起里面的 灭门?
 刚刚是看流转门,现在看157页,第一段,现在看还灭门157页第一段后面,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所谓无明灭则行灭纯大苦聚灭。 那他说这个还灭的原理也是缘起的。所以现在问题就来了,你看那个147页这个图表,如果说流转门来看的话,缘起支性的流转门是世间因果还是出世间因果?流转门世间因果缘起里面的流转门?是世间因果,那缘起里面的 灭门?


 ,还灭门,你们知不知道?我我讲讲里知道。那所以你看到流缘起的流转门是世界因果缘起的,还灭门。他既然是通出世因果,他出通出世因果,那我们说缘起是不通清净的,这样子说得通吗?导师在这上面不是讲缘起是不通清净的, 所以到底通不通,通不通清净通还是不通?
 ,还灭门,你们知不知道?我我讲讲里知道。那所以你看到流缘起的流转门是世界因果缘起的,还灭门。他既然是通出世因果,他出通出世因果,那我们说缘起是不通清净的,这样子说得通吗?导师在这上面不是讲缘起是不通清净的, 所以到底通不通,通不通清净通还是不通?
第423行: 第172行:
 导师底下导师的解释,非常的非常的棒。我们来看,因为中道的缘起说明了他。先回答第一个问题了,为什么世间几老师说中道的缘起法说明世间的有存在?都是因果相生如幻无支性的生更有。所以既然是万事万物的世间,急呀,是缘起而疾,就是离开无因无果的无间无音键,可以离开这样子的一种谐谐音键,却不会执着为实有,知道事件集,但是我们不会执着他是石油,因为它是因缘和合的法。那见到世界面又怎么样?第二个问题的答案第三行,缘起本来就是空性的,
 导师底下导师的解释,非常的非常的棒。我们来看,因为中道的缘起说明了他。先回答第一个问题了,为什么世间几老师说中道的缘起法说明世间的有存在?都是因果相生如幻无支性的生更有。所以既然是万事万物的世间,急呀,是缘起而疾,就是离开无因无果的无间无音键,可以离开这样子的一种谐谐音键,却不会执着为实有,知道事件集,但是我们不会执着他是石油,因为它是因缘和合的法。那见到世界面又怎么样?第二个问题的答案第三行,缘起本来就是空性的,


 缘善归灭只是还他一个本来如是的本性,不是先有一个真实的我,真实的法被 灭了。见世间灭,只是本性如此,见到世间灭,就是法师本来就是归于寂灭。那这样,就可以离于邮件,这个邮件就是实在的,永恒的这样子的友谊,而不堕入断灭。所以你看我们造作业力,或者是我们这个生命结束了,如果说我们的业力,我们的烦恼没有断除的话,请问我们还会轮回吗?会。所以不会堕入断灭了,但是,也利于有剑。我们知道,它是业果相续,没有一个我在轮回,所以他也可以离开邮件。
 缘善归灭只是还他一个本来如是的本性,不是先有一个真实的我,真实的法被 灭了。见世间灭,只是本性如此,见到世间灭,就是法师本来就是归于寂灭。那这样,就可以离于邮件,这个邮件就是实在的,永恒的这样子的友谊,而不堕入断灭。所以你看我们造作业力,或者是我们这个生命结束了,如果说我们的业力,我们的烦恼没有断除的话,请问我们还会轮回吗?会。所以不会堕入断灭了,但是,也利于有剑。我们知道,它是业果相续,没有一个我在轮回,所以他也可以离开邮件。


 那这部经到底要说什么道理?导师归结导师的总结,这是说要遣除众生,不为诸行空,即害怕诸行空。以涅槃为断灭,断灭的执着,不只是在其,不只是知道他无常生灭,知道他有法无我,那必须要从生灭之法,无我之法,直接体现他那如幻不实,深入一切空即而显示涅槃本性的无声。所以老师说这一部佛化加三严经,实际上他要说的,是从这些无常生灭法当中,那种,合合法当中,
 那这部经到底要说什么道理?导师归结导师的总结,这是说要遣除众生,不为诸行空,即害怕诸行空。以涅槃为断灭,断灭的执着,不只是在其,不只是知道他无常生灭,知道他有法无我,那必须要从生灭之法,无我之法,直接体现他那如幻不实,深入一切空即而显示涅槃本性的无声。所以老师说这一部佛化加三严经,实际上他要说的,是从这些无常生灭法当中,那种,合合法当中,
第453行: 第202行:
 是在阿含,是相通的,所以你说涅槃,贪嗔痴永进,或者是,说空三昧,正道的不动心解脱,就是空于贪嗔痴,这两者就可以通了。所以空在阿含吼,跟涅槃,它是不同的语词,但是同样的含义,。所以一般我们讲空,如果你回到阿汗去看?空最究竟的一一?就是空于贪嗔痴,跟涅槃,那贪嗔痴永尽是一模一样的。所以这个部分,我们可以再回想一下就理解了,那既然这样一种空余贪嗔痴的境界,它本身一定是从这些有为法当中去悟得的,了悟的,那有为法当然也就无常无我,这是必然。好,
 是在阿含,是相通的,所以你说涅槃,贪嗔痴永进,或者是,说空三昧,正道的不动心解脱,就是空于贪嗔痴,这两者就可以通了。所以空在阿含吼,跟涅槃,它是不同的语词,但是同样的含义,。所以一般我们讲空,如果你回到阿汗去看?空最究竟的一一?就是空于贪嗔痴,跟涅槃,那贪嗔痴永尽是一模一样的。所以这个部分,我们可以再回想一下就理解了,那既然这样一种空余贪嗔痴的境界,它本身一定是从这些有为法当中去悟得的,了悟的,那有为法当然也就无常无我,这是必然。好,


 我们来看161页。从缘起的空义而开显,所以经中说处事空性相应缘起。缘起本来是开显空义的,观察缘起,能够悟到它的必然性,就是流转的必然性, 灭的必然性。那了解这样子的正经过后?直到一切都归于空集,这个是佛说宣说缘起的方法,还有目的。那这样子的一个次第?实际上跟先得法住智,后得涅盘子没有什么不同,乃至跟中观所讲的若不得属地,不得第一义也没有什么不同,都很相同。再来我们看三法印的真实性,那这里,可以分成两大项来看,161页,这里,基本上第一大项,
 我们来看161页。从缘起的空义而开显,所以经中说处事空性相应缘起。缘起本来是开显空义的,观察缘起,能够悟到它的必然性,就是流转的必然性, 灭的必然性。那了解这样子的正经过后?直到一切都归于空集,这个是佛说宣说缘起的方法,还有目的。那这样子的一个次第?实际上跟先得法住智,后得涅盘子没有什么不同,乃至跟中观所讲的若不得属地,不得第一义也没有什么不同,都很相同。再来我们看三法印的真实性,那这里,可以分成两大项来看,161页,这里,基本上第一大项,


 是医生文法来看三法印,那在162页,第三段是一大乘法来看三法印。那我们先来看声纹法这个部分,161页。佛在阿含经所提到的三法印,不外乎都依有情自身来谈无常,无我跟空己,就是佛在说三法印,无常,无我跟涅盘?或者是空都以友情来说?不会。为什么不对无情来说?因为待会导师会提到无情,他可以谈无常,没有问题,但是无情物,没有苦。请问这个桌子他会苦吗?他有苦受乐受吗?没有。那他会执着是我吗?没有。所以,
 是医生文法来看三法印,那在162页,第三段是一大乘法来看三法印。那我们先来看声纹法这个部分,161页。佛在阿含经所提到的三法印,不外乎都依有情自身来谈无常,无我跟空己,就是佛在说三法印,无常,无我跟涅盘?或者是空都以友情来说?不会。为什么不对无情来说?因为待会导师会提到无情,他可以谈无常,没有问题,但是无情物,没有苦。请问这个桌子他会苦吗?他有苦受乐受吗?没有。那他会执着是我吗?没有。所以,
第594行: 第343行:
 常是指涅槃,那子无为,无常才是有为吗?上面不是有吗?上面那边那有没有涅槃常住,我第一次看的时候也会觉得,怎么长?老师怎么会把那个长突然又在这里冒出来,实际上它是只是汇通的一个语词了,我们不要把它想到那个常乐我净的场去了再来刮胡。二,诸法的无我性可以透过缘起去说明,因为缘起通两方,一个是流转,一个是幻灭。流转,它的关键词是相声,就是就是会生出一灭了,那它是无常,还灭?它的关键词?是寂灭,就是涅槃。那缘起贯彻这两端。因缘起支性,就是流转门和还灭门。大家迹得。
 常是指涅槃,那子无为,无常才是有为吗?上面不是有吗?上面那边那有没有涅槃常住,我第一次看的时候也会觉得,怎么长?老师怎么会把那个长突然又在这里冒出来,实际上它是只是汇通的一个语词了,我们不要把它想到那个常乐我净的场去了再来刮胡。二,诸法的无我性可以透过缘起去说明,因为缘起通两方,一个是流转,一个是幻灭。流转,它的关键词是相声,就是就是会生出一灭了,那它是无常,还灭?它的关键词?是寂灭,就是涅槃。那缘起贯彻这两端。因缘起支性,就是流转门和还灭门。大家迹得。


 那缘起是无我,所以,可以贯通这两端,刮胡山最后一行,所以诸法又是诸法的,所以相声 灭。导师,其实相声的方面是两个主持来的,相声是指什么?流转门,反面?反面门就是说诸法的所以无常或者是涅槃,诸法的有为或者无为,可以透过这样子的理解。所以我们来看下一页。166怎么理解?导师说,一切法因缘和合,所以能够升起来,因缘消散,一切法就归于灭。那请问流转跟幻灭这两个,一个是流转?生,生是流转,
 那缘起是无我,所以,可以贯通这两端,刮胡山最后一行,所以诸法又是诸法的,所以相声 灭。导师,其实相声的方面是两个主持来的,相声是指什么?流转门,反面?反面门就是说诸法的所以无常或者是涅槃,诸法的有为或者无为,可以透过这样子的理解。所以我们来看下一页。166怎么理解?导师说,一切法因缘和合,所以能够升起来,因缘消散,一切法就归于灭。那请问流转跟幻灭这两个,一个是流转?生,生是流转,


 因缘和合的时候流转生,那因缘消散? 灭所以看起来似乎有什么实体在那里生,还有灭其实并没有实体的支性可得,没有实在的支性在生命,如果真的是石油,那就用不着生,也用不着灭,如确乎是真实有他,也绝不会灭。所以一切法的相生还有幻灭这两个主持,一切法的流转和还灭。理解他本来是无支性,空本来无我,所以要怎么理解流转的画面?导师是透过无我。就缘起来看,因为缘起无有支性法寄居于因缘和合,此有故必有,所以它流转,所以它会生灭法,所以它是有为法。那因缘消散,
 因缘和合的时候流转生,那因缘消散? 灭所以看起来似乎有什么实体在那里生,还有灭其实并没有实体的支性可得,没有实在的支性在生命,如果真的是石油,那就用不着生,也用不着灭,如确乎是真实有他,也绝不会灭。所以一切法的相生还有幻灭这两个主持,一切法的流转和还灭。理解他本来是无支性,空本来无我,所以要怎么理解流转的画面?导师是透过无我。就缘起来看,因为缘起无有支性法寄居于因缘和合,此有故必有,所以它流转,所以它会生灭法,所以它是有为法。那因缘消散,


 此无故彼无的时候?当这个李泽就是这个四项回归于寂静的时候,它就回归于灭,那就是 灭,那显示法的本相。所以在无我或者是缘起的道理,通这两边,就是透过无我来了达,通达这个无常跟涅槃。好,我们来看刮胡。二,这三法应统一于空无我的思想。所以空跟无我,导师,很多地方,它是一起使用这个空跟我黑板上写的那个空等同涅盘有稍稍有一点不同。所以我上个礼拜我跟大家说空在阿含经,它是有很多角色的。这个空所以这个空有时候它是指什么?
 此无故彼无的时候?当这个李泽就是这个四项回归于寂静的时候,它就回归于灭,那就是 灭,那显示法的本相。所以在无我或者是缘起的道理,通这两边,就是透过无我来了达,通达这个无常跟涅槃。好,我们来看刮胡。二,这三法应统一于空无我的思想。所以空跟无我,导师,很多地方,它是一起使用这个空跟我黑板上写的那个空等同涅盘有稍稍有一点不同。所以我上个礼拜我跟大家说空在阿含经,它是有很多角色的。这个空所以这个空有时候它是指什么?


 那个方法修行的方法,比如说18空,有没有空三昧这种?就是属于方法,修行的方法。那你修空三昧能够得到什么?空余贪嗔痴,空三毒就是它的结果,它的果,挣得的果。所以空有时候是方法,有时候是它的结果,空余三毒,空于贪嗔痴,这个不是涅盘又是什么?所以我们在这里。导师,在这里说空,就是无我。老师是用空来当中间一个关键词之一。主要为什么?因为这个空是无支性的意思,所以也可以说是无我,
 那个方法修行的方法,比如说18空,有没有空三昧这种?就是属于方法,修行的方法。那你修空三昧能够得到什么?空余贪嗔痴,空三毒就是它的结果,它的果,挣得的果。所以空有时候是方法,有时候是它的结果,空余三毒,空于贪嗔痴,这个不是涅盘又是什么?所以我们在这里。导师,在这里说空,就是无我。老师是用空来当中间一个关键词之一。主要为什么?因为这个空是无支性的意思,所以也可以说是无我,
第622行: 第371行:
 但是有一个很基本的能够做得到的就是稍微冷静,沉淀自己,让自己沉淀,或者是,去找别人聊聊,看,到底是不是我做错什么,为什么那个人会这样,会这样,有时聊开了,或者是,是时间,过一段时间冷静了,也就不会受到影响也说不定。所以有时候我们不要像一般没有学佛的人,就好像那个那个什么,那个,我们说硬碰硬,你你怎么讲你丢得越越大利,他弹的就越高那个那个弹珠你丢的越大力,它就弹得越高。那学佛的人应该要像那个海绵,那个什么,那种粘土,丢下去是迹住的,他不会弹回来的,为什么?因为他会冷静,它会沉淀自己的。
 但是有一个很基本的能够做得到的就是稍微冷静,沉淀自己,让自己沉淀,或者是,去找别人聊聊,看,到底是不是我做错什么,为什么那个人会这样,会这样,有时聊开了,或者是,是时间,过一段时间冷静了,也就不会受到影响也说不定。所以有时候我们不要像一般没有学佛的人,就好像那个那个什么,那个,我们说硬碰硬,你你怎么讲你丢得越越大利,他弹的就越高那个那个弹珠你丢的越大力,它就弹得越高。那学佛的人应该要像那个海绵,那个什么,那种粘土,丢下去是迹住的,他不会弹回来的,为什么?因为他会冷静,它会沉淀自己的。


 所以有时候观察缘起也是如此。待会我们后面?我我我补充一个今天很好的资料给大家,解脱道论的资料,这个对我们观察引起的质地相当好。那我们先来看这个,学佛者,刚刚我们是讲一般人,刮胡寺,是学佛者,学佛者学习了世间正见,还有出世间正见,就能够明白一切法本来是空无我,一切现象,是有生有灭,佛法并不否认它现象确实是有因果体用,体用就一般讲的体相用了,它是通的,升起或者是 灭。不否认他有这样子的现象,但没有一些是实在的,常住的,独存的这三个条件大家还迹得吗?实在的,
 所以有时候观察缘起也是如此。待会我们后面?我我我补充一个今天很好的资料给大家,解脱道论的资料,这个对我们观察引起的质地相当好。那我们先来看这个,学佛者,刚刚我们是讲一般人,刮胡寺,是学佛者,学佛者学习了世间正见,还有出世间正见,就能够明白一切法本来是空无我,一切现象,是有生有灭,佛法并不否认它现象确实是有因果体用,体用就一般讲的体相用了,它是通的,升起或者是 灭。不否认他有这样子的现象,但没有一些是实在的,常住的,独存的这三个条件大家还迹得吗?实在的,


 常住的,独存的是什么定义?支性的定义,但是他少了一个,支性的定义有四个,他少了一个,一个主宰?或者是乐。所以你比对一下奖励一一百六十二页,讲义162页,你比对一下,你就知道这个支性。这三种定义,它是通于人跟法的,人法都通这个支性,所以我们说诸法无我,那个法,它是通人,我的这种支性,常读跟实在 那他不能够。只有属于我的支性的?跟法是不共的。我的支性是一个很特别的,除了这三个,它多了一个乐, 或者是主宰,这样,
 常住的,独存的是什么定义?支性的定义,但是他少了一个,支性的定义有四个,他少了一个,一个主宰?或者是乐。所以你比对一下奖励一一百六十二页,讲义162页,你比对一下,你就知道这个支性。这三种定义,它是通于人跟法的,人法都通这个支性,所以我们说诸法无我,那个法,它是通人,我的这种支性,常读跟实在 那他不能够。只有属于我的支性的?跟法是不共的。我的支性是一个很特别的,除了这三个,它多了一个乐, 或者是主宰,这样,
第702行: 第451行:
 成诸行分别制。这个,这个是论的,我们直接看老师的白话,对于缘起的生灭分别观察得到了善巧十,这个是关键的,从流转门见到是由行而来了之,世事无常,苦无我,当下就是寂灭。所以你看,解脱道论这里,他叫我们观察缘起,他 pps 那关,当我们了知这些共享第一个步骤过后,他开始要教我们进入缘起关了。缘起关,它就是要从流转门先下手。流转门,我们大家还迹得吗?我们上个礼拜有讲三个连接,还迹得吗?南传第一个连接就是行跟四,
 成诸行分别制。这个,这个是论的,我们直接看老师的白话,对于缘起的生灭分别观察得到了善巧十,这个是关键的,从流转门见到是由行而来了之,世事无常,苦无我,当下就是寂灭。所以你看,解脱道论这里,他叫我们观察缘起,他 pps 那关,当我们了知这些共享第一个步骤过后,他开始要教我们进入缘起关了。缘起关,它就是要从流转门先下手。流转门,我们大家还迹得吗?我们上个礼拜有讲三个连接,还迹得吗?南传第一个连接就是行跟四,


 第二个连接是受跟爱,第三个连接?有跟生还迹不迹得?你看那个图表就知道了。三连结的地方,第一个连接就是行跟事那所以你看解读到论这里,他就用第一个连接,他说假如我们知道说是,无名形式那个事,是由行而来的话,那就可以知道这个事,实际上他也是无常苦,我当下就是寂灭 灭门,由于行的灭,世也跟着灭,这也可见的是是寂灭的,流转各方面,所以不论是缘起的生或者是灭,
 第二个连接是受跟爱,第三个连接?有跟生还迹不迹得?你看那个图表就知道了。三连结的地方,第一个连接就是行跟事那所以你看解读到论这里,他就用第一个连接,他说假如我们知道说是,无名形式那个事,是由行而来的话,那就可以知道这个事,实际上他也是无常苦,我当下就是寂灭 灭门,由于行的灭,世也跟着灭,这也可见的是是寂灭的,流转各方面,所以不论是缘起的生或者是灭,


 都可以通达它是机密到这里,就是我想就是观生灭,有生灭,通达它是寂灭,不生不灭。这个 ok ,接下来他说,同时法从原生,没有本有的抽象法,法规灭,没有常住的后项,就是法因缘生,没有本有的图象,就是知道他因缘生,所以不会执着它是实有的,或者是不会落入无间,因为他是因缘和合而生,此有故必有。法法规灭?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它不是落入一个长的后巷,也不是落入一个断灭,这些都是在发挥胜义空经的思想。
 都可以通达它是机密到这里,就是我想就是观生灭,有生灭,通达它是寂灭,不生不灭。这个 ok ,接下来他说,同时法从原生,没有本有的抽象法,法规灭,没有常住的后项,就是法因缘生,没有本有的图象,就是知道他因缘生,所以不会执着它是实有的,或者是不会落入无间,因为他是因缘和合而生,此有故必有。法法规灭?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它不是落入一个长的后巷,也不是落入一个断灭,这些都是在发挥胜义空经的思想。
editor、​limited
3,627

个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