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内容

Test:文字整理-YQ1:修订间差异

删除993字节 、​ 2023年10月17日 (星期二)
无编辑摘要
无编辑摘要
标签已被回退 可视化编辑
无编辑摘要
标签已被回退 可视化编辑
第304行: 第304行:




那因为我们对这一个这一句话的那个就是整句的那个就是意义上大概很清楚了,但是在它整句的这个对话的那个详细解释不是很清楚。就是说他说佛告阿难,众生如果有所需也。那这个意思是说众生对我有什么需要?


  不是 我在 我等 下我讲,因为他前面有 多对话。 那他重点 于说我快要入灭。他在中国,他 次是我快要入面。然后。然后那 那就说那你佛陀有没有什么命令?命令要慎重去遵守 。有没有什么命令? 佛陀是 不是 要交代一下有什么?有什么这些,比如说有些帝王或者是一些什么东西要要要死了之后 ?那要不要留下一些什么东西让我们去做?有没有什么命令?那么 陀就 兰说 ,众 我无与, 我有所 需也。我总 是说我 有什么 命令,是因为众生,对,就是 需要 我,那么我就为众生做一些事情。,那若果有资源,意思就是说如果有,如果有人自己这样说,
  问: 们对 这一 句话的意义上大概 清楚了 但是 它整句的 这个 对话 的那 个详细解释 不是 很清楚。 佛告阿 ''' 于我有所 须耶?'''那这里意思 是说 众生对 我有什么需要


 如 有人是如果 有这样子说,我持众 ,我 ,就是说 我的力量,就是说我的任何什么东西,不管是我的功德,我的力量,我怎么样来摄持众生 的话 那这样的话, 人就是这样的人,那当然会有 一些,疑虑,或者是 一些命令留下 。但是 ,如来并没有说我自己是摄持众生,我自己来 持众生,是用我自己的威德 来摄服众生,我并不是这样子的。 所以我就所以所以说 那佛陀为什么会有什么教 留下来?只是说众生需要我,然后我就告诉大家怎么修行这样子而已。
  师父:不是,因为他前面有很多对话,重点在于说佛快要入灭,在中阿含经,阿难就说,佛陀您有没有什么要僧众去遵守的命令?那佛陀是不是要交代这些,比 些帝王或者是一些 要死了,那要不要留下一些什么东西让我们去做?有没有什么命令?那么佛陀就告诉阿难说,'''众僧于我有所 须耶?'''佛陀说我没有什么命令, 因为众生需要我,那么我就为众生做一些事情。那若有自言,意思就是说, 如果 有人 有这样子说,''' 我持 众,我 摄于 ''' ,就是说 我的力量,就是说我的任何什么东西,不管是我的功德,我的力量,我怎么样来摄持众生。那这样的话, 就是这样的人,那当然会有一些命令留下。但是 ,如来并没有说我自己是摄持众生,我自己来 持众生,是用我自己的威德 来摄服众生,我并不是这样子的。
 
那佛陀为什么会有什么教 留下来 ?只是说众生需要我,然后我就告诉大家怎么修行这样子而已 。所以这个就叫做依法以摄僧,所以佛陀就说,不是依他自己个人的魅力或者他的什么东西来摄服众生,这并不是说他就是教主,所以大家一定得听他的话,并不是这样


好好。因为因为前面我们没有去看他。这前面到底是什么故事?是突然间出现这你就觉得好像理解上有点怪怪的。所以这个就叫做依法自身。,所以我就说不是他自己,依他自己的个人的魅力或者他的什么东西来设服众生,这并不是说他就是教主,所以大家一定可以听到的话讲并不是这样。




第320行: 第320行:




下面就是下面也是那个思想指的那个注释。这个地方就是他前面就是说他那个我与如我今如来出现于世,他这里这里就是说它前面其实的那个戒律强,其实本来早期是没有说借的,那后来是只是很很简单的就教大家无所谓,无所谓那个当成世界。那因为这个不是生的话,是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含义?


  还是他的吴世勋 只是说这12年中没有人犯 ,所以叫 吴士 生。
  师父: 只是说这12年中没有人犯 ,所以叫'''"无事僧 "''',就是没有事情发 了。
 
问:因为前面12年僧团的人都是比较清净的,后面才会开始有人犯了一些戒,所以他把前面12年这些没有犯戒的人,就叫做'''"无事僧 "'''


好好。就这个12年,因为前面12点钟的那个参团的人都是比较先进的,都没有去。就那后面才会有间接开始有人犯了一些罪。所以所以他把前面的这些没有犯戒的,这12点钟都没有人犯罪,就叫做无事生这样子。就是没有事情发生了。




 陈复
 陈复


'''14.《成佛之道》之前曽请教师父,大乘论师所开示的是论师所证悟的 实相,还是包含论师逻辑的推论。师父言为前者。但三系 对佛法的诠释角度的确有不同,否 则也不须分系;但如果 是证悟了的实相,实相不应是相同,不会因人而异 吗?又 例如唯识学从最初的「心」,到后来 细分为有深浅之别的六 七八识过程'''
'''14.《成佛之道》之前曽请教师父,大乘论师所开示的是论师所证悟的 实相,还是包含论师逻辑的推论。师父言为前者。但三系 对佛法的诠释角度的确有不同,否 则也不须分系;但如果 是证悟了的实相,实相不应是相同,不会因人而异 吗?又 例如唯识学从最初的「心」,到后来 细分为有深浅之别的六 七八识过程 '''




editor、​limited
3,687

个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