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itor、limited
3,687
次編輯
靖远 (Yanque)(留言 | 貢獻) 無編輯摘要 |
靖远 (Yanque)(留言 | 貢獻) 無編輯摘要 |
||
行 31: | 行 31: | ||
我们回到这个262经这个地方,我有稍微归纳一下: | 我们回到这个262经这个地方,我有稍微归纳一下: | ||
【迦旃延!如實正觀世間集者,則不生世間無見;如實正觀世間滅,則不生世間有見】 | |||
那刚刚262经是阿难听到的,他在旁边听到佛对迦旃延说这一部经,所以,他重复再说一次给那个阐陀听了。实际上这301经,这个就是佛化迦旃延经。 | |||
【世间即如实正知见】,就是 如 实正知世间集者,【若 世间 无者不有,】 就 是 不生无间 。【世间灭 , 如实正知见,若 世 间有者无 有 】 。 大家看得出来吗?,跟刚刚 那 一部经是一样,它是倒过来 的 用词而已。【离两边 说 中道】。这个是一样 的 ,大家慢慢去比了 。我们来看 导师的解释: | |||
性空学探源58页 , 【为什么如实正观世间集可以离开无间而不生其有见 ? 第二个问题 , 正观世间灭 , 可 以 离开有见而不堕入断见?】 他 先回答第 一个 问题 了。 【中道的缘起法说明世间的有存在 , 都 是 因果相生如幻无自性的生跟有 。 所以既然是万事万物的 世间 集是缘起而集 ,就是 离开无因无果的无因见】,可以离开这样子的一种邪因 见,【却不会执着为 实 有】, 知 道 世间集, 但是我们 不 会执着他是实 有 ,因为它是因缘和合的法。那见到世见灭又怎么样?第二个问题的答案:【缘起本来就是空性的 , | |||
缘散归灭,只 是 还他一个本来如 是 的本性, 不 是先 有 一个真实的我 , 真实的法被还灭了。见 世 间 灭, 只是本性 如 此。】 见 到 世间 灭,就 是 法本 来 就是归于寂灭。 那 这 样 就可以离于有见 , 这个有见就 是 实在 的, 永恒的 这样 子 的有见, 【 而不堕入断 灭】。 | |||
所以你看我们造作业力 , 或者是 我们 这 个 生命结束 了, 如果 说 我们 的 烦恼没有断除 的 话,请问我们还会轮回吗 ? 会 。所以 不会堕入断灭了 , 但 是, 也离于有见。我们知道它 是 业 果 相续,没有一个我在轮回 , 所以也 可以离开有 见 。 | |||
那这部经到底要说什么道理?导师的总结,【这是说要遣除众生不为诸行空寂,害怕诸行空。以涅槃为断 灭 的执着,不 只是 知道 他 无常生灭,知道他有法无我,那必须要从生灭之法、无我之法,直接体现他那如幻不实,深入 一 切空寂而显示涅槃 本 性 的 无生。】所以导师说这 一 部佛化迦旃延经 ,实 际上他要说 的 是从这些无常生灭 法 当中 , 它不过 是 一种 如 幻不实 , 无有自性的一切万物而已 。那 假如能够从 这样 子的一个空寂性当中 , 渗透到涅槃的本性的话 , 那 这个就是 建立非常完整 的 出世 的 正见。那 这 一种正见就是,刚刚阐陀所悟到 的 正见 , 就是 不 复见 我, 唯见正法。 这个 就是补充三法印 的 一部很 有 名 的 经典 , 给大家参考。 我们回 到第十二章 ,我们 继 续 讲三法印 。 | |||
除了262经,当然还有很多 部经 都有提 到 三 法 印 ,那我 只是举这一部经 ,那导师 在后面还有举另外 一部经 。 | |||
三法印,有些人在无常的法印底下,多加一个苦 —— 诸受皆苦,称为四法印,这个苦,都卡,是觉者对于有情世间的价值判断,它应该只是属于无常底下的含义。那从事理的真相来说,三法印就够了,因为无常故苦,实际上?所以我在黑板上有写有没有最右边我写无常,后面挂何苦?就是无常,它可以包含苦的含义, | |||
所以无常,无我的涅盘,三个就够了。导师说,那为什么说这个诸受皆苦?,包含在无常的道理当中?,我们来看一下主角是主角?是,导师引了郑韩晶,第八经也提到说,一切诸行皆无常,一切诸受皆苦,一切诸法无我,涅槃修行,这就是涅槃, | 所以无常,无我的涅盘,三个就够了。导师说,那为什么说这个诸受皆苦?,包含在无常的道理当中?,我们来看一下主角是主角?是,导师引了郑韩晶,第八经也提到说,一切诸行皆无常,一切诸受皆苦,一切诸法无我,涅槃修行,这就是涅槃, | ||
行 89: | 行 90: | ||
所以三法印没有办法运用到无常的身,无情的身上。再来如扩充到三法印,如把三法印扩充到一切,就如大乘所说的无常故空。这个就是站在大乘的角度来看。空是无支性,一切法本性如此,从众缘而没有支性,没有常住独存,实有一切法法平等的空,即经中称为法无我,那接下来稍稍有一点要注意的,他说法无我跟人无我,略微不同,有情执我的我就是人无我,法无我的我。这两种无我略略不同, | 所以三法印没有办法运用到无常的身,无情的身上。再来如扩充到三法印,如把三法印扩充到一切,就如大乘所说的无常故空。这个就是站在大乘的角度来看。空是无支性,一切法本性如此,从众缘而没有支性,没有常住独存,实有一切法法平等的空,即经中称为法无我,那接下来稍稍有一点要注意的,他说法无我跟人无我,略微不同,有情执我的我就是人无我,法无我的我。这两种无我略略不同, | ||
那对于实在常住独存的我,这两者是相通的,相同的,但是有情所执着的自我,附录于意志的自由,这个就跟法无我不同。同时在常住独存的一一,人无我还有法无我,是共通的。所以导师,是站在共同的角度来说,空 | 那对于实在常住独存的我,这两者是相通的,相同的,但是有情所执着的自我,附录于意志的自由,这个就跟法无我不同。同时在常住独存的一一,人无我还有法无我,是共通的。所以导师,是站在共同的角度来说,空 寂 性实际上是可以变通一切,变通无情的到无情一切去了,那人无我的部分,他也共通,那是不同的,只有一一小部分不同,就是有自由的意志的稍稍的不同。所以这样的三法印遍通一切,就可以包含了友情跟世间的真理。那这里需要补充, | ||
就是在谈这种什么实在,常驻,独存的含义,我有写在黑板,就是导师在成佛之道里面,有提到支性的定义,支性,什么叫支性?支性的定义。那导师在成佛之道?有列了四项,就是在常住,独存,自由,那现在导师在佛法概论这里说法无我,是只有上面三个人,无我?是多了这个自由,这个,多了这个支性的含义,就是四个里面,这个是我有,人无我才有。为什么?为什么这个人物我会多了这个?因为这样子的一个自由的意志,就是一般我们所讲的萨迦耶见, | 就是在谈这种什么实在,常驻,独存的含义,我有写在黑板,就是导师在成佛之道里面,有提到支性的定义,支性,什么叫支性?支性的定义。那导师在成佛之道?有列了四项,就是在常住,独存,自由,那现在导师在佛法概论这里说法无我,是只有上面三个人,无我?是多了这个自由,这个,多了这个支性的含义,就是四个里面,这个是我有,人无我才有。为什么?为什么这个人物我会多了这个?因为这样子的一个自由的意志,就是一般我们所讲的萨迦耶见, | ||
行 117: | 行 118: | ||
第一个圈圈,你看到163页最后一行,163页最后一行。观诸行无常,就能够让我们产生厌倦世间而求处理,这个就是。那第二个圈圈,就是164页,我们能够厌苦,就能够通达无我,无我,无我所执,就能够离爱欲,就是对于世间的五欲,都能够离离欲,这个就是观无我能够离欲,那李煜的话就是离一切烦恼而得到涅槃解脱,这个就是灭,或者是解脱。所以观无常能够生厌,关于我能够理欲,观涅盘能够解脱,或者是灭,这个是,培养正见很重要的一个观察。 | 第一个圈圈,你看到163页最后一行,163页最后一行。观诸行无常,就能够让我们产生厌倦世间而求处理,这个就是。那第二个圈圈,就是164页,我们能够厌苦,就能够通达无我,无我,无我所执,就能够离爱欲,就是对于世间的五欲,都能够离离欲,这个就是观无我能够离欲,那李煜的话就是离一切烦恼而得到涅槃解脱,这个就是灭,或者是解脱。所以观无常能够生厌,关于我能够理欲,观涅盘能够解脱,或者是灭,这个是,培养正见很重要的一个观察。 | ||
所以三法印的教说,是诸法的真相,或者是修行的历程,统一了主观客观事实价值,是佛陀所有的教法。那我要补充给大家,是注脚11,注脚11,大家看一下,注脚11杂含经有提到说我们假如能够对于色受想形式,能够生厌离欲灭尽的话,就能够得到 | 所以三法印的教说,是诸法的真相,或者是修行的历程,统一了主观客观事实价值,是佛陀所有的教法。那我要补充给大家,是注脚11,注脚11,大家看一下,注脚11杂含经有提到说我们假如能够对于色受想形式,能够生厌离欲灭尽的话,就能够得到 见 法涅槃, 那什么叫厌离欲灭尽?我们看成佛之道,导师白画得很好。导师说我们在修八正道的开始。 | ||
要注意就是这个正见的培养非常非常的非常的重要。你看第三行,成佛之道第三行从无常的正见当中引发证实,就能像一样,所以我们培养三法印的无偿正见,会让我们对于世间的一切生起厌离心,那怎么样验?导师后面有说明,他说众生对于自我还有世界是热恋执着的,那我们的思维假如像一样的话,就是看到一切是无常,是苦,对于名利权势恩怨能够放得下,深信在英国深信,从深信因果中得来,所以业余世间却勇于为善,勇于求真, | 要注意就是这个正见的培养非常非常的非常的重要。你看第三行,成佛之道第三行从无常的正见当中引发证实,就能像一样,所以我们培养三法印的无偿正见,会让我们对于世间的一切生起厌离心,那怎么样验?导师后面有说明,他说众生对于自我还有世界是热恋执着的,那我们的思维假如像一样的话,就是看到一切是无常,是苦,对于名利权势恩怨能够放得下,深信在英国深信,从深信因果中得来,所以业余世间却勇于为善,勇于求真, | ||
行 129: | 行 130: | ||
,所以, | ,所以, | ||
,希望我们在这里面,好好的再思索一下,当然你要深刻的话,除了导师举的是生活的例子对不对,那我这我之前有发过给大家。在直观的休息里面,也可以配合这样子的观察,直观的休息。所以杂含经说,我们假如在色,受,想形式里面,产生什么?燕,李煜,灭尽,这三个能够让我们得到什么?得到什么? | ,希望我们在这里面,好好的再思索一下,当然你要深刻的话,除了导师举的是生活的例子对不对,那我这我之前有发过给大家。在直观的休息里面,也可以配合这样子的观察,直观的休息。所以杂含经说,我们假如在色,受,想形式里面,产生什么?燕,李煜,灭尽,这三个能够让我们得到什么?得到什么? 见 法涅槃,那我们要观色,观受,观想等等,这一种观察,我们唯有在修止观的时候,可以观察,平常当然也可以, | ||
但是真正用功要在直观,所以我们在观色,色法四大的时候,我们怎么能够让自己产生厌?在设法里面,用无常观,可以让我们对我们的设法产生厌,所以我们不管我们怎么爱惜自己的身体呀,四大假合的身体。有时候当他阴阳不调的时候,你怎么样去补粉怎么都没有用的话,你不觉得吗?,所以,人健康是最漂亮的就对了,你不健康,你怎么样去?我是他就是假的。但是真正佛教我们,就是我们要在设法里面,观察他的无常,我们就不会对于这个设法,会念念念念,懒着。那要礼遇的话,就是要观无我,那要得到灭烦恼灭的话, | 但是真正用功要在直观,所以我们在观色,色法四大的时候,我们怎么能够让自己产生厌?在设法里面,用无常观,可以让我们对我们的设法产生厌,所以我们不管我们怎么爱惜自己的身体呀,四大假合的身体。有时候当他阴阳不调的时候,你怎么样去补粉怎么都没有用的话,你不觉得吗?,所以,人健康是最漂亮的就对了,你不健康,你怎么样去?我是他就是假的。但是真正佛教我们,就是我们要在设法里面,观察他的无常,我们就不会对于这个设法,会念念念念,懒着。那要礼遇的话,就是要观无我,那要得到灭烦恼灭的话, | ||
涅槃的话,那就要观察,是极尽性,空性涅槃。所以一般我们讲,我们要修三法印,从色,受,想,行,事,这样子来观察的话,我们能够得到的结果就是厌离欲灭尽,每一个都一样,每一个都一样。能够得到这样子的话,就是阿含经所讲的,就是 | 涅槃的话,那就要观察,是极尽性,空性涅槃。所以一般我们讲,我们要修三法印,从色,受,想,行,事,这样子来观察的话,我们能够得到的结果就是厌离欲灭尽,每一个都一样,每一个都一样。能够得到这样子的话,就是阿含经所讲的,就是 见 法涅槃的,就是得到解脱。这样。这样 ok 吗?可以好,我们最后来看大圣的。大圣大智度论导师举的164页。164页最后两行导师举了龙树菩萨,大智度论提到说无常为空门,空为无生门,这也何以合乎三法印的次第? | ||
空在阿含或者在大圣是非常特殊的语词,他有时候是谈结果,有时候谈过程,有时候谈方向。所以在这里,导师说无常为空门,这个空就是谈无我了,空就无我。所以阿含经谈空,阿含经谈空有有几个地方我们要特别留意,像空三昧阿含经谈到空三昧,修行的方法,他的方法就是无我,无我所。这个就是空三昧的方法,修行方法无我,无我所是空三昧的修行方法。那这种方法会让我们带领我们到一种结果,解脱,那种解脱?是空余,空余贪嗔痴, | 空在阿含或者在大圣是非常特殊的语词,他有时候是谈结果,有时候谈过程,有时候谈方向。所以在这里,导师说无常为空门,这个空就是谈无我了,空就无我。所以阿含经谈空,阿含经谈空有有几个地方我们要特别留意,像空三昧阿含经谈到空三昧,修行的方法,他的方法就是无我,无我所。这个就是空三昧的方法,修行方法无我,无我所是空三昧的修行方法。那这种方法会让我们带领我们到一种结果,解脱,那种解脱?是空余,空余贪嗔痴, | ||
空余三读的不动解脱。所以这样子的空余三毒,空余贪嗔痴,这样子的空是结果,那空三昧的空是过程,所以我们在这里所讲的,无我?是属于这个,空等于无我,是属于修行的过程,那所以榕树所说的空就是无我,无 | 空余三读的不动解脱。所以这样子的空余三毒,空余贪嗔痴,这样子的空是结果,那空三昧的空是过程,所以我们在这里所讲的,无我?是属于这个,空等于无我,是属于修行的过程,那所以榕树所说的空就是无我,无 生 就是指涅槃。所以我在这里有没有最上面的左边这边无我,上面我有写空,然后涅槃上面写无 生 ,无 生 其实就是无灭,就是不生不灭了的意思。这边,最最最上面,这边红色字。我们来看注脚十二, | ||
大家就理解了。第二行,观无常,即是观空因缘观色法。念念无常,就是知道空,念念无常就是知道空。不管过去未来,现在的色法,它都是无有色相即是空,空 | 大家就理解了。第二行,观无常,即是观空因缘观色法。念念无常,就是知道空,念念无常就是知道空。不管过去未来,现在的色法,它都是无有色相即是空,空 寂 是不生不灭。那不生不灭跟生灭?其实是一说,有广略,有为法无常,念念生灭,那是因为因缘,无有支性的缘故。无有支性,所以是无我无常,无我无相,那我们的心就不会执取了心不执取,就是无相了,无相就是涅槃,寂静。 | ||
所以大乘所提到的这样子的一个修行过程,实际上跟三法印也很相通,导师要指出的就是这一点。这样好,所以我们再了解三法印,大家回去再继续看后面,剩下的部分,那我希望我再回去,再想要再想清楚一点,要归纳这个是这几张缘起的内容,看看用什么更简单扼要的方式给大家归纳。这样,不要越讲越模糊,这样我就惨了好,我们今天到这里。 | 所以大乘所提到的这样子的一个修行过程,实际上跟三法印也很相通,导师要指出的就是这一点。这样好,所以我们再了解三法印,大家回去再继续看后面,剩下的部分,那我希望我再回去,再想要再想清楚一点,要归纳这个是这几张缘起的内容,看看用什么更简单扼要的方式给大家归纳。这样,不要越讲越模糊,这样我就惨了好,我们今天到这里。 | ||
行 150: | 行 151: | ||
导师,这位同学,大家晚上好,我们是不是从明天开始是连续假日?是明天。明天你们还会来上课,还会好,我们继续我们的进度,佛法概论我们上个礼拜是上到第十二章,第十二章三大理性的统一第一节上个礼拜我们全部上完,那这个礼拜上第二节在165页开始。那到了这里,已经快要把导师,慢慢的要把, | 导师,这位同学,大家晚上好,我们是不是从明天开始是连续假日?是明天。明天你们还会来上课,还会好,我们继续我们的进度,佛法概论我们上个礼拜是上到第十二章,第十二章三大理性的统一第一节上个礼拜我们全部上完,那这个礼拜上第二节在165页开始。那到了这里,已经快要把导师,慢慢的要把, | ||
就是缘起跟三法印还有四圣谛的关系,作为一个总结,做一个总结,所以里面有一些关 | 就是缘起跟三法印还有四圣谛的关系,作为一个总结,做一个总结,所以里面有一些关 见 字,如果我说这个是关 见 字的话,大家就把它习惯学习,把它圈起来,因为有时导师早期的就是它们比较早期的人,它们的中文都很好,它们全部连在一起,不太标点的你没有发现。但是对我们现代的人来说,最好每一个顿号什么都要标上去才看得懂。这样。所以有时候这个就是需要多读几遍,就会能够理解。那我们上个礼拜有上过第一节就是谈三法印的定义,还有就是谈到三法印的,真实性,还有它的次第性,就是修行的次第性, | ||
实见性,不过大部分,还是就是着重在阿含经它的本身的特质来说,那接下来,导师在第二节的部分,就开始要谈到一些部分的一些艺术那所以在佛法概论本身,导师并没有没有提到很详细,所以我也补充了一些补充资料给大家,那补充资料大家今天有拿到,第三页和第四页,就是继续上个礼拜的第一页和第二页了,所以大家看好那个标题,不要点错就可以了。那我们通常谈缘起?原则我们前面两章已经重复很多遍,就导师说与其实缘起的定义。他的原则,很简单,就是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对不对, | 实见性,不过大部分,还是就是着重在阿含经它的本身的特质来说,那接下来,导师在第二节的部分,就开始要谈到一些部分的一些艺术那所以在佛法概论本身,导师并没有没有提到很详细,所以我也补充了一些补充资料给大家,那补充资料大家今天有拿到,第三页和第四页,就是继续上个礼拜的第一页和第二页了,所以大家看好那个标题,不要点错就可以了。那我们通常谈缘起?原则我们前面两章已经重复很多遍,就导师说与其实缘起的定义。他的原则,很简单,就是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对不对, | ||
行 186: | 行 187: | ||
所以我们如果看到这样子的经文,导师这样子的说明,我们就可以意会到一个事实,就是我们读经,不能只是读一两部就满足了,像杂阿含经,你要全部读,要全部读,要读多读的,也就读得越多越好了。阿含经为什么?因为在谈缘起的相貌,佛陀用尽不同的方式来诠释。所以如果我们只是看到这个293经?我们就会只是觉得说唉,有为无为就是这样,了解不同的事实,这样,就会落入这样子的一个一个前提,但是有导师这样子的提示,我们就可以清楚,有些东西是需要汇通的,就是互相贯通,才不会有这样子思想的一个矛盾性。我们来看补充讲义第一页,刮胡四大圣怎么说?这个就导师有点出来了。 | 所以我们如果看到这样子的经文,导师这样子的说明,我们就可以意会到一个事实,就是我们读经,不能只是读一两部就满足了,像杂阿含经,你要全部读,要全部读,要读多读的,也就读得越多越好了。阿含经为什么?因为在谈缘起的相貌,佛陀用尽不同的方式来诠释。所以如果我们只是看到这个293经?我们就会只是觉得说唉,有为无为就是这样,了解不同的事实,这样,就会落入这样子的一个一个前提,但是有导师这样子的提示,我们就可以清楚,有些东西是需要汇通的,就是互相贯通,才不会有这样子思想的一个矛盾性。我们来看补充讲义第一页,刮胡四大圣怎么说?这个就导师有点出来了。 | ||
大乘怎么说?大乘学者从不生不灭的生物当中直接体现,体现到无为的不生不灭。那为什么他能够直接从不生不灭下手?原来它是透过什么?刮胡四的第三行,它是立足于空,相应缘起,所以了知一切法都是本性空 | 大乘怎么说?大乘学者从不生不灭的生物当中直接体现,体现到无为的不生不灭。那为什么他能够直接从不生不灭下手?原来它是透过什么?刮胡四的第三行,它是立足于空,相应缘起,所以了知一切法都是本性空 寂 而这样会通的,就是所有缘起的一切法,它其实都跟空,他透过无支性,可以把它贯通起来。所以在这里,我们可以要这样子的理解了。就是我们说缘起是有为,这个是经文讲的。经文讲的,所以这个是没有。 | ||
没有什么错误。空或者是涅槃,那它是无为,这个也是听说的,不可能。经文有什么错,。但是在这一这,这一部经里面,应该也是同样,刚刚那一部经,293经,他多了这样子的一句话,他说,缘起,它是属于,属于空,或者是空,它是随顺于缘起,就是这两者,它们彼此是有关系的,我们要证证到空性,或者要进入涅槃,也是要透过缘起,那真正了知缘起当体,也就是空。所以这当中有一个关 | 没有什么错误。空或者是涅槃,那它是无为,这个也是听说的,不可能。经文有什么错,。但是在这一这,这一部经里面,应该也是同样,刚刚那一部经,293经,他多了这样子的一句话,他说,缘起,它是属于,属于空,或者是空,它是随顺于缘起,就是这两者,它们彼此是有关系的,我们要证证到空性,或者要进入涅槃,也是要透过缘起,那真正了知缘起当体,也就是空。所以这当中有一个关 见 ,就是这是龙树菩萨的特色。然后导师认为,就是不支性, | ||
透过无支性的理解,可以知道一切有为法,因缘和合的有为法,实际上他没有支性,所以,它就是属于空,或者是涅槃。通过无支性的了解,所以能够会通这两者,那也许我们就会问,追着问,说到底,无支性是没有什么心,没有什么性。所以,导师,接下去在这个补充资料这里,就有说长信不可得,有没有看到?还有?他,我性不可得,常信用无常来对峙,我信?我无我来对峙,对峙,还有?生灭性, | 透过无支性的理解,可以知道一切有为法,因缘和合的有为法,实际上他没有支性,所以,它就是属于空,或者是涅槃。通过无支性的了解,所以能够会通这两者,那也许我们就会问,追着问,说到底,无支性是没有什么心,没有什么性。所以,导师,接下去在这个补充资料这里,就有说长信不可得,有没有看到?还有?他,我性不可得,常信用无常来对峙,我信?我无我来对峙,对峙,还有?生灭性, | ||
行 210: | 行 211: | ||
我们看刮胡一二的。刮胡一,诸法。大家一定要把这是诸法吼圈起来,因为接下来的三段,你看到第一个字都是诸法, 所以因为导师强调的是诸法无我,所以要打谈诸法的那个特性,诸法它是通于有为跟无为,就是世间和出世间,那同样是这两者,那可以用无我性去理解它,将能将,就能够将常跟无常统一起来,你看,导师前面用有为无为吼到后面导师是用常跟无常内,所以那个长是指什么?长是指什么?长是指有为咩?不是 | 我们看刮胡一二的。刮胡一,诸法。大家一定要把这是诸法吼圈起来,因为接下来的三段,你看到第一个字都是诸法, 所以因为导师强调的是诸法无我,所以要打谈诸法的那个特性,诸法它是通于有为跟无为,就是世间和出世间,那同样是这两者,那可以用无我性去理解它,将能将,就能够将常跟无常统一起来,你看,导师前面用有为无为吼到后面导师是用常跟无常内,所以那个长是指什么?长是指什么?长是指有为咩?不是 | ||
常是指涅槃,那子无为,无常才是有为吗?上面不是有吗?上面那边那有没有涅槃常住,我第一次看的时候也会觉得,怎么长?导师怎么会把那个长突然又在这里冒出来,实际上它是只是汇通的一个语词了,我们不要把它想到那个常乐我净的场去了再来刮胡。二,诸法的无我性可以透过缘起去说明,因为缘起通两方,一个是流转,一个是还灭。流转,它的关 | 常是指涅槃,那子无为,无常才是有为吗?上面不是有吗?上面那边那有没有涅槃常住,我第一次看的时候也会觉得,怎么长?导师怎么会把那个长突然又在这里冒出来,实际上它是只是汇通的一个语词了,我们不要把它想到那个常乐我净的场去了再来刮胡。二,诸法的无我性可以透过缘起去说明,因为缘起通两方,一个是流转,一个是还灭。流转,它的关 见 词是相声,就是就是会生出一灭了,那它是无常,还灭?它的关 见 词?是寂灭,就是涅槃。那缘起贯彻这两端。因缘起支性,就是流转门和还灭门。大家迹得。 | ||
那缘起是无我,所以,可以贯通这两端,刮胡山最后一行,所以诸法又是诸法的,所以相声还灭。导师,其实相声的方面是两个主持来的,相声是指什么?流转门,反面?反面门就是说诸法的所以无常或者是涅槃,诸法的有为或者无为,可以透过这样子的理解。所以我们来看下一页。166怎么理解?导师说,一切法因缘和合,所以能够升起来,因缘消散,一切法就归于灭。那请问流转跟还灭这两个,一个是流转?生,生是流转, | 那缘起是无我,所以,可以贯通这两端,刮胡山最后一行,所以诸法又是诸法的,所以相声还灭。导师,其实相声的方面是两个主持来的,相声是指什么?流转门,反面?反面门就是说诸法的所以无常或者是涅槃,诸法的有为或者无为,可以透过这样子的理解。所以我们来看下一页。166怎么理解?导师说,一切法因缘和合,所以能够升起来,因缘消散,一切法就归于灭。那请问流转跟还灭这两个,一个是流转?生,生是流转, | ||
行 218: | 行 219: | ||
此无故彼无的时候?当这个理则就是这个四项回归于寂静的时候,它就回归于灭,那就是还灭,那显示法的本相。所以在无我或者是缘起的道理,通这两边,就是透过无我来了达,通达这个无常跟涅槃。好,我们来看刮胡。二,这三法应统一于空无我的思想。所以空跟无我,导师,很多地方,它是一起使用这个空跟我黑板上写的那个空等同涅盘有稍稍有一点不同。所以我上个礼拜我跟大家说空在阿含经,它是有很多角色的。这个空所以这个空有时候它是指什么? | 此无故彼无的时候?当这个理则就是这个四项回归于寂静的时候,它就回归于灭,那就是还灭,那显示法的本相。所以在无我或者是缘起的道理,通这两边,就是透过无我来了达,通达这个无常跟涅槃。好,我们来看刮胡。二,这三法应统一于空无我的思想。所以空跟无我,导师,很多地方,它是一起使用这个空跟我黑板上写的那个空等同涅盘有稍稍有一点不同。所以我上个礼拜我跟大家说空在阿含经,它是有很多角色的。这个空所以这个空有时候它是指什么? | ||
那个方法修行的方法,比如说18空,有没有空三昧这种?就是属于方法,修行的方法。那你修空三昧能够得到什么?空余贪嗔痴,空三毒就是它的结果,它的果,挣得的果。所以空有时候是方法,有时候是它的结果,空余三毒,空于贪嗔痴,这个不是涅盘又是什么?所以我们在这里。导师,在这里说空,就是无我。导师是用空来当中间一个关 | 那个方法修行的方法,比如说18空,有没有空三昧这种?就是属于方法,修行的方法。那你修空三昧能够得到什么?空余贪嗔痴,空三毒就是它的结果,它的果,挣得的果。所以空有时候是方法,有时候是它的结果,空余三毒,空于贪嗔痴,这个不是涅盘又是什么?所以我们在这里。导师,在这里说空,就是无我。导师是用空来当中间一个关 见 词之一。主要为什么?因为这个空是无支性的意思,所以也可以说是无我, | ||
用这个空无我来汇通生灭,还有不生不灭,所以空有时候它角色大家不要混淆就可以了,这个空无我的思想非常深刻,像那种利根的像舍利弗才能完满的通达。那导师没有举舍利弗,导师举画佛画家张严经就是摩诃迦三言,摩诃迦传言,是论义第一的弟子。佛为他说中道,直接的说,离离有无二,边行中道。那这个我们上个礼拜已经有看过,角度注脚时期,主角时期。所以,我们直接看佛法概论上面的解释就可以了 | 用这个空无我来汇通生灭,还有不生不灭,所以空有时候它角色大家不要混淆就可以了,这个空无我的思想非常深刻,像那种利根的像舍利弗才能完满的通达。那导师没有举舍利弗,导师举画佛画家张严经就是摩诃迦三言,摩诃迦传言,是论义第一的弟子。佛为他说中道,直接的说,离离有无二,边行中道。那这个我们上个礼拜已经有看过,角度注脚时期,主角时期。所以,我们直接看佛法概论上面的解释就可以了 | ||
那迦旃延到底是怎么样了解有无?我们来看导师的解释。一般人见到法的升起就会产生有, | 那迦旃延到底是怎么样了解有无?我们来看导师的解释。一般人见到法的升起就会产生有, 见 法的消失就是灭了,就会产生无限,所以不是落落有,就是落入无。导师举一个例子很好,他说如常人看到一朵花,那就以为是在有花的体呀,等到花谢了就以为什么都没有,小孩也是,从舞台出来认为有一个真实的友情字体,等到死了又以为什么都没有。所以世间人总是如此,实有跟实物的颠倒 见 。那佛说的缘起法就不同了,这个是一般的人,那佛法?怎么说?, | ||
这个是我们很关心的了,因为我们读很多词有不必有人,所以我们要看导师跟怎么解释。请看167见到法的生之道,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这个法它是因缘和合而生起。所以,在世俗谛上,它的名字,它的相状,它的因,果,都可以说是有。为什么?我们知道花是无支性的,但是你我们不可以说花是无支性,所以,没有玫瑰花,没有什么花什么香都一样,你觉得一样吗?不一样。我给你一个一个那个玫瑰花还是菊花?一个乡? | 这个是我们很关心的了,因为我们读很多词有不必有人,所以我们要看导师跟怎么解释。请看167见到法的生之道,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这个法它是因缘和合而生起。所以,在世俗谛上,它的名字,它的相状,它的因,果,都可以说是有。为什么?我们知道花是无支性的,但是你我们不可以说花是无支性,所以,没有玫瑰花,没有什么花什么香都一样,你觉得一样吗?不一样。我给你一个一个那个玫瑰花还是菊花?一个乡? | ||
行 228: | 行 229: | ||
一个乡玫瑰花你们喜欢一个玫瑰花还是菊花?菊花。菊花。男孩子可能喜欢菊花了那女孩子大部分喜欢玫瑰花。所以导师在这里说,就是此有故必有缘起和合的这种法,在世俗谛上来说,它是有的,我们不能说它没有,它是有的了。我们还是很清楚的,玫瑰香是玫瑰香,它不是菊花香,如果连这个都不能分辨,那个叫做大,那个不叫做有智慧。所以在世俗谛上的分别,是应该分别。大家还迹得吗?我们在陈伯之道导师说,无分别,不是什么都不分别,是没有支性的分别,无分别,是没有支性的分别。什么支性? | 一个乡玫瑰花你们喜欢一个玫瑰花还是菊花?菊花。菊花。男孩子可能喜欢菊花了那女孩子大部分喜欢玫瑰花。所以导师在这里说,就是此有故必有缘起和合的这种法,在世俗谛上来说,它是有的,我们不能说它没有,它是有的了。我们还是很清楚的,玫瑰香是玫瑰香,它不是菊花香,如果连这个都不能分辨,那个叫做大,那个不叫做有智慧。所以在世俗谛上的分别,是应该分别。大家还迹得吗?我们在陈伯之道导师说,无分别,不是什么都不分别,是没有支性的分别,无分别,是没有支性的分别。什么支性? | ||
我们不会认为说玫瑰花就玫瑰花的执行,我们不会这样,我们认为它也是要有种子,水分,什么肥料才会长大,所以,它会有这样子的想当然,跟他的基因有关,那等等这一些,我们知道它是和合的东西,那知道它升起来是有它的世俗真实性,所以我们不会认为它是无中生有的,它是有因缘条件聚集而成,所以是此有故彼有。那见到法灭去,就是知道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那法因缘消散了,所以他就回归于无,回归于灭,由此不起。有 | 我们不会认为说玫瑰花就玫瑰花的执行,我们不会这样,我们认为它也是要有种子,水分,什么肥料才会长大,所以,它会有这样子的想当然,跟他的基因有关,那等等这一些,我们知道它是和合的东西,那知道它升起来是有它的世俗真实性,所以我们不会认为它是无中生有的,它是有因缘条件聚集而成,所以是此有故彼有。那见到法灭去,就是知道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那法因缘消散了,所以他就回归于无,回归于灭,由此不起。有 见 ,不会认为说唉他现在灭了,但是它存在宇宙, | ||
存在这个轮回当中,有一天他会突然又出来。这种就是 | 存在这个轮回当中,有一天他会突然又出来。这种就是 有见 了,这个就有限了,待会导师还会再分辨了,我们不急着看那个结论,我们慢慢看下来就可以。能够离于有无二件,就是安住于中道,不了解缘起本空,容易认为佛法是狡辩。为什么世俗人见到生灭法它会生有跟无间,那佛弟子同样是看到生灭法,却不会生起有无间?那是因为常人的心目中总是认为真实,不空见到生,见到面的情绪,情感, | ||
全部都会跟着翻起涟漪,那很容易让自己堕入有间跟无间。那这个我觉得真的不要说常人,我们其实佛弟子也经常都会这样,真的,宗旨是不要说大家重视我们出家众,也会这样,为什么?因为这个支性值,我们认为真实不空死有生死有灭的那一种支性,是根深蒂固的。我,它是无孔不入的,所以有时候我们忠实是,道理是了解,但是实际上发生在自己生活上的时候,他那个我,那个支性的我和他会强烈的跟他对抗。比如说最近,我就是有人寄一个转寄一个函件给我,那我就我就想说,这个函件这个人他认识我, | 全部都会跟着翻起涟漪,那很容易让自己堕入有间跟无间。那这个我觉得真的不要说常人,我们其实佛弟子也经常都会这样,真的,宗旨是不要说大家重视我们出家众,也会这样,为什么?因为这个支性值,我们认为真实不空死有生死有灭的那一种支性,是根深蒂固的。我,它是无孔不入的,所以有时候我们忠实是,道理是了解,但是实际上发生在自己生活上的时候,他那个我,那个支性的我和他会强烈的跟他对抗。比如说最近,我就是有人寄一个转寄一个函件给我,那我就我就想说,这个函件这个人他认识我, | ||
行 260: | 行 261: | ||
那这个空或者是无我,就是缘起法本性空,就贯彻三应到这里应该可以了吧?,因为导师都其实在重复那些重点而已,我们来继续看一分学者的误会,以为涅槃是要除灭什么?如海中的波浪熄灭才能得到平静,因此常无常就是涅盘,或者是有为,生灭或不生灭,对立而不能统一,对于缘起法的流转,还灭也达成两节。那这个我们刚刚看那个补充资料,导师已经有给我们分析。好,我们来看这个小结。最后要从缘起无我的生意去了解, | 那这个空或者是无我,就是缘起法本性空,就贯彻三应到这里应该可以了吧?,因为导师都其实在重复那些重点而已,我们来继续看一分学者的误会,以为涅槃是要除灭什么?如海中的波浪熄灭才能得到平静,因此常无常就是涅盘,或者是有为,生灭或不生灭,对立而不能统一,对于缘起法的流转,还灭也达成两节。那这个我们刚刚看那个补充资料,导师已经有给我们分析。好,我们来看这个小结。最后要从缘起无我的生意去了解, | ||
才能够汇通三印。所以生意,大家要圈起来,法的生起是幻化而起就是法的生,因为它是缘起和合,它是如幻如化,灭,也是幻化而灭,生灭无常,本来寂灭。那佛弟子的正的涅槃,不过是显出诸法的实相而已,他并不是离开这个生命,去求另外一个不生不灭的东西。没有,它只是显示诸法原来的面貌,空 | 才能够汇通三印。所以生意,大家要圈起来,法的生起是幻化而起就是法的生,因为它是缘起和合,它是如幻如化,灭,也是幻化而灭,生灭无常,本来寂灭。那佛弟子的正的涅槃,不过是显出诸法的实相而已,他并不是离开这个生命,去求另外一个不生不灭的东西。没有,它只是显示诸法原来的面貌,空 寂 性,诸法的实相性,还它本来如是的面貌。所以三法印里是个别对立而不能够贯通?它们的彼此的关系是很明显的,当时说是很一致的,绝对没有矛盾的。好, | ||
我们继续看第二个小标题,168页,三法印即是一法印。导师不断地重复再讲这个主题。平常说小乘三法印,大乘一时相应,似乎是如此,但是并不恰当,为什么?因为在龙树的论里面,都有说,声闻多说无我了,或者是多说三法印大乘,多说空或者是多说一法印,那这个都是偏重不同,实际上无我或者是空,它们是相通的,我没有引出来,其实他应该有一段文,就是声闻多说无我,大乘人多说空了, | 我们继续看第二个小标题,168页,三法印即是一法印。导师不断地重复再讲这个主题。平常说小乘三法印,大乘一时相应,似乎是如此,但是并不恰当,为什么?因为在龙树的论里面,都有说,声闻多说无我了,或者是多说三法印大乘,多说空或者是多说一法印,那这个都是偏重不同,实际上无我或者是空,它们是相通的,我没有引出来,其实他应该有一段文,就是声闻多说无我,大乘人多说空了, | ||
行 298: | 行 299: | ||
就只是涅槃不落。有无两边声闻的弟子多疑一般的次第。所以声闻乘多说三法印,就好像我们前一个章节,大家可以翻一下,163,你就会清楚了。为什么声闻多说三法印?是第门?你看163,163,。163本文,倒数第三行完备的三法印,依声闻常道来说,先观无常,有无常,观无我,由无我正涅槃为修行的次第过程,有没有一般的声纹的质地?都是如此的好,我们回到169,倒数第二行。那大乘, | 就只是涅槃不落。有无两边声闻的弟子多疑一般的次第。所以声闻乘多说三法印,就好像我们前一个章节,大家可以翻一下,163,你就会清楚了。为什么声闻多说三法印?是第门?你看163,163,。163本文,倒数第三行完备的三法印,依声闻常道来说,先观无常,有无常,观无我,由无我正涅槃为修行的次第过程,有没有一般的声纹的质地?都是如此的好,我们回到169,倒数第二行。那大乘, | ||
是属于少数利根的,所以,我们假如不是很利根,可能在古代要属于大臣都难,为什么?因为我们待会可以看住脚了,大乘本是少数利根者。在不得无生忍过后,就是一般声闻弟子以为就近的境界,不以为究竟还要被愿力他,然后完成,就是方便道度化众生而成佛,从无 | 是属于少数利根的,所以,我们假如不是很利根,可能在古代要属于大臣都难,为什么?因为我们待会可以看住脚了,大乘本是少数利根者。在不得无生忍过后,就是一般声闻弟子以为就近的境界,不以为究竟还要被愿力他,然后完成,就是方便道度化众生而成佛,从无 生 的生物出发,侧见三法印的一贯性,同一空性的意象,这才弘扬真空所一切皆空,是究竟了义。 | ||
请看170,拘泥于名相的传统学者,就是指一些部派的论师了,信受三法印而不信受一法应,但是,久而久之,一些大乘的学者,优数典忘祖,就是又忘迹了释迦佛的本怀,自以为一法印就好了,不生不灭就好了,而轻视三法印,说人家是钝根,那这样子其实都是没有中道,所以导师的结论说应该要向龙树菩萨看齐,龙树菩萨的中观学贯彻了三印,很有一一。那这一段我们刚刚已经有讲过了,你现在再来看一次,你就会很清楚了。有为法无常,念念生灭,皆属因缘。 | 请看170,拘泥于名相的传统学者,就是指一些部派的论师了,信受三法印而不信受一法应,但是,久而久之,一些大乘的学者,优数典忘祖,就是又忘迹了释迦佛的本怀,自以为一法印就好了,不生不灭就好了,而轻视三法印,说人家是钝根,那这样子其实都是没有中道,所以导师的结论说应该要向龙树菩萨看齐,龙树菩萨的中观学贯彻了三印,很有一一。那这一段我们刚刚已经有讲过了,你现在再来看一次,你就会很清楚了。有为法无常,念念生灭,皆属因缘。 | ||
行 306: | 行 307: | ||
这真是只谈佛法甘心的明论我们现在就是每个礼拜六学习这个佛法的甘心明论所以大家要用心一点。好,我们剩下的时间,我们来慢慢看这个补充讲义。最后这个,这个是实在太重要了,我先给大家稍微说明一下那个,好,我们看完这个解脱道论再来回来看补充讲义第二页那个总表了,最后才看那个总表,我们先看解脱道论第三,补充讲义第三页,解脱道论的修会次第。其实导师介绍这个解脱道论,就是一般难传解脱的修行之地,他跟清净道论是很吻合的, | 这真是只谈佛法甘心的明论我们现在就是每个礼拜六学习这个佛法的甘心明论所以大家要用心一点。好,我们剩下的时间,我们来慢慢看这个补充讲义。最后这个,这个是实在太重要了,我先给大家稍微说明一下那个,好,我们看完这个解脱道论再来回来看补充讲义第二页那个总表了,最后才看那个总表,我们先看解脱道论第三,补充讲义第三页,解脱道论的修会次第。其实导师介绍这个解脱道论,就是一般难传解脱的修行之地,他跟清净道论是很吻合的, | ||
只是汉译的只有解脱道论,大藏经里面,但是现在的近代,有把清净道论翻译过来。好,我们来看一下解脱道论,导师在星空学探员有很好的解释,这里讲得很细,我这样讲过,你们如果迹得到就迹了,写得到就尽量写了解脱道论纯粹是依修行的过程,戒定慧次第而组织,所以解脱道论,大家假如要知道决定会怎么修,可以看清净道论,也可以去看解脱道论,他整部论就是讲戒定慧的吧?讲那在说明在会议最后的时候会会的观察的时候,解脱道论,倒是说他有谈到对县观见面得到的问题,大家还迹得那个那个见到有两种吗?我上次有跟大家说,见到有两种,不派里面,一个叫盾,一个叫见县观,渐次的一个叫顿县观见县观见县观,那一个是顿县观见到的时候,我们 | 只是汉译的只有解脱道论,大藏经里面,但是现在的近代,有把清净道论翻译过来。好,我们来看一下解脱道论,导师在星空学探员有很好的解释,这里讲得很细,我这样讲过,你们如果迹得到就迹了,写得到就尽量写了解脱道论纯粹是依修行的过程,戒定慧次第而组织,所以解脱道论,大家假如要知道决定会怎么修,可以看清净道论,也可以去看解脱道论,他整部论就是讲戒定慧的吧?讲那在说明在会议最后的时候会会的观察的时候,解脱道论,倒是说他有谈到对县观见面得到的问题,大家还迹得那个那个见到有两种吗?我上次有跟大家说,见到有两种,不派里面,一个叫盾,一个叫见县观,渐次的一个叫顿县观见县观见县观,那一个是顿县观见到的时候,我们 见 法的时候,见到的时候又可以分成这两类。那现在这里解脱道论,是属于对线关这样顿现观歼灭得到的问题。歼灭就是灭谛的灭谛,四谛的灭谛。歼灭得到, | ||
那这个大家先不管了,我们来看修会的次第。修会的次第这里第三行。首先他跟我们介绍的时候应该要先观察孕处界得到关上巧慧,这个是第一个步骤。接下来,他就说接着论说,观察色无常苦,还有无我,就是对于蕴处界的诸法做无常苦,无我的广泛观察,基于根本。佛教到这里可以吗?那其实,在关上巧慧的地方,第三行,前面,它其实是关志向,认识蕴是什么?处是什么, | 那这个大家先不管了,我们来看修会的次第。修会的次第这里第三行。首先他跟我们介绍的时候应该要先观察孕处界得到关上巧慧,这个是第一个步骤。接下来,他就说接着论说,观察色无常苦,还有无我,就是对于蕴处界的诸法做无常苦,无我的广泛观察,基于根本。佛教到这里可以吗?那其实,在关上巧慧的地方,第三行,前面,它其实是关志向,认识蕴是什么?处是什么, | ||
行 312: | 行 313: | ||
这是什么?好好的了解他的志向。那要观察这种五蕴?无常,苦无我,是什么相共享。所以后面?第三行,后面?观察色无常,苦无我,这个就观共享了,先观志向,再观共享。好,我们进入第二段,这个是第一个步骤。 mm ,一个前提而已,接下来要教我们第一个步骤。第其次,它对于无常等下了这样的定义,于形色无常是灭意,苦不亦无我,不死亦,对于蕴处界一切法亦无常苦,无我广泛观察就能够对峙什么? | 这是什么?好好的了解他的志向。那要观察这种五蕴?无常,苦无我,是什么相共享。所以后面?第三行,后面?观察色无常,苦无我,这个就观共享了,先观志向,再观共享。好,我们进入第二段,这个是第一个步骤。 mm ,一个前提而已,接下来要教我们第一个步骤。第其次,它对于无常等下了这样的定义,于形色无常是灭意,苦不亦无我,不死亦,对于蕴处界一切法亦无常苦,无我广泛观察就能够对峙什么? | ||
三种颠倒 | 三种颠倒 见 长乐,我为什么?长就是用无常来对峙,乐就是用苦来对峙。我?就用无我来对峙内心安住于什么?无相,无愿,空界这三者,他把无常,苦,无我,而有无相,无愿,空界配合起来,就成为无相亦无常,亦是无相,苦亦是无愿,无我亦是空界。这种观察叫做分别字,这个是后面大家刮胡吼,这个是第一步的第一步骤的观察。第一个步骤的观察就是,在于这个运出界当中,五蕴六处,六界当中,了之, | ||
它是这个无常苦无我。因为了解这三者,能够让我们进入无相无愿空,进一步起诸行分别制。什么叫诸行分别字?接下来要解释,观缘起的起灭就起灭就是生灭了,起灭那个起就是生,侧重在无常义,缘起是指有情生死流转的当体,所以经中说缘起,是此生故彼生,此灭故彼灭,都是重视生灭无常意,所以阿含经谈此生故彼生,此灭故彼灭,是着重生灭无常意的生灭, | 它是这个无常苦无我。因为了解这三者,能够让我们进入无相无愿空,进一步起诸行分别制。什么叫诸行分别字?接下来要解释,观缘起的起灭就起灭就是生灭了,起灭那个起就是生,侧重在无常义,缘起是指有情生死流转的当体,所以经中说缘起,是此生故彼生,此灭故彼灭,都是重视生灭无常意,所以阿含经谈此生故彼生,此灭故彼灭,是着重生灭无常意的生灭, | ||
行 318: | 行 319: | ||
,那论接下去说一切诸行以起出边成分别,以灭后边成分别,这个起,它全部都是生了,这个起,大家把它圈起来,起个灭,圈起来它就是生灭,生灭这样了。然后最到最后面,他说,唉,我们把它念完好了一起出,变成积极,以灭后编成积极。请问大家了不了解?可以我。我是不太了解,我等一下要看导师的白话我才了解你。那论还说以起初边一起从启无初以灭,从灭无后有没有事故其灭之就是生灭之, | ,那论接下去说一切诸行以起出边成分别,以灭后边成分别,这个起,它全部都是生了,这个起,大家把它圈起来,起个灭,圈起来它就是生灭,生灭这样了。然后最到最后面,他说,唉,我们把它念完好了一起出,变成积极,以灭后编成积极。请问大家了不了解?可以我。我是不太了解,我等一下要看导师的白话我才了解你。那论还说以起初边一起从启无初以灭,从灭无后有没有事故其灭之就是生灭之, | ||
成诸行分别制。这个,这个是论的,我们直接看导师的白话,对于缘起的生灭分别观察得到了善巧十,这个是关 | 成诸行分别制。这个,这个是论的,我们直接看导师的白话,对于缘起的生灭分别观察得到了善巧十,这个是关 见 的,从流转门见到是由行而来了之,世事无常,苦无我,当下就是寂灭。所以你看,解脱道论这里,他叫我们观察缘起,他 pps 那关,当我们了知这些共享第一个步骤过后,他开始要教我们进入缘起关了。缘起关,它就是要从流转门先下手。流转门,我们大家还迹得吗?我们上个礼拜有讲三个连接,还迹得吗?南传第一个连接就是行跟四, | ||
第二个连接是受跟爱,第三个连接?有跟生还迹不迹得?你看那个图表就知道了。三连结的地方,第一个连接就是行跟事那所以你看解读到论这里,他就用第一个连接,他说假如我们知道说是,无明形式那个事,是由行而来的话,那就可以知道这个事,实际上他也是无常苦,我当下就是寂灭还灭门,由于行的灭,世也跟着灭,这也可见的是是寂灭的,流转各方面,所以不论是缘起的生或者是灭, | 第二个连接是受跟爱,第三个连接?有跟生还迹不迹得?你看那个图表就知道了。三连结的地方,第一个连接就是行跟事那所以你看解读到论这里,他就用第一个连接,他说假如我们知道说是,无明形式那个事,是由行而来的话,那就可以知道这个事,实际上他也是无常苦,我当下就是寂灭还灭门,由于行的灭,世也跟着灭,这也可见的是是寂灭的,流转各方面,所以不论是缘起的生或者是灭, | ||
行 418: | 行 419: | ||
所以,这个要谨慎的,不是说布施或者是供养就是好,如果布施跟供养,布施得福的话,就是反而有罪的话,那都是不不理想,是佛教反对的。我们来看一下主角六,注角六,佛告婆罗门,有一个也是邪师大会,学生大会,行施作福而生于罪,就是虽然布施作福,但是实际上还是遭罪,为什么?因为他伤害他心里面有做这样的思维,希望伤害这一些动物, | 所以,这个要谨慎的,不是说布施或者是供养就是好,如果布施跟供养,布施得福的话,就是反而有罪的话,那都是不不理想,是佛教反对的。我们来看一下主角六,注角六,佛告婆罗门,有一个也是邪师大会,学生大会,行施作福而生于罪,就是虽然布施作福,但是实际上还是遭罪,为什么?因为他伤害他心里面有做这样的思维,希望伤害这一些动物, | ||
来做祭祀那所以这样子的一个思念,也实际上是罪,连思维都算是醉了那更何况身口,所以你看,这不仅和他形容一刀 | 来做祭祀那所以这样子的一个思念,也实际上是罪,连思维都算是醉了那更何况身口,所以你看,这不仅和他形容一刀 见 ,吼声刀 见 口刀 见 一刀 见 很有意思,这些刀 见 ?都是在我们身口意里面的难怪中国古德中中国成语也有叫什么?口口什么?口蜜福建,或者是,笑里藏刀因为经文的也印度,印度也有这样的形容, | ||
, | , | ||
,而且你看,为什么在这里我要举这个一刀 | ,而且你看,为什么在这里我要举这个一刀 见 ?因为很多时候有些人说,唉,我没有亲自杀算不算?如果按照这样的经文也算,所以那些发号施令的,搞不好他的罪还比较重, 所以有时候这个也是要警惕的。再来,我们继续看经文,不是看上面的本文倒数第二行,这一种残杀,牺牲,虐待奴仆的大祭祀,里是布施,简直是作恶。所以那个时候的人都称,都以为,沙门瞿昙和彻一切主祭祀法,就是认为释迦牟尼佛, | ||
都是都是预测一切计时法,所以注脚区那里也是。最后一行,最后一行有一些外道,就是说佛陀,是呵斥一切祭祀法,这个是没有问题,因为佛陀确实是呵斥,因为他是遭罪,但是他有检测的内容,有两项,如果看经文的话,倒是只是引了一项,另外一项他是骂苦行人,以为避讳,有没有那前面那一项,呵,这一切祭祀法,这个是 ok 的,没有问题,但是后面那一项吼骂苦行人,这个佛陀有分别说,佛陀有分别说?,在注解七,就是在下一页,175页这里注脚, | 都是都是预测一切计时法,所以注脚区那里也是。最后一行,最后一行有一些外道,就是说佛陀,是呵斥一切祭祀法,这个是没有问题,因为佛陀确实是呵斥,因为他是遭罪,但是他有检测的内容,有两项,如果看经文的话,倒是只是引了一项,另外一项他是骂苦行人,以为避讳,有没有那前面那一项,呵,这一切祭祀法,这个是 ok 的,没有问题,但是后面那一项吼骂苦行人,这个佛陀有分别说,佛陀有分别说?,在注解七,就是在下一页,175页这里注脚, | ||
行 526: | 行 527: | ||
所以经中称为法随法行,就是这个真理。那在那个法随法行的阿毗达磨的定义,这个法,第一个法,就是空性也好,涅盘也好,就是究竟的真理,那属于法型?就是能够顺应这个法的方法,就是把子升道。我们来看一下注脚29刮胡二,在阿毗达磨的定义里面,法随法行,法,就是极尽涅槃,随法就是八正道。法随法行就是照着这样子的意思往前走,到达那个目的,就叫法随法行,这样可以再来回到本文一中,道行去实见,就会达到法的体现,这个体现就是体悟了, | 所以经中称为法随法行,就是这个真理。那在那个法随法行的阿毗达磨的定义,这个法,第一个法,就是空性也好,涅盘也好,就是究竟的真理,那属于法型?就是能够顺应这个法的方法,就是把子升道。我们来看一下注脚29刮胡二,在阿毗达磨的定义里面,法随法行,法,就是极尽涅槃,随法就是八正道。法随法行就是照着这样子的意思往前走,到达那个目的,就叫法随法行,这样可以再来回到本文一中,道行去实见,就会达到法的体现,这个体现就是体悟了, | ||
就名为知法入法,就是 | 就名为知法入法,就是 见 法,见法即见佛,那个 见 法,那能够听见正法,理智平等,称为法身。我们看一下注脚31,注脚31我们在第一章有读过这一段了。佛陀所以成为佛陀,是在乎他觉悟缘起法性,这是佛的法身,那佛陀觉悟缘起法身而成佛弟子假如也能够照佛的话去体证的话?一样也正得这样的法身。所以法身,它只是缘起的空性早期,就是这样的意思而已。好,回到本文。所以佛法里面说依法宪法的德行,依法就是知, | ||
依法宪法的德行,德行就是行,执行。然后?真理与德行也是知行,并不是没有关系的,它们是息息相关的。以真理一真理而发起德行,就是医治导行一德行去体现真理,就是以行正理。所以真理,真理跟德行,知行才能够合一,达到理智无碍,知行合一的圆满。好,我们请看下一页。从法性空集,或者是无常,无我,涅槃等法应来说,这是法法,如此,真理无所不在。那第一个法性空集, | 依法宪法的德行,德行就是行,执行。然后?真理与德行也是知行,并不是没有关系的,它们是息息相关的。以真理一真理而发起德行,就是医治导行一德行去体现真理,就是以行正理。所以真理,真理跟德行,知行才能够合一,达到理智无碍,知行合一的圆满。好,我们请看下一页。从法性空集,或者是无常,无我,涅槃等法应来说,这是法法,如此,真理无所不在。那第一个法性空集, | ||
行 583: | 行 584: | ||
所以不能够遗弃。所以谈到这里,导师就,一个一句话结束了,导师说,世尊的教导修行不外乎依法而行,行道法的体证。所以我之前有跟大家说,因为。因为我有讲过一个主题了,在美国叫法的研究,法就是大马法,那佛陀讲法,一般人就认为它是则理,真理,则理,则学。但是佛教的法,导师的解释,跟人家不同的,因为在阿含经讲的法,它是有一个学习的对象,关照的对象有一个静,那法,也有,行那法,也有过, | 所以不能够遗弃。所以谈到这里,导师就,一个一句话结束了,导师说,世尊的教导修行不外乎依法而行,行道法的体证。所以我之前有跟大家说,因为。因为我有讲过一个主题了,在美国叫法的研究,法就是大马法,那佛陀讲法,一般人就认为它是则理,真理,则理,则学。但是佛教的法,导师的解释,跟人家不同的,因为在阿含经讲的法,它是有一个学习的对象,关照的对象有一个静,那法,也有,行那法,也有过, | ||
所以佛教讲的法,佛法,佛法,它是告诉你真理是什么样貌的。第二,他告诉你,怎么样走?,怎么样实见,会达到这样子的境界,那再来,你达到这样子,体验到这样的境界的时候,你会获得怎么样的解脱,都是法的内涵。所以我们在了解法的时候,佛教宗教跟其他宗教不同,其他学问不同,就是这样,他一定要你去实见的,他一定要你去实见的。好,我们来看画线的地方。182倒数第二行,依法修行,虽然因为根性不同,不一定现身就能够达到 | 所以佛教讲的法,佛法,佛法,它是告诉你真理是什么样貌的。第二,他告诉你,怎么样走?,怎么样实见,会达到这样子的境界,那再来,你达到这样子,体验到这样的境界的时候,你会获得怎么样的解脱,都是法的内涵。所以我们在了解法的时候,佛教宗教跟其他宗教不同,其他学问不同,就是这样,他一定要你去实见的,他一定要你去实见的。好,我们来看画线的地方。182倒数第二行,依法修行,虽然因为根性不同,不一定现身就能够达到 见 法的目的。我,我那时候在讲这这个课的时候,我一开始就讲,假如今生, | ||
我不要说挣到了,试过,正到无生法忍,我说,能够 | 我不要说挣到了,试过,正到无生法忍,我说,能够 见 法就不错,那导师更谦虚。他说,不一定现身就能够见法也没关系。但是至少我们不要认为佛法,要等到来生或者死后,或者另外一个世界才能够体验,实际上现在就能够体验,虽然我今生不一定能够解脱 见 法,但是体验佛法还是有可能,每个人都有可能。好,我们来看下一页。佛弟子依法修学,绝不等到未来他方,而要求现在提正当下。当下的意思。为什么?因为基于未来他方过于渺茫,所以佛法的中道第三行,他就非常重视。 | ||
自知自觉自作证就是要你亲自来亲政的意思。要你自己来亲证,你不要只是听我讲,你要自己来亲政。比如说佛说,我们能够要解脱苦,那我们要观无常,你不要听我讲而已,佛陀讲你不要听我讲,你要你遇到苦的时候,你管一管,佛陀的话是不是真的?那所以这一些道理,都是每个人都有资格来签证。那有些人以为,比丘出家就是希望未来得到幸福,出家中就跟他说不是。那其实,出家是希望得到现前了,就是解脱了。为什么? | 自知自觉自作证就是要你亲自来亲政的意思。要你自己来亲证,你不要只是听我讲,你要自己来亲政。比如说佛说,我们能够要解脱苦,那我们要观无常,你不要听我讲而已,佛陀讲你不要听我讲,你要你遇到苦的时候,你管一管,佛陀的话是不是真的?那所以这一些道理,都是每个人都有资格来签证。那有些人以为,比丘出家就是希望未来得到幸福,出家中就跟他说不是。那其实,出家是希望得到现前了,就是解脱了。为什么? | ||
行 595: | 行 596: | ||
就是我们学习佛法学习过后有没有离开热闹,请问大家,你学佛那么久?,热闹是不是离开你越来越远了?还是。唉,有这佛教好苦,我没有学佛之前还没那么苦,学佛更苦。那我们要检讨,没有离诸热恼那其实体验佛法也不带时间,随时都可以,自己能够觉悟。所以如能够修行,当下就能够觉悟此法。好怪不是佛法对于如实正知的如此重视,如实正知就是如实知见一般经文都用如实知见,非常重视,为什么?因为他提倡说,修行者,应该要理智, | 就是我们学习佛法学习过后有没有离开热闹,请问大家,你学佛那么久?,热闹是不是离开你越来越远了?还是。唉,有这佛教好苦,我没有学佛之前还没那么苦,学佛更苦。那我们要检讨,没有离诸热恼那其实体验佛法也不带时间,随时都可以,自己能够觉悟。所以如能够修行,当下就能够觉悟此法。好怪不是佛法对于如实正知的如此重视,如实正知就是如实知见一般经文都用如实知见,非常重视,为什么?因为他提倡说,修行者,应该要理智, | ||
德行合一呀。理智就知,德行就行了。知行合一的佛法能够让我们产生新的生命,什么生命?就是转迷情,无明爱的这种生命,转为正觉的生活。所以这个是修行的关 | 德行合一呀。理智就知,德行就行了。知行合一的佛法能够让我们产生新的生命,什么生命?就是转迷情,无明爱的这种生命,转为正觉的生活。所以这个是修行的关 见 它是凡圣关,就是凡夫跟圣人的关 见 ,或者是大小乘的关 见 这个没有多大差别,不过下手处跟究竟多少不同而已。那所以如实正知这个是关 见 词,就是他是凡圣观,或者是大小乘的观,所以在阿含经提到的如实知见,这个用词,或者是如实正知,阿含经都用如实知见比较多。如实知见什么? | ||
那我们前面有看过,知跟见,实际上不是我们,我们的认知或者是看见而已。知跟见都是慧的别名,智慧的别名。所以,就是我们能够用智慧,如实地见到什么真实法,或者是能够见到我们的五蕴,能够如实的了知它,那我们就能够怎么样?如实了知无欲,就能够断我我所知, | 那我们前面有看过,知跟见,实际上不是我们,我们的认知或者是看见而已。知跟见都是慧的别名,智慧的别名。所以,就是我们能够用智慧,如实地见到什么真实法,或者是能够见到我们的五蕴,能够如实的了知它,那我们就能够怎么样?如实了知无欲,就能够断我我所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