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内容

Test:文字整理-YQ3:修订间差异

添加3,330字节 、​ 2023年10月23日 (星期一)
无编辑摘要
无编辑摘要
无编辑摘要
第209行: 第209行:
B、明無我
B、明無我


 【'''彼此相依相成,一切是眾緣和合的假有,沒有自存體。 所以從法性說,無我即無有我性;無我性,所以現象是這樣的相互依存。'''
 【'''彼此相依相成,一切是眾緣和合的假有,沒有自存體。 ''' 这个是事相,接下来,




'''【 所以從法性說,無我即無有我性;無我性,所以現象是這樣的相互依存。'''】


  ,彼此相依相成,一切众缘和合的假,有没有自成体,这个是事相,接下来,所以从法性说, 这个法性,就是理性 无我,就是无有我性,无我性
 这个法性,就是理性 无我,就是无有我性,无我性 。现象当然就是相互依存的。涅槃也一样。


那现象当然就是相互依存的。涅槃也一样,涅槃,他说相续的和,和的有情,生死,所以相续的是指什么?无常和合?无我的有情,生死,如果能够得到无我的智慧,就解脱,正涅槃。涅槃的不生不灭。从事相上来说,这一段它就有分了,有分事相上跟法相上来说。从事相上来说,涅槃,是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的消散过程而成立。所以涅槃,它是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过程,才能够成立。这样子的一个涅盘的境界,就是贪嗔痴勇进这样子的一个境界,


在四象上的消散过程而成立。所以我才说了,之流转跟还灭,他还不是,他还没有讲到真正 涅槃 的内涵,他要这个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的过程过后,成立了这样子的一个境界。三毒永尽的那个才是真正的涅槃。这个是从事相上来说,从法性上来说,并不是因为法的消散才显示涅槃,不是从法的本性或者理性上来说,诸法存在的时候,生起的时候,他本来就是无有自性,没有自性可得,所以,它本来的特性就是空集,本来的特性就是涅槃,所以涅槃无生性,
C、明 涅槃


  实际上就是可以让众生实现几经涅槃。所以从三法印来看 实际上它可以分成事 ,跟理性这两个层面。那我们纯粹了解四象的三法印?这个就是前面,刮胡一那个,从缘起 法相说是可以差别 的, 但是 果了 事项跟理性一体的话,那就是生意了,这样明白吗??,好,我们继续看 无常性,无我性,无生灭性,或者称为无生性,那他都同一个空性,所以我刚刚也写给大家,空性或者是无自性,那个性?主要是这没有这三个姓,常信我性,
  【'''這樣 ,相 、和合 有情生死 ,如 得無我智,即 脫而證得涅槃 】'''


生灭性 那会得佛法的宗旨,三法印就是三解脱门,然后能够出证世尊的正觉,接下来就是一个小节了。三法印是同一空性的一一,意象,真理并没有两样,否则执着无我,执着无常,堕落,断灭,里可以成为法律。所以真正的无常和无我,还是要透过缘起,或者是空性来理解,才不会落入,断裂,或者是常这样的问题佛位一般的根性,大多数说无常无我,次第引入涅槃,就是善法印次第,学次,地震一般的更新。但是如果是对于利根的加章言?


  就只是涅槃不落。有无两边声闻的弟子多疑一般的次第。 所以 声闻乘多说三法印,就好像我们前一个章节,大家可以翻一下,163,你就会清楚了。为 什么 声闻多说三法印 是第门?你看163,163,。163本文,倒数第三行完备的三法印,依声闻 道来说 先观 常, 无常 无我, 由无我正 涅槃 为修行的次第过程,有没有一般的声纹的质地?都是如此的好,我们回到169,倒数第二行 那大乘,
 所以 相续的是指 什么? ;和合 ,无 我。'''相續的、和合的 情生死''' 如果能够得到 无我 的智慧 就解脱证 涅槃。


是属于少数利根的,所以,我们假如不是很利根,可能在古代要属于大臣都难,为什么?因为我们待会可以看住脚了,大乘本是少数利根者。在不得无生忍过后,就是一般声闻弟子以为就近的境界,不以为究竟还要被愿力他,然后完成,就是方便道度化众生而成佛,从无生的生物出发,侧见三法印的一贯性,同一空性的意象,这才弘扬真空所一切皆空,是究竟了义。


  请看170,拘泥于名相的传统学者,就是指一些部派的论师了,信受三法印而不信受一法应,但是,久而久之,一些大乘的学者,优数典忘祖,就是又忘迹了释迦佛 本怀,自以为一法印就好了, 不生不 灭就好了 而轻视三法印,说人家是钝根 那这样子其实都是没有中道 所以导师 结论说应该要向龙树菩萨看齐,龙树菩萨的中观学贯彻了三印,很有一一。那这一段我们刚刚已经有讲过了,你现在再来看一次,你就会很清楚了。有为法无常,念念生灭,皆属因缘。
'''【 涅槃 的不生不 從事相上說 依「此無故彼無 此滅故彼滅」 消散過程而成 立;】'''


无有自在,就是无有自性就是无法主宰,没有主宰性,所以是无我无常,无我无相,心不执着,不执着当体就是涅槃。那有为法,当然也包含设法了,或者是民法。那这里榕树局,设法,设法就是我们的物质,念念生灭就明白它是空,空其实不生不灭。所以这个空,实际上就是无我,在这里就是无我,无我就是不生不灭。所以不生不灭跟生灭,其实是一是可以贯通的,说有广略而已。


 这 只谈佛法甘心 明论我们现在就是每个礼拜六学习 个佛法 甘心明论所以大家要用心 点。好,我们剩下 世间 我们来慢慢看这个补充讲义。最后 这个, 这个 太重要 了, 我先给大家稍微说明一下那个 我们看完 这个 解脱道论再来回来看补充讲义第二页那个总表 了, 才看 那个 总表,我们先看解脱道论第三,补充讲义第三页,解脱道论 修会次第 其实导师介绍 这个 解脱道论,就 一般难传解脱的修行之地,他跟清净道论是很吻合的,
 这 一段它就有分事相上跟法相上来说。从事相上来说,涅槃 '''依「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 消散過程而成 立'''而 样子 的一 个涅盘 境界 就是贪嗔痴永尽 样子的一 境界 ,是在 事相上的消散过程而成立。所以我才说 了, 了知流转跟还灭 他还没有讲到真正涅槃的内涵 他要 这个 知“此无故彼无 此灭故彼灭”的过程过 ,到达三毒永尽的 那个 境界才是真正 涅槃 。这个是 从事相上来说。


只是汉译的只有解脱道论,大藏经里面,但是现在的近代,有把清净道论翻译过来。好,我们来看一下解脱道论,导师在星空学探员有很好的解释,这里讲得很细,我这样讲过,你们如果迹得到就迹了,写得到就尽量写了解脱道论纯粹是依修行的过程,戒定慧次第而组织,所以解脱道论,大家假如要知道决定会怎么修,可以看清净道论,也可以去看解脱道论,他整部论就是讲戒定慧的吧?讲那在说明在会议最后的时候会会的观察的时候,解脱道论,倒是说他有谈到对现观见面得到的问题,大家还迹得那个那个见到有两种吗?我上次有跟大家说,见到有两种,部派里面,一个叫盾,一个叫见现观,渐次的一个叫顿现观见现观见现观,那一个是顿现观见到的时候,我们见法的时候,见到的时候又可以分成这两类。那现在这里解脱道论,是属于对线关这样顿现观歼灭得到的问题。歼灭就是灭谛的灭谛,四谛的灭谛。歼灭得到,


  那这个大家先不管了,我们来看修会的次第。修会的次第这里第三行。首先他跟我们介绍的时候应该要先观察孕处界得到关上巧慧 这个 第一个步骤。接下来 他就说接着论说 观察色无常苦,还有无我,就是对于蕴处界的诸 做无常苦,无我的广泛观察,基于根 本。 佛教到这里可 吗?那其实,在关上巧慧的地方,第三行,前面,它其实是关志向,认识蕴是什么?处是什么,
  【'''約法性說 這即 諸法本性 本來如此 一一 法本 自涅槃 涅槃無生性,所 能 實現涅槃寂滅'''。】


  什么?好好 了解他 志向。那要观察这种五蕴?无常 苦无我 ,是 什么相共享。所以后面?第三行,后面?观察色 苦无我 这个 观共享了,先观志向,再观共享。好,我们进入第二段,这个 第一个步骤。 mm ,一个前提而已 接下 要教我们第一个步骤。第其次,它对于无常等下了这样 定义,于形色无常 灭意,苦不亦无我,不死亦,对于蕴处界一切法亦 常苦 无我广泛观察 能够对治什么?
  从法性上来说,并不 因为法的消散才显示涅槃,从法 本性或者理性上来说,诸法存在 时候 生起的时候 他本来就 是无 有自性 没有自性可得 所以它本来的特性 就是 空寂 来的 特性就 涅槃。所以涅槃 生性 ,就 是可以让众生实现寂静涅槃。


 三 种颠倒见常乐,我为什么?常就是用无常 对治 乐就是用苦来对治 。我 ?就用无我来对治内心安住于什么?无 ,无愿,空界这 者,他把无常,苦,无我,而有无相,无愿,空界配合起来,就成为无相亦无常,亦是无相,苦亦是无愿,无我亦是空界。这种观察叫做分别字 ,这个是 大家刮胡 这个是 一步 步骤 观察。第一个步骤的观察 就是 ,在于这个蕴处界当中,五蕴六处,六界当中, 之,
  所以从 法印 实际上它可以分成事相跟理性这两个层面 们纯粹了解事 法印 ,这个 ——從緣起法相說三法印的差別 且三者有著次 第的 關係,但是如果了解事项跟理性 话,那 就是 胜义


它是这个无常苦无我。因为了解这三者,能够让我们进入无相无愿空,进一步起诸行分别制。什么叫诸行分别字?接下来要解释,观缘起的起灭就起灭就是生灭了,起灭那个起就是生,侧重在无常义,缘起是指有情生死流转的当体,所以经中说缘起,是此生故彼生,此灭故彼灭,都是重视生灭无常意,所以阿含经谈此生故彼生,此灭故彼灭,是着重生灭无常意的生灭,
D、結成


  ,那论接下去说一切诸行以起出边成分别,以灭后边成分别,这个起,它全部都是 了,这个起,大家把它圈起来,起个灭 圈起来它就 生灭,生灭这样了 然后最到最后面 他说,唉,我们把它念完好了一起出,变成积极,以灭后编成积极。请问大家了不了解?可以我。我是不太了 解, 我等一下要看导师 白话我才了解你 那论还说以起初边一起从启无初以灭,从灭无后有没有事故其灭之就是生灭之,
  【 '''無常性、無我性、無 同一空性 會得佛法宗旨 三法印即三 脫門 觸處能直入佛陀 正覺 '''】


成诸行分别制。这个,这个是论的,我们直接看导师的白话,对于缘起的生灭分别观察得到了善巧十,这个是关键的,从流转门见到是由行而来了之,世事无常,苦无我,当下就是寂灭。所以你看,解脱道论这里,他叫我们观察缘起,他 pps 那关,当我们了知这些共享第一个步骤过后,他开始要教我们进入缘起关了。缘起关,它就是要从流转门先下手。流转门,我们大家还迹得吗?我们上个礼拜有讲三个连接,还迹得吗?南传第一个连接就是行跟四,
(3)小結


  第二个连接是受跟爱,第 个连接?有跟生还迹不迹得?你看那个图表就知道了。三连结 地方 第一个连接就是行跟事那 所以 你看解读到论这里 他就用第一个连接,他说假如 们知道说是 无明形式那个事,是由行而来的话 ,那 以知道这个事,实际上他也是无常苦,我当下就是寂灭还灭门,由于行的灭,世也跟着灭,这也可见的是是寂灭的,流转各方面,所以不论是缘起的生或者是灭,
  【'''由於 法印即同一空性 義相 ,所以 真理並無二致。否則 執無 、執無常 墮 於斷滅中 稱為法印呢'''!27】


 都可以 通达 它是 机密 到这里,就是我 就是观生灭, 生灭,通达它是寂灭,不生不灭。 这个 ok 接下来他说,同时法从缘生,没有本有的 抽象 法规灭,没有常住的后 项, 就是法因缘生,没有本有的 图象 ,就是知道他因缘生,所以不会执着它是实有的,或者是不会落入无 ,因为他是因缘和合而生,此有故必有。法法 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 它不是落入一个常的后 ,也不是落入一个断灭,这些都是在发挥胜义空经的思想。
  所以真正的无常和无我,还是要透过缘起或者是空性来理解,才不会落入断灭或者是常。
 
 
【27】印順導師《學佛三要》,(p.183-p.184): 按照佛法的根本意趣,聞多識廣,並不就是聞慧;多聞博學而能契應三法印或一法印的,才 夠得上稱為聞慧。如小乘經說,能如實諦觀無常、無我、涅槃寂滅,是名多聞。大乘教典則 以堪聞法性空寂,或真如實性為多聞。 修學佛法,若不與三法印、一法印相應,即是脫離佛法核心,聞慧不得成就。若能於種種法 相言說之中,把握得這個佛法要點,並發諸身心行為,如實修練與體驗,使令心地逐步清淨、 安靜,然後乃能引發聞慧,真正得到佛法的利益。
 
 
 
(二)從根性的不同而說有三法印與一法印
 
1、佛為一般根性說三法印,為利根說一法印
 
【 '''佛為一般根性,大抵從無常、無我,次第引入涅槃。】'''
 
就是三法印次第学、次第证,就是一般的'''根性'''。但是如果是对于利根的呢?
 
'''【
但為利根如迦旃延等,即直示中道,不落兩邊。'''】
 
 
2、聲聞多依三法印,大乘多依一法印
 
【 '''聲聞弟子多依一般的次第門,所以在聲聞乘中,多說三法印。28 】'''
 
为什么声闻多说三法印?在前一个章节【 如完備三法印,依聲 聞常道說,即先觀無常,由無常而觀無我,由無我而到涅槃,為修行的次第過程。】 一般的声闻的次第都是如此。
 
【28】(1)印順導師《佛法概論》第十二章: 由於有情的根性不同,所以或說此,或說彼,或說二印,或說三印。如完備三法印,依聲 聞常道說,即先觀無常,由無常而觀無我,由無我而到涅槃,為修行的次第過程。如經中 常說:厭、離欲、解脫,這即是依三法印修行的次第。觀諸行無常,即能厭患世間而求出 離;能厭苦,即能通達無我,無我我所執,即離一切愛欲;離欲即離一切煩惱,所以能得 涅槃解脫。這可見三法印的教說,是將諸法的真相與修行的歷程,主觀與客觀,事實與價 值,一切都綜合而統一了。這是佛陀唯一的希有教法!
 
(2)印順導師《性空學探源》,(p.259-p.261) 在闡明《解脫道論》的修慧次第中,透露其「生 滅緣起,泛觀無常苦無我,而歸到見滅得道,與《雜阿含》所說的證道次第,大體相順。」 由於內容的第次分明,所以全文引述於【附錄二】。
 
 
'''【大乘本是少數利根者,】'''
 
所以,我们假如不是很利根,可能在古代要属于大乘都难,为什么?因为大乘本是少数利根者。
 
'''【在悟得無生法忍,即一般聲聞弟子以為究竟了的境界,不以 為究竟,還要悲願利他。29 】'''
 
就是方便道度化众生而成佛。
 
【29】(1)《大方廣佛華嚴經》卷 26〈22 十地品〉(大正 9,564b12-c25): 入諸法本來無生、無起、無相、無成、無壞、無來、無去、無初、無中、無後,入如來智, 一切心、意、識憶想分別,無所貪著;一切法如虛空性,是名菩薩得無生法忍,入第八地。 入不動地,名為深行菩薩,一切世間所不能測,離一切相,離一切想、一切貪著,一切聲 聞辟支佛所不能壞,深大遠離而現在前。...。菩薩亦如是,住不動地,一切心、意、識, 不現在前,乃至佛心、菩提心、涅槃心尚不現前,何況當生諸世間心?佛子!是菩薩隨順 是地,以本願力故。又諸佛為現其身,住在諸地法流水中,與如來智慧為作因緣。諸佛皆 作是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得是第一忍,順一切佛法。」善男子!...一切法性、 一切法相、有佛、無佛,常住不異。一切如來不以得此法故,說名為佛,聲聞、辟支佛亦 得此寂滅無分別法。...若諸佛不與菩薩起智慧門者,是菩薩畢竟取於涅槃...。
 
(2)印順導師《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p.638): 般若法門是以「法性」為準量的。一切法性是這樣的,所以不必從世俗所見的生滅著手, 而直接的從「法性」──不生不滅、無二無別、無取無著而頓入。這是少數利根深智者 所能趣入的,被認為菩薩的般若波羅蜜,不共二乘,因菩薩思想的流行而漸漸發揚起來。
 
 
'''【從這無生的深悟出發,所以徹見三法印的一貫性惟是同一空性的義相,這才弘揚真 空,說一切皆空是究竟了義'''。30】
 
【30 】《大智度論》卷 86〈74 遍學品〉(大正 25,662b24-c22): 聲聞人以四諦得道;菩薩以一諦入道。佛說是四諦皆是一諦,分別故有四;是四諦、二乘智 斷,皆在一諦中。菩薩先住柔順忍中,學無生、無滅、亦非無生非無滅,離有見、無見、有 無見、非有非無見等,滅諸戲論,得無生忍。 「無生忍」者,佛後品中自說:「乃至作佛,常不生惡心,是故名無生忍。」 論者言:得是忍,觀一切法畢竟空,斷緣心心數不生,是名「無生忍」。 又復言:能過聲聞、辟支佛智慧,名「無生忍」。聲聞、辟支佛智慧,觀色等五眾生滅,心厭、 離欲得解脫。菩薩以大福德、智慧,觀生滅時,心不怖畏如小乘人。菩薩以慧眼求生滅實定 相不可得,如先〈破生品〉中說,但以肉眼麁心,見有無常生滅;凡夫人於諸法中著常見, 是所著法還歸無常,眾生得憂悲苦惱。是故佛說:欲離憂苦,莫觀常相!是「無常」破常顛 倒故,不為著無常故說,是故菩薩捨生滅觀,入不生不滅中。 問曰:若入不生不滅,不生不滅即復是常,云何得離常顛倒? 答曰:如無常有二種:一者、破常顛倒,不著無常;二者、著無常生戲論。無生忍亦如是: 一者、雖破生滅,不著無生無滅故,不墮常顛倒;二者、著不生滅故,墮常顛倒。 「真無生」者,滅諸觀、語言道斷,觀一切法如涅槃相。從本已來常自無生,非以智慧觀故 令無生。得是無生無滅、畢竟清淨,無常觀尚不取,何況生滅!如是等相,名「無生法忍」。
 
 
3、三法印與一法印會互相抵觸的原因
 
【'''拘滯名相的傳統學者,】'''
 
就是指一些部派的论师了。
 
'''【信受三法印而不信一法印; 久之,大乘者也數典(歷舉典故)忘祖,自 以為一法印而輕視三法印了'''。】
 
就是又忘迹了释迦佛的本怀,自以为一法印就好了,不生不灭就好了,而轻视三法印,说人家是钝根,那这样子其实 是没有中道。所以导师的结论说,应该要向龙树菩萨看齐。
 
4、惟有龍樹能貫徹三印與一印
 
【'''惟有龍樹的中觀學,能貫徹三印與一印。 】'''
 
 
这一段我们刚刚已经有讲过了,你现在再来看一次,你就会很清楚了。
 
 
'''【如《大智度論》(卷二二)說:「有為法無常,念念生滅故,皆屬因緣,無有自在;】'''
 
'''無有自在故無我。無常、無我、無相,故心不著,無相不著故,即是寂滅涅槃。」。  】'''
 
 
无有自在,就是无有自性,就是无法主宰,没有主宰性,所以是无常、无我无相,心不执着,不执着,当体就是涅槃。那有为法,当然也包含色法或者是名法。
 
'''【又說:「觀色念念無常,即知為空。......空即是無生無滅。無生無滅及生滅,其實是 一,說有廣略。」  這真是直探佛法肝心 的名論!'''】
 
我们现在就是每个礼拜六学习这个佛法的'''肝心 的名論,'''所以大家要用心一点。
 
 
剩下的世间,我们来慢慢看这个补充讲义。这个是实在太重要了,我先给大家稍微说明一下。我们看完这个解脱道论再回来看补充讲义第二页那个总表了。
 
我们先看解脱道论(没找到)补充讲义第三页,解脱道论的修慧次第。其实导师介绍这个解脱道论,是南传解脱的修行次第,他跟清净道论是很吻合的,只是汉译的只有解脱道论,大藏经里面,但是现在的近代,有把清净道论翻译过来。
 
我们来看一下解脱道论,导师在《性空学探源》有很好的解释,这里讲得很细,【解脱道论纯粹是依修行的过程,戒定慧次第而组织。】所以解脱道论,大家假如要知道决定会怎么修,可以看清净道论,也 可以 去看解脱道论,他整部论就是讲戒定慧的。解脱道论有谈到顿现观、渐现观的问题,我上次有跟大家说,部派里面,见道有两种,一个叫顿现观,一个是渐现观。解脱道论是属于顿现观。顿现观见灭得道的问题。见灭就是灭谛的灭。
 
我们来看修慧的次第。首先他跟我们介绍的时候应该要先观察蕴处界,得到善巧慧,这个是第一个步骤。接下来,论说,观察色无常、苦,还有无我,就是对于蕴处界的诸法做无常、苦、无我的广泛观察,近于根本佛教。其实,在观善巧慧的地方,它其实是观自相,认识蕴是什么?处是什么,界是什么?好好的了解他的自相。那要观察这种五蕴——无常、苦、无我,这个是观共相了,就是先观自相,再观共相。
 
这个是第一个步骤。一个前提而已,接下来要教我们第一个步骤。
 
其次,它对于无常等下了这样的定义,于行色无常是灭意,苦不意;无我、不死意,对于蕴处界一切法亦无常、苦、无我,广泛观察就能够对治什么?三种颠倒见——常、乐、我。为什么?常 就是用无常来对治,乐 就是用苦来对治,我 就用无我来对治。
 
内心安住于 「无相,无愿,空界」这三者,他把无常、苦、无我,而有无相、无愿、空界配合起来,就成为【无常亦是无相,苦亦是无愿,无我亦是空界,这种观察叫做分别智】,这个是第一步骤的观察。
 
第一个步骤的观察就是,在于这个蕴处界当中,了之它这个无常、苦、无我。因为了解这三者,能够让我们进入无相、无愿、空,进一步起诸行分别智。什么叫诸行分别智?【观缘起的起灭】,起灭就是生灭了,起灭那个起就是生,【侧重在无常义,缘起是指有情生死流转的当体。所以经中说缘起,是此生故彼生,此灭故彼灭,都是重视生灭无常义。】所以阿含经谈此生故彼生,此灭故彼灭,是着重生灭无常义的生灭。
 
那论接下去说【一切诸行以起诸边成分别,以灭后边成分别】,这个起, 全部都是生了。【以起出边成积集,以灭后边成积集。】请问大家了不了解?我是不太了解,我等一下要看导师的白话我才了解。
 
这个是论的,我们直接看导师的白话,对于缘起的生灭分别观察得到了善巧,这个 关键的,从流转门见 识由行而来,了知识是无常、苦、无我,当下就是寂灭。所以你看解脱道论这里,他叫我们观察缘起,他的止观,当我们了知这些共相第一个步骤过后,他开始要教我们进入缘起观了。缘起观,它就是要从流转门先下手。流转门,我们上个礼拜有讲三个连接,南传第一个连接就是行跟识,第二个连接是受跟爱,第三个连接有跟生,你看那个图表就知道了,三连结的地方。
 
第一个连接就是行跟识,所以你看解脱道论 这里, 用第一个连接,他说假如我们知道说无明、行、识那个识 由行而来的话,那就可以知道这个识,实际上他也是无常、苦、 ,当下就是寂灭。还灭门,由于行的灭,识也跟着灭,这也可见的识是寂灭的。
 
所以不论是缘起的生或者是灭,都可以通达它是寂灭。到这里, 就是观生灭, 生灭,通达它是寂灭,不生不灭。
 
 接下来他说,同时法从缘生,没有本有的 初相, 法法规灭,没有常住的后 相。 就是法因缘生,没有本有的 初相 ,就是知道他因缘生,所以不会执着它是实有的,或者是不会落入无 ,因为他是因缘和合而生,此有故必有。法法 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 它不是落入一个常的后 ,也不是落入一个断灭,这些都是在发挥胜义空经的思想
 
胜义空经就是我们杂含的335经,就是数数法跟第一义空法那一部经。
 
眼生时无有来处,灭时无有去处。眼生时无有来处就是,你看眼见色,我们能够见到这种色,根、境、识都是因缘和合的法。所以他没有本有的初相,不是说,有一个什么实在的自性,让我眼睛去看到色尘,或者有一个 实在的外境,让我见到,没有。灭时无有去处,法法规灭,所以没有常住的后相。为什么?因为这两者都是无自性,都是因缘而已。
 
从广泛的无常、苦、无我的观察,缩小范围,专门观察生灭无际。就是生无所从来,灭无所去,都是没有一个边迹,这是第二步的观察。
 
所以如果你按照这一段来看的话,实际上观察缘起,当我们缩小范围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知道十二缘起支,他这里他举了行跟识来谈。所以知道行是无常苦无我,那行灭、识也就灭,此无故彼无。所以也就知道,行灭识也不可能产生。
 
所以缩小范围在观察缘起,你可以用一段来观察。在南传,这个就是第一个连接,或者是,从受到爱,第二个连接也可以,你要用这个观生灭也可以,也可以在这当中看到此有故彼有,此灭故彼灭。
 
然后第三个连接是什么?有跟生这样。所以在缘起当中怎么看生灭,或者缩小范围怎么观察?我们在修观的时候,他要你缩小范围来观,你要用一个连接都可以。所以有时十二支后,在观察的时候,不是每一个阶段都用完十二个,有时不一定的这样,那这十二个是最完整


胜利空经就是我们杂含的335经,就是数数法跟第一义空法那一部经。眼生时无有来处,灭时无有去处。大家迹得吗?衍生时无有来处就是法,你看眼见色,我们能够见到这种事,跟进产生事,都是因缘和合的法。所以他没有本有的抽象,不是说,有一个什么实在的自性,让我眼睛去看到射程,或者有一个 y 是实在的外外层,让我见到没有灭时,无有去处,方法规灭,所以没有常住的后项。为什么?因为这两者,都是无自性,都是因缘而已。


从广泛的无常,苦无我的观察,缩小范围,专门观察生灭无际,就是生无所从来,灭无所去,都是没有。没有迹得没有一个没有一个一个编辑,这是第二步的观察。所以如果你按照这一段来看的话,实际上观察缘起,当我们缩小范围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知道。是。引起我们前面看过很多类,比如说他这里举的就是无明形式,他到这里他说他他举了行跟事来谈,假如有行,他就有事,所以这个事他不是常在的,他是要有这个行的造作,


才有这个事。所以知道行是无常苦无我,那行灭?故事也就灭,此灭此无故彼无。所以也就知道,其实是的产生也是。行的面具?是也不可能产生,也不可能存在。所以说缩小范围观察法的生灭无忌?实际上你把这个看看,用生命来看的话,都可以了,怎么看?此生故彼生,此灭故彼灭。这样。所以缩小范围在观察缘起,你可以用一段来观察,也可以在南传,这个就是第一个连接,或者是,从受到爱第二个连接也可以,


你要用这个观生灭生跟灭也可以,也可以在这当中看到此有故彼有,此灭故彼灭也可以将。然后第三个连接是什么?有根生这样。所以在缘起当中怎么看生命,或者缩小范围怎么观察?它是在我们在 pps 那关的时候,他要你缩小范围来关,看你要用一个连接都可以。所以有时十二之后,我们在了解过后,在观察的时候,不一定就是每一个阶段都是用完十二个好,有时不一定的这样,那这十二个是最完整。好,我们来看更进一步,接下来就更更细了。


 不注意,观生为见心灭,就是不要不要去注意,不要去注意生,只是看那个面,看那个面,这时候不光生起,像专观灭,为什么?因为有两个要注意,第一个关注法必归于灭,第二,管那些还没有灭的诸法,生就是起无所起,生无所生,住无所住,不是字体能起能住,如闪电般刹那刹那,当体都归于灭,就是它当体即空的意思,所以你我们这样子注意法的灭的时候,你看到他论文竟然有这么好的句子,他说倒数第三行第一,
 不注意,观生为见心灭,就是不要不要去注意,不要去注意生,只是看那个面,看那个面,这时候不光生起,像专观灭,为什么?因为有两个要注意,第一个关注法必归于灭,第二,管那些还没有灭的诸法,生就是起无所起,生无所生,住无所住,不是字体能起能住,如闪电般刹那刹那,当体都归于灭,就是它当体即空的意思,所以你我们这样子注意法的灭的时候,你看到他论文竟然有这么好的句子,他说倒数第三行第一,
第265行: 第371行:
 坏了颜色变了,那生锈了,你还会还会想要拥有它吗?No ,我才不要,对不对。所以法的为什么论点教我们关,他要到这个时候,他要叫你观灭,他要让我们接下去以后,他要教的,要让我们产生厌离。厌离。好,我们来看后面。第四页一切法皆归于灭,灭的当体就是空,这是如来根本教法当中无常观空的方式,这个解脱道论称它为观灭字。所以这种观念字,是对于诸法中归云灭生起了恐怖厌倦星球解脱,我们敢,还拥有的这些法,还深入的法,
 坏了颜色变了,那生锈了,你还会还会想要拥有它吗?No ,我才不要,对不对。所以法的为什么论点教我们关,他要到这个时候,他要叫你观灭,他要让我们接下去以后,他要教的,要让我们产生厌离。厌离。好,我们来看后面。第四页一切法皆归于灭,灭的当体就是空,这是如来根本教法当中无常观空的方式,这个解脱道论称它为观灭字。所以这种观念字,是对于诸法中归云灭生起了恐怖厌倦星球解脱,我们敢,还拥有的这些法,还深入的法,


 还希望它永恒不变,就不会因为你观灭的那个智慧越来越锐利了,它还存在,你就看着他就是有面相,那我们就不会想要占有他了,所以大家看到新衣服,你要帮他灭,很像那个骂不骂马脚不一样,那你就不要去买那么多新衣。这样知道吗?,可以省点钱。从观无常,苦无我能够证得正性离身,真性离身就是见到了。进入真见灭谛,刹那顿悟四圣谛,证得出国。那我最近在看泡泡禅师的书,他有解释法住智制跟涅槃制的,层次很清楚,很简单,他说修 ps 那关,从 志向 一直到这里,关第三行,无常,
 还希望它永恒不变,就不会因为你观灭的那个智慧越来越锐利了,它还存在,你就看着他就是有面相,那我们就不会想要占有他了,所以大家看到新衣服,你要帮他灭,很像那个骂不骂马脚不一样,那你就不要去买那么多新衣。这样知道吗?,可以省点钱。从观无常,苦无我能够证得正性离身,真性离身就是见到了。进入真见灭谛,刹那顿悟四圣谛,证得出国。那我最近在看泡泡禅师的书,他有解释法住智制跟涅槃制的,层次很清楚,很简单,他说修 ps 那关,从 自相 一直到这里,关第三行,无常,


 苦无我到这里为止都是属于法住智,法住智接下来,还要以涅槃为所缘,进入倒置生起,就是以涅槃为所缘,进入那个那个见到的时候,因为他的所言是涅槃,所以那个时候,就称它为涅槃字。所以,泡泡禅师他解释南传的虚神经是这样解释我们可以参考一下好,最后一段,因缘起生灭,广观无常苦无我就归到见灭得道,跟杂含所说的正道次第大体相顺。所以为什么我要引这一段给大家,就是因为解脱道论这一段,无常苦我的观察导师说蛮相顺杂含的。所以大家假如要知道怎么观察这种三法应用怎么会通,
 苦无我到这里为止都是属于法住智,法住智接下来,还要以涅槃为所缘,进入倒置生起,就是以涅槃为所缘,进入那个那个见到的时候,因为他的所言是涅槃,所以那个时候,就称它为涅槃字。所以,泡泡禅师他解释南传的虚神经是这样解释我们可以参考一下好,最后一段,因缘起生灭,广观无常苦无我就归到见灭得道,跟杂含所说的正道次第大体相顺。所以为什么我要引这一段给大家,就是因为解脱道论这一段,无常苦我的观察导师说蛮相顺杂含的。所以大家假如要知道怎么观察这种三法应用怎么会通,
第282行: 第388行:


 你就可以了解缘起自性上面讲完了,接下来要讲什么?圣道自性,这样可以吗?所以我们前面为什么说归纳缘起是真谛法,按照我们这个图表来讲,是是应该是不会错到里去的,因为我们接下来要谈圣道自性,就是这个图表的中道法这里。八正道,这样可以吗?我们会一步步谈到谈到解脱法的,所以这个图表,你们就是带在身边了很好用这样。好,那我们今天就讲到这里了,下个礼拜讲圣道自性,中道泛论,大家有世间会去先预习,
 你就可以了解缘起自性上面讲完了,接下来要讲什么?圣道自性,这样可以吗?所以我们前面为什么说归纳缘起是真谛法,按照我们这个图表来讲,是是应该是不会错到里去的,因为我们接下来要谈圣道自性,就是这个图表的中道法这里。八正道,这样可以吗?我们会一步步谈到谈到解脱法的,所以这个图表,你们就是带在身边了很好用这样。好,那我们今天就讲到这里了,下个礼拜讲圣道自性,中道泛论,大家有世间会去先预习,




第485行: 第594行:




 什么叫一致不一致?,所以我们修行,有时候也是要分辨一下,我们看角度。34刮胡二学佛三要411字布一四?是四一里面的其中一个,它总共有四个。四一第一个是 a 上面有,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于医疗,易经不依不了义经。最后一个?一致不一致那导师的解释就是,这是修 的指导标准,就是修学智慧,一字不一是是一个标准。为什么?因为这个事,是有漏有取,有我我所的妄想分别,他只会障碍我们证悟的,所以我们修行一定要修学智慧,
 
 什么叫一致不一致?,所以我们修行,有时候也是要分辨一下,我们看角度。34刮胡二学佛三要411字布一四?是四一里面的其中一个,它总共有四个。四一第一个是 a 上面有,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于医疗,易经不依不了义经。最后一个?一致不一致那导师的解释就是,这是修 的指导标准,就是修学智慧,一字不一是是一个标准。为什么?因为这个事,是有漏有取,有我我所的妄想分别,他只会障碍我们证悟的,所以我们修行一定要修学智慧,


 把这个有肉无明的事转换成智慧。为什么?因为自然是刚好跟这个是相反,他是破除我执,前除邪见,无自性无分别的会关,它不只是能够破除这种我执,那当然的,他能够降伏烦恼,引发真正的无漏智慧。所以就是修行也许有些人说,我只要唉能够深入某个方法,那是最好。但是平常生活里面,其实我们应该要我们的正念正知,假如也能够保持二六十中,你就会发现我们能够见到很多别人看不到的东西,
 把这个有肉无明的事转换成智慧。为什么?因为自然是刚好跟这个是相反,他是破除我执,前除邪见,无自性无分别的会关,它不只是能够破除这种我执,那当然的,他能够降伏烦恼,引发真正的无漏智慧。所以就是修行也许有些人说,我只要唉能够深入某个方法,那是最好。但是平常生活里面,其实我们应该要我们的正念正知,假如也能够保持二六十中,你就会发现我们能够见到很多别人看不到的东西,
editor、​limited
3,627

个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