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st:文字整理-K3」:修訂間差異

增加 746 位元組 、​ 2024年6月15日 (星期六)
無編輯摘要
無編輯摘要
無編輯摘要
行 92: 行 92:
 本有佛的体性,佛的体性刚才也谈到了;就是一切如来的功德。一切佛的体性,或者涅槃法性,或者是这种菩提,其实我们在皈依三宝的时候,谈到三宝的真实功德,是无漏性清净的,三宝当然是;佛宝、法宝、和僧宝,都是无漏性清净,这里不但说佛的功德是离垢的清净,就是在杂染中,也是本性清净的。
 本有佛的体性,佛的体性刚才也谈到了;就是一切如来的功德。一切佛的体性,或者涅槃法性,或者是这种菩提,其实我们在皈依三宝的时候,谈到三宝的真实功德,是无漏性清净的,三宝当然是;佛宝、法宝、和僧宝,都是无漏性清净,这里不但说佛的功德是离垢的清净,就是在杂染中,也是本性清净的。


11,16
世间都有这个涅槃性,就是世间都有空性,这种空性,当然从三乘共法章缘起来说,缘起就是空义,没有自体,没有我,这种本然性遍于一切法,从这个角度就是说;众生本有佛的体性,涵盖了佛的无量功德。


  那这就是,世间都有这个涅槃性。就是世间,都是有空性。这种空性,当然从我们三乘共法章缘起来说,缘起就是空义。没有自体,没有我的。那这种本然性遍于一切法,从这个角度就是说,众生本有佛的体性,它涵盖了这些佛的无量功德, 说众生本有如来 的圣 德,相好庄严
  或说众生本有如来 德,相好庄严 ,】


 如来圣德,是种种功德,但是如来相好庄严,其实 这个 就是色法 有形有相,我们眼能见,耳能听的这些色法,如果说佛的清净功德,是不可见的,但是 可以通过外相 展现出来 。那 当然 就涵盖了 心和色两方面 的。或者说众生本来是佛,所以修行,可以成佛
 如来圣德,是种种功德,但是如来相好庄严,其实就是色法 有形有相,我们眼能见,耳能听的这些色法,如果说佛的清净功德,是不可见的,但是可以通过外相展现出来 当然就涵盖了心和色两方面。


 这一本有佛性的教说,确 一般人所容易信 的,也就成为佛法中最通俗的学派。
  【或者说众生本来是佛,所以修行就可以成佛。 这一本有佛性的教说,确 一般人所容易信 的,也就成为佛法中最通俗的学派。


 这种思想,确实是容易让一般人所信受,所信解 这个思想为什么那么普及 因为比 说一切法无所得,无自性,毕竟空性,可能 只有说五事具足人。但大多数,可能都没有能力去深解 这种 法义,所以用通俗说,就容易让一般人所理解信受 一般人就是一般的大众了 。他 不是指那种 跟亲人 非常好的人,所以这是通俗的学派。
 这种思想,确实是容易让一般人所信受,所信解 这个思想为什么那么普及 因为比 一切法无所得,无自性,毕竟空性,可能只有说五事具足 人。但大多数,可能都没有能力去深解法义,所以用通俗说,就容易让一般人所理解信受 一般人就是一般的大众了 不是指那种 根性 非常好的人,所以这是通俗的学派 ,也就是如来藏思想,其实也就是佛法中的方便说。这样能够让大多数人有信心,所以在皈依三宝的时候,为啥我们最后皈依的深义的时候,就要【自利自依止,世人则能契,归于真实义】。相信归向我们自己的自心、自性,我们自己是佛,自己有佛性,自己能成佛,自己身心的当体,就是正法涅槃


  这个也 就是 如来藏思想 ,其实 就是佛法 方便说
  自己当体 就是 正法涅槃 ,其实就是佛 的佛性,和佛的体性。为什么皈依三宝的时候,就用这种通俗的说 ,是能够引导初学 人,生起信心来


这样它能够让大多数人有信心,所以在皈依三宝 时候,为啥说我们最后皈依的深义的时候,就要自立自依止,世人则 契,归于真实义。相信归向我们自己的自心、自 性, 我们自己 佛,自己有佛性,自己能 成佛 ,自己身心 当体,就是正法涅槃。
'''2、成佛 能性, 是成佛的 因缘:'''


  所以自己当体,就 正法涅槃 其实,就 佛性,和 佛的
  【但这 佛性的深义 有些人 不易信解 。那到底什么是成 佛的 可能 呢?】


  这样 为什么皈依三宝的时候 ,就 用这种通俗 的说 ,是 能够引导初学的人,生起信心来
  成佛的可能性 深义 深义 是成佛 因缘,成佛要有因缘,不是 我们本来就有佛性 然后你就


  下边 就说成佛的可能 性, 深义。深义就是成佛的因缘,成佛,要有因缘。不是说, 我们 本来就 佛性 然后 你就是
  这个原先我们也谈到;一切法本自清净 清净 我们 凡夫什么关系呢?其实一点关系都没 有, 因为 不去发心修学的话,那 就是 一点关系没有


 这 个原先我们也谈到,一切 ,本次清净,本性清净,那跟我们凡夫什么关系,其实一点关系都没有。因为你不去发心修学 话,那就是一点关系没有
  成佛的可能性就是深义, 是引用《 华经》来说 的。


  成佛的可能性就是深义了, 是引用 《法华经》
  《法华经》说 :『'''诸佛两足尊,知法常无性,佛种从缘起,是故说一乘'''』 【3】


  两足尊 常无 性, 佛种 从缘起,是 故说一乘。这句偈颂很 的。 也正是整个 《法 经》这 个偈颂
  这句偈诵很有名的,也正是《法华经》这个偈诵,如果说把这个思想解到本有 那就是如来藏思想。《 华经》的本意,不是本有佛 性, 从缘起, 佛的佛性,佛种子 从因缘而 有的。 下边注解里,引用了 莲花 经》 ,导师在《初期大乘起源与开展》里,对 一段话,解释得比较清楚:


  如果 把这个思想解到本有佛性,那就如来藏思想。所以 《法华经》 的本意 不是本有 佛性, 从缘起, 佛的佛性, 佛种 子, 是从 缘而 的。
  【(2)印顺导师《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经上 华经》 卷一 大正9.9b):'''诸 两足尊,知法常无 性, 佛种 从缘起, 是故说一乘'''」。 佛种是从缘而 起,依善知识的劝发而起 的。 所以从缘而起,】


  所以这个下边 在注解里头 ,这 是引 用了《妙 莲花经》。导师 在《初期大乘 源与开展》里头,对这一段话,解释得比较清楚
  佛种是从缘而起 不是本有的 ,这 个缘 什么缘?还是依善知识的劝发而起,善知识的 导,听经闻 ,所以 从缘而 起。


  佛总是从缘而起的,它不是本有的。这个缘 什么缘,还是依善知识 劝发而起,善知识的引导,听经闻法,所以,是从缘而起
  【只因为一切法 常无自性毕竟无性空 的。


 只因为一切法是常无自性 毕竟无性空的 正因为一切法是无自性空的,所以 够从缘而起,由于一切法无性,所以一切法 从缘而起 ,众生也能从缘发心修行成佛
 只因为一切法是常无自性毕竟无性空的 正因为一切法是无自性空的,所以能从缘而起。


  那这就是,依因缘而成就的佛道,或者种下的佛种。他不是本来就有的, 一切 众生具足的了,所以说佛,深彻的证知了, 无性 的缘起,就是无自性的缘起 ,所以 一切 众生都可以成佛,因为没有自性 众生, 依缘 修,他都有 成佛 的可能性,所以法华经的思想,原来是继承了般若毕竟空义而来的。这句话,其实是点出了法华经的核心。问题是在哪里,问题就是讲法华经的人,一般都讲到本有佛性里面去了,讲到如来藏里面去了,这个是一个很重要的一个点题,可以点出来
  【由于 一切 无性,所以一切 法从缘而起 ,众生 也能从缘发心 修行 而成佛。


  所以法华经,他 句话,还 说从佛的深义来说 ,这个 方便分别有两 种佛 一个 理佛性 ,一 个是行佛性
 这 依因缘而成就 的佛 或者 下的 他不 本来就有的 ,一 切众生具足的


  法华经 两种佛性,第一,是理佛性,理佛性,一切法,从本以来是 也就是本性空寂的。
  【佛深彻 证知了 无性 缘起


  这个法法常 无性, 法法毕竟空
 无性 的缘起 就是无自性的缘起


 就是这句话,古人别说常与无性,就是这本来法法常无性,就是无自性空。但是 古人 给它分开来说, 就是这个 常和无性,给它分别的解释 这样 ,它 就符合三谛的解说了 因为本身佛说法是二谛,但古人把它一分别就变成三谛。
  【所以说一乘,一切众生都可以成佛。《法华经》的思想,原是承《般若》毕竟空义而来的。(p.1183-1184)】
 
因为没有自性,众生依缘而修,他都有成佛诵的可能性,所以《法华经》的思想,原来是继承了《般若》毕竟空义而来的。这句话其实是点出了《法华经》的核心。问题是在哪里呢?问题 就是 讲《法华经》的人,一般都讲到本有佛性里面去了,讲到如来藏里面去了,这个是很重要的一个点题,给点出来。所以《法华经》 这句话, 还是从佛的深义来说的。
 
【 这可以方便分别为二种佛性:1、理佛性,2、行佛性。(二佛性是印度旧说,今依中观义说)。】
 
这个佛性,方便分别有二种佛性,一个是理佛性,一个是行佛性。
 
'''二、述《法华经》的二种佛性'''
 
'''1、什么是理佛性'''(理):
 
【 一切法是从本以来无自性的,也就是本性空寂的。法法常无性( 古人别说常与无性, 是附合三谛的解说),法法毕竟空;】
 
这个法法常无性,法法毕竟空。 就是这 句话,古人别说常与无性,就是 本来法法常无性,就是无自性空。但是古人给它分开来说,常和无性,给它分别的解释 这样就符合三谛的解说了 因为本身佛说法是二谛,但古人把它一分别就变成三谛。
 
20,59


 这如果说,看到天台导师对这个问题,其实经中也讨论了,本来是二谛,但是变了假、空、中三谛。说明什么问题,就是还是,没有去法义,从文句上来解释。一分开解,就变成三谛了,所以说法法毕竟空。这无性空,空即不生灭的法性,可称为佛性。这个就是理佛性了。从理上来说法法无性,无自性,法法毕竟空,所以这个无自性就是空的,不可得的。空,就是不生灭的法性,这个不生灭的法性,可称为佛性。
 这如果说,看到天台导师对这个问题,其实经中也讨论了,本来是二谛,但是变了假、空、中三谛。说明什么问题,就是还是,没有去法义,从文句上来解释。一分开解,就变成三谛了,所以说法法毕竟空。这无性空,空即不生灭的法性,可称为佛性。这个就是理佛性了。从理上来说法法无性,无自性,法法毕竟空,所以这个无自性就是空的,不可得的。空,就是不生灭的法性,这个不生灭的法性,可称为佛性。
editor
2,09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