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st:文字整理-K3」:修訂間差異

移除 123 位元組 、​ 2024年6月22日 (星期六)
無編輯摘要
無編輯摘要
無編輯摘要
第62行: 第62行:
 大菩提,佛菩提就是大菩提。佛的智慧,就是一切智之海。
 大菩提,佛菩提就是大菩提。佛的智慧,就是一切智之海。


  第二主题。 依三心修一切善行
'''二 依三心修一切善行'''


 依三心行六度,跟佛法概论里面第19章我们学到:所以说菩萨行,不论修什么,有必不可少的三要则。
 依三心行六度,跟佛法概论里面第19章我们学到:所以说菩萨行,不论修 什么,有必不可少的三要则。


 例如布施。
 例如布施。
第75行: 第75行:


 所以说发菩提心,以大悲度众生为首,这布施,就是把自己所有的给予众生,使他离苦得乐尤为吻合,就是这种布施和菩萨的大悲去利益众生就非常的吻合。
 所以说发菩提心,以大悲度众生为首,这布施,就是把自己所有的给予众生,使他离苦得乐尤为吻合,就是这种布施和菩萨的大悲去利益众生就非常的吻合。


 所以说本经以布施为主,而统摄利他的六度行。
 所以说本经以布施为主,而统摄利他的六度行。
第87行: 第86行:
 不但没做到布施的功德,反而会造成很大的罪业,所以,它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得到。
 不但没做到布施的功德,反而会造成很大的罪业,所以,它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得到。


 然后就是无畏施,就是持戒了。就是佛法的 实践。 就是不让众生得到伤害,得到危险。所以说能令众生离开种种的恐怖,这个就是持戒和忍辱两个 菠萝 这是无畏施。
 然后就是无畏施,就是持戒了。就是佛法的 持戒 就是不让众生得到伤害,得到危险。所以说能令众生离开种种的恐怖,这个就是持戒和忍辱两个 波罗 这是无畏施。


 持戒就是能与大众相处的时候不妨碍大众
 持戒就是能与大众相处的时候不妨碍大众


 不使人受到威胁,不安。比如,你杀人,使人生存受到了威胁,你伤害了人的生命,这样,就会给别人造成了一种恐惧不安。偷盗是使人外命,财务,因为人依外的财物,才能够生生存,财务就属于人的外命一样,所以说有人偷盗你的财物,就像 夺取了你的外命,使你生存受到了危险 所以,你 不偷盗,你就没有丧失财务的恐怖。这样,如果能受持禁戒,洁身自守,既不会伤害他人,能使人与人间相安无事。
 不使人受到威胁,不安。比如,你杀人,使人生存受到了威胁,你伤害了人的生命,这样,就会给别人造成了一种恐惧不安。偷盗是使人外命,财务,因为人依外 的财物,才能够生生存,财务就属于人的外命一样,所以说有人偷盗你的财物,就像夺取了你的外命,使你生存受到了危险 所以,你不偷盗,你就没有丧失财务的恐怖。这样,如果能受持禁戒,洁身自守,既不会伤害他人,能使人与人间相安无事。


 这个就是,我们持戒布施,能达到和乐善生,这个我们前面也学到了。
 这个就是,我们持戒布施,能达到和乐善生,这个我们前面也学到了。


 但是,人的个性不一 ,你以戒来自律自守,不伤害他人。但是 他人 认为你好欺负,好说话,会非礼来待你,如 不能感化,或者是设法去避免,不能忍受而冲突起来,仍不免相杀相夺。
 但是,人的个性不一,你以戒来自律自守,不伤害他人。但是他人认为你好欺负,好说话,会非礼来待你,如不能感化,或者是设法去避免,不能忍受而冲突起来,仍不免相杀相夺 ,造成人间的恐怖


  造成人间的恐怖。 所以说必须,以戒来自守,克己。坚忍持净戒,戒就是能够克制自己的私欲,情欲。当然克制自己,是为了不伤害他人。但是如果说,我们没有这种理性的克制,他可能也会给我们,给我们自身造成伤害,因为你忍得,忍气吞声,然后,让你的内心不平衡。其实,也会伤害我们自己,所以一般人为什么他就不愿意去克制自己,
 所以说必须,以戒来自守,克己。坚忍持净戒,戒就是能够克制自己的私欲,情欲。当然克制自己,是为了不伤害他人。但是如果说,我们没有这种理性的克制,他可能也会给我们,给我们自身造成伤害,因为你忍得,忍气吞声,然后,让你的内心不平衡。其实,也会伤害我们自己,所以一般人为什么他就不愿意去克制自己,因为没有佛法正当的理念,确实很难克制住自己。对自己能够坚韧的克制,然后又能够去宽恕。容忍他人,就是恕。儒家就讲个恕字,就是这个意思。恕一个是饶恕,一个是宽恕。宽恕,当然它也是有一种同情心,有一种同情或者换位思考,理解这样,他才能够忍得下,宽恕得了。要不然我们心,有的时候久习成性的时候。所以他是忍不了的,马上就会爆发出来。所以这在大乘道来说修忍,也是一种功力。
 
因为没有佛法正当的理念,确实很难克制住自己。对自己能够坚韧的克制,然后又能够去宽恕。容忍他人,就是恕。儒家就讲个恕字,就是这个意思。恕一个 是就 是饶恕,一个是宽恕。宽恕,当然它也是有一种同情心,有一种同情或者换位思考,理解这样,他才能够忍得下,宽恕得了。要不然我们心,
 
有的时候 这个 久习成性的时候。所以他是忍不了的,马上就会爆发出来。所以这在大乘道来说 ,这个 修忍,也是一种功力。


 所以说大乘有这种忍辱波罗蜜。瞋他有何意,自他增忧苦。瞋火烧上根,忍则五德具。
 所以说大乘有这种忍辱波罗蜜。瞋他有何意,自他增忧苦。瞋火烧上根,忍则五德具。
第108行: 第103行:




所以这个就是无为施,无畏施我们在五乘共法学到那个自通之法,以己度他情。这个就是一种自通之法。因为我们每个人可能都知道自己不愿意,受到别人的伤害,受到别人的欺辱。那我们可能就会。别人一样,也不愿受到伤害。自然就心甘情愿地去守这些戒,修这些忍。


 然后就是法施,法 包含了精进,禅定,般若。所以 也是施。法施可能是倾向于出家。在家倾向于财施。无畏施通于在家和出家的。般若是明达事理的,般若智慧通达事理,没有智慧,它往往落入两边。两边是有无,生灭,也不知什么是佛法,是邪是正,是善是恶呀。可能也没办法去区别。那怎么去救人。这个需要智慧,明辨是非。
  所以这个就是无畏施,无畏施我们在五乘共法学到那个自通之法,以己度他情。这个就是一种自通之法。因为我们每个人可能都知道自己不愿意,受到别人的伤害,受到别人的欺辱。那我们可能就会。别人一样,也不愿受到伤害。自然就心甘情愿地去守这些戒,修这些忍。 然后就是法施,法 包含了精进,禅定,般若。所以 也是施。法施可能是倾向于出家。在家倾向于财施。无畏施通于在家和出家的。般若是明达事理的,般若智慧通达事理,没有智慧,它往往落入两边。两边是有无,生灭 ,一异 ,也不知什么是佛法,是邪是正,是善是恶呀。可能也没办法去区别。那怎么去救人。这个需要智慧,明辨是非。
 




第116行: 第111行:
 禅定是鉴机的,如内心散乱,贪着世间,我见妄执,即不能洞见时机,不知众生的根性,既不能知时知机而给予适宜的法药。
 禅定是鉴机的,如内心散乱,贪着世间,我见妄执,即不能洞见时机,不知众生的根性,既不能知时知机而给予适宜的法药。


 所以这个禅定,它能够鉴别众生的根基和时机。时机要掌握到恰到好处,因为这在佛法中,也有这种知机,要知时,也要知节,也要知量,当然这个需要智慧。对这个禅定,
 所以这个禅定,它能够鉴别众生的根基和时机。时机要掌握到恰到好处,因为这在佛法中,也有这种知机,要知时,也要知节,也要知量,当然这个需要智慧。对这个禅定,就是他对一切的因缘,就能够把握得住,就需要定力。但是如果说我们没有定力,内心散乱了,我们自己都做不了主。当然了,你就不能洞察这些时机因缘。当然你不能洞察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机缘,你就没办法了,给予适当的法药去调理,去对治它。所以这个禅定,是起到这个作用的。
 
就是他对一切的因缘,就能够把握得住,就需要定力。但是如果说我们没有定力,内心散乱了,我们自己都做不了主。当然了,你就不能洞察这些时机因缘。当然你不能洞察 这个 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机缘,你就没办法了,给予适当的法药去调理,去对治它。所以这个禅定,是起到这个作用的。


 因为禅定,它就是观察得非常透彻,
 因为禅定,它就是观察得非常透彻, 对于什么事理看得比较透彻。透彻,就是看得比较深,或者看得比较远。我们一般心散乱,就看得不深,看的都是表象。就像说河里的水波动不止,浪花汹涌不止,那你看的都是表象。如果说有定力,心就像一个很深的水,它可能就没有那种急促的激流,它就比较稳。可能你这个智慧透视得比较深,看的也比较远,这时候,才能看到一些时机和人不同的根基。然后给予适当的法药。


  对于什么事理看得比较透彻。透彻,就是看得比较深,或者看得比较远。我们一般心散乱 他就看得不深,看的都是表象。就像说河里 水呀 波动不止,浪花汹涌不止,那你看的都是表象 如果说 力, 心就像一个很深 可能 就没有那 急促的激流 比较稳。可 个智慧透视得比较深 也比较远 ,这 时候 才能看到一些时机和 人不 同的根基。然后给予适当 法药
  然后还要有这种精进的雄健无畏 精进 勇猛无畏 也有这种意志力 这种强大的意志 力, 时候 我们 可能 是也缺乏这 勇气一样 所以 克服种种困难,有了 些勇气 就能够克服种种 困难 ,这 样,他诲人不倦 人不 的。


教诲人,可能他就不知疲倦,因为这完全来自于一种无畏的精进力。所以这样的六波罗密,统摄于布施为菩提行的根本。所以说要救众生,不能不牺牲自己去利他,这个就是布施。施以舍己力。因为布施我前面学到,你要舍心,就是牺牲自己的利益去利他,所以,这必须要具足物质的救济,以达到众生生活的满足。其实,我们过去可能物质生活不这么充足,但现在基本上物质生活都达到充足了。不过就是还想生活的质量更高一点,而已所以说必须戒忍的精神,才能达到人与人之间的安乐,和乐安宁,。


  然后还 有这种精进的雄健无畏 这种 精进的 勇猛无畏 也有这种意志力。没有这种强大 的意志 时候 ,我们 可能 也缺乏这种勇气一样,所 ,就不能克服种种困难,有了 些勇气,就能够克服种种的困难,这样,他诲人不倦,令人不厌的
 要 必须 精进 禅定和智慧 教化呀 核心众生 思想 意志, 使之归于中道。所以僧团 六和敬 三种根本就是 我们 六合的本质。这个就 是以 布施来摄取六度。因为 块也是


  教诲人 能, 不知疲倦, 因为 这完全来自于一种无谓 精进力 这样的六波罗密 统摄布施 菩提行 根本。所以说要救众生 不能不牺牲自己去利他 ,这个 就是布施
  还是以菩提心和大悲,都是以布施为主的。法空性也是;法空慧是六度行的方便。方便,是善巧的别名。善巧 就是 够对一些事物 对佛法 是非常的熟练。 因为 我们熟练它,才能够多多 熏习 就是初 习成性。熏习久了才能够对它熟悉 熟悉了才能够成 善巧。对这个方便它就是对般若慧 一个善巧 运用 ,这个 意思叫方便




 施 以舍己力 为, 是我 前面写道 心就就是 牺牲自己 的利益 去利 他, 所以 这必须 记住 物质的 救济 以达到众生生活 的满足。 其实 我们过去吧
  如下方就说如不执着,有个真实的施者;有一个真实的受者;然后还有一个我所布 的东西、物件 有方便就是有善巧。当然这个就是空性慧,就是三轮体空。三轮体空,一般我们 可能 没办法理解,那明明有一个,我在布施,明明有一个布施的对象,他缺乏东西, 才有目的性的去布施给他 我还 选择一个好的东西,去让他欢喜。那如果说我们都说,不执着一个真实的接受者,也不执着一个真实的我,那可能,我们这种布施的 ,可能就是没有那么那么强烈。所,这个 是菩萨,你看他这种菩提心,有上求下化的志愿,他有这个志愿,然后有这种慈悲心。悲 就是 拔苦,愿意让众生得离苦,愿意施给他物质上的,精神上的种种 的利益 。但是,我们从心念上好像说我能够帮助一些人, 需要的 能够满足他内心的需求。但是 如果说我们给他一些不需 的,对他就没有多大的利益。如果只是给他 物质 满足 没有给他精神上 ,那可能你给他多少,他也不会 满足。 你肯定总帮他帮习惯了,他依赖习惯了 一旦你不帮他 他反而埋怨你。


  可能物质生活不 么充足但现在 基本上物质生活都达到充足了,不过 ,就 是还想生活的质量更高一点,而已所以说必须戒 的精神,才能达到人与人之间的安乐和乐,安宁,要必须,以精进禅定和智慧的教化呀,核心众生的思想意志,使之归于中道。所以,六这个僧团的六合镜三这个三种根本就是我们六合的本质,这个就是你布施来设计六度。因为这块也是
  其实, 时候 大乘来说 忍。


还是以菩提心和大悲,都是,以布施为主的。嗯法空性,也是法空会它是嗯六度型的方便。方便,是善巧的别名。善巧,就是能够对一些事物,对佛法吧,就是非常的熟练因为我们,熟练它,才能够。多多的学习,就是,出于习成性清洗久了才能够对它熟悉,熟悉了才能够成为善巧。


  这个 方面 是对薄弱 的一个善巧,运用这个意思叫方便。如下方就说如不着不 执着 有个 真实的师者 ,有 个真实的受 者。 然后还有一个 我所布施 的东西 部件 名为有方便就是有善巧 当然了 这个就是空性。会嘛 就是三轮体空。嗯 三轮体空, 一般我们,可能 是没 办法理解,那明明 有一个, 我在布施是不 是, 你明明有 一个 布施的对象,
  所以, 这个 空慧来说 可能 会执着 了。 我再去帮他 ,有个真实的 人,在接 我的帮助; 然后 ,我 还有一个 可贵 的东西 给他 让他喜欢 那这样 等于说 我们 三轮体空, 是没有一个 真实的 那当然了,都 这种假名。这就需要法空慧来深观了。这当然了 这需要对缘起空慧的 一个 胜解。


他缺乏东西,我才有目的性的去布施给他,我还要,选择一个好的东西,去让他欢喜。那如果说我们都说,不执着一个真实的接受者,也不执着一个真实的我,那可能,我们这种布施的心呐,可能就是没有那么那么强烈所以,这个就是菩萨,你看他这种菩提心他上求下化这个志愿,他有这个志愿,然后有这种慈悲心悲,就是把苦愿意,让众生得这些苦愿意,


是给他物质上的,精神上的种种的利益。但是,我们从心念上好像说我能够帮助一些人他需要的,能够满足他内心的需求,但是,如果说我们给他一些不需要的,没有给他这个精神上的,那可能你给他多少,他也不会满足,是不是,你肯定。


你总帮他帮习惯了,他依赖习惯了,一旦你不帮他,其实,这时候,大声来说,你就休整。所以,这个空会来说,可能,就不会执着了。有一个我再去帮他,有个真实的人,在接受我的帮助,然后,我还有一个可贵的东西。给他,让他喜欢。那这样,等于说,我们三轮体空就是,没有一个真实的,那当然了,都是这种假名。哈,这就需要法空会来升官了。这当然了,这个西药,对缘起空义的一个圣洁。


 所以我们现在,其实 嗯文 法建立的 薄弱,证件, 合法的 证件 进一步,达到大乘的三轮体空,这都需要对空域的一个 圣洁 才能做得到。所以如果说没有这个法空 你着相布施,就因为没有善巧,没有善巧,它就没有这个空性的方便,也就不能出离生死,也没办法去向佛智。所以,这个在菩萨道的一个 空性,
 所以我们现在,其实 法建立的 般若 合法的 正见 。进一步,达到大乘的三轮体空,这都需要对空域的一个 胜解 才能做得到。所以如果说没有这个法空 你着相布施,就因为没有善巧,没有善巧,它就没有这个空性的方便,也就不能出离生死,也没办法去向佛智。所以,这个在菩萨道的一个空性,


 渐渐的一个 圣洁 上吧,才能慢慢的能够达到空有不爱的圣洁观,所以这个需要长久的学习。下边就是继续介绍这个这种 山药 ,这种 山药 ,嗯菩提心,是志愿所在,慈悲心是动机,空军会是做事的技巧。以此三药门为本上缴的,修习一切的行,一切的行,他包含了世间的,是不是前面没学到世,出世间法皆有菩萨有世间法,
 渐渐的一个 胜解 上吧,才能慢慢的能够达到空有不爱的圣洁观,所以这个需要长久的学习。下边就是继续介绍这个这种 三要 ,这种 三要 ,嗯菩提心,是志愿所在,慈悲心是动机,空军会是做事的技巧。以此三药门为本上缴的,修习一切的行,一切的行,他包含了世间的,是不是前面没学到世,出世间法皆有菩萨有世间法,


 就是五戒十善呐,三伏业,这个就是五重的章,我们学过的,然后,出世善法的四圣谛,缘起,三学,八正道,37道品,这都是解脱道的内容。这个,我们在三乘共法章,也都学到了,这些,都是道品,因为菩萨行是吧,因为菩萨行,它就像八正道那个道品。所以,八正道,在声闻法中,他只是用标八正道来表达,在大乘六菩萨来说,它是以六度来统摄菩萨一切万恶的,所以以六度,四摄。
 就是五戒十善呐,三伏业,这个就是五重的章,我们学过的,然后,出世善法的四圣谛,缘起,三学,八正道,37道品,这都是解脱道的内容。这个,我们在三乘共法章,也都学到了,这些,都是道品,因为菩萨行是吧,因为菩萨行,它就像八正道那个道品。所以,八正道,在声闻法中,他只是用标八正道来表达,在大乘六菩萨来说,它是以六度来统摄菩萨一切万恶的,所以以六度,四摄。
editor
41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