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st:文字整理-K3:修订间差异

删除31,360字节 、​ 2024年7月8日 (星期一)
页面内容被替换为“Category:其它整理 成佛之道大乘不共法章-13 (2024-7-8)”
无编辑摘要
(页面内容被替换为“Category:其它整理 成佛之道大乘不共法章-13 (2024-7-8)”)
第1行: 第1行:
[[Category:其它整理]]
[[Category:其它整理]]
 成佛之道大乘不共法章-12
 成佛之道大乘不共法章-13


 (2024-7-5
 (2024-7-8
 
大乘之行,大乘行无非就是六度与四摄。前面我们学的六度的总说。六度属于行门。大乘的菩提心,大乘的这个正信其实也就是对大乘法,对菩萨道的一个充分的闻思,然后才能生起大乘的信愿。所以大乘三心有空性慧、有菩提心、大悲愿。
 
空性慧在三乘共法章,其实对缘起的空义,就已经有一个大概的闻思了。大成乘和声闻乘的不同处,其实就是菩提愿。有一个以大菩提为目标的一个信愿,而且他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这样,同样的闻法熏习缘起的空义,可能他就转入了大乘道。
 
所以说三心要结合菩萨行,菩萨行,我们前边儿学过菩提心依十善戒。十善戒摄为三聚净戒。然后又结合六度与四摄,所以说总摄菩提道,六度与四摄;渐入于诸地,圆满佛功德。
 
上次对六度四射做一个总说,六度侧重个人成就佛道;四摄侧重完全利益众生。所以六度自身也有自利利他的,前面三度,施、戒、忍,属于利他的福得道。禅,慧,属于自利的智慧道。精进通于两边的。
 
然后又学到菩萨要经过三十个阶位才能入圣位。它是通过十信,十行,十住,十回向,然后最后达到十地。到最后究竟圆满,这是对整个大乘佛法一个概括的总说。
 
 
 
今天正式进入六度里边的第一个施度,也就是布施波罗蜜。
 
六度的施度第一个,首先是利生为本。偈颂
 
'''身及诸受用,三世一切善;为利诸众生,无惜而行施。'''
 
因为菩萨的这种施,那真的是包括自己的身心,还有外在的一切的物资,以及三世累积的一切善法功德,为了能够利益众生,不惜而去行布施。所以菩萨道的布施和前面学的五乘共法的布施还有所不同。
 
首先第一个是布施,在佛法中修行的一个地位。修行的地位分了五乘共法章,三乘共法章和大乘不共法章。六度中首先当然先说布施度。五乘共法章中,布施为三福业的一项,布施,持戒,修定。因为我们在五乘共法章的时候都学过了,因为他是人天善法。其实在人天善法里,布施也是占有一个很重要的地位。
 
因为我们一般众生想得到快乐,必须要有这种资具,那资具从哪里来呢?一定要靠布施。布施,佛无论是在五乘共法,还是在大乘不共法,首先都要赞叹布施的福德。
 
虽然说在解脱道里面没有布施这个项目。
 
因为修行者,厌离心太重。厌离世间,急求自证的声闻解脱道。所以布施对他来说,是没有多大意义的。
 
但是我们在佛法概论里面学到三乘共法章,有解脱施。解脱施一般都是指在家,在家众要心住非家,然后呢,他了解了佛法,了解了因缘,他就把自己的财物都拿出来与大众共享。对于出家众来说来说,是没有布施这个项目的。也确实是,因为他们不求后世乐,解脱只求现法乐。或者是现法解脱乐,或者是现法涅盘乐。
 
一般布施都能够给未来带来福乐,但是解脱圣者不追求未来的福乐,他追求未来的寂灭乐,涅槃乐,解脱乐。所以布施对他们来说,就是没有重要的意义。
 
所以从总体来说,解脱道是没有布施这一项。
 
但是《杂阿含经》对在家众来说,它属于解脱施。大乘不共法章里面,在大乘的菩萨道,布施,又归为修道的一个重要项目,而且位于第一位。
 
所以菩萨道首要是布施。关键说他不像五乘共法章讲的,都是为了自己未来求得福乐而布施的,但是大乘不共法章呢,他不是为了自己而去布施,他完全是为了救助大众,而且布施的。所以他的发心和动机,都有所不同。
 
所以他菩萨的布施是不求回报的,完全是舍己为人的。
 
首先说舍己利他是布施的真正意义。
 
舍下自己的利益去给予他人的利益,这个就是在布施这个定义里边的,他就是一个真正的布施是吧?施以舍以利,因为舍弃自己的利益吧,你才能够去帮助他人,所以说这与利他为先的菩萨心行是相合的。这样布施在大乘道中的重要性,
 
因为大乘道他也是为利益众生,舍己为人,像我们一般世间这种教义,就是说能够完全的去为大众服务。一般世间的文化工作者,政治经济,和这些政府官员都提倡大公无私,都是为一切都是为了大众,一切都是为了民生。但是宗旨是这样,难免也有一些人是做不到。但是这种理想是存在的,这种布施的意义也是存在的。
 
大乘的布施是一般布施的深化,广化。
 
其实大乘的布施,像我们在佛法概论里面讲到这种菩萨的德行,菩萨不但深化,它也是广化的德行。深化当然了是和三心的空性慧是相合的了。广化当然是和大悲心是相合的了,能够利益一切有情众生。比如上面说到,一定要以菩提心相应,大悲为上首,无所得为方便而修习。
 
大乘的布施度,其实大乘六度都要和三心相应的,这个在佛法概论其实也学到了,依三心的修六度,依六度来完成三心,圆满三心。所以这个菩提心相应,那就是自增上的意志;大悲为上首属于世间增上的情感;无所得为方便,那就是法增上的智慧。
 
这里边其实也包含了自增上,世间增上和法增上。布施度是这样,其他的一切菩萨行,六度与四摄其实都要以这三心相应而修习。以下就不再重说了。
 
第二主题,是悭贪与我执,让众生无法实践布施,
 
悭贪,等于说是我们众生的一个共性,每个人都具有我执。所以在实现布施的时候,他总是有一种所求,有一种回报之心,祈求之心。所以说布施的意义,是舍己为他。所以不但是破除悭贪,而且消除我我所执,达成无我无我所的大舍。
 
在大乘佛法里面,这个布施就有破除自己的悭贪的意义。因为大乘像菩萨道完全舍己为人,他不求自己的福乐,也不求自己的回报。所以这样能够破除人的这种悭贪性。
 
然后进一步来消除我执我见,其实这就是和法空慧相合的。前边儿我们学到了法空慧是行大乘道的善巧方便,因为没有法空慧当然了,
 
我们就没办法达到波罗蜜,你像这种布施波罗蜜,就没办法达到三轮体空,无我无我所的大舍。所以一般人不容易布施,问题在执取为自己的。
 
当然这个作为我们一般人来说,在凡夫位上难免都有这种我的,我所的这种观念。
 
下边儿就说不知道摄取为己有的过失,也就不知道施与众生的利益。
 
这个在下边儿那个注解里面,大智度论
 
如何增益布施的心,首先要思悭贪的过失,然后才能够思布施所带来的种种利益。
 
所以有种种的檀,檀是梵文翻译到我们中国语言,就是布施的意思。
 
在经典中,一般都是音译的,叫檀。檀波罗蜜。所以这都是谈布施的利益。檀,就是布施像宝藏一样长,常随着人,因为你布施越多,累积的功德也就越多,所以一切的福乐都从布施而来。所以这个布施就像一个宝藏。檀能够破苦,能与人福乐。因为布施能够破除人的贫穷之苦,能够带来后的福乐。所以下边都是这种形容。
 
檀为安隐,临命终时,心没有恐怖,布施能够给你带来安隐之心。就像我们原先学到六念法门,六念法门,念佛,念法,念僧,念施,念戒,念天。
 
所以六念法门它有一个功能,就是能够去除人的恐惧心。临终的时候,由于你念施,念布施的功德,就知道他能会生到善处,所以心就不恐惧。
 
布施也是有一种慈相,能救济一切。所以这些都是讲布施能够带来种种的福乐。
 
下边这个 譬喻我感觉讲得挺好。例如失火之家。一个家庭着火了,一个聪明的人能够辨别出火的趋势来。这个火还没有烧到自家门的时候,他就先把家里的财物,贵重的东西先给运走,搬走。虽然说房屋烧掉了,但是财物预先就给搬走了,
 
房屋烧掉了,但是你的财物还在,。然后你再拿财物,可以再把房屋给修建,重新建起来。这个 譬喻 什么呢,好布施的人也是这个样子的。好布施的人知道我们这个身心危脆,就是无常。生命无常,危脃败坏,一口气上不来,可能我们就要与世隔绝,所以财物也是无常。随着生命的失去,财物一分也带不走,所以说你要及时的修福。
 
就像火中把财物都搬出来一样。那意思我们的色身坏了,我们这个财物,你都去行善,积累善法了,这些善法功德,又会给你后世带来福乐,使你未来还会受到福乐。就像你用财物又把房子修建起来一样,这个就是讲到这种布施。布施要及时的修善,所以说我们在五乘共法中谈到,苦乐随业尽,修善亦积极。
 
若时能行善,而未做善业,一旦苦果临,而时复何为。
 
所以说,要趁着我们大好的时光,生命健在,多多的去修善,把这些财物都存在业报之中。
 
因为你存在银行里的,你死了之后一分带不走,你的福业等于说就没有了,消耗掉了。你去行善积德,它还是在你的这个生命之中的。
 
下边就说愚惑之人,但知惜屋。匆匆营救,狂愚失智,不量火势,猛风绝焰,土石为焦。
 
就是一般不聪明的人,着火了之后,他不知道先去搬运财物,他先救这个房子。他也不能够去观察火势。猛风绝焰,就是大风之中烈焰随着大风很快就把房屋给烧坍塌了。,然后翕响之间,荡然一灭。屋既不救,财物也尽,饥寒冻饿,忧苦毕世。
 
就是悭惜之人也是这样,就是一般守财的人,在生命活着的时候不知道去布施,好像说你这个生命能长久,财物也能长久一样,不知道生命无常,须臾保,而更聚敛守护爱惜,
 
死至无期,忽焉逝没,形与土木同流,财以委物俱弃。亦如愚人忧苦失计。
 
 
 
其实一般人有了财物,只是自己享受,保护这个身体,不知道去修福累积这个善业,当生命临终,什么也得不到,未来没有福业可报。这就是不观察,他悭贪的过失,他也不知道布施给众生的利益。
 
下边也是举一些例子,第一个积集与占有,好像是那种以势欺人或者那种侵夺掠夺。例如财物,世间为了积集占有,造成人间的无边苦难。
 
因为世间都想把财物,积聚的越多越好,然后要去占有资产,占有土地,占有资源,所以给人间造成无边的苦难。
 
国际上也是无穷的纠纷。其实这个现实世界都可看到,就是所谓那种资本,资本都是垄断、占有、霸道。所以资本可以控制一切,这样就给人间带来无边的苦难。为什么呢?因为资本不是为了大多数人的幸福的,他只有说去满足一小部分人,那大多数人都过着那种贫穷的生活。
 
但是无论你积聚多少,无论你用那种不择手段地去侵占,去掠夺,但是终究会在历史上要烟消云散,到底是无常过去了。因为是世间过去历史上,有多少飞黄腾达的,有多少贵族子弟们,他们虽然说一生享受着荣华富贵,可是在世间,终究还是随着无常成为了过去。这个是从掠夺占有来说。
 
 
下边是自己的努力。拿人类来说吧,财物虽是经自己的功力而成为自己所摄取。但实与一切人都有关。
 
因为人从小都是走向社会,要,
 
参加工作,要自食其力,要自己养活自己,自己养活家庭。所以要去工作,要去辛苦的赚钱。虽然说经自己的攻略成为所摄取的财物,但是还是与一切人都有关系。这个就是从整个社会分工来说的,但是,我们一般人讲起来吧,还是说人是一个群体动物,在社会之中你不能独立生活。
 
你必须靠群体,社会各个分工,给你提供就业,提供很多生活的用品。所以我们不可能说把生活中一切,都是自己去制作。
 
所以说还是与一切人有关。其实这个在大智度论里头,有对这个问题的讲解。
 
大智度论是指菩萨,要知恩报恩。菩萨知恩报恩的人。
 
有人说  我宿世福德因缘应得,
 
就是一个人是靠自己辛勤的劳动,获得一些财物。然后他就说,我所获得的财物都是我过去世,修得的福德因缘,今生所感得的福报,所以是我应该得的。
 
或者说我自然尊贵,你有何恩。那意思我的福报是我自己修来的,所以我才会得到你们的尊重,恭敬。你对我有什么恩呢?所以这就是堕入邪见。因为这个邪见,就是一般我们人可能是都会有这种想法:我是靠我自己劳动得来的财富,我也没有偷,也没有抢,我理所应得。
 
然后我自然就会得到尊重,因为我有财富,或者我有地位,这都是我自然而然得到的这种尊贵,或者是这种富贵。跟你有什么关系呢?跟你有什么恩呢?
 
是故佛说;菩萨当知恩.。
 
为什么当知恩呢?下边就解释说:众生虽然有宿世的乐因,虽然你过去修了一些福乐的因,但是今世事不合和,则无由得乐。那意思是今世如果说,没有现缘种种的因缘给你提供,你的福乐也不会得到。我们在五乘共法中学到,有宿业与现缘的关系。但是即便你有了宿业了,但你这个现缘不具足,这个福乐还是得不到的。就像说,你也不去努力,也不去学技能,也不去工作,那不可能福乐就给你送到门来。
 
这都是世间各种事情的因缘和合。其实这也不难理解,社会的这种分工,提供你的职场,就业。以及世间提供这些经济,商品使你生活不缺乏,买什么东西都能够给你提供。那如果说,这些商品都不具足,那你也买不到。
 
下边就是说,譬如谷种在地,无雨则不能生。
 
即便有谷子种在地上了,但是不下雨,你说庄稼不能也没法生长。
 
不可以地能生谷故,言雨无恩。
 
就说地之所以能长出稻谷,能长出粮食。你不能说地能生,就跟风雨阳光没关系,说跟雨是没有什么恩惠的。虽所受之物,是宿世所种,供奉之人,敬爱好心,岂非恩分呢?
 
 
就是你虽然说过去,有很多的福德,很多的善根。你修了福乐的因,但是今生,没有人供奉给你,提供给你,没有关心你的人,帮助你的人,就是敬爱的好心人呐。他们不也是 恩的一分吗?所以等于说众生都是对我们有恩的,因为我们原先学到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虽然说我们呢,嗯,有宿世的福乐之音,但是呢,
 
现缘其实也要去感恩,不要认为我凭我自己的能力,凭我自己的聪明,凭我自己的这个技能,我赚来了,跟你们都没关系。所以这个就是大智度论对这一段所讲的,也确实是我们一般人可能是都有这种思想,我凭我本事我赚来的,跟你们什么关系?你单位无论你单位也好,你这个商家也好,那跟你们没关系。所以这个是从人的努力。所以呢,从人的努力呢,也分啊,也就是,呃,如果说没有社会的关系,怎么也不会得到现有的财富及物质的丰富。生活就是社会什么给你提供种种的行业啊,种种的这个商品啊,种种的这种治安啊,种种的这种法律保障啊,是不是?啊?提供你这些啊丰富的物质生活,你说啊粮食啊衣服啊房子,哪个是你自己做的呢?
 
是不是?
 
这个是从这个社会来说。下边呢?嗯,就是说,嗯,如果说你独居深山,哪即使呢,这整个山和地都属于你的,也许对你呢没有什么用处,还是贫乏不堪?嗯,也确实啊。这个我们现在啊,经济社会发达了,现在呢?有很多。呃深山老林里头呢?啊,就是在偏僻的深山之中啊,真的啊,还有这个一些人呢,住在那里,你说现在嘛,当然都会,你村村通道路了,就说过去啊,在深山里头,真的这一辈子都很难出来,
 
因为这山路你说要走到城里去,我看到他走了好几天,也不一定能走得到,而且那个山里头呢,虽然说你靠山吃山,但是呢,你生活也只能是维持你的一个生存,是不是?还是贫乏不堪,你不可能什么都去自己知知道吧,是不是?你呢?
 
嗯,
 
这个生活啊,种种的所需你肯定还是没有的,很多东西呢,你是没地方买的,所以整个山地都是你的。其实呢,
 
啊,
 
还是贫乏的,对城里人来说还是很贫乏,因为没有那么多的商业给你提供,商品给你提供,是不是?所以呢,你看虽然说个人呢,他去辛苦努力工作,但是呢还是需要这些外在的因缘来给你提供。所以我们现在呢,等于说啊国家强大了,国家富裕了啊,老百姓生活呢也跟着提高了,像过去呢,国家呢都是那种这个都是那种利益阶级所掌控,下边老百姓连土地都没有,都是给一个当那个佃农的,
 
那你说没有土地,你种的呢?也只是维持个吃喝,下边上边呢?完全是指的这种外在的财物啊,身外的外财,这里呢,是指这个身体。嗯,不但是外在的财物啊,这是我们自己的身体,是不是啊?也是呢,依赖父母的养育。从小呢,其实呢,我们人类啊,从小是没有这种独立生存能力的。父母生下来呢,要培养你很多年啊,
 
一直到可能啊,过去呢,都十几岁,培育养育,现在呢,可能有这种托儿班啊,几岁就拖出去了,过去呢,几乎养到上学,一般呢,都养到上学吧,然后呢,上学了,经过老师师长的训导,教育,然后呢,还要经过朋友的辅助,协助,帮助。还有公共卫生啊,医药卫生,因为,呃,如果说没有这个医药卫生啊,其实呢,我们人类啊就很难能保障这种健康的生存,还有呢,这种国家的法律秩序,如果说一个国家的法律呢,
 
它不是那么健全啊,搞得社会治安呢,非常的动乱,其实呢使人呢啊生存也是担惊受怕,所以说有了这些条件啊,才能好好的生存,也确实是这样,所以我们生存的时间呢,依赖我们这个身体,是不是就是说我们自己的这个身体也是需要这些因缘条件才能够健康地生长,好好的生存。但是呢,嗯,世间一般的教育呢,知道让我们去感恩报恩,
 
但是呢没有多少人能够了解到我们这个生存呢,需要这么多的外在条件,
 
我们呢才能够啊生活得好,
 
因为呢我们一般的是从小到大生存下来呢,好像都认为是。嗯自己的能力和家庭的能力好像呢跟外在呢都没什么关系一样,所以说下边就说呢,如果说知道自己把身体看成唯一的自己,那不但徒增苦恼,也多增罪恶,这个是我们普通大众吧,可能都会是这样子。所以我把身体看成是自己唯一的自己,谁会去在意啊这些嗯,
 
老师的培育啊,家长的养育啊,还有这个社会种种的公共卫生啊,什么保障啊。其实呢,正是因为呢,人人都有这种自我,还有呢,这种自私。所以因为有这种自私,都有这种我知我见。所以呢,就会啊,徒增苦恼,就是为了自己打算,专门为了自己打算,
 
可能呢,就会啊,
 
无事生非呀,没事儿还想找点事儿,所以呢,也会增加罪恶。嗯,因为人嘛,他都是对自己的不满,对别人对自己不满意呢,他就会产生这种嗔恨心啊,为了自私呢,他就会产生这种贪心,甚至是不择手段去贪取,去占有,是不是这样呢?他就啊甚至是做了很多不正业,正命这样呢,它就会带来很多的罪业,这个是从自己的身体这方面来说的。
 
下边呢就是指我们这个学识啊,即便呢我们啊学识很高,或者说呢啊现在啊科学这个教育啊这些呢,其实他都有乘船知识呢,都有善知识的一个引导。
 
他并不是说呢,你生下来你就自己就会,虽然说人呢,他有这种也不会掌握这么丰富的学识。嗯,科学的发明,科学发明呢,其实也是为了能够在我们这个社会啊,为了人类的这个提升啊,生产力哈,能够呢,让我们人类呢避免一些劳劳累之苦,
 
所以科学呢,会发生很多这个生产工具。当然了,这种道德与宗教,道德与宗教呢,也都是人类呢。啊。为了和乐啊。为了社会的一个团结,为了能够不至于产生那种战乱,这种动乱。所以呢这种道德呢也是历来呢被呃先生们呢所提倡。所以就包括宗教进修,其实也是人类呢。为了追求一种真理,追求人生的一种圆满,所以说也都是呢,嗯,受到人类的恩德,
 
因为人类呢,从党诞生在这个时间,可能呢都会累积一些文化,累积一些文明,累积一些啊道德品质,所以呢,受到这些熏陶,使我们呢,嗯,能够衍生出我们这种良知良能啊,往这方面呢去进修,去学习,所以也都来自于人类的恩德。为什么呢?因为他不是我们生来就会懂的,是不是?这些也不是生来就靠自己你就能够学来的,这些都是嗯,靠人类的这种嗯,贤能之人啊,
 
古德他们一代一代的沉船。下面说呢,所以如之为是自己的,那就是最最痛苦的根源。所以呢,就是说我们吧,无论是外在的财物,还是呢?啊,我们内在的内财,身外之物呢,是外财,
 
我们呢?
 
身体的,呃,一种体力内才,还有这些学识啊,技能,呃,当然了,在这个时代呢,经济发达时代,我们一切的东西呢,它都可以去变现,就是现在这个时代啊,知识可以啊,变成商业化,你的德行也变成商业化,都可以变现,就是变成财务。嗯,当然了,因为现在是讲经济的一个社会。这样呢就是很多。嗯人类这种精神的价值吧,都变成这种庸俗化了。
 
所以你看现在,嗯知识也可以商业化,宗教也可以商业化。啊人的道德呢?啊它也是可以变现啊,所以都属于一种庸俗化,这都是为什么呢?因为都是看成是自己的嘛,都只为是自己的,所以呢,他就成为一切罪恶与痛苦的根源,因为什么呢?因为成功呢?利益,为了利益呢,他就会造了很多罪业,然后呢,引申很多很多,这种争执之苦,得失之苦,是不是?
 
你看现在网络这种流量啊,为了这个博得了更多的流量,那真的是挖空了心思啊。给你呢,就是标新立异。那真的,这种现代商业社会,这种营销手段,那真的是花样百出啊。其实完全都是为了营销一个很普通的东西啊,他就变着花样儿,然后给你标新立异,其实无非呢就是为了营销,因为营销嘛,它有流量啊,有流量它就会有钱,所以呢,它就会变成啊,这个从中呢有很多呢会搞歪门邪道,用不正当手段,他就造业,
 
就会带来呢得失之苦吧,在里头,当然了,他有有那个赚赚钱的,有呢,可能赚不到钱的,很辛苦的。可是呢,如果把这些我们身外之物和自身啊,这种体力和我们这种技能知识啊啊,而是给他人,可能呢去做一些善法功德,然后呢有了这个善法功德啊,就会有这些安乐的因缘,因为这些,嗯福德,他会给你带来安乐。如果能这样的理解,这样的学习,你的私心呢,
 
就会增长广大起来。当然了,这个现在是大乘菩萨道啊,我们一般呢,可能现在呢,还是没办法达到了这种全身心的去布施,是不是?嗯,其实呢,这就是在我们呢,累积功德到一定程度才能够去做的,我们现在也只能说呢,嗯,随份随力去做就好,因为菩萨他要修到一定程度才能够呢身及诸受用三世一切善呐,为利诸众生不息而行事了。
 
下面呢就是总结,一个是自己的身体也是一方面,自己身体呢就是内财,助受用呢就是外财。然后呢三式的算法。因此呢,本宋说呢,会以自己的身体去为人服务,会讲自己身体的部分呢,甚至生命呢,为国家,为人类的利益而牺牲。其实呢,这个呢,啊,我们一般人是做不到的啊,除非说你是一个国家特殊的科技人员,高科技人员,或者某一个非常尖端的一个人员吧,嗯,所以现在呢,有很多隐姓埋名的人,他呢,
 
完全这一辈子呢,都是为了国家高科技发展的,去研究完美,去全身心地奉献的。你看那个历史啊,真的有这样的人,这一生呢,都不张扬自己,从来呢,也不宣传自己。可能现在呢,可能是国家强大了,经济发展了,有一些呢,年老了,退休了,才能把这些过去的事呢说出来,我们一般人呢,还是做不到的,因为一般都是为了自己生活啊,为了家庭啊,忙忙碌碌这一生啊,也没有一个特殊才能,是不是也不能为国家去做啊,大的贡献啊,因为你也没那个能力啊。嗯,除非说呢,
 
我们呢,啊,有那个能力还是可以的,这是内财啊。祝寿呢,就是啊,对自己受的一切之啊,能在这个悲田敬天中呢,如法的去布施啊,我们受了一切外在的这些种种的物质财富哈,悲田呢,就是对这些贫苦的大众,敬田呢,就是父母啊,师长啊,三宝啊,这些属于敬田。嗯,你像这个呃,老人家吧,其实也属于精品,这样如法的去布施啊,如法呢,其实我们啊,
 
后边呢,还能学到布施,应该呢,如法师,如果说我们布施的时候呢,不能够如法,其实他还是得不到这些啊,不失功德的办法啊,这是我们的累积的啊。过去是,现在是未来。凡是所有的一些善法啊,或者是先上法,或者出世间善法,或者出世间上上的大乘的善法。所以呢我们呢?嗯这些算法。哈,我们如果说呢?嗯去反思我们自己,我们过去有什么办法呢?有什么功德呢?这是世间的善法。世间善法呢?
 
你像这种三角形是不是布施持戒修整,或者是呢?我们这个嗯政治见世间的政治界,它都属于善法,出世间的善法,那就是嗯解脱道,三乘共法的解脱道,出世间上上的大乘善法呢,那就是菩萨道了。啊,这些善法功德呢,都不占为己有,而愿意呢,施给众生,这是法师与功德的回向众生。其实呢,这个我们这些善法功德啊,我们原先也提到这些善法啊,如果说是福德呢,我们可以说,嗯,用财物去啊,布施给众生。
 
嗯,如果说我们有体力呢,可以说去奉献自己的技能,体力也是啊,一种回馈,如果说我们有这种技能啊,知识啊,学问呐,是不是去教导大众呢?向善,其实呢,也不失为一种法师和这种回向。回向呢,当然了,就是把这些不认为自己有多大的功德,因为菩萨嘛,他要三轮体空,要以空性慧相应的。但是呢,如果说我们没有达到那种呃,深化的工艺呢?其实我们也可以说,去啊,尽自己所能吧,
 
去啊啊,去引导大家向善,引导大家呢,去行善,其实也是一种回馈,回馈给这个社会。因为我们呢,受社会之恩,是不是啊?那我们呢?呃,也可以说在自己有一定能力呢,再回馈给这个社会,这样呢就更具体一些。如果说我们只是说我们善法呢?去回向给众生,或者回向给菩提,让一切众生呢都能够去修学佛道,成就佛道啊。这样呢,也只是我们内心一种心愿。
 
如果说用具体的这种啊行为啊和这种技能去回馈给这个社会呢,其实也不失为是一种法师,一种功德的回馈啊。所以说这三类啊,三类呢就是外财和这个内财,还有这个算式的算法,嗯,一般呢都看作是自己的,以为呢,属于自己的才有意义,因为呢,我们确实是啊,理财呢,当然自己的知识啊,这种技能啊,都是我自己学来的,是不是啊?跟别人没有关系,这个是我们大众所共有的吧,
 
因为我们现在还没有达到那种大菩萨那种职位啊,所以呢,对于我们这种我执我见还是挺深的。其实要知道这种呢,嗯,先谈的一种弊端还是要观察的,因为你不舍这些财物看作是自己的,它会带来很多的罪恶和痛苦。然后呢,去观察布施给众生的利益,可能呢,这种布施的心呢,就会慢慢增长起来。所以说菩萨为了利益众生啊,毫无顾惜的修行布施,舍给众生。菩萨呢,他能够把这些啊,能够看得开,放得下,一切都不看为是自己的。
 
其实这个就像解脱师一样,解脱师呢,这个在家居的时候,他心住非家,百姓的财物啊,与大众共享,谁去了就来拿来啊。所以菩萨要到这种程度呢,其实也需要对这个空性慧吧,有一定的圣洁力。所以说拿修行的功德来说,菩萨是愿意祈求一切功德,回施一切众生,使众生因而成佛。因为菩萨回向功德啊,你看,嗯,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回向呢,其实大乘法导师在其他著作呢,讲的这种回向功德,就是我们的一种心愿,希望一切众生呢,都因为这这些,
 
我这些功德施给一切众生,一切众生呢,因此的善法功德呢,最终都能够因此而成就佛道,等一切众生都成佛呀,在修积功德而自立自己成佛,这个就是呢,
 
啊,
 
我们原先也学到了,到底是先成佛呀,再度众生,还是先度众生再成佛呀,啊,这个就是菩萨的大悲,先度众生再成佛,所以说能这样呢,为他忘记而布施,才是菩萨的布施。所以真的这种菩萨的布施呢,那真的就像那种啊空性会啊,已经啊,有一定的圣洁啊,才能达到这样的一切事。这一段呢,是佛法概论里的第19章,也讲到菩萨德行那一块,也是呢,
 
嗯,
 
菩萨啊,他呢,也不是一切都不只为自己私有的,愿意讲一切的归归,回向有情,愿讲此一切归于啊,回向给有情,等一切有情成佛,自己再成佛。这个这一段呢,大致就是这些内容啊啊,因为这个布施嘛,嗯,这块讲到我们这种内财啊,外财啊,三世界善法呀,菩萨来说呢,都能够一切都布施给众生,为了利益众生不息而行事。嗯,下面呢?
 
嗯,
 
大家来分享。
editor
2,098

个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