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st:文字整理-K3」:修訂間差異

增加 659 位元組 、​ 2024年7月17日 (星期三)
無編輯摘要
無編輯摘要
無編輯摘要
第37行: 第37行:
'''一、如修布施,怎能成为「波罗蜜多」、「到彼岸」呢?''' 
'''一、如修布施,怎能成为「波罗蜜多」、「到彼岸」呢?''' 


     论上说:「五度如盲,般若如导」【2】;布施等所以 趣入佛道,完全是般若(慧)摄导 力量。所以布施而成波罗蜜多,一定要以无所得的般若 为方便而修 。 
  他要用一种方法才 够到达究竟 彼岸 。 


  【 论上说:「五度如盲,般若如导」【2】;布施等所以能趣入佛道,完全是般若(慧)摄导的力量。所以布施而成波罗蜜多,一定要以无所得的般若 为方便而修。】


  下边儿就说如修布施怎么能成为波罗密多、到彼岸呢?他要用一种方法才能够到达究竟的彼岸。 论上说五度如盲,般若如导 布施等 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 所以能趣入佛道,完全是般若慧摄导的力量。 就是 五度 就像没有眼睛的人一样,般若就像人的眼目。我们原先也学到 净戒如行、如足 正见如眼 。所以 和八正道 那个 足目两相成是一个原理。
 论上说 :「 五度如盲,般若如导 布施等 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 所以能趣入佛道,完全是般若慧摄导的力量。五度就像没有眼睛的人一样,般若就像人的眼目。我们原先也学到 净戒如行、如足 』『 正见如眼 和八正道 的『 足目两相成 是一个原理。


 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 。这个 在佛法来说也是福德因缘,般若也属智慧因缘。还有一种分法 般若、布施、持戒、忍辱,这是利他的;精进,禅定是自 的;精进 通于利他和自 的。
 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 在佛法来说也是福德因缘,般若也属智慧因缘。还有一种分法 般若、布施、持戒、忍辱,这是利他的;精进,禅定是自 的;精进通于利他和自 利。所以所以布施而成波罗蜜多,一定要以无所得 般若 为方便而修


 所以 布施而成波罗蜜多,一定要以无所得的 般若 为方便而修行
 所以般若 就是智慧,也可说是正见,不过这个正见属于大乘六度 正见,下边注解《大智度论》卷 29:


  所以 般若 就是智慧,也可说 正见 不过这个正见属于大乘六度的正见,下边有注解。
  【「 欲行檀波罗蜜,当学 般若 波罗蜜。余波罗蜜亦皆如 是,


  注解说:欲 波罗蜜,当学般若波罗蜜。
  檀是布施的梵文,檀就是布施波罗蜜,如果你想 布施 波罗蜜, 当学般若波罗蜜 ,其他波罗蜜也是这样


  檀就是布施的梵文,檀就是布施波罗蜜,如果你想行布施波罗蜜,应当学 般若波罗蜜 ,其他波罗蜜也是这样
  【以 般若波罗蜜 心助成故


 以般若波罗蜜心助成故 。这 是五度前五度 都得以般若慧来促成这五度, 前五度
 以般若波罗蜜心助成故 ,就 是五度 前五度都得以般若慧来促成这 五度 。所以佛法不仅仅是说我们布施持戒就可以了,还要修学佛法的正知见,其实跟我们三乘共法章八正道的修行次第 是大致相近的


  所以佛法 仅仅是说我们布施持戒就可以了 还要修学佛法的正知见!其实跟我们三乘共法章八正道的修行次第 是大致相近的
  【复次,诸余波罗蜜, 得般若波罗蜜 不得波罗蜜名字 亦不牢固


  复次,诸余 波罗蜜 ,不得 般若波罗蜜,不 波罗蜜名字 不牢固。
  就是前五度;布施波罗蜜、持戒 波罗蜜 、如果没有 般若波罗蜜 的话 能称为 波罗蜜 这个 名字 ,就不配波罗蜜这个名称。为啥呢?因为没有智慧作为导向,就不能达到究竟。波罗蜜是『到彼岸』不能达到出世的彼岸,当然也 不牢固。


  就是五度,前 度,布施 波罗蜜 ,持戒波罗蜜,如果说他没有 般若波罗蜜 的话 就不能称为 波罗蜜 这个 名字 ,他就不配波罗蜜这个名称。为啥呢?因为没有智慧作为导向,就不能达到究竟。波罗蜜是到彼岸,不能达到出世的彼岸,当然也不牢固
  【如后品中说: 五波罗蜜 不得 若波罗蜜, 波罗蜜名字。


 后品中说 就是大般若经后品说 五波罗蜜不得般若波罗蜜 无波罗蜜名字。
 后品中说 就是大般若经后品说 五波罗蜜不得般 若波罗蜜 无波罗蜜名字 。也确实是,五种波罗蜜没有智的话,无论是怎么修,也没办法达到到彼岸这个名称,这个名称你是配不上的


  也确实是五种波罗蜜,没有智的话, 论是怎么修 也没办法达到到彼岸这个名称,这个名称你是配 上的
  【亦如群盲 ,不 能有所至


  亦如 群盲 无导 ,不能有所
  就是一 群盲 ,不能 达到目的地。所以五度,这五种修学方法,如果没 波罗蜜当做慧眼的话。就像一群盲人看不到路,也没办法达到他要 去的目标


  一群盲眼的人,一群盲人不能达到目的地。所以五度 种修学方法,如果说没有 波罗蜜 当做慧眼的话。就像一群盲人看不到路 也没办法达到他要所去的目标
  【般若波罗蜜亦如 是, 五波罗蜜, 令至萨婆若


  所以说 般若波罗蜜也是, 波罗蜜 令至 萨婆若。
  就是 般若波罗蜜也是, 如果前五度我就不用功,专学般若慧,一切空慧,这个慧没有前 度,慧也不能够成就的。也不能达到萨婆若 ,萨婆若 就是佛的智,一切智,或一切种智


  般若波罗蜜也是,如果说前五度我就不用功,我就专学般若慧,一切空慧,那你没有这个慧,这个慧没有这前五度,慧也不能够成就的。也不能达到萨婆若,就是佛的智, 智。
  下边 是一种 譬喻:


  下边是一种 ,如人身 ,其他的 但是没有 睛就 不能 达到目的
  如大军无健将 不能成办其事;又 如人身 具, 若无 者,  不能 有所至;又如人无命根,则余根皆灭;有命根故,余根有用 般若波罗蜜亦如是,】


 又譬如人如果说没有命根,其余的根都会不起作用,都灭了。有命根,其余六根才起到作用 。因为 命根就是寿暖识 ,就是 我们的生命 不存在 ,我们的根身就是死尸了,没有什么作用。所以说般若波罗蜜也是这样子的。
  如人身,其他的根都具足,但是没有眼睛,就不能达到目的。 又譬如人如果说没有命根,其余的根都会不起作用,都灭了。有命根,其余六根才起到作用 命根就是寿 我们的生命不存在,我们的根身就是死尸了,没有什么作用。所以说般若波罗蜜也是这样子的。


 五波罗蜜不得般若波罗蜜,则不得增长;得般若波罗蜜余波罗蜜增益具足。以是故,佛言欲行檀波罗蜜,当学般若波罗蜜。这是大智度论 卷29
  五波罗蜜不得般若波罗蜜,则不得增长;得般若波罗蜜 故, 余波罗蜜 增益具足。以是故,佛言欲行檀波罗蜜,当学般若波罗蜜。 」】 这是 大智度论 》卷 29。


 下边也是大智度论
 下边也是 大智度论 》卷 29:


 五波罗蜜殖诸功德, 生这五种波罗蜜,生长各种佛法的功德。 般若波罗蜜除其着心 邪见。 智慧 除种种的邪见 然后五波罗蜜才能 增长 各种的善法功德
  五波罗蜜殖 (生长义) 诸功德,般若波罗蜜除其着心邪见。 如一人种谷,一人芸除(出 杂草)众秽 令得 增长 ,果实成就


  去除什么邪见 ,其实这在大智度论 卷39里面。
  五波罗蜜殖诸功德,生这五种波罗蜜,生长各种佛法的功德。般若波罗蜜除其着心邪见,智慧能去除种种的邪见,然后五波罗蜜才能增长各种的善法功德, 去除什么邪见 呢?


 大智度论 卷39说: 云何欲行檀波罗蜜,当学般若波罗蜜呢?回答说:布施有两种,一个是净施,第二是不净施。
  大智度论 卷39 里面 说:


  所以说 般若 需要去除这些不净施的不正见!不净施分几种,一个是娇慢故施,这个有骄慢的人,怀着一种骄慢的心态去做布施。
  【问曰:云何欲行檀波罗蜜,当学 般若 波罗蜜?】


  他心里想:劣我者尚于 我岂不能
  云何欲行檀波罗蜜 当学般若波罗蜜呢?


  就是比我差的人 都能够去布施。我起非能够不去布施呢?这个是布施的心态就 正,就是那种波罗蜜要去除这些着心的邪见,执着
  【答曰:檀有二种:一者、净 二者、


  然后下边 嫉妒故 施。
  回答说:布施有两种,一个 ,净施,第二是,不净 施。


所以说般若需要去除这些不净施的不正见。
不净施分几种:
'''一、不净者:'''
【'''骄慢故施''',作是念:劣我者尚与,我岂不能?】
一个是娇慢故施,有骄慢的人,怀着一种骄慢的心态去做布施。他心里想:劣劣我者尚与,我岂不能?就是比我差的人,都能够去布施。我岂非不去布施呢?这个布施的心态就不正,波罗蜜要去除这些著心的邪见,执着。
下边是嫉妒故施:


 【'''嫉妒故施''',作是念:我之怨憎,施故得名,如是胜我;今当广施,要必胜彼。】
 【'''嫉妒故施''',作是念:我之怨憎,施故得名,如是胜我;今当广施,要必胜彼。】
第132行: 第144行:


 所以这是五罗蜜生长诸功德,般若波罗蜜去除内心的这些杂染邪见,这个就是完全以般若慧摄导,所以布施才能成就波罗蜜多,波罗蜜多就能够达到布施的圆满,这个就是空性慧,以无所得为方便,为做事的技巧。
 所以这是五罗蜜生长诸功德,般若波罗蜜去除内心的这些杂染邪见,这个就是完全以般若慧摄导,所以布施才能成就波罗蜜多,波罗蜜多就能够达到布施的圆满,这个就是空性慧,以无所得为方便,为做事的技巧。
回到法本:


'''二、布施的「三轮」(三处):'''
'''二、布施的「三轮」(三处):'''
editor
1,85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