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itor
2,098
次編輯
無編輯摘要 |
無編輯摘要 |
||
行 37: | 行 37: | ||
'''一、如修布施,怎能成为「波罗蜜多」、「到彼岸」呢?''' | '''一、如修布施,怎能成为「波罗蜜多」、「到彼岸」呢?''' | ||
他要用一种方法才 能 够到达究竟 的 彼岸 。 | |||
【 论上说:「五度如盲,般若如导」【2】;布施等所以能趣入佛道,完全是般若(慧)摄导的力量。所以布施而成波罗蜜多,一定要以无所得的般若 为方便而修。】 | |||
论上说 :「 五度如盲,般若如导 」 布施等 ; 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 , 所以能趣入佛道,完全是般若慧摄导的力量。五度就像没有眼睛的人一样,般若就像人的眼目。我们原先也学到 『 净戒如行、如足 』『 正见如眼 』 和八正道 的『 足目两相成 』 是一个原理。 | |||
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 | 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 ; 在佛法来说也是福德因缘,般若也属智慧因缘。还有一种分法 ; 般若、布施、持戒、忍辱,这是利他的;精进,禅定是自 利 的;精进通于利他和自 利。所以所以布施而成波罗蜜多,一定要以无所得 的 般若 为方便而修 。 | ||
所以 | 所以般若 就是智慧,也可说是正见,不过这个正见属于大乘六度 的 正见,下边注解《大智度论》卷 29: | ||
【「 欲行檀波罗蜜,当学 般若 波罗蜜。余波罗蜜亦皆如 是, 】 | |||
檀是布施的梵文,檀就是布施波罗蜜,如果你想 行 布施 波罗蜜, 应 当学般若波罗蜜 ,其他波罗蜜也是这样 。 | |||
【以 般若波罗蜜 心助成故 。 】 | |||
以般若波罗蜜心助成故 | 以般若波罗蜜心助成故 ,就 是五度 , 前五度都得以般若慧来促成这 前 五度 。所以佛法不仅仅是说我们布施持戒就可以了,还要修学佛法的正知见,其实跟我们三乘共法章八正道的修行次第 , 是大致相近的 。 | ||
【复次,诸余波罗蜜, 不 得般若波罗蜜 , 不得波罗蜜名字 , 亦不牢固 。 】 | |||
就是前五度;布施波罗蜜、持戒 波罗蜜 、如果没有 般若波罗蜜 的话 , 就 不 能称为 波罗蜜 这个 名字 ,就不配波罗蜜这个名称。为啥呢?因为没有智慧作为导向,就不能达到究竟。波罗蜜是『到彼岸』不能达到出世的彼岸,当然也 不牢固。 | |||
【如后品中说: 五波罗蜜 不得 般 若波罗蜜, 无 波罗蜜名字。 】 | |||
后品中说 | 后品中说 ; 就是大般若经后品说 ; 五波罗蜜不得般 若波罗蜜 , 无波罗蜜名字 。也确实是,五种波罗蜜没有智的话,无论是怎么修,也没办法达到到彼岸这个名称,这个名称你是配不上的 。 | ||
【亦如群盲 无 导 ,不 能有所至 。 】 | |||
就是一 群盲 人 ,不能 达到目的地。所以五度,这五种修学方法,如果没 有 波罗蜜当做慧眼的话。就像一群盲人看不到路,也没办法达到他要 所 去的目标 。 | |||
【般若波罗蜜亦如 是, 导 五波罗蜜, 令至萨婆若 。 】 | |||
就是 般若波罗蜜也是, 如果前五度我就不用功,专学般若慧,一切空慧,这个慧没有前 五 度,慧也不能够成就的。也不能达到萨婆若 ,萨婆若 就是佛的智,一切智,或一切种智 。 | |||
下边 是一种 譬喻: | |||
【 譬 如大军无健将 , 不能成办其事;又 如人身 余 根 虽 具, 若无 眼 者, 不能 有所至;又如人无命根,则余根皆灭;有命根故,余根有用 。 般若波罗蜜亦如是,】 | |||
又譬如人如果说没有命根,其余的根都会不起作用,都灭了。有命根,其余六根才起到作用 | 如人身,其他的根都具足,但是没有眼睛,就不能达到目的。 又譬如人如果说没有命根,其余的根都会不起作用,都灭了。有命根,其余六根才起到作用 ( 命根就是寿 、 暖 、 识 ) 我们的生命不存在,我们的根身就是死尸了,没有什么作用。所以说般若波罗蜜也是这样子的。 | ||
五波罗蜜不得般若波罗蜜,则不得增长;得般若波罗蜜余波罗蜜增益具足。以是故,佛言欲行檀波罗蜜,当学般若波罗蜜。这是大智度论 | 【 五波罗蜜不得般若波罗蜜,则不得增长;得般若波罗蜜 故, 余波罗蜜 得 增益具足。以是故,佛言欲行檀波罗蜜,当学般若波罗蜜。 」】 这是 《 大智度论 》卷 29。 | ||
下边也是大智度论 | 下边也是 《 大智度论 》卷 29: | ||
五波罗蜜殖诸功德, | 【 五波罗蜜殖 (生长义) 诸功德,般若波罗蜜除其着心邪见。 如一人种谷,一人芸除(出 去 杂草)众秽 , 令得 增长 ,果实成就 。 】 | ||
五波罗蜜殖诸功德,生这五种波罗蜜,生长各种佛法的功德。般若波罗蜜除其着心邪见,智慧能去除种种的邪见,然后五波罗蜜才能增长各种的善法功德, 去除什么邪见 呢? | |||
大智度论 | 在 大智度论 卷39 里面 说: | ||
【问曰:云何欲行檀波罗蜜,当学 般若 波罗蜜?】 | |||
云何欲行檀波罗蜜 , 当学般若波罗蜜呢? | |||
【答曰:檀有二种:一者、净 , 二者、 不 净 。 】 | |||
回答说:布施有两种,一个 是 ,净施,第二是,不净 施。 | |||
所以说般若需要去除这些不净施的不正见。 | |||
不净施分几种: | |||
'''一、不净者:''' | |||
【'''骄慢故施''',作是念:劣我者尚与,我岂不能?】 | |||
一个是娇慢故施,有骄慢的人,怀着一种骄慢的心态去做布施。他心里想:劣劣我者尚与,我岂不能?就是比我差的人,都能够去布施。我岂非不去布施呢?这个布施的心态就不正,波罗蜜要去除这些著心的邪见,执着。 | |||
下边是嫉妒故施: | |||
【'''嫉妒故施''',作是念:我之怨憎,施故得名,如是胜我;今当广施,要必胜彼。】 | 【'''嫉妒故施''',作是念:我之怨憎,施故得名,如是胜我;今当广施,要必胜彼。】 | ||
行 132: | 行 144: | ||
所以这是五罗蜜生长诸功德,般若波罗蜜去除内心的这些杂染邪见,这个就是完全以般若慧摄导,所以布施才能成就波罗蜜多,波罗蜜多就能够达到布施的圆满,这个就是空性慧,以无所得为方便,为做事的技巧。 | 所以这是五罗蜜生长诸功德,般若波罗蜜去除内心的这些杂染邪见,这个就是完全以般若慧摄导,所以布施才能成就波罗蜜多,波罗蜜多就能够达到布施的圆满,这个就是空性慧,以无所得为方便,为做事的技巧。 | ||
回到法本: | |||
'''二、布施的「三轮」(三处):''' | '''二、布施的「三轮」(三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