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itor
2,089
次編輯
無編輯摘要 |
無編輯摘要 |
||
行 178: | 行 178: | ||
【这就是:『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3】,『以乐得乐』【4】的法门。】 | 【这就是:『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3】,『以乐得乐』【4】的法门。】 | ||
所以『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然后『以乐得乐』,这个『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是《维摩诘所说经》的。『以乐得乐』在下边注解,是《宗镜录》里面;也是让他升天之乐,这种乐行者,在三乘共法章其实也谈到了;『顺手乐行者在家修法行,顺受苦行者出家做沙门』,他也是顺从于这种乐行的,一方面享受着正常的生活,工作,一方面发大乘心,然后累积大乘的这些资粮,福智的资料,大乘法基本上都是『以乐得乐』的,没有说厌苦,想离苦,因为我们前面写到;菩萨也要离苦,但是菩萨的这种苦,不仅仅是观自身,更同情大众,在这种苦海之中沉沦,不知道出离,所以,菩萨依苦成观,不忍众生苦,然后生起这种悲悯之心,所以,这种大悲;悲能拔苦,慈能与乐。 | 所以『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然后『以乐得乐』,这个『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是《维摩诘所说经》的。『以乐得乐』在下边注解,是《宗镜录》里面;也是让他升天之乐,这种乐行者,在三乘共法章其实也谈到了;『顺手乐行者在家修法行,顺受苦行者出家做沙门』,他也是顺从于这种乐行的,一方面享受着正常的生活,工作,一方面发大乘心,然后累积大乘的这些资粮,福智的资料,大乘法基本上都是『以乐得乐』的,没有说厌苦,想离苦,因为我们前面写到;菩萨也要离苦,但是菩萨的这种苦,不仅仅是观自身,更同情大众,在这种苦海之中沉沦,不知道出离,所以,菩萨依苦成观,不忍众生苦,然后生起这种悲悯之心,所以,这种大悲;悲能拔苦,慈能与乐。 所以菩萨也要知苦了苦,不过,他更自悯悯人,自通之法,更多的是考虑别人,当然了,声闻乘虽然说先独善其身,有因缘的可以回小向大,没有因缘的,也值得尊重。下面就说: | ||
【'''◎如真能往生净乐国土''',也就不必再忧虑退堕;在佛菩萨的教导下,可以发菩提心而入佛道了。】 | |||
这句话,你看,就是哪怕你是修净土法门,如果你真的往生净土了,当然了,你还有什么忧虑担心堕入恶道的?所以现在修学净土的,大多数都是怕未来人身不保,堕落恶道,心里没有底,然后就求生净土,其实求生净土,如果说你真的往生也是可以的,但问题是说,怎么样才能往生?其实,现在大家,谁也不知道是真的往生了,还是往生到哪里去了。这个往生,不但说往生西方叫往生,往生天道,往生人道,你往生饿道,都可以往生。因为人肯定不是死后如灯灭,他肯定还要去投生, | |||
投生到哪里去呢?因为这只有死了 , 死了 也不 知道 , 因为 人 有这种隔阴 之 谜 , 再一投胎 , 前生都忘 了, 这个只 有说 圣者才 能 知道到底上哪里去 ,所以这 里讲 真 正能 往生净土,那当然了,你 就 什么忧虑 也不用有了。在佛菩萨的教导下,可以发菩提 心 而 入 佛 道 了。因为你要真 的 生到极乐世界,当然极乐世界,是诸佛菩萨,众鸟都在说法。然后在那里可 以 说;花开见佛悟无生。 | |||
【'''◎如真能 修 得 净 乐色身''' ,也可 依此天色身 , 深修胜慧 了。 】 | |||
这个 就是前面讲的密宗的那种修法,持明仙人 ,他 们这种修法,都是先修持咒,用什么药力 , 先修成 这种 神通 ,他 们那个修,可能是一种观想,因为天色身 , 先观想 那 种本尊,最后修成 这个 神通,有一定的神通力,然后再去深修胜慧,天色身 只有 学密宗的 才能知道 具体的修法 , 我们也只能在 这 个词典上 , 大概了解一下;密宗有 那 种坛城,有很多这个咒 ,有 很多供的本尊, 所以 这就是大乘 的 方便道 , 大乘的方便 道,真的是 很多很多了 。 但是这 里 谈到了最主要的就是一个是净土行者 , 前边也谈到依天身行的 , 一个是依天 色身 来行持的。 | |||
【'''2、所 以 佛出人间而教化 人 类''' , 虽 本 意在即人乘而向佛道(即人 成 佛) , 】 | |||
所以佛出人间 而 教化人类 ,虽本意在即人乘而向佛道,就是即人成佛的 , | |||
【 但为了适应众生,不能不善 施 方便。 】 | |||
因为佛陀出现在人间 ,所以 它以人类为本。我们在《佛法概论》里;佛法 是 以有情为本 , 在 一切 有情之中 ,是 以人类为本的 , 所 以, 本意就 是 让人直接发菩提心 , 直入 佛乘 。 | |||
【但为了适应 众生, 不能不善施方便 。 或 为 厌苦 根性 ,说依声闻行而回入大乘 的 教说;这大都 是 智慧增上 的, 重于自力的。或为欲乐 的 根机 , 说依 天 行而 入 大乘 的 教说;这大 都 是信愿增 上 的 , 重于 他 力的。如来双开权实二门 ,这 才能使一切众生同归佛道 。 】 | |||
但因为众生的根性 不一 样 , 所以 就 得施设善巧方便 , 如来双开权实二门 ,这 才能使 一切众生同归佛道。所以 双开权实二门 , 就 是 先对 一些 怯弱众生 , 去开『权』;『权』就是方便之门 , 权宜权巧;这是方便门。 | |||
开方便门再显真 实 意 ,虽然说 共 一 佛乘同时 , 还要施摄前边的方便 道, 所以这 是 双开权实二门 ,这 样才 能 引导 一切众生, 同 归 于 佛道。这 就是佛法;确 实是 应该引导不同根性 的人, | |||
无论是先从善法 入 门的,还是从解脱法入门的 , 还是从天法入门的 , 最终都会引导到究竟一乘上来 , 但是 这个 道路 ,是 究竟一乘,但 是 也有半途就下车了,也有半途下车就不再往前走了,其实都不妨碍这个整个一乘道 的,因为 解脱道就像300公里 ,大乘 就像500公里 , 就算 这个 摄导一切众生的同归佛道 , 难免有中途下车 的, 有,到人天乘 就 不想走了, 有 的到 声 闻 乘 也不想往前走了,所以 , 总归来 说, 还 是 有一些人,一直从人天乘、五乘共法、一直到三乘共法 的 解脱乘,最终达到终点 , 虽然说也有中途转车 的, 坐车下了车再 回 小向 大 ,最终也能够达到究竟一 乘 道,同归于佛道,其实都不妨碍 , 虽然 说 有一些,他不愿意去修佛道 的, 但 是 有一个整体佛教一个通途 , 可能早早晚晚上,可能一切众生都会『此有所不知,此有所不能知,此有所不净』 , 发现自己还是不究竟 , 可能最终还会归 入佛道 。 | |||
都是从信愿门来增上的,这个是侧重在他里的。所以这个回 | 下边这个图;真实说的,真实说的是直入的,依人乘行直入大乘,发菩提心,修十善行,这个多是悲增上的类型的人,前面学到『不忍众生苦,不忍圣教衰,缘起大悲心,趣入于大乘』,这个以悲心为主的方便说,就有依声闻乘回入大乘的方便说,他是悲苦根性说的,大多是智慧增上的,他侧重在自利上的,那么依天乘行,回入大乘的,这是为娱乐根性而说的;以乐得乐『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这样 都是从信愿门来增上的,这个是侧重在他里的。所以这个回 入 ,其实就是 ; 一个是从声闻乘,一个是从天 乘 ,天 乘 都是喜欢那种求娱乐型的,那么 声闻乘 那是辛苦型,所以导师画了一个图表,图表就是回小向大的。这一节大致就是这些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