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内容

Test:文字整理-K3:修订间差异

删除7字节 、​ 2024年6月15日 (星期六)
无编辑摘要
无编辑摘要
无编辑摘要
第4行: 第4行:
 (2024-6-14)
 (2024-6-14)


 今天我们学习佛的种性 ,成佛的种性,上一次我们学习了教法有异,「教法异」就是【趣入大乘者,直入或回入,相应诸教法,实说方便说】。所以;直入的和回入的,都是相应教法的不同。教法有方便说和真实说。
 今天我们学习佛的种性
 
方便说有正方便和异方便。「正方便」就是正化声闻。从大乘来说,声闻也是大乘的方便,诱化他直接趣入佛道。「异方便」就是胜方便,用种种的方法来引导大众趣入佛道。
 
「异方便」从两个方面;一个是以乐得乐,一个是净乐国土,净乐色身。
 
真实说;就是直接从人乘而趣入佛道。方便说;就是权说,权说就是为这些爱乐的根性对他说天行,或者是净土行。使他们在培养善根的方面,到一定程度再转入正常道。


 丙三、成佛种性
 丙三、成佛种性
第23行: 第17行:


'''  以是待修习,一切佛皆成。'''】
'''  以是待修习,一切佛皆成。'''】
上一次我们学习了教法有异;「教法异」就是【趣入大乘者,直入或回入,相应诸教法,实说方便说】。所以;直入的和回入的,都是相应教法的不同。教法有方便说和真实说。
方便说;有正方便和异方便。「正方便」就是正化声闻。从大乘来说,声闻也是大乘的方便,诱化他直接趣入佛道。
「异方便」就是胜方便,用种种的方法来引导大众趣入佛道。「异方便」从两个方面;一个是以乐得乐,一个是净乐国土,净乐色身。
真实说;就是直接从人乘而趣入佛道。方便说;就是权说,权说就是为这些爱乐的根性,对他说天行,或者是净土行。使他们在培养善根的方面,到一定程度再转入正常道。


 我们今天学习大乘的教说,就是成佛的种性;
 我们今天学习大乘的教说,就是成佛的种性;
第28行: 第30行:
'''一、「佛性」的意义''' 【1】
'''一、「佛性」的意义''' 【1】


  【一切「众生有佛性」,为大乘佛教的重要教说,是一切众生同成佛道的原理所在。什么是佛性呢?可以有二个意义。】
 怎样才算成佛的种性?这里谈到;
 
 怎样才算成佛的种性?这里 谈到;


 【一切「众生有佛性」,为大乘佛教的重要教说,是一切众生同成佛道的原理所在。什么是佛性呢?可以有二个意义。】
 【一切「众生有佛性」,为大乘佛教的重要教说,是一切众生同成佛道的原理所在。什么是佛性呢?可以有二个意义。】
第46行: 第46行:
 什么是佛的体性?下边儿也有讲,不过导师在《如来藏研究》里谈到佛性;是佛的体性,含摄了一切如来功德。就是因为众生有烦恼垢给遮住了,所以不能够显发出来。然后,还有菩提是佛的体性,菩提就是佛觉悟的真理。
 什么是佛的体性?下边儿也有讲,不过导师在《如来藏研究》里谈到佛性;是佛的体性,含摄了一切如来功德。就是因为众生有烦恼垢给遮住了,所以不能够显发出来。然后,还有菩提是佛的体性,菩提就是佛觉悟的真理。


'''1、佛的体性'''(通俗义)【佛性是佛的体性,】
佛的体性下边举一个譬喻;这个譬喻非常通俗易懂;
【『如黄石中有金性,白石中有银性』【2】一样。】
这是指矿石;金矿,银矿,没有开采的时候是矿石。
【【2】《大智度论》卷32:「法性者法名涅盘。】
在《大智度论》里讲;法性者,法名为涅槃。涅槃这个法性。
【《不可坏不可戏论。法性名为本分种。'''如黄石中有金性白石中有银性'''。如是一切世间法中皆有涅盘性。】
佛性的意思;一切世间法都有涅槃性,等于一切众生中都有佛性了。
所以【诸佛贤圣以智慧方便持戒禅定。教化引导令得是涅盘法性。】
所以诸佛,用智慧,种种的善法功德,引导大众来趣入涅槃的法性,因为法性是遍一切世间法中。
【利根者即知是诸法皆是法性。】


  下面 ,就是 说佛性是佛 性,
  这个法性 ,就是 本然 性, 本性。本 是什么?我们学到本性就是空性。诸法都有这种空性义。


  下边儿是举一个 喻,这个譬喻非常 俗易懂。就像黄 中有 性,白石中有银性一样,这是指矿石 金矿,银矿,没有开采的时候,它是矿石。这在大智度论里面,也讲法性 ,法名为涅槃。涅槃这个法性,它不可坏,不可戏论。法性名为本 种,如黄石都有金性,白石中有银性,如一切世间 中,皆有涅盘 性。 就是这个意思。
  如神 人能变瓦 皆使为 金。 钝根 方便 别求之乃得 法性。 」( 大正25p298b )】


  那佛 意思 一切 世间 都有 涅槃性, 那等于 一切众生 中, 都有佛性了。
  譬如神通人能变瓦石皆使为金,点石成金。钝根者方便分别求之乃得法 。其实这个 意思 也不难理解;就是 一切法 ;本性就是空性。空性,就是诸佛所体证的 涅槃 性, 或者叫涅槃法身,这样,从人来推的话, 一切众生都有佛性了。


  所以诸 佛, 贤圣,以智慧,方便持戒,禅定,教化,引导,令得涅槃法
  下边就介绍 的体性 从通俗义来说佛的体


  所以诸佛,他用智慧,种种的善法功德,引导大 来趣入涅槃的法性,因为法性是遍一切世间法 。利根的人 就知道诸法皆 法性,这个法性,就是法 本然性,它的本性。本性是什么?我们学到本性就是空性
  生虽在生死迷妄当 中, 但不 没有佛 成分


我们众生是生死迷妄的,无明烦恼的,但是不是没有佛的成分。佛的成分是什么呢?下边还是用这个譬喻;


  诸法都 这种空 ,神通人变瓦石皆使为 金, 点石成 金。 钝根者 方便 分别求之为得法性。
  【众生虽在生死迷妄当中,但不是没有佛的成分。如矿中 性, 所以可炼成黄金; 没有 那怎么也炼不出 当然,这是一般 说法


  其实这个意思,也不难理解,就是,一切 本性就是空性
  通俗的说 法。


  空性 就是诸佛所体证 涅槃法性,或者叫涅槃法身 那这 ,从人来推 话,一切众生都有 佛性 了。
  【在科学进步的时代 可以非金属 物质 而化合成同 样的 金质。 佛性 说也如此,】


  下边 就是介绍佛的体性,通俗义来 说, 佛的体性。众生虽然在生死迷妄当中 但不是没有佛的 分。我们众生是生死迷茫的,无明烦恼的。但是 没有佛的成分
  其实现在科学可以合成 不用 提炼 掌握了这个元素 用这种元素去合 ,是 这个意思


 佛 的成分是什么,其实下边还是用这个 譬喻,就像矿中金 性, 所以可炼成黄金。如果没 性, 怎么也练不出金来。当然,这是一般的说法,通俗的说法,在科学进步的时代,可以非金属的物质,而化合成同样的金质,佛性说也是这样。
  佛性 说也如此 众生本 佛的体 性,


  其实,现在科学可以合成,不用说提炼,掌握了这个元素,用这种元素去合成它的意思。佛性,也是这个意思,众生,本有佛的体性,其实, 本有佛的体性,佛的体性 刚才也谈到了 就是 一切如来的功德。 所以 一切佛的体性,或者 这种 涅槃法性,或者是这种菩提,其实 这个就是, 我们在皈依三宝的时候,谈到 这种 三宝的真实功德, 是无漏性清净的 三宝 当然 是佛宝 法宝和僧宝 都是无漏性清净, 这里 不但说,
 本有佛的体性,佛的体性刚才也谈到了 就是一切如来的功德。一切佛的体性,或者涅槃法性,或者是这种菩提,其实我们在皈依三宝的时候,谈到三宝的真实功德,是无漏性清净的 三宝当然是 佛宝 法宝 和僧宝 都是无漏性清净,这里不但说 佛的功德是离垢的清净,就是在杂染中 也是本性清净的。


佛的功德是离垢的清净,就是在杂染中,也是本性清净的。
11,16


 那这就是,世间都有这个涅槃性。就是世间,都是有空性。这种空性,当然从我们三乘共法章缘起来说,缘起就是空义。没有自体,没有我的。那这种本然性遍于一切法,从这个角度就是说,众生本有佛的体性,它涵盖了这些佛的无量功德,或者说众生本有如来的圣德,相好庄严。
 那这就是,世间都有这个涅槃性。就是世间,都是有空性。这种空性,当然从我们三乘共法章缘起来说,缘起就是空义。没有自体,没有我的。那这种本然性遍于一切法,从这个角度就是说,众生本有佛的体性,它涵盖了这些佛的无量功德,或者说众生本有如来的圣德,相好庄严。
第110行: 第132行:
 法华经的两种佛性,第一,是理佛性,理佛性,一切法,从本以来是无自性的,也就是本性空寂的。
 法华经的两种佛性,第一,是理佛性,理佛性,一切法,从本以来是无自性的,也就是本性空寂的。


 这个''' 法法常无性,法法毕竟空。'''
 这个法法常无性,法法毕竟空。


 就是这句话,古人别说常与无性,就是这本来法法常无性,就是无自性空。但是,古人就给它分开来说,就是这个常和无性,给它分别的解释。这样,它就符合三谛的解说了。因为本身佛说法是二谛,但古人把它一分别就变成三谛。
 就是这句话,古人别说常与无性,就是这本来法法常无性,就是无自性空。但是,古人就给它分开来说,就是这个常和无性,给它分别的解释。这样,它就符合三谛的解说了。因为本身佛说法是二谛,但古人把它一分别就变成三谛。
第144行: 第166行:
 所以说 
 所以说 


''' 以有空一故,一切法得成'''
以有空一故,一切法得成


 所以我们可凡可圣,可染可净,其实,为什么我们凡夫,可以去杂染,可以去贪爱,因为它无固定性,我们,又可以去产生种种的烦恼,产生种种的造业。但我们,也可以去断恶向善,去改变自己,去认识自己,说明它没有一个不变的定性,所以这就是它的原理存在,就是法的不确定性和法的空性,就是法的原理。所以说 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这个是中观,很有名的一句话。
 所以我们可凡可圣,可染可净,其实,为什么我们凡夫,可以去杂染,可以去贪爱,因为它无固定性,我们,又可以去产生种种的烦恼,产生种种的造业。但我们,也可以去断恶向善,去改变自己,去认识自己,说明它没有一个不变的定性,所以这就是它的原理存在,就是法的不确定性和法的空性,就是法的原理。所以说 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这个是中观,很有名的一句话。
editor
2,089

个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