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itor
2,089
次編輯
無編輯摘要 |
無編輯摘要 |
||
第140行: | 第140行: | ||
【 这可以方便分别为二种佛性:1、理佛性,2、行佛性。(二佛性是印度旧说,今依中观义说)。】 | 【 这可以方便分别为二种佛性:1、理佛性,2、行佛性。(二佛性是印度旧说,今依中观义说)。】 | ||
佛性 ; 方便分别有二种佛性,一个是理佛性,一个是行佛性。 | |||
'''二、述《法华经》的二种佛性''' | '''二、述《法华经》的二种佛性''' | ||
第148行: | 第148行: | ||
【 一切法是从本以来无自性的,也就是本性空寂的。法法常无性(古人别说常与无性,是附合三谛的解说),法法毕竟空;】 | 【 一切法是从本以来无自性的,也就是本性空寂的。法法常无性(古人别说常与无性,是附合三谛的解说),法法毕竟空;】 | ||
法法常无性这句话,古人别说常与无性,本来法法常无性,就是无自性空 , 但是古人给它分开来说,常和无性,给它分别的解释;这样就符合三谛的解说了,因为本身佛说法是二谛,但古人把它一分别就变成三谛 ,导师对这个问题,其实经中也讨论了;本来是二谛,但是变成假、空、中三谛。说明什么问题呢?还是没有理解法义,从文句上来解释。一分开解,就变成三谛了,所以说法法毕竟空 。 | |||
【 这无性即空,空即不生灭的法性,可称为佛性的。】 | |||
这个就是理佛性了,从理上来说法法无自性,法法毕竟空,所以这个无自性就是空的,不可得的,空就是不生灭的法性,这个不生灭的法性,可称为佛性。这样来说,佛性它是从哪里来的呢?从真实义来说;是从法理的空性而来,这就是法而如是,法之自然。法法本来就是无自性,空不可得的,为什么把它称为佛性了?这就是后边要介绍的。 | |||
【因为,如一切法是有自性的,不是性空的,那么,凡夫是实有的,将永远是凡夫;】 | |||
因为 如果说 法是真 实 有的 , 不 是 性 空 的话 , 那凡夫性永远 是 个凡夫性 , 不可改 变, 因为他不 空, 他有自己 的自性, 有 自性就 不 是 性 空的 了 , 那实有 的 凡夫 , 永远 是 凡夫 。 | |||
【杂染 是实 有 的, 将永远 是 杂染;】 | |||
不可能转变成清净 ,如 果说 是 实 有的 、 不空的, 杂染始终是没办法改变,就像 凡夫 永远 是 凡夫 , 我们愚钝 永远是 愚钝 。 | |||
但 是 ,事 实 我们都知道;通过努力,也可以提高知识文化,我们通过学习也可能掌握某种 的 技术 , 也能学一些生活 的 本领 , 我们在现实生活之中 ,可 以说能够转 变自己, 改变 自 己 ,如果 说 是 固定 的,那 我们怎么去改 变 ? 不 过 改变 需要付出一些辛苦而已 。 | |||
【已经现起 的 不 能 转无 , 没有 现 起的不 能转 有 , 】 | |||
就是我们现起的, | 【那就是无可断,无可修,也就不可能成佛了(如《中论》说【4】)。好在一切法是空无性的,才能转染成净,转迷成悟,转凡成圣。】 | ||
就是我们现起的,比 如 说我们现起的生死,如果是真实存在的, 是 不可改变的,那你怎么能让它消失 ? 因为自性有的 , 不用因缘而生起来的,那你怎么能让因缘消失呢。 | |||
没有现起的,也不能让它有,就是说没有生起的法,如果说它是自性无,真实是没有的,那也不能,让它缘起而有。那就是实有和实无,实有,那就不能让它灭,真实的无,也不能让它生,就是这个意思。 | 没有现起的,也不能让它有,就是说没有生起的法,如果说它是自性无,真实是没有的,那也不能,让它缘起而有。那就是实有和实无,实有,那就不能让它灭,真实的无,也不能让它生,就是这个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