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itor
2,089
次編輯
無編輯摘要 |
無編輯摘要 |
||
第65行: | 第65行: | ||
等于说到我们前边儿也学到八正道;八正道有;正见,正思,正思就有正欲、正志,就是一种发了菩提心,愿意去实践;愿意得种种善法功德的一种心。所以下边就有正语、正业,正命这种戒行。这样以知导行,以行正知,就是用行把我们的理想,逐渐给实践出来,给证实出来。所以,它就坚固,坚实,不容易退失。如果没有正行,就不会得到这个究竟的菩提之果。 | 等于说到我们前边儿也学到八正道;八正道有;正见,正思,正思就有正欲、正志,就是一种发了菩提心,愿意去实践;愿意得种种善法功德的一种心。所以下边就有正语、正业,正命这种戒行。这样以知导行,以行正知,就是用行把我们的理想,逐渐给实践出来,给证实出来。所以,它就坚固,坚实,不容易退失。如果没有正行,就不会得到这个究竟的菩提之果。 | ||
'''2、不但以信愿而能成佛''',立菩提愿以后,应进一步的受持菩提正行(行菩提心),也就是受持大乘菩萨的学处。 | 【'''2、不但以信愿而能成佛''',立菩提愿以后,应进一步的受持菩提正行(行菩提心),也就是受持大乘菩萨的学处。 】 | ||
信愿而成佛就是我们立了志向,就是我们的愿菩提心,有了愿菩提心,一定要有行菩提心,行菩提心其实就是菩萨的戒行。因为菩萨行有很多;六度万行,其实都是菩萨的大行。但是虽然有那么多的自利利他的大行,但菩萨的学处,还是以十善为根本的。 | 信愿而成佛就是我们立了志向,就是我们的愿菩提心,有了愿菩提心,一定要有行菩提心,行菩提心其实就是菩萨的戒行。因为菩萨行有很多;六度万行,其实都是菩萨的大行。但是虽然有那么多的自利利他的大行,但菩萨的 戒( 学处 ) ,还是以十善为根本的。 | ||
十善为根本,我们参考一下注解: | 十善为根本,我们参考一下注解: | ||
深观广行的菩萨道,这是厚观法师的一篇文章,归纳出六项: | |||
【 1【14】 厚观法师《 深观广行的菩萨道 》(p.40-48) 十善的特色:1、十善总摄一切戒 法 。】十善 的 特色,总摄了 一 切的戒法 , 所以,在大乘来说总摄 了 三聚净戒,这个下边能谈到 。 | |||
十善 | 【 2、 十善 道 是 不恼众生 的 根本 。 】 | ||
十善道 | 十善道只是利益众生,不恼害众生的根本。 | ||
【 3、 菩萨的十善道是尽未来际。 】 | |||
菩萨的 十善道, 是尽未来际的 , 不仅仅 是 局限在 这 一生 。 | |||
【 4、 不 论如来出 不 出世皆有十善道 。 】 | |||
这 | 不论如来出不出世,都有十善道。 这 个我们前面也 学 过 。 | ||
【 5、十善道是性 戒。 】 | |||
【 6、十善道特重意业 。 】 | |||
十善道特别重 这个 意业 。 | |||
意业就是:无贪,无嗔,不邪见,因为菩萨侧重在内心,不像声闻 戒 ;人天戒法;只是身口不犯就可以了。菩萨戒不但身口不犯,意业还要清净。菩萨要利益众生,所以更重视内心的净化 。 | |||
'''三、 菩萨 戒( 学处 ):十善为本''' 【14】 | |||
【比丘 戒名比 丘学处 , 】 | |||
很多戒都有各自的 学 处;五戒、八戒、出家戒、 菩萨 戒、 在 家戒、出家戒、男众、女众、各自都有各自 的 戒 。 | |||
但是菩萨戒,就是菩萨应该去学的处所。比丘戒是比丘的一个学处,这个「学」在解脱道里称为三学。菩萨一般菩萨要学的,也都是菩萨的法。 「处」局限于戒律这一方面 。 所以「学」范围比较广,「处」局限在戒律 , 比较狭义的这方面。戒律无论是比丘 、 菩萨 、 七众所依止学的处所。 | |||
「处」局限于戒律这一方面 | |||
【说到菩萨戒,是以「十善行为」根「本」的。】 | 【说到菩萨戒,是以「十善行为」根「本」的。】 | ||
菩萨戒虽然包含了很多戒,但是它以十善为根本。 | |||
【不但菩萨初学,从十善学起,名为十善菩萨。如说:『十善菩萨发大心,长别三界苦轮海』【15】。】 | 【不但菩萨初学,从十善学起,名为十善菩萨。如说:『十善菩萨发大心,长别三界苦轮海』【15】。】 | ||
其实 | 其实导师在《学佛三要》里讲到;十善菩萨其实就是 十 信菩萨,十信菩萨就是菩萨的初学,因为发菩提心,菩提心就是信,从信增上,信增上就结合种种善法功德相应,所以,他也是属于十善菩萨。所以十善菩萨发大心,发这种大心,勇猛之心,快心、『长别三界苦轮海』。 | ||
就是发心;第一能够令一切众生脱离生死,第二自己也能够脱离生死苦海,这是菩萨要完成的使命,这是从最初十信开始。 | 就是发心;第一能够令一切众生脱离生死,第二自己也能够脱离生死苦海,这是菩萨要完成的使命,这是从最初十信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