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itor
2,089
次編輯
無編輯摘要 |
無編輯摘要 |
||
行 255: | 行 255: | ||
按南山律学来学的话,基本上很难去受持了,因为戒相戒条太细,太细等于说对佛陀当初治戒的因缘,持戒的精神,就有点忽略,总是侧重在琐碎的戒条戒相里边去了,佛陀为什么治这个戒,治戒的因缘是什么?我们持戒的精神。为什么持戒?之所以要治戒,应当让我们去注意什么,防范什么,其实这样就失去这种大体的原则,这样就容易只是注重的琐碎的戒相,失去了那种精神的话,使人们持起来的时候,由于戒条太多,使人思想情感,受到种种的压抑郁闷,使我们的心理不但得不到戒体,反而会造成心理的一种负担,给心理造成很大的一种压力,使心情得不到纾解,不但不能起到戒的精神,不能获得这种戒体,反而徒生烦恼。大致就是这些内容。 | 按南山律学来学的话,基本上很难去受持了,因为戒相戒条太细,太细等于说对佛陀当初治戒的因缘,持戒的精神,就有点忽略,总是侧重在琐碎的戒条戒相里边去了,佛陀为什么治这个戒,治戒的因缘是什么?我们持戒的精神。为什么持戒?之所以要治戒,应当让我们去注意什么,防范什么,其实这样就失去这种大体的原则,这样就容易只是注重的琐碎的戒相,失去了那种精神的话,使人们持起来的时候,由于戒条太多,使人思想情感,受到种种的压抑郁闷,使我们的心理不但得不到戒体,反而会造成心理的一种负担,给心理造成很大的一种压力,使心情得不到纾解,不但不能起到戒的精神,不能获得这种戒体,反而徒生烦恼。大致就是这些内容。 | ||
回向! | 回向! | ||
[[Category:其它整理]] | [[Category:其它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