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itor
414
次編輯
慈惠 (Cihui)(留言 | 貢獻) 無編輯摘要 |
慈惠 (Cihui)(留言 | 貢獻) 無編輯摘要 |
||
行 64: | 行 64: | ||
前面我们学到持戒,因为持戒也是利益众生的,特别大乘的道,菩萨是为他净尸罗,而入于大乘。 | 前面我们学到持戒,因为持戒也是利益众生的,特别大乘的道,菩萨是为他净尸罗,而入于大乘。 | ||
这些都是这种以慈悲心去持戒的,就是我们前面学到自通之法,不忍伤害众生,而去克制自己的情欲。所以布施持戒都是从利他这方面来自律,来克制自己;忍也是就是,无论是众生伤害你,侮辱你,你都要去忍耐,忍耐是一种宽恕,一种谅解的心态。戒,是一种克己;这个忍是一种宽恕。这都是利他的。 | |||
这些 | |||
所以这个时候利他的福德道。 | 所以这个时候利他的福德道。 | ||
行 79: | 行 78: | ||
进一步说,六度,都有自利与利他的功能。所以这个我们六度怎么样能够说又自利又利他,其实,我们整个六度,无论是布施还是持戒,都是两方面的。一个是自利,自利就像布施,布施,当然我们看起来是利他,其实,在布施的同时,我们要舍自己的利益,然后在佛法中,你越舍可能获得的福报也就越大,所以他既是利他,也是完成我们福德的两方面,所以他有自利与利他的两方面。 | 进一步说,六度,都有自利与利他的功能。所以这个我们六度怎么样能够说又自利又利他,其实,我们整个六度,无论是布施还是持戒,都是两方面的。一个是自利,自利就像布施,布施,当然我们看起来是利他,其实,在布施的同时,我们要舍自己的利益,然后在佛法中,你越舍可能获得的福报也就越大,所以他既是利他,也是完成我们福德的两方面,所以他有自利与利他的两方面。 | ||
那么持戒也是一样,我们持戒,当然是不忍伤害众生,能够坚韧持净戒,克制自己的情欲,不去杀众生,不盗,不邪淫,不妄语。 | |||
不害就是利他。但是利他的同时,你会不会使我们自己不造恶业,不造恶业就不会堕落恶道。所以,你去为他净尸罗的同时,你自己不造恶业,你也不会受恶报。这样,他也是在利他的同时也有自利的,像忍辱也是,忍辱当然有一些误解的,不了解的,他会有一种讥嫌。这样,我们就用智慧去宽恕他,谅解他人。,为什么要谅解他人?因为我们要不谅解他人,不宽恕别人,你就会使我们心耿耿于怀,所谓的瞋火烧善根,你就会把自己的善法功德,好的心情,一把火给烧掉。如果说你能够忍,你可能就会增长自己的善根,增长自己的德行。忍则五德具。所以,他一方面也是利他,宽恕他人,一方面,也增长自己的忍之德。 | |||
所以精进也是,精进一方面,我们为了利益他人,为了行六度利他,也去努力的去追求善法,去利他。但是,你在利他的同时,你也会促使使自己,不懈怠,不懒惰。这样才能够一方面成就了他,一方面也能够成就自己的福德智慧资粮,善法功德。 | |||
所以,他都是有成就自己,也能够成就利他两方面。 | |||
禅定当然也是,要能够摄心正念,使我们的身心安定。身心安定,我们就不会恼乱冲动,恼怒他人。 | |||
般若智慧一方面,我们可以去充实自己;一方面,也可以去教化他人。 | |||
所以,六度都有自利利他的两方面。 | |||
我们在以后能学到菩萨持戒波罗蜜的时候,失戒重换本,恶趣亦贫困,持戒三善本,增上决定胜。 | |||
你失去戒,你不持戒,肯定就会堕落恶道,就贫穷。你要是持了戒,他就获得了人天功德,出世的功德,菩萨功德,这都是持戒,就会自利利他。 | |||
下边,又特别的强调说,佛果绝不是一行一法门,而可以圆成的。, | |||
也确实是,佛果,菩萨要学无量法,要具足种种的善法。所以种种的功德,都要去具足。所以佛有种种的善法功德,还有种种的智慧。其实,等于说我们虽然说这一生,我们也不一定能学好一个智慧,一个法门,但是我们在菩萨道信心修学这个阶位上,要一万劫修信心,你说一一万劫,你什么学不到,无量法门有可能我们在世间只要说不堕恶道,在世间你可能会,只要你用心学,世间种种的技能,可能都会学到一些。 | |||
你像我们现在,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担任一个社会角色。,可能有一些学问型的,有一些,都是技能型的,职业型的。这就是我们要通达世间,世出世间,就是世间的东西,也要掌握一些,这样,才能够很好地去累积。佛法的这些福德和智慧和种种的善法功德,就是六度。 | |||
所以如果按我的这个三大阿僧祇劫来算的话,我们不用说一生,就说你有十生能学好一个法门,那是绰绰有余。何况我们的今生刚刚开始接触佛道,所以我们学不会也不用太着急,因为我们未来的日子还多的是。佛道的修行道路也很漫长,这就需要我们要发起菩提的信愿,然后,初以习成性,就是慢慢久习成性,然后建立起佛法的信心,特别是对大乘佛法生起信愿。 | |||
所以你看很多大乘经,都教导我们,怎么对大乘经,菩萨道,生起信愿。你看,大乘起信论,怎么对大乘生起信心来,他都不是一时能够就是坚固起来。虽然说我们, | |||
,可能会发起菩提心了,但是要是菩提心修成就,坚固不退时,还是不容易的,所以希望我们发长远心。 | |||
所以虽然说佛道漫长,但是,比起我们,无量生死海,其实他还是有这个希望的。但是我们往往在生死海里头轮回,好像不知道困难,无休无止的轮回, | |||
好像也不感觉什么困难,也不感觉什么恐怖。但是人要是发出三大阿僧祇劫,修行佛道,感觉时间太长了,要学这些东西多困难。我们现在在学校的时候都不愿意学习,一学习头就疼,一学习就发困。但是你让我们去贪瞋痴,去追求五欲之乐,那我们精神头可足了,那说明我们对生死轮回没什么感觉,对修行却十分的恐惧,十分的不情愿。 | |||
所以说明我们还是在无名颠倒之中,所以需要对我们佛法生起信心。什么时候能对佛法有一种追求之心,就是有一种求法之心,可能那个时候你才知道,法的重要。也许,我们感觉到似有似无,还是这个五欲之乐比较重要,一天不寻求快乐,心里就寂寞难耐。 | |||
所以 , 说明了 我们, 对 追求 佛 法, 还 是 没 有 那种渴求之 心。 | |||
所以 这就 是 需要我们 对佛法, 要 慢慢建立 一个 信 心,然后 发上一个开心 ,就是 有了一 个信 心的 , 有 信 心 , 还要不断的去熏习 , 天天学习 , 使 他 坚固 , 使它增长 。 | |||
佛在经中 , 有时候一些重点说修行 什么 法就能速得无上菩提 , 因为 大 乘 经 中 , 他有 的时候,你说, 一句南无佛究竟成佛道 , | |||
所以说 | 你无论是读诵,书写,礼拜,供养,都能够成就佛道,都能够速得无上菩提。 所以 ,这个重点 说 呀 , 他不 是 说你修一个什么法门就能够速证菩提 , 重点是啥意思?其实重点 , 你看 我们 前面学到这个,学到菩萨三 心 哈 , 本身 , 你 对 这个信心挺充足的 , 你从信愿入门 , 但 是, 只是信任还是不足 ,你 应该再进一步 ,这个 听经闻 法, 修学智慧 , 那 有 了智慧才能够 , 修学出世 ,所以, 他重点的时候 , | ||
所以 | 就等于说你是缺少这方面儿,然后就重点让你学他, 所以 重点不是说,唯有学他就能成 就 ,而 是 说在你的 一个 修学进步中还缺少一方面 ,然后 就侧重这方面 , 让你去修。所以你看你 有 智慧 了 ,但是你 的 慈悲 还不 足 , 然后经中经常 说 要大慈大悲 , 缘苦众生悲心 ,能 够让你 速 成佛道 , 所以 他 都是说 你 要其他都具足了 , 就差这方面了。然后就侧重这 一 点让你修 , | ||
你 | 你 把缺失的这一部分给它修补上来 , 你就可以 成就佛道。 | ||
所以这个重点说,它是在你其他方面都挺好的,就缺一方面。或者在初学的时候,为了去引起你的信心,或者是为了去增强你的慈悲,入门,也可以说从重点来让你入门的,你想说你念佛,念佛就能够成佛。对。所以,对一般人?对什么都不信的。然后,让他?对。,这个佛道升起信心, | |||
也可以重点来说,但不是说执念佛就能够成就,它是一个入门方法,然后,当你这个善根积累到一定程度,然后,就能够接受正常到的教导了。有时候,是约荣社说容舍,就是修布施或者修薄弱的时候,具足六波罗蜜多。其实这个柔顺,我们前边儿已经谈到了,这个还是引了导师不若经讲记就是布施,他怎么能够容纳六度? | 也可以重点来说,但不是说执念佛就能够成就,它是一个入门方法,然后,当你这个善根积累到一定程度,然后,就能够接受正常到的教导了。有时候,是约荣社说容舍,就是修布施或者修薄弱的时候,具足六波罗蜜多。其实这个柔顺,我们前边儿已经谈到了,这个还是引了导师不若经讲记就是布施,他怎么能够容纳六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