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内容

Test:文字整理-K3:修订间差异

添加46字节 、​ 2024年5月8日 (星期三)
无编辑摘要
无编辑摘要
无编辑摘要
第7行: 第7行:
 (2024-5-6)
 (2024-5-6)


这个是第19章。第19章是从利他中去成佛,三个主题,第一个主题是三心,第二主题,依三心、六度,我们前面,


 这两个主题已经学完了 ,三心,就是,一切智智相应作意大悲为上首,无所得为方便
  这个是第19章。第19章是从利他中去成佛,三个主题;第一个主题是三心,第二主题是依三心修六度,我们前面 这两个主题已经学完了。


  无所得为方便,就是菩萨的空性见,也就是正知见。它是修行的技巧,因为空性慧要有善巧。就是这个意思,善巧就是对法,有适当的抉择,应机的教化,而且还不失佛法的原则。所以谈到凡夫的我执,那么声闻是偏于空,空寂。只有菩萨能够以法增上的空性慧与悲怨结合。所以这个菩萨的这种志向就是菩提心,发菩提 心,就是 菩萨的志向。他志向,从三个增上学来说,属于自增上。自增上的意志,这个意志,对我们凡夫来说,那当然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声闻是偏于自给自足。只有菩萨是悲 净化了的 志,因为他有空性慧 还有 大悲,所 以是净化的意志。净化的意志,就是向无上菩提来修行,完成一个伟大的目标
  心,就是 一切智 相应作 意,大悲 为上首 得为方便


  然后大悲 ,是菩萨的 正的 机,所以 菩萨正 性慧 ,能够 依苦成观,自悯悯人。所 他能够大悲为 首。他 大悲,是来自于 空性慧, 或者 这种 自他互观 ,或者叫自通之法
  无所得为方便 是菩萨的 空性见,也就是 知见。它是修行 技巧,因为空性慧要有善巧,就是这个意思,善巧就是对法有适当的抉择,应 的教化,而且还不失佛法的原则 ,所以 谈到凡夫的我执,那么声闻 偏于 空, 空寂。只有菩萨 能够以 法增 上的空性慧 与悲愿结合 所以菩萨的 这种 志向就是菩提心,发菩提心就是菩萨 志向


 菩萨有了三心,就要修万行,万行就是六度 布施,持戒,修忍,成佛之道我们学到,布施、持戒、修忍,属于福德道,是利他的福德道 。然后 ,禅定和般若是自利的增上道,所以菩萨的的般若度,其实就是空性慧。
他的志向从三个增上学来说,属于自增上的意志,这个意志,对我们凡夫来说,那当然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声闻是偏于自给自足,只有菩萨是悲智净化了的意志,因为他有空性慧,还有大悲,所以是净化的意志。净化的意志,就是向无上菩提来修行,完成一个伟大的目标。
 
然后大悲,是菩萨的纯正的动机,所以菩萨正是有空性慧,能够依苦成观,自悯悯人,所以他能够大悲为上首,他的大悲,是来自于空性慧,或者这种自他互观的,或者叫自通之法。
 
 菩萨有了三心,就要修万行,万行就是六度 布施,持戒,修忍,成佛之道我们学到, 布施、持戒、修忍,属于福德道,是利他的福德道,禅定和般若是自利的增上道,所以菩萨的的般若度,其实就是空性慧。
 
'''三、依六度圆满三心'''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依六度能够圆满三心。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依六度能够圆满三心。


  因为 这三心,像空性慧和菩提心,大悲愿,它是来自于三善根,无贪,无嗔,无痴。所以无嗔就是慈悲 无痴 ,那 就是空性慧。无贪就是菩萨的自增上的意志。
 这三心,像空性慧和菩提心,大悲愿,它是来自于三善根,无贪,无嗔,无痴。所以无嗔就是慈悲 无痴就是空性慧。无贪就是菩萨的自增上的意志。
 
'''(一)菩萨的六度德行依三心来修'''


 所以菩萨修六度,还是出发于三心,归结于三心,又进修于三心的推移过程中。
 所以菩萨修六度,还是出发于三心,归结于三心,又进修于三心的推移过程中。
editor
2,089

个编辑